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的有关规定,为落实软件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案,保证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培养目标
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软件工程硕士培养的人才是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软件工程硕士的培养应适应国家快速发展的计算机信息产业对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具有国际化的鲜明特色,能适应高科技的发展。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坚实的软件工程技术基础理论,以及系统的软件开发专业知识,成为具有科研开发或独立承担专门软件工程技术工作能力的高级软件工程人才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
二、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的设置应代表软件工程领域发展主流及软件工程领域发展新趋势,具有明确的发展前景。针对不同的社会需求,软件工程硕士研究方向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软件架构设计;
2、软件质量工程
3、嵌入式系统设计
4、信息存储管理
三、课程体系设置原则
先进性:在课程安排及课程结构设计方面保证相对的稳定性和必要的灵活性,跟踪国际上软件发展潮流,随时讲授最新的知识。
完整性: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传授如何有机地使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以及怎样来管理使用这些技能的团队,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
有效性:从方法原理、应用过程、实例分析、实践评测等方面进行知识的立体传授,确保学员毕业后能够平滑过渡到具体的软件工程实际。
四、课程体系的构成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软件工程硕士的课程体系由以下五个方面构成:
1、理论体系
为学员讲授最新的、业界广泛认可的最新工程管理和方法理论。
2、技能体系
为学员讲授基础的,以及最新最先进的开发方法和技能。
3、管理体系
为学员讲授工程管理和团队管理知识,对于技术开发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在具体内容上各有侧重。
4、实践体系
为学员讲授灵活应用技能和理论于工程实践的方法,具体操作由上机、实践、评测等内容构成。
5、体系总成
体系的整体结构有利于随技术和方法的进步而逐步更新;体系层次分明,着重于高级技术开发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的培养,同时也提供了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丰富知识结构的机会。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进度安排大量的讨论、答疑、工程实践等课堂外的教学环节,让学员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模式
采用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手段结合课堂面授的方式并发挥国际资源整合的优势,多种手段并举,开发和利用Internet的强大功能开展辅助教学。(如:LMS教学平台与支撑体系、习题解答与试题发布体系、在线答疑和讨论体系等。)
六、课程设置框架及学分要求
软件工程硕士生课程教学内容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了当前软件工程技术发展的前沿。攻读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生,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课程设置框架:
课程分为公共课、必修课、选修课、必修环节(开题报告和实践环节)。
(1)公共课
自然辩证法案 2学分
工程硕士英语(含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 4学分
(2)必修课程
专为基础类课程 9学分
专业核心类课程 16学分
(3)选修课程 8学分
(4)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 1学分
实践环节 5学分
七、课程设置见网站课程设置
八、学位论文(工程设计)
1、软件工程硕士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成绩合格,经批准后方可申请进入学位论文(工程设计)环节。
2、学位论文(工程设计)的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 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论文(工程设计)形式:
在软件企业或安博信息集团软件工程硕士实践基地直接参与软件工程设计与软件工程开发项目或软件工程项目管理。
4、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工程设计)的评审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毕业实践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软件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 、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位论文(工程设计)由2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由3~5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2位专家毕业论文作者的导师)。
九、学位授予
通过《在职人员攻读专业学位入学资格考试》、课程考试取得规定的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工程设计)答辩,按规定程序,授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