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广告陷阱。
现在不少培训班都借鉴了商家们先尝后买的促销策略,在开班之前先大量投入广告宣传,各种类型的广告轮番轰炸,举办一些免费讲座,吸引考生的注意力。往往这些“样品”讲座的主讲都是些实力派的人物,他们非常了解听众的心理,内容都说在点子上,但却是欲言又止,想听具体分析,就只能报名。一些培训班的免费讲座相当精彩,但等你交钱后就是敷衍了事,令学员大呼上当。
再看广告,几乎所有的考研班都打着高校的牌子,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实际上,从2001年开始,这些高校陆续注意到各种培训班给学校声誉带来的损害,并开始着手整顿,现在很多考研班和高校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他们之所以还打上“与某某高校联合办学”等字样,就是要提高自己的可信度。广告内容的误导也很严重,比如“拟邀请某某老师授课”,而这些老师根本无法到位,上课时只能胡乱找一些研究生代课,教学质量当然不能保证。
第二:名师陷阱。
“学外语,找××”,“数学考高分,要找×××”,这是流传在各大高校考研一族间的顺口溜,由此可见名师出高徒的概念深入人心。所以现在的培训机构无不在自己的师资上大做文章。一些培训班就先打出“名师”的旗号吸引生源,在正式上课时却以“老师生病”等各种理由临场换人。
第三:学时陷阱。
现在一些考研班的广告上都是按学时来计算上课时间的,少数培训班就故意模糊学时和小时这两个概念,达到偷工减料的目的。
第四:资料陷阱。
现在不少考研班在上课之余还兼推销教材、辅导资料、磁带等,虽说有些是辅导老师的独到之秘,学生能够从中获益匪浅,但也有一些是粗制滥造,甚至直接从网上下载或是盗用他人的版权。个别不负责任的老师上课的目的就是想把他的资料推销出去,学生花钱听讲座的结果是买回了一大堆资料。
第五:承诺陷阱。
有些考研班美其名曰实行“会员制”服务,承诺这个,承诺那个,但在实际操作中,所谓会员制成了一纸空文,几乎所有的承诺都不能兑现,即使个别的兑现了,也大打折扣。
第六:溜之大吉。
由于现在的考研班是先交钱后上课,所以有极个别的考研机构在收到钱后就溜之大吉,等你去上课时已不见其踪影。
教育培训是个大市场。在某些人眼里,一旦贴上“大学”的标签,招生广告无疑成了“消费者信得过”的赚钱机器。尤其是一些名牌大学,俨然已成为某些考研培训班提高身价、诱人目光的最佳包装——“与××大学联合办学”、“××大学教授亲自授课”成了金字招牌。一些人靠出卖大学的声誉赚钱,而这种做法也越来越使大学的名声贬值。有人称这些人为“吃大学”的骗子,他们云集在大学校园或周围的写字楼内,以大学为招牌,举办各种培训班。
对于考生来说,选择辅导班时一定要谨慎,不要被辅导班的广告所迷惑,多向师兄师姐请教经验,选择口碑最好的辅导班。我想,最好的办法是敬而远之,辅导班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东西,我们专业考上研的同学没有一个参加了辅导班。而参加了辅导班的两位同学却遗憾地没能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