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 (重难点解析一)

yangailin 免费考研论坛/2007-08-24

原文内容来自免费考研论坛,请点击查看全文
http://bbs.freekaoyan.com/viewthread.php?tid=172271
中国教育史 (重难点解析一)


  一.春秋战国时期之前

  教育起源和学校出现的条件和过程

  1. 条件:生产、生活和风俗知识传授的需要,生产发展、社会分工,出现了掌握文化知识的脱离劳动的文化人。

  过程:成均——上庠下庠(养老)——序(习射)——学(礼乐文化)

  


  3.特点:学在官府,政教合一,官师合一,重视道德教育和修己治人之术和人才,学校考查与官吏的选拔统一于一体;同时忽视生产知识和自然科学。这些特点影响此后的教育。

  (养老与视学结合的意义证明了教育与学校发展的过程)

  二.春秋战国时期

  (一)官学私学之分:

  1. 私学兴起:“礼崩乐坏”,“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中孔子儒家,墨子墨家为显学

  原因:上的原因,下的原因,中的原因

  意义:学官分离,政教分离,教育活动独立,教育与社会关系密切,扩大了教育对象。推动了教育和学术的发展,带来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经验上的成就。《学记》

  2. 士与养士,与私学的关系,稷下学宫

  3. 百家争鸣,与上述两者的关系

  (注意各时期官学私学之关系)

  (二)私学显学:儒家和墨家教育思想

  1.儒家:

  1)孔子:《论语》

  教育地位和作用:性相近,习相远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育目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教育内容:伦理道德:诗、礼、乐,忽视自然、生产知识

  教学原则:因材施教(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启发诱导(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动性)、学思并重(掌握知识与发展思维、实质与形式)、由博返约(广度与深度、博与专)。

  道德教育:仁、礼、孝,立志乐道、自省自克、身体力行、改过迁善

  教师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仁者爱人,无隐无私;以身作则,重视身教

  2)孟子:《孟子》:仁政、重民、性善论、儒家唯心主义

  教育的作用:社会作用,人的发展的作用

  教育目的:明人伦,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

  教育内容:孝悌的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原则:立志养气(理智与意念情感);反求诸己(自我修养慎独);改过迁善;刻苦锻炼

  教学原则:思、感之辩。自求自得(学生主动性);专心有恒;启发引导;循序渐进(内发论)

  3)荀子:《荀子》,礼法,唯物主义观,性恶论

  教育的作用:对社会的作用,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教育与遗传、环境的关系)

  教育目的和内容:培养治术人才和各级官吏,内容是诗书礼乐春秋。注重乐教

  教学原则:学、思之辩重学,闻、见、知、行。学习态度:积少成多,虚一而静,解弊救偏,兼陈中衡,全面认识,比较权衡。

  教师论:提高老师地位和作用,师即礼法,对老师要求和条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礼记》:《大学》、《中庸》、《学记》教育思想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记》:教育作用:建国君民,化民成俗(育才,化民),学制,教学过程和考查标准、学校管理和性质制度

  教育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正课与课外活动的关系);豫、时、孙、摩;启发诱导: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问答、讲解、练习、类比

  批判违反教学原则的恶果

  意义

  2.墨家

  墨子:《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唯心主义,取实予名,三表法

  教育作用:对社会:教育实现政治主张,教育促进生产力;在人的发展上反对命定论,重视教育和环境的作用

  教育目的:培养贤士,治术人才

  教育内容:兼爱的道德教育,重视自然科学、生产技能、军事知识和技能、论辩才能,

  教学原则:强说人,主动去教,送教上门,述而又作,察类明故,以约驭博,演绎法,强力而行,注重刻苦磨练,意志锻炼,提倡勤俭,

  三.秦汉时期

  (一)制度和政策

  1.文教政策:

  1)秦:书同文,行同伦;设三老以掌教化;挟书令,禁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

  2)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史实,意义

  太学与察举制度:主要史实、意义

  整理古籍,厘订文字:主要史实和意义(《说文解字》)

  2.学校制度:

