就业拥堵折射学制改革尴尬



文件信息
文件来源  
文件作者  
更新时间 2005-11-18 10:16:33 
添加编辑 viewsnake 

辅助信息
打印功能 打印本文
背景颜色 杏黄 秋褐 胭红 芥绿 天蓝 雪青 炭灰 奶白
字体大小 特大号字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仅提供预览形式,不提供纸张形式,若涉及到版权的文章,请购买正版,毕竟在电脑上看也不舒服啊,呵呵,这是viewsnake个人网站,纯粹交流学习资料的地方。无商业行为。
搜索更多免费考研资料:
阅读正文内容

近年来,国内高校硕士学制改革骤然加速。2002年人民大学全国第一个全面改革硕士研究生学制,当年该校70%左右的专业选择了两年的培养模式,随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著名高校纷纷跟进,对新入学硕士研究生执行或试行两年的培养模式。

据介绍,研究生学制改为以两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以适应研究生培养目标由“以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应用型和学术型人才并重”转变。对普通研究生和硕博连读生实行分类培养,前者主要走应用型培养道路,后者走学术型培养道路,让应用型和学术型人才逐渐实现分流。

时下,首批改革学制后的两年制毕业生面临的就业拥堵正使这场学制改革面临尴尬。

一些高校就业部门的负责人认为,研究生学制改革处于摸索阶段,需要一个过渡时期去适应。武汉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陈闻晋副教授认为,即使两届同时毕业引发就业难的问题是暂时的,但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两年制硕士社会认同度低,在人才市场频受质疑,影响就业质量。在短学制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已经产生的 “小硕”理论不深,技能也不足,成为影响了他们就业竞争力的主要原因。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校园网上一篇《两年的硕士有什么价值》的帖子引起热议,该校一位化学系两年制硕士生的发言代表了“小硕”们的普遍忧虑:第一年上基础课程,第二年就要开始找工作,实践和科研方面易打折扣。尽管课时压缩,可以早日参加工作,但是知识掌握不牢,对求职和今后的工作都有一定影响。“我们将来在就业竞争中,岂不成了‘六年制本科’?我们的优势在哪里?”

陈闻晋副教授就此指出,两年制学制改革虽然意在调整硕士生培养目标定位,根据职业用途把研究生 “课程硕士”和作 “研究型硕士”,却尚未出台配套的培养方案,也没有针对两种不同的培养方向对学生进行实质性的“中期分流”,大部分学校在仓促间将把学制缩短了,培养方式却无大变化,三年的学习两年完成,这种情况下,人才市场对硕士教育质量 “缩水”的质疑,学生对两年制硕士文凭的贬值忧虑都是有道理的。

破冰前行,两年制硕士尚有巨大需求缺口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别敦荣认为,从整体上看,两年制硕士生就业形势其实并没有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数据显示,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学位以来,全国高校供培养硕士研究生83万人,其中只有30万在高校和科研机构,其余2/3都被各类经济产业部门吸纳从事技术应用性工作,我国对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还有很大缺口,对技术更新和科技创新的要求非常迫切,而两年制的硕士研究生正是从事这项工作的中坚力量。

“不能完全否定研究生学制改革,要避免和警惕的是高校对两年制硕士培养‘一刀切’的现象,”别教授呼吁,在高校进行了缩短学制改革以后,研究生培养制度和培养模式的改革也亟待深化,根据职业用途,实行研究型和应用型的多种学制培养,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据悉,武汉大学近期将针对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出一系列措施,优化培养过程,保证短学制研究生培养质量。

全国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陈军提醒即将就业的两年制硕士们放下学历包袱,就业好坏有客观环境的影响,但最重要的还是个人的实力,有意识地锤炼自己的能力才能保证在就业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返回上一页 <<<返回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考研咨讯>考研新闻>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