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万人的目标北京成为考研热点的另一种解释



文件信息
文件来源 腾讯教育 
文件作者  
更新时间 2005-12-20 21:08:31 
添加编辑 viewsnake 

辅助信息
打印功能 打印本文
背景颜色 杏黄 秋褐 胭红 芥绿 天蓝 雪青 炭灰 奶白
字体大小 特大号字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仅提供预览形式,不提供纸张形式,若涉及到版权的文章,请购买正版,毕竟在电脑上看也不舒服啊,呵呵,这是viewsnake个人网站,纯粹交流学习资料的地方。无商业行为。
阅读正文内容

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工作日前结束。北京有6所高校报名人数超过一万,这6所高校分别为北大、人大、清华、北师大、北理工和中国政法大学。

  笔者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报考这6所大学研究生的考生总数超过9万人,几乎等于今年报考本上海高校研究生的考生的总数。
 
 
 
有人或许会说,北京的高校名牌大学多,人们都愿意考北京高校的研究生不足为奇。

  但是,假如我们以历史的眼光来考察就会发现,名牌大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集中在北京。即使仅仅上溯20年,在北京之外,还有复旦、南开、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浙江大学等。它们可能稍微比北大、清华差一点,但其间的差距,绝没有现在那样大。许多学子都以考上这些大学而倍感荣耀。

  建国后很长时间以来,京外名牌大学属于教育部,由中央政府拨款,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对于他们大体上做到了一碗水端平。但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京外大学纷纷划归地方,财政上大量依靠地方投资,而北京的名牌高校仍然由中央政府提供财政支持。由于中央政府的财政状况要大大地好于地方政府,因此主要依靠地方政府的京外名牌大学所获得的资源,就出现了相对下降,北京的名牌高校处境当然要好得多。尤其是教育部门确立了创建国际名牌大学的目标后,北京的名牌高校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受益颇多。

  由此可见,今天北京的名牌高校多,既有历史原因,更有政府主导的因素。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垄断着几乎所有的教育资源,使得在中央教育行政部门直接领导下的大学在利益博弈中一再获胜。结果,教育资源和成果主要被北京的高校占有,教育资源配置上日渐生成“名牌大学集聚效应”,而那些京外的名牌大学日益矮化。这,正是那么多的考生们都愿意考北京高校研究生的深层原因所在!也正因为如此,那么多的考生的眼睛都盯着北京的名牌高校,似乎除了北京就没有好大学,并非是正常的现象



<<<返回上一页 <<<返回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考研咨讯>考研新闻>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