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21日工业工程分委员会讨论通过)
一、工程领域概况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简称IE)是一门工程技术与管理技术交叉的综合性工程学科。它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采用系统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方法,综合运用多种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配置,使之成为更为有效、更为合理的综合优化系统,并对系统的运行及效果进行鉴定、预测和评价。
工业工程具有鲜明的工程属性,它具有工程学科利用自然科学知识和技术进行观察、实验、研究和设计等功能;又不同于一般工程学科,它还应用社会科学及经济管理知识、以工程技术的手段和方法主要解决综合性工程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因此,工业工程也具有明显的管理特征。
对我国产业界和学术界来说工业工程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工业工程的应用和推广将促使我国工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面对当代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在促使企业降低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培养目标
1. 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 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懂得现代经济和现代管理理论,并能综合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生产系统(广义的企业)出现的实际问题。
3. 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是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掌握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具有独立承担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并掌握一门外语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
1. 在职攻读工程硕士生采取进校不离岗,以业余学习为主的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2. 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内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
3. 对于取得攻读工程硕士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在校修完主要课程后,到接受单位工作2至3年,并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回校申请答辩。
4.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经学院和研究生院批准,学习年限可为2.5年。
四、工程领域范围
由于工业工程是一门工程技术与管理技术交叉复合型工程学科,故该领域学科覆盖面和行业适用面较广,凡是与制造业有关的工程学科都是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工作和服务的对象,如机械工程学科、电气工程学科、冶金工程学科、材料工程学科、控制工程学科、仪器仪表学科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的融入,工业工程的应用范围已扩大到服务行业、公用事业甚至政府部门。
研究方向设置:
1. 制造系统工程和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2. 管理信息系统
3. 企业战略管理与流程再造
4. 现代管理技术
5. 产品开发、策划与创新工程
6. 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
7. 项目管理
8. 企业信息化工程
9. 现代质量工程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 工程硕士学位的课程主要针对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工程领域设置。教学内容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最新水平。
2. 工程硕士生应获得的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22学分。
3. 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
⑴ 学位课程(至少22学分)
①公共基础课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 3学分
外国语(含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 5学分
应用数理统计 任选一门 2学分
最优化技术基础
②专业基础类课程(3门) 6学分
现代工业工程学
企业资源计划
系统工程
③专业类课程(至少3门) 6学分以上
⑵选修课程(至少4门) 8学分以上
专业选修课(至少2门)
非学位课
⑶必修环节
①文献综述 1学分
②选题报告 1学分
③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至少5次) 1学分
合计 33学分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期 |
学
时 |
学 分 |
开课教师 |
开课单位 |
| |||||
学位课
|
公共基础课 |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一上 |
90 |
3 |
贸法学院 |
贸法学院 | |||||
|
第一外国语(基础外语) |
一上 |
180 |
4 |
外语学院 |
外语学院 | |||||||
|
应用数理统计 |
一上 |
40 |
2 |
理学院 |
理学院 |
| ||||||
|
最优化技术基础 |
一上 |
40 |
2 |
|
|
| ||||||
|
专业外语 |
二上 |
20 |
1 |
机械学院或所在学院 |
机械学院或所在学院 |
| ||||||
专业基础必修课 |
|
现代工业工程学 |
一下 |
40 |
2 |
|
机械学院 |
| |||||
|
企业资源计划 |
一下 |
40 |
2 |
|
机械学院 |
| ||||||
|
系统工程 |
一下 |
40 |
2 |
|
机械学院或所在学院 |
| ||||||
专业选修课 |
|
网络与数据库 |
一上 |
40 |
2 |
|
机械学院或所在学院 |
| |||||
|
现代质量工程 |
一下 |
40 |
2 |
|
机械学院 |
| ||||||
|
新产品开发策划管理 |
一上 |
40 |
2 |
|
| |||||||
|
预测与决策 |
一上 |
40 |
2 |
|
| |||||||
|
宏微观经济学 |
一上 |
40 |
2 |
|
| |||||||
|
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 |
一下 |
40 |
2 |
|
| |||||||
|
项目管理 |
一下 |
40 |
2 |
|
| |||||||
|
企业管理咨询 |
一上 |
40 |
2 |
|
| |||||||
|
市场营销学 |
一上 |
40 |
2 |
|
| |||||||
|
技术创新学 |
一下 |
40 |
2 |
|
| |||||||
|