  1) 官学:太学、官邸学,鸿都门学;太学、学、校、庠、序;博士

  2) 私学:经师讲学,小学(书馆、蒙学、字书)、大学(经馆)、

  3.选士制度

  察举制度:州举秀才,郡举孝廉,声名取士,目的:选拔官吏,教化百姓,变化:从重名声到增考试,士族的出现,九品中正制出现的历史基础。贤良方正,孝廉,秀才,明经,公府辟举,童子科。

  (二)思想

  1. 董仲舒《春秋繁露》《举贤良对策》

  1)背景特点: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需要,刑德并重,以德治为主的统治原则,强化对农民的专政,同时又缓和阶级矛盾,防止农民起义。大一统的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孔孟之道与五德始终学说结合,建立了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神学思想体系。

  2)主要观点:天创万物与天人感应;皇帝至尊与君权神授;阳尊阴卑与王道三纲;任德教与奉天法古。

  3)具体政策:设学校养士,改革选士制度;兴教化,正万民;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制思想。历史意义

  4)教育思想:

   教育作用:对人性的作用;对社会的作用:教化。

   道德教育:道德天性说;教育内容:三纲五常、正义明道;正我,强勉行道,明于性情,必仁且智

   知识教学:知识来自内视反听;教学内容:诗书礼乐;原则和方法:圣化,强勉学问,节博合宜,专一虚静。

  2. 王充《论衡》

  1)背景特点:唯物主义思想

  2)主要观点:天自然无为;反对天人感应;神灭无鬼;今胜于古。

  3)教育思想:反对烦琐、迷信的经学教育;反对信师是古,主张问难;反对死记硬背,主张贵通。

   教育作用:“在化不在性”,强调教育的作用。

   培养目标:鸿儒,创造性人才

   教学原则:知识的来源和价值,“学之乃知,不问不识”,“知为力”。学习过程:见、闻、问、为和开心意。教学效果:效验,以事实来校验教学。教学是不为任何经典所束缚的生动的有创造性的客观过程。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一) 制度

  1. 学校制度:官学衰落。西晋在太学之上设国子学;北魏设立州郡学和四门学;律学、儒学、玄学、史学、文学等专门学校开始产生。

  私学:蒙学《千字文》;家庭教育:颜之推《颜氏家训》

  2.选士制度:九品中正官人法:具体标准和*作程序,演变(从积极作用到消极作用,世族与寒门势力的消长,使得中正制度逐渐变成考试制度)

  (二) 思想

  1. 嵇康《嵇康集》

  背景特点:玄学家,反对儒家礼法的代表人物

  基本观点:越名教而任自然;反礼教,批判六经和经学教育

  2. 颜之推《颜氏家训》

  背景特点:儒家思想的家训

   基本观点:1)关于家庭教育:重视早期教育;严爱结合;重视环境的作用;重视语言教育。2)关于士大夫教育:批判腐朽的士大夫教育;主张实学,学习百家之书,各种技艺和知识,经世致用。3)关于学习方法和原则:虚心,惜时,眼学,勤勉,切磋。

  五.隋唐五代时期

  (唐末五代的雕版印刷对文化和教育发展的影响)

  (一) 制度与政策

  1. 文教政策:隋:不悦儒术,专尚刑名。唐:重振儒术,崇儒尊孔,佛道为辅(尊孔,官学祭孔,重儒,提高儒生地位,视察国学,整理和研究儒家经典,《五经正义》,“开成石经”,设崇玄学,设道举,加试《老子》)。

  2. 学校制度:隋:设国子寺,置祭酒,管理学校教育工作,专门设立教育行政部门和专门教育长官的开始。隋朝初官学发达,后期衰落。

  唐:学校制度完备,中央六学二馆,地方府、州、县、市、镇等学。特点: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完备的封建学制体系;学校与科举关系密切;扩大了国际国内文化教育交流。

  五代:官学式微,书院雏形出现,白鹿洞学馆(庐山国学),科举未断

  3. 科举制度:隋:开始开科考试,设进士科。意义。唐:全面推行科举制度。作用和意义。

  (二) 思想

  1. 韩愈《韩昌黎集》《师说》

  背景特点:世俗大地主代表,反对僧侣大地主,复兴儒学,反对佛老学说,主张道统,反对法统。教育实践经验丰富。

  主要观点:文以载道。《师说》:存师卫道,教师的任务,标准,师生关系等。师与道,道与业,师与生。如何识别和培养人才。学习方法:业精于勤;博精统一,学习与创造结合起来。

