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代码:200329
一、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本工程领域主要为我国林业产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培养要求:
1、 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掌握林业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林业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自我提高能力及自我适应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用外语进行技术交流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能完成学习任务和胜任所担负的工作。
二、研究方向
1、木材科学与工程
2、家具制造工程
3、林产化学加工工程
4、森林工程
5、物流技术与工程
6、机械设计及理论与工程管理
7、车辆工程
8、造浆造纸工程
三、入学要求
1、招收对象主要为:取得学士学位后,从事3年或3年以上工程实践工作,经所在单位推荐的优秀在职人员。
2、报考人员须参加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入学考试。考试科目为外语、数学和专业综合考试。专业综合考试的重点是考核考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文件规定,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2、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林业工程领域内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采用双导师制,原则上由研究生所在单位熟悉本工程领域,并在论文选题及研究方面能给予具体指导的高级技术职称人员任副导师,双导师负责指导学位论文和部分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与指导。
3、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一般为3年,大约用1.5年的时间完成课程学习,其余时间为论文工作时间。对工作任务较重的学生,培养年限可以相应延长,但从入学到获得学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进校课程学习时间至少半年。
五、课程设置、学分分配及课程说明
(一)课程设置(见附表)
课程设置原则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针对林业工程特点和林业企业需求按工程领域设置,教学内容应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其中外语课程的要求是比较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数学课程的要求是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专业课程应强调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学习与实践。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分学位课和选修课。
(二)学分分配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修满32学分。公共学位课为13学分,专业学位8学分,选修课程按研究方向选修9学分。学位课必须考试,考试可采用闭卷、开卷的方式进行,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评定;实验课、选修课可以采用考查方式考核,考查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评定。
除课程学习外,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还必须参加3次以上的学术报告或工程设计报告,经导师考核评定通过者可获得2学分。
附表:林业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
(三)主要课程说明
1、高等木材科学
针对面向二十一世纪,世界科技先进国家有关“木材科学”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重点讲授“木材解剖技术”、“木材功能性改良与木材保护”、“新型木材”以及“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木材科学”等内容。
2、木制品工业技术专论
系统介绍木材制品的典型结构、木材加工的现代化机械设备,探讨木材切削加工新工艺和木材加工环境保护新技术。
3、木材加工新技术
介绍有关木材加工研究现状和今后发展方向;探讨人类、木材加工及资源和环境三维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木材物理学
主要讲授木材与水分、木材力学、木材的热、电、光等性质。
5、复合材料概论
系统介绍复合理论、不同基体复合材料的原材料性能以及复合材料性能、成型加工工艺技术及应用,同时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作简单介绍。
6、有机与高分子化学
主要讲述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开环聚合、光引发聚合、乳液聚合等聚合反应研究;注意有机化学、生命科学的发展,用它们的新反应、新方法、新思路来启发我们,发展、创造高分子合成的新反应、新方法,了解新类型聚合物合成的进展。通过本课程的进一步学习,为今后的探索、创新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7、运筹学
线性规划、整体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图与网络方法,择队论、存贮论、决策沦、对策论、模型论.
8、森林工程(或起重运输工程、或悬索机械工程、或物流工程、或林区建筑工程)技术专论:以研究生选取的研究方向为线,介绍这个领域中近十年来的科技发展动向和新成果,阐明其解决问题的意义、思路和方法,并指明今后尚待研究解决的延伸问题.
9、测试技术与数据处理,要求研究生从静态与动态的角度掌握非电量电测技术,运用正确的实验方法,科学地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主要内容:非电量电测技术,优先数与优先数学,数据的初步加工与评定,误差理论,试验的设计与分析,可靠性等.