技术经济学 |
一下 |
40 |
2 |
|
| |||||||
|
|
|
|
|
|
|
| ||||||
|
现代管理概论 |
一上 |
20 |
1 |
|
非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的必选 |
| ||||||
非学位课
|
|
|
管理信息系统
|
|
40 |
2 |
|
其中2门必须与工业工程相关 | |||||
|
光电产业与光电工程 |
一下 |
40 |
2 |
|
|
| ||||||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一上 |
40 |
2 |
|
| |||||||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一下 |
40 |
2 |
|
| |||||||
|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
一下 |
40 |
2 |
|
| |||||||
|
管理心理学 |
一上 |
40 |
2 |
|
| |||||||
|
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 |
一上 |
40 |
2 |
|
| |||||||
|
计算机网络资源及利用 |
|
40 |
2 |
|
|
| ||||||
|
材料工程技术经济 |
|
40 |
2 |
|
| |||||||
|
企业资源及管理 |
|
40 |
2 |
|
| |||||||
|
人工智能及应用 |
|
40 |
2 |
|
| |||||||
|
现代材料制备工程 |
|
40 |
2 |
|
| |||||||
|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 |
|
40 |
2 |
|
| |||||||
|
建设法规与合同 |
|
40 |
2 |
|
| |||||||
|
工程管理概论 |
|
40 |
2 |
|
| |||||||
|
工程临理概论 |
|
40 |
2 |
|
| |||||||
|
企业战略管理 |
|
40 |
2 |
|
|
| ||||||
|
国际投资 |
|
40 |
2 |
|
| |||||||
|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
|
40 |
2 |
|
| |||||||
|
工程智能控制 |
|
40 |
2 |
|
| |||||||
|
最优控制 |
一下 |
40 |
2 |
|
|
| ||||||
|
系统辩识 |
一下 |
40 |
2 |
|
| |||||||
|
神经网络 |
一上 |
40 |
2 |
|
| |||||||
|
科技文献检索及利用 |
二上 |
20 |
1 |
|
图书馆 |
| ||||||
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
一、 概述
材料是用于制造有用物件的物质。根据材料的组成结构,可分成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根据材料的性能特征,可分成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历史证明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例如“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在近代,钢铁材料的发展对于工业革命进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半导体材料的发展把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当今,人们把材料、信息、能源作为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新材料技术更成为三大高新技术之一。
随着社会和科技进步,人们不仅要求性能更为优异的各类高强、高韧、耐热、耐磨、耐腐蚀新材料,而且需要各种具有光、电、磁、声、热等特殊性能及其偶(或复)合效应的新材料,同时对材料与环境材料的协调性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生物材料、信息材料、能源材料、智能材料及生态环境材料等将成为材料研究的重要领域。研究和解决传统材料的质量和工程问题,不断挖掘传统材料的潜力,将成为材料生产技术改造的重点。
本领域涉及材料的获得、质量的改进、使材料成为人们可用的器件或构件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工程规划、工程设计、技术经济管理等工程知识。并与冶金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计算机技术、工业设计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密切相关。
二、 培养目标
1. 具有坚实的材料工程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 了解本领域的发展方向;
3. 掌握必要的实验、计算方法和技术;
4. 掌握一门外国语;
5. 具有解决工程问题或从事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能力。
三、 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
1. 在职攻读工程硕士生采取进校不离岗,以业余学习为主的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得少于6个月。
2. 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内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
3. 对于取得攻读工程硕士学位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在校修完主要课程后,到接受单位工作2至3年,并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回校申请答辩
4.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经学院和研究生院批准学习年限可为2.5年。
四、 领域范围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属于工学门类的一级学科,是研究材料组成、结构、性能、生产流程和使用性能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分设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以数学和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从电子、原子、分子等多层次上研究材料的物理化学行为与规律,致力于先进材料与器件的开发研究。“材料学”研究材料组成、结构、工艺、性质和使用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致力材料的性能优化、工艺优化以及材料的开发与合理应用。“材料加工工程”侧重于研究控制材料的内部组织结构、经济、优质、高效的加工技术以及相应的设备与自动化控制问题。
材料工程包括材料的获得、质量的改进、使材料成为人们可用的器件或构件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工程规划、工程设计、技术经济管理等工程知识。材料工程领域是研究、开发、应用材料工程知识的学科范围,其包含了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3个二级学科的工程领域部分。
研究方向有:
(1)高性能铝合金
(2)现代镁合金及其压力铸造技术
(3)复合材料
(4)现代工模具材料
(5)车辆工程材料
(6)铸造合金及其组织性能控制
(7)陶瓷材料及成型技术
(8)纳米材料及应用
(9)工程功能材料
(10)高分子材料及其成型技术
(11)材料表面工程
(12)铸造工艺及模具CAD/CAM