  2. 柳宗元《柳河东集》,与韩愈的异同

  主要观点:文以明道,交以为师,顺天致性(自然主义),博采众长,反对盲目崇古,奋志厉义



bojinwoman

教育学大三生




UID 830
精华 0
积分 112
帖子 14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6-23
状态 离线 #2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7-6-30 18:3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中国教育史 (重难点解析二)


六、宋元时期
  (一) 制度与政策
  1. 文教政策:重文轻武,尊孔崇儒,提倡佛道,促进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三次兴学(背景:重科举,学校教育不振):
  1)庆历兴学、范仲淹和胡瑗“苏湖教法”;
  2)熙宁、元丰兴学与王安石
  3)崇宁兴学
  2. 学校制度
  1) 官学:中央官学:国子监,太学,各专门学(律学、算学、书学、画学、医学、武学)地方官学(发达):州学,县学,设各路提举学事司,三舍法,拨学田,保障经费
  2) 私学:书院制度:起源,六大书院:白鹿洞,石鼓,应天府,嵩阳,岳麓,茅山。
书院的组织:山长,洞主,副山长,副讲
  经费:私人捐赠和官府拨给院田,膳食教材免费
  教学:教学研究并重,讲会制度,开放自由听讲,学生自学钻研,问难辩论教学方式,讲义,笔记(语录),师生关系(德、知并行地影响)
  教规:书院教学的总方针,教学的方向、方法和程序。《白鹿洞书院揭示》。(书院中的官私关系的演变,如元代的书院官学化)
  3. 科举制度
  罢察举,重科举:取士名额增加,科举及第后待遇从优;经义,诗赋并用;强诵博记,空疏无用的学风未变。定三年一大举,考试制度更严格,糊名誊录,确立殿试制度。
  作用和影响:巩固中央集权统治,控制思想,消除社会动乱的因素。教育成为科举附庸,教育目的被功利性异化,表现了科举制度的腐朽性。
  元代:定四书五经,尊孔,尊崇理学,使其成为元代之后的官方通知思想,对书院进行控制,使其官学化。
  (二) 思想
  1. 朱熹:理学教育思想《四书集注》,《近思录》,《小学》
  背景特点:“理”的一元论客观唯心主义
   主要观点:1)教育作用:明人伦,存天理、灭人欲,人心到道心,复性。教育目标:圣人、贤人、和中人,封建伦理纲常的道德教育。2)教学内容:小学学其事,大学明其理之分。3)教学原则:教有成法;居敬穷理,学思力行,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强调主观努力。4)朱子读书法:6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是关于读书方法论述的概括和总结,集中体现了他的读书论和读书经验,是古代学者论述读书最充分、最系统的、具有经验总结意义,对后来的封建教育实践具有很大影响,至今仍具参考价值。但也有局限:1)书主要为维护封建统治道德教育方面的圣贤书,2)不注意书本知识与实际调查或实践的配合。
  
