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开大学宣布研究生实行复试否决制:复试成绩不合格的考生,初试成绩再高也将落榜。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学生直接认为“复试否决制”的背后是“出身论”和“血统论”。南开希望借此调整招收到更优秀的来自名牌院校的生源,而还有学生认为:“‘考分最高’与‘水平最高’之间本来就不能画等号,将这项措施与出身论联系起来,就是低分人群为自己的辩护。”一时间“复试否决制”成为“我爱南开BBS”上“十大热门话题”之首。
许多学生的观点争锋相对,记者因此就研究生复试这个话题采访了部分高校的教授和一些学生,而得到的答案是,如果你希望跻身于研究生的行列,那么就认真对待复试,这会是未来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研究生人才的一个重要考量标准。
偏爱本校考生是事实
有同学在“我爱南开BBS”上留言:“不过好多老师还是喜欢本校的学生,因为好用。外校进来完不成老师项目的学生比例明显比本校生高。”接受采访的教授们并不否认偏爱本校学生是一个事实。因为经过高考的选拔,能够进入名校的学生确实略胜一筹,而在大学里又能享受到四年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专业基础更加扎实是一个事实,成材率也明显高。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生导师胡教授也同时指出,对于重点院校的优秀学生,本硕连读,硕博连读的比例非常高,这样普通院校的优秀学生相对还是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的,毕竟剔除了部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胡教师说,他和很多教授交流过,大家其实很愿意招收非重点院校过来的学生,因为他们大多非常努力勤奋,珍惜更高层次的学习机会,所以不要把复试强加在“出身论”身上而左右了自己的选择。
复试不是双刃剑
在“我爱南开BBS”上,对于“复试否决制”,有同学认为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增加合理性,有利于学校选拔出优秀的学生;另一方面则增加暗箱操作的可能性,降低了公平性。而事实上,有南开的教授直接指出:“复试否决制”的前提是你必须要通过南开规定的复试分数线。南开属于教育部规定的34所可以自主确定并自行公布复试分数线的高校,同时按照教育部的有关指示,硕士生招生要适当加大差额复试的人数,因此在复试中有一些考生落选是正常的。也许是以往只要过分数线就能上研究生的历史相对太过漫长,所以复试淘汰制的引入让一些考生接受不了,这可以理解。而随着我国研究生筛选制度的进一步合理透明,这种淘汰机制只会被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纳。作为学生,如果希望进一步深造,则应该储备自己的知识,而不是在对复试本身大做文章,任何一位导师都希望招收到最优秀的学生,这是共识。
研究生拒绝考试钻营者
对于很多学生据此提出的“能力与分数”的问题,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生导师胡教授认为,“各个学校复试的情况千差万别,相同学校文理工科的复试也是千差万别,但有共同的一点就是:导师希望招收到综合素质高,专业基本功扎实的学生,而不是来镀金的文凭混混。很多学生很善于考试,他花时间钻研英语、政治,将总分拔得很高,这样的学生并不是导师心目中理想的研究生,招收进来给导师带来的压力会很大,别说在读研期间出成果,恐怕还得从头帮他恶补本科学过的专业课。因此考生对所报考领域是否有兴趣,是否有潜质,是否具备基础研究能力,一复试便知,这和考生的来源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淘汰机制要进一步严格
南开BBS上一位同学毫不掩饰地说:“太好了!这个规定可以吓住那些师范生!”马上招来跟帖无数。有同学直接针锋相对:“人家师范生的本领未必差,不要老自我感觉良好。再好的学校也有差生,再差的学校也有优秀生!”
这让记者不由得想起著名电化学家、率先建议恢复高考的查全性院士在武汉大学院士、文科资深教授座谈会上的一段讲话:如果没有更严格的制度,研究生质量下降是必然的。由于不少学生将考研作为增加就业资本的重要途径,甚至将整个大学阶段都用于考研的复习备考,有些师范院校、地方院校甚至成为“考研基地”,这样的学生进入研究生学习后必然暴露出知识结构单一、创新性不足等缺点。查全性院士对考研日益泛高考化,研究生“入口”质量下降的现象忧心忡忡。他建议,扩招必须与质量控制相结合,大学必须建立更严格的淘汰机制。
研究生要能给“老板”干活
有学生提出“南开本科录取线在全国名列前茅,我们就说南开本科生的质量好,而对研究生分数则用另外的标准,这不是自相矛盾吗?”硕士毕业今年开始读博士的白骁提出自己的看法:现在国内无论硕士生还是博士生都习惯喊导师叫做“老板”,这源于国外,在国外,学生是真正给导师打工的,读硕士期间,要协助导师完成项目,发表论文,那么反过来说就是导师必须招收到能够给他创造出价值的学生。一声“老板”喊出,研究生和职场中人一样是能干活的。国家会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资金补贴,而更多时候,导师是从科研经费中为研究生、博士生发送补贴,这样,招收到能力强的学生,科研项目完成的出色,导师和学生的日子都会好过,那么有哪位导师会不愿意要能力强的学生呢?所以抛弃高考思维,研究生真的不是分数有效的人才选拔。
复试让考生更慎重
本科学习化工专业的郎曙芳,去年从内蒙古工业大学考入北京工业大学国际贸易系。郎曙芳说自己和同学的经历并没有让大家感觉复试事关本科血统,但复试带来的压力确实不小,她的一位同样学习化工的同学报考北京大学法律系,就是在复试中惨遭淘汰,因为导师认为她专业知识不够丰富。郎曙芳本来是想报考对外经贸大学国际贸易系,但是对复试的担心还是让她放弃了这个打算。“名牌院校对于复试的考核标准越来越高,因为他们有很大的选择空间。而我个人也认为复试不是坏事,它能迫使你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不会认为考完试就完事大吉,更不会认为自己考分高就高枕无忧。
警醒:考上名校不是炫耀
一位署名为“dacien”的网友的留言则从另一个角度给了考研者一个警醒:
“这个问题(复试否决权——编者注)的关键应该是能力和分数的问题,而不是其他的上纲上线的那些东西……这个举动我双手赞成!说句实话,在南开园里,本科是不是南开的,几乎一眼就能看得出,有人说是名校的如何如何,其实不然,名校的才最踏实了,他们不会因为是名校的硕或博而洋洋得意,而其他的则不然,这点相信很多人深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