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学院成立于2004年4月,其前身是1981年5月成立的建筑工程系。建工系多年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学特色鲜明,培养了很多高质量人才,曾于1998年被评为“东北电力集团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学院的发展定位是以本科教学为中心,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一实两创”特色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主要服务面向:巩固行业基础,积极服务地方;立足本省,面向全国,为国家电力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全国建筑业培养复合型的工程技术人才。
建筑工程学院现有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专业)和管理与市政工程系(工程管理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设有四个专业方向:建筑工程、输电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学院现有一个结构工程校级重点试验室,结构工程和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两个硕士点。
近年来,完成和在研的国家级重点教改课题、吉林省重点教研课题和院教改项目等十余项,其中两项荣获吉林省优秀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我院的《工程力学》课程被评为吉林省优秀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和《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四门课程评为校优秀课程。完成和在研的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获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并获得吉林省电力局和东北电力集团的多项科技成果奖。在《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大连理工大学学报》、《土木工程学报》、《铁道学报》、《工程力学》等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5篇,其中SCI、EI收录11篇。
二、师资情况
目前建筑工程学院在职教职工42名,教师3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5人,讲师13人,助教7人,青年教师16人,硕士生导师1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及以上教师16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6人,在读博士2人,在读硕士4人,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达到了41%。
三、结构工程硕士点简介
结构工程专业从1986年开始挂靠在热能工程专业招收研究生,从2000年起独立招生。现有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0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指导教师6人,具有硕士学位指导教师4人。目前,结构工程专业已取得工学硕士学位的研究生33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9人。本专业培养掌握结构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进展和发展动向,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研究工作能力的研究生。毕业研究生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和研究方法,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一定听、说、读、写能力,可在科研、教学、企业等单位从事结构工程学科或相邻学科的研究、教学、设计、技术管理及工程技术工作,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本学科点主要研究方向:
1.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
2.钢结构主厂房结构形式优化设计及抗震性能研究
3.工程结构的抗震与控制
4.工程结构的损伤诊断与健康检测46023
5.高层建筑结构不同类型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6.混凝土材料耐久性研究
7.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应用研究
8.配筋砌体及组合砌体结构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
9.输电工程研究方向包括输电工程项目管理研究;大截面导线结构分析与导线振动分析;高压送电线路导线的稳定性研究;输电线路铁塔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输电工程线路设计软件系统开发;工程结构吊装理论与应用研究,输电工程新技术研究。
其中输电工程研究方向特色显著,许多成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在全国同类高校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
学院现拥有土木工程实验中心,总建筑面积近10000m2。
实验中心包括结构试验室、力学试验室、测量试验室、建材试验室、土力学试验室、给水排水试验室、工程管理试验室、输电试验室及材料测试中心等。其中结构试验室的试验规模及试验条件处于国内一流水平,建筑面积1440m2(60m×24m), 内有大型试验台座带双向反力墙,台座尺寸:30m×10m,反力墙尺寸:12.8m×9m×3m;12.8m×12m×3m。目前结构试验室拥有仪器设备总价值876万余元,包括微机控制电液伺服5000KN压力试验机,数显液压脉动500KN疲劳试验机,大型拟动力试验系统,智能信号采集处理分析仪,静态应变采集分析系统,2000KN万能材料试验机,电动式地震控制系统、100KN扭转试验机等。
近年来本专业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完善的教学设备和实验条件,严格管理、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使该专业保持了良好的教学秩序,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学术成果显著。
四、就业形势及相关政策
本学科培养的各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活跃在全国各地电力设计、管理、施工等领域,大部分一直战斗在电力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第一线,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已经毕业的33名硕士研究生中,有15名同学在同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等高校已获得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有9名同学在同济大学、广州大学、东北电力学院等高校从事科研、教学及行政管理工作,有9名同学在电力系统所属设计院、电厂、电业局、供电局工作。随着我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将为本学科的发展提供极好的机遇。本学科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承担更多的科研和工程项目,为国家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硕士研究生。
东北电力学院每年录取硕士研究生330人,公费生名额近70%。第一志愿报考东北电力学院的考生100%为公费生。
五、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432-4806936 13843225294 联系人:秦 力 E-mail: jilinql@163.com
东北电力学院网址:www.neiep.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