  七、明代
  (一) 制度与政策
  1. 文教政策:崇儒纳士,推行程朱理学,创行八股取士,文化专制,钳制思想,师生关系
  2. 学校制度:
  1) 官学:中央官学:国子监(教育对象扩大,可以捐监),武学,四夷馆。地方官学:府、州、县、卫、有司等都设学
  2) 私学:蒙学:蒙养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经馆;书院:书院官学化,与科举关系密切;禁毁书院
  3. 科举制度:定制:八股取士,乡试,会试,殿试,作用和影响:空疏形式化,对教育不利。
  (二) 思想
  1. 王守仁《传习录》
  背景特点:主观唯心主义
  主要观点:心即理,致良知,明人伦
  教育内容:有助于求其心者均可为教育内容,读经,写字、习射、习礼,陶冶本心。训蒙教约。
  教学原则与方法:知行并进,自求自得,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关于儿童教育的主张
  八、洋务运动之前的清代
  (一) 制度和政策
  1. 文教政策:尊孔读经,笼络汉士,提倡理学,整理典籍,禁锢思想、大兴文字狱,钳制舆论,严禁结社,严订学规。
  2. 学校制度:
  1) 官学:中央官学:国子监,算学馆,俄罗斯学馆,贵族学校。地方官学:府、州、县学。
  2) 私学:书院:对书院的抑止到控制,书院官立,与科举考试关系密切。
  后期官学名存实亡,私学也空疏腐化
  3. 科举制度
  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八股文,考试方法更繁琐周密。
  影响:科举考试缓解民族矛盾,有利于清的封建集权统治。八股程式腐朽不堪。考试内容乖谬。科举舞弊司空见惯。导致了学校教育空疏无用。
  (二) 思想
  清初具有初步民主思想的教育主张,进步的教育思想,具有唯物主义色彩,托复古批判理学教育。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顾炎武《日知录》等
  1)教育目的:培养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2)教育内容:提倡实学,重视自然科学与技艺的学习;3)教学方法:主动,习行,反对主敬主静;4)初步民主的教育改革思想,批判专制主义和科举学校制度,学校为民主议政之处,不能为朝廷附庸。5)局限性
  1. 王夫之
  背景特点:古典唯物主义,批判唯心主义理学。
  主要观点:1)人性后天说,日生日成的人性论,强调教育的作用。2)理欲统一的道德观。3)知行观与教育过程,行先知后,知行并进,相互为用,获取知识必须以实践为基础。4)学思结合的教学观。5)教学原则与方法:立志为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有序与不息结合,因材施教,自勉自得。6)教师:教师作用和教师的条件标准。
  2. 颜元《存学编》、《存性编》《朱子语类评》
  背景特点:唯物主义
  主要观点:1)批判传统教育,不讲实用,只在文字上功夫:毁坏人才,不学无术,灭绝圣学,败坏社会风气。2)教育作用:社会方面培养人才和人方面教育习善作用。3)教育目的:培养实用人才,专业人才;4)教育内容:实学三事六艺。5)教学方法:主动、习行,格物致知,反对读书穷理方法,反对主静。意义
  3.龚自珍
  反对教育脱离实际,主张经世致用,指出科举制度的末路,主张研究有价值的实际问题。影响同时代和维新派
  4.魏源《海国图志》
  反对宋学和考据之学,反对追求不实际之学,要求培养求实和务实的人才。革除人心和人才方面的弊病,了解西方,学习西方的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西学争端之肇始。
  (三)教育侵略与中外教育交流
  利玛窦
  利用不平等条约,夺取教育权
  教会学校
  利用出版机构,举办慈善事业《万国公报》
  九、洋务运动至清末
  (一)制度变革
  1.洋务教育:创办新式学堂:最早的官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1862;留学教育等,意义和局限。
  2.维新派的教育争论:据西方伦理观和民主观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中西学之辩;科举八股废存,建立新学校之辩。
  维新派建立的学校:万木草堂和时务学堂。
  3.百日维新的教育变革:1)废除八股,改革科举,讲求实学实政。2)设立京师大学堂,各省、府、州县书院官学分别改为高等学堂,中等学堂和小学堂,设专门学堂。3)派人出国游学,4)设译书局和编译学堂,编辑外国教材和书籍,5)自由设立报馆,自由著书。
  4.清末新教育制度的建立,1901年新政。
  科举的改废:第一步,废八股,改策论,废武举,第二步,递减科举名额,第三步,完全废除1905年。
  新学制建立:1902《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1903《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
  设立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管理制度:1905年设学部,1906年设各省提学使司,府厅州县设劝学所,并分设学区,设劝学员。
  教育宗旨:十字宗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新教育制度建立的意义和局限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活动:开展社会教育,兴办革命学校,爱国学社,大通师范学堂
  (三) 思想
  1. 张之洞《劝学篇》
  背景特点:洋务运动主要人物,封建主义教育的积极维护者,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思想和制度的奠基者。
  主要措施:整顿封建传统教育,兴办洋务教育,制定和推行新教育制度。《奏定学堂章程》,制订我国第一个近代学制,并推行完善,主张废除科举制度。
  主要观点:《劝学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经史子集,明纲,强调封建伦理纲常,西学:西文西艺西史西政。意义与局限。
  2. 康有为《大同书》
  背景特点:维新派主要人物,戊戌变法领导者。
  主要观点:教育为变法关键。主张变科举,废八股,派游学,译西书。主张兴办学校,建立新的教育制度。
  《大同书》:理想学制
  3. 梁启超
  背景特点:维新运动主要人物。
  主要观点:重视教育的作用;教育目的:社会取向的教育目的,培养国民。废八股,变科举,兴学校。规划学制,义务教育,论儿童和女子教育。论师范教育。
  4. 严复
  背景特点:近代史上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人物之一,第一个系统介绍和传播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启蒙人物。近代重要的启蒙学者和教育家。
  主要观点:看重教育的救亡图强中的作用,教育救国论者: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提倡学习新学,学习西方的自然和社会政治科学,主张效法科学研究方法,注重实与用,反对读书穷理,提倡实验方法。反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知识和制度。设想新学制。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思想:对封建专制主义教育的抨击;批判尊孔读经的逆流,提倡学习西方的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意义和性质。



