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银川市解放街的新华书店里,面对种类繁杂的考研辅导书,考研生挑花了眼。 2005年,全国约117.2万人报考研究生,录取31.6万人。统计数据表明,近3年的研究生招收人数已超过此前20年的总和。预计到2006年,我国在校研究生总数将达到100万。究竟考研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个人命运,还需冷静思考。 给考研找个理由 每个考研生都有他们各自的考研理由,为爱情、为理想、为高薪……林林总总,不管目标是否能达到,他们都在为此而努力付出。 小王2004年7月从东北一个重点大学毕业,和一名同专业不同班的校友到宁夏一家化工企业上班。他说,“职场的工作压力大,但工资待遇偏低,只能通过考研来改变现状了”。 记者在宁夏大学研究生院碰到了一名2005级的研究生。他说:“大四时候,看到找工作的同学那么辛苦,觉得有点恐怖;在学校自由呀,可以再散漫3年,舍不得离开;再说自己成绩还不错,考研比较有把握,所以就选择了这条路。”根据记者的了解,像他这样“逃避型”的考研者不在少数。 一些本科学校和专业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则是一上大学就打定了考研的决心。由于考研没有地域限制,许多高考不理想的学生把考研当成了改变命运的“第二次高考”,尤其是在一些教育不发达地区,考研甚至成了全校师生共同的奋斗目标,于是本科成了“第二高中”。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考研大军中也不乏真正热爱某一学科,为之锲而不舍的人。但这些学生仅仅是少数。另外,有不少考研生是为了达到父母的期望而被迫考研的。 考研经济顺势升温 考研大军使考研辅导成了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也催生了一批辅导权威、压题准确的名师。尤其是到了大三大四,课堂上已经很少看到他们的身影,阵地转移到了各种大大小小的考研辅导班,据说其个人收入相当可观。 宁夏大学某教师公寓的墙壁上“短期求租”的信息比比皆是:“急租一室户”、“有二室一厅,征考研室友,女生”、“寻租空床位”,从不惜血本的个人租房到经济型合租,如今连宿舍床位也成了征租人看好的对象,这些都是“考研一族”们“上班”的需要。 此“上班”非彼“上班”,高校的莘莘学子们报读各门类的考研辅导班,教室大都设在宁夏大学。面对考研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为了给自己增添几枚“胜算砝码”,考生们不得不出此下策。据了解,目前社会上的考研辅导班暑期公共课提高班大约每科300多元,考前冲刺班200元,最后的点睛班为100元。以领航辅导班为例,每门学科大约收费在200到300元左右,若是三门报名下来就得花费近千元。尤其英语考试大纲修改之后,一些原本不想参加培训的考生也不得不忍痛掏钱,今年的考研培训更火爆。 往届和一些喜欢独立复习的应届考研生,住宿问题亟待解决。两人合租一室户每月需300元左右,即使是最实惠的“租借床位”,一学期下来也需要500元。除去价格不菲的报名费、住宿费、资料费等,考研族们还得支出一些间接花费:比如每天的饭钱以及交通费。 “考研”的确是项高消费,考研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据统计,今年在我区报考研究生的考生有3852人,比去年增加了391人。如果平均每人花费1000元的话,那么总计就是385万多元。 精英教育带来“新”困惑 宁夏某高校一资深教授坦言:“当考研成为功利性行为时,招生质量下降是必然的。” “一直都不太愿意提起我的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这不是谦虚,是有点心虚。”宁夏一在读研究生曾如此感慨。 “和本科差不多,每天都是课堂——图书馆——宿舍。但是我们中还有一类人,他们只上自己导师的课,其他教授的课一概不上,都在公司实习。”银川市一位文科研究生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 小刘在其母校读研。他说,读研的内容与本科没有多少差别,只不过细化了些。如果授课的老师还是本科时候的老师,他的那些观点早就在不同场合听了许多遍,已经烂熟于胸,这实际上已经成了一种重复建设。不但如此,授课内容陈旧、老化,跟社会现实几乎没什么关系。 课程听起来乏味,收获甚少使得逃课的同学越来越多。研究生整天忙着在外面兼职打工,既锻炼了实践能力,又解决了生活费用。少数立志搞学术研究的同学,精力也没放在课堂上,而是转移到了图书馆。 一位在北京读研的朋友这样告诉记者:“一年级在兴奋状态中跳舞谈恋爱,二年级跑到公司奔波打工,三年级才慌慌张张准备论文开题报告”。这种“活法”在研究生当中已是屡见不鲜。 有位学者曾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调查得出我国现行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严重缺陷。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形式与本科雷同,导师指导不够。科研训练不足和管理过于集中,研究生的培养实质上是一种“本科化”的培养模式。研究生质量每况愈下,无怪乎有人调侃:“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硕士生,三流的博士生。”而许多人把研究生质量下滑的原因归纳为:扩招。扩招并没有促使培养教育重任的师资相应地增长,“学生没有机会见到导师,甚至没有地方读书、上自习。” “3年前考研主要是为了能够找到一份比较适合的工作,但现在看来,就业压力更大。”一位参加了招聘会的研究生感受最深的就是,企业大都需要本科生,而高校和科研机构大都要求博士学历,研究生“高不成,低不就”的择业态度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就业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