10、机械三维CAD
机械三维CAD是一个机械产品的三维造型和设计系统,其参数化特征,尺寸驱动功能极大的方便了三维模型的编辑修改,其强大的工业装配设计,管道设计和钣金设计,装配模拟,运动仿真等功能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研发效率,是一个现代高级设计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
11、 机床数控技术与制造自动化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现代数控机床特点、计算机数控装置的软、硬件结构、插补原理、刀具半径补偿原理与技术、数控系统的可编程控制器技术、CNC系统故障自诊断技术、伺服系统、数控加工手工编程技术、CAD/CAM一体化自动编程技术。重点着眼于数控技术的新发展和新成果,并注重课程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12、现代制造技术总论
现代制造技术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学科跨度大,所以本课程主要介绍现代制造技术内涵、CAD/CAM技术、现代生产管理技术、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技术、现代生产制造系统等方面的一些基本概念、当前的应用技术,发展水平和关键技术。
13、机械CAD/CAM
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的基本概念;机械CAD应用软件开发技术;CAD建模基础;机械系统的运动模拟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机械零件设计的程序化;计算机辅助绘图;工程数据库与工程信息管理;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计算机辅助数控加工;柔性制造系统;CAD/CAPP/CAM集成系统和CIMS等。
14、机械优化设计
主要学习优化设计理论和优化方法。掌握编程方法,具体解决机械设计中的问题。其中优化理论主要包括: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无约束和约束问题的极值条件;优化方法有:一维搜索方法,无约束优化方法急约束优化方法;机械设计问题包括:变截面高速转轴的优化设计,平面铰链四杆机构再现给定轨迹的优化设计等。
15、高分子化学
本课程主要讲述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开环聚合、光引发聚合、乳液聚合等聚合反应研究;注意有机化学、生命科学的发展,用它们的新反应、新方法、新思路来启发我们,发展、创造高分子合成的新反应、新方法,了解新类型聚合物合成的进展。通过本课程的进一步学习,为今后的探索、创新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16、化工分离工程选论
主要内容:均相与非均相混合物的传质分离过程。非均相成分的分离过程;单级和多级平衡过程、传质分离设备、新兴分离技术、分离过程的选择。
17、化学反应与催化反应动力学
化学反应是化工生产过程的核心,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是在催化条件下进行的,本课程主要介绍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及反应器的设计与校核。催化原理及催化反应动力学。催化剂制备及催化性能表征。催化性能与催化剂组成及制备技术的关系。催化剂的修饰及复合催化剂和酶催化剂的本征反应动力学及宏观动力学。
18、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途径
该课程介绍各类天然产物的生物化学,各类生物化学的前体,不同类天然产物:萜类化合物、甾体化合物及其代类、黄酮类化合物、木质素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等的生物合成途径及生物合成时的相关性,为以天然资源生物转化合成上述化合物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19、纳米材料与纳米催化剂
纳米材料具有许多传统材料无法媲美的奇异特性和非凡的特殊功能,因此在各行各业中将有空前的应用前景。本课程主要介绍纳米结构单元、纳米微粒的基本理论、纳米结构的物理与化学特性、纳米材料制备的基本方法、纳米材料的表征技术。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技术及催化性能评估。纳米催化剂的微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关系。纳米催化剂的应用。
20、天然产物研究方法
该课程对不同结构及性质的天然产物进行不同提取方法的原理、各提取物中化学物质的预试验的方法,各种预试验试样的配制,由此提出合理的提取分离、提纯工艺,得到高纯度、高得率产物的技术进行介绍,并结合波谱分析技术,鉴定新化合物的结构及应用前景。
21、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
通过对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质谱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实验技术、图谱解析和应用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利用波谱分析法鉴定有机化合物和其它化合物的基本原理;了解紫外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质谱仪的工作原理;掌握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的谱图特点和解析方法并能综合利用谱图和相关数据提供的信息,互相参照,互相补充,有效地准确确定未知物的分子结构,使学生具备解析化合物波谱的基本技能。
22、化工生产清洁技术
本课程介绍化工清洁生产的内容、特点和实施途径,并通过对典型化工清洁生产工艺的介绍和分析,培养学习者在化工清洁能源开发研究、化工清洁产品开发研究及化工清洁工艺设计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六、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或技术改造项目及工程管理,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论文类型
(1)工程设计 (2)研究论文
3、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
(1)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送审与答辩按中南林学院研究生统一规定进行。
七、学位授予
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并能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