bojinwoman

教育学大三生




UID 830
精华 0
积分 112
帖子 14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6-23
状态 离线 #3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7-6-30 18:3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中外教育史重难点权威解析(三)


十、民国时期
制度变革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对封建主义旧教育进行全面改造。意义和局限
发布教育改革令《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和《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颁布新的教育方针和宗旨。1912制定新学制《学校系统令》(壬子学制),1913定壬子癸丑学制,意义。
(一) 北洋政府的复古主义与新文化运动反复古的斗争
恢复封建买办的教育宗旨,恢复尊孔读经,实行双轨制,恢复等级制。1923章士钊复古等
反复古:章太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主要观点:科学与民主。揭露性质和罪恶,利用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和上层建筑角度分析。等
(二) 五四运动前后的教育发展
打击封建教育,提出新的培养目标: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采用国语和白话文,利于教育普及。男女平等教育权确立。建立教育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中华教育改进社陶行知,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晏阳初,梁淑溟的乡村建设(乡村教育)。各级各类学校的改革。1922年壬戌学制,学之美国学制。主要变化。意义和局限。
(五)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思想:
1. 蔡元培
背景特点:资产阶级教育观
主要观点: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观。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民主主义思想。对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教育应独立。尚自然,展个性的思想。
2.新民主主义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平民教育活动,工农教育活动
3.改革教学活动
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
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
改教授法为教学法
4.鲁迅
批判封建教育,推行新教育,培养新人。
5.杨贤江
马克思主义教育观,教育阶级论,论述教育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批判教育中立或万能说。推介马克思教育学说,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公共免费的教育,理论与实际结合。
6.陶行知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批判传统教育。晓庄学校,生活教育,乡村教育,与传统教育、旧教育、富人教育相对立的新教育,穷人的教育。
生活教育:生活即教育;是为生活向前向上的教育;社会即学校。普及教育的理论。方法:小先生和传递教师。后期提出民主教育。意义。
7.黄炎培
教育与职业沟通。职业本质和教育功能的分析。大职业教育思想。职业教育处于一个很高的高度。
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和反侵略斗争
大力设立大学,庚款兴学,教会学校,上海圣约翰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学堂。
中华教育会,全国基督教教育会,中华基督教教育会。
如何看待近代教化学校和外国在中国的教育活动和中外教育交流。



bojinwoman

教育学大三生




UID 830
精华 0
积分 112
帖子 14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6-23
状态 离线 #4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7-6-30 18: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外国教育史


一.古希腊教育
(一)斯巴达教育:国家导向、权威主义和专门化实用性教育。
(二)雅典教育:民主为基础,个人发展为目的的身心和谐的自由教育。
(三)智者:相对主义,怀疑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三艺,职业教师。
(四)苏格拉底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法,问答法,产婆术,助产术
(五)柏拉图教育思想,哲学王,学园,《理想国》,理念论
(六)亚理士多德教育思想,吕克昂。白板说,内发论,和谐发展,教育学与心理学的联系,遵循自然原则,年龄分期,教育环境,道德习惯和道德实践的培养
(七)七艺和自由教育

