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世事难料啊。先前抢手的研究生现在居然就业非常困难了。
诚然,研究生就业难题的凸显自然与他们求职意向的偏失有关,如向往经济发达地区等。但是更重要的原因窃以为是我们对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急功近利和研究生培养目标出现偏移所致。
毋须置疑,我国的研究生人数与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很不相适应的,满足不了社会需求。所以适度地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是应该的。但是培养规模的速度必须与社会生产发展的速度保持和谐的比例关系,万万不能超越。超越了,一方面社会需求就会在使用人才上造成浪费。不管什么企业,不管什么工作,都要研究生,这样导致大学生就业率急剧下降,本科生只好全力读研。而这无形中大量地增加了研究生人数。另一方面,研究生也就是高端劳动力供应相对过剩。这好比有些高档商品超越了社会普遍的消费水平而销售不畅。而近些年来我们对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过分注重规模。据统计,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以平均每年26.9%的速度递增(远远高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199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为7.2万人,而2004年仅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就达27万多人。据悉,今年我国研究生毕业人数将超过20万,创历史最高点。量的急剧增加必然导致就业的困难。如中北大学人提供了不到50个研究生就业岗位,可是竟然有600名左右研究生应聘。北京、南京、广州等地召开的研究生专场招聘会上,出现了同样拥挤的场景。
研究生教育不同于大学本科教育,它是培养研究型人才。这种研究既有理论的,又有应用的。它既着眼于现在,更着眼于将来。它构筑着我国理论水平和学术水准,又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着极其重要的智力支持和保障。因此,它的教育只能是质的提高而非量的高速扩张。研究生教育只能是精英教育而非大众教育。无论硕士生,还是博士生,他们只能在其专业领域里充分发挥作用,离开了专业领域即便有所作为也没有人尽其才。何况现在一些用人单位引硕士生、博士生,只不过是落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美名而已。比如我们的企业转化科技成果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弱,他们招收研究生究竟使用得如何,恐怕只有当事人才知道。
研究生就业遭遇“寒冷”是值得决策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无论个人,还是国家,都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并且我们经济的发展不允许对精英教育人才的浪费。如果研究生毕了业就失业,那么说明我们的教育体制和用人体制都存在严重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