(13)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
(14)板料成形工艺及模具CAD
(15)材料精密成形技术
(16)塑性成形过程模拟仿真技术
(17)焊接专家系统
(18)焊接方法及自动化
(19)金属材料焊接及质量控制
(20)成型模具并行设计与制造
(21)材料技术经济
(22)材料资源管理与调控
(23)材料市场规划与营销
(24)计算机在材料工程中的应用
(25)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26)绿色材料工程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工程硕士学位的课程应针对本专业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工程领域设置,教学内容应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最新水平。其中外语课程的要求是能比较熟练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数学课程的要求是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专业课程应强调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学习与实践。
2.总学分³33。其中,学位学分³22。学分在各类课程间的分配比例如下:
( 1 ) 学位课程(至少22学分)
①马克思主义理论(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 3学分
②外国语(含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 5学分
③基础理论类课程(至少2门) 4学分
应用数理统计
矩阵论
最优化技术基础
数值分析
微分几何
④专业基础类课程(至少3门) 6学分
⑤专业类课程(至少2门) 4学分
( 2 ) 选修课程(任选4门) 8学分
( 3 ) 必修环节
①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2学分
②听取学术报告(至少5次) 1学分
3.材料工程领域课程设置如下:
材料工程领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
时 |
学分 |
限选要求 | |
学
位
课
|
公
共
基
础
课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自然辨证法 科学社会主义) |
90 |
3 |
必选 |
基础外语
专业外语 |
180
20 |
4
1 | |||
应用数理统计 |
40 |
2 |
必修
二门 | ||
矩阵论 |
50 |
2.5 | |||
最优化技术基础 |
40 |
2 | |||
数值分析 |
50 |
2.5 | |||
微分几何 |
60 |
3 | |||
专
业
基
础
课 |
系统工程 |
40 |
2 |
必修 | |
金属材料的力学行为 |
40 |
2 |
必修
二门 | ||
物理冶金学 |
40 |
2 | |||
现代工程材料学 |
40 |
2 | |||
金属凝固原理 |
40 |
2 | |||
塑性力学 |
40 |
2 | |||
流变学与多孔介质力学 |
40 |
2 | |||
塑性有限元法 |
40 |
2 | |||
焊接原理 |
40 |
2 | |||
专
业
课
|
焊接过程自动化 |
40 |
2 |
必修
一门 | |
板料成形理论 |
40 |
2 | |||
材料改性理论与技术 |
40 |
2 | |||
复合材料制备成形 |
40 |
2 | |||
合金固态相变理论 |
40 |
2 | |||
焊接物理冶金学 |
40 |
2 | |||
纳米材料概论 |
40 |
2 | |||
技术经济学 |
40 |
2 |
必修
一门 | ||
宏微观经济学 |
40 |
2 | |||
非
学
位
课
非学位课 |
专
业
课
|
工程新材料 |
40 |
2 |
任选
四门
|
材料表面工程 |
40 |
2 | |||
焊接及控制 |
40 |
2 | |||
金属塑性加工理论 |
40 |
2 | |||
材料成形计算机辅助设计 |
40 |
2 | |||
现代造型制芯技术 |
40 |
2 | |||
硅酸盐物理化学 |
40 |
2 | |||
材料工程热力学及动力学 |
40 |
2 | |||
计算机辅助焊接工艺设计 |
40 |
2 | |||
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 |
40 |
2 | |||
材料科学与工程进展 |
40 |
2 | |||
|
网络与数据库 |
40 |
2 | ||
专
业
课
|
新品开发策划管理 |
40 |
2 |
| |
预测与决策 |
40 |
2 | |||
市场营销 |
40 |
2 | |||
科技文献检索 |
20 |
1 |
六、学位论文
1. 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设计)既是工程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又是综合衡量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攻读工程硕士学位者本人独立完成。
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工程背景与应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具体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选取:
(1)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
(2)工程设计与实施
(3)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4)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
(5)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
2. 论文形式
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或研究论文。
工程设计类论文可以是新产品设计与开发技术的成果,应具有设计方案的比较和评估、设计计算书、技术经济性分析、效果分析评价等主要内容。
研究类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内容,结合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证明所采用方法或手段的正确性、有效性及对工程研究的实用性。研究类论文撰写格式应符合《重庆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范标准(试行)》。
3. 评审与答辩
(1)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注重考查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工程硕士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应有2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有3-5位专家组成;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均应有来自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
七、学位授予
通过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者,由重庆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程硕士学位,颁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发的学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