二.古罗马教育
(一)西塞罗教育思想《论雄辩家》
(二)昆体良教育思想《雄辩术原理》
(三)奥古斯丁教育思想《上帝之城》《忏悔录》
三.中世纪教育
(一)教会学校和基督教教育: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
(二)宫廷学校和骑士教育
(三)中世纪大学
(四)经院哲学:唯名论和唯实论,托马斯"阿奎那
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一)人文主义教育,伊拉斯谟《基督教君主的教育》,《论童蒙的自由教育》,维夫斯《知识论》,拉伯雷《巨人传》培根《新大西岛》
(二)新教教育
路德:教育的世俗性,教育普及,国家掌握教育权,梅兰克顿
加尔文:政教合一,普及教育
(三)天主教教育
罗耀拉和耶稣会
五.夸美纽斯教育思想
? 生平和思想背景和著作:第一部幼儿教育专著《母育学校》第一部看图识字课本《世界图解》 其他:《大教学论》,《人类事务改进通论》
? 家庭教育向制度化的学校教育过渡 母育学校
? 对教育的认识:泛智(Pansophia)
?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秩序。夸氏所指的秩序指什么?普遍法则的思想来源在哪里?
? 对后世的影响:1)制度上2)思想上
? 局限性
六.17至18世纪各国教育
(一)英国的文法学校,公学,双轨制;洛克《教育漫话》,绅士教育,白板说。生平和哲学背景:认识论(哲学上的影响),感觉论(对后世心理学和幼儿教育的影响甚大),经验主义(对科学的影响,尤其是知识的形成,知识是如何可能的?)历史地位
(二)法国的中央集权制,爱尔维修,教育万能论;拉夏洛泰《论国民教育》国民教育,法国大革命
(三)德国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泛爱学校、文科中学,哈勒大学(新大学),
康德:受卢梭的影响,但有修正,自由和管束统一
? 哲学思想:目的论,道德自律,绝对命令
? 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 儿童的保育,游戏
? 管束、训导
? 道德的陶冶:天赋良心论,培养理性获得道德
? 教育的作用,管束等影响了裴斯泰洛齐和赫尔巴特
(四)美国教育,《老骗子撒旦法》,巡回学校,分权制,富兰克林,杰斐逊
七.卢梭教育思想《忏悔录》,《爱弥尔》《新爱洛漪丝》
自然人,自然主义,公民教育
生平、哲学思想和主要著作
性善论、感觉论
自然教育:什么是自然状态?
儿童分期:4个时期
消极教育:
自然后果律:
感官训练:触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
智育:发现法教学;直观教学,从经验中学习(对杜威的影响)
德育:天赋良心与自爱-爱亲近的人-爱全人类;宗教与现代思想的结合;方法上的实践论
历史地位和影响: 对传统旧教育的批判 自然教育 内发论 新儿童观的确立 感官教育的发展
泛爱派:
巴泽多:《童蒙读本》,泛爱学校,儿童社会性教育
康贝:理论家,游戏,劳动教育,著作
赫维森格和布拉瑟:作业教育,游戏,手工
八.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林哈德与葛笃德》《隐士的黄昏》《天鹅之歌》
要素教育,教育心理学化,各科教学法,教育与产生劳动相结合
? 生平,著作和教育活动——自身的偶像力量:爱的教育
? 思想发展背景
1)民众的启蒙
2)虔信派
3)感觉论
4)学校改革
教育思想:
1)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为什么?家庭与社会的统一。
2)教育心理化:
内化和个体化的教育(主要包括道德,要素、感觉、秩序从外部转移进儿童的内心);
心、脑、体或心、头、手(与神学的联系);
直观性原则;
智力发展:要素教育论
3)教育与劳动相结合,体育
贡献与影响:
? 教育心理化对教育科学化的推动,根据心理学原则解决一般教育问题,
? 自然教育论的深入
? 形式教育论的发展
? 直观性教育原则的突破
? 要素教育论的创立,并以此研究初等教育的一般原理和各科教学法,并得到了推广。
? 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
? 推动了贫民教育思想的发展
? 对福禄倍尔、赫尔巴特和欧文的影响
? 受当时的思想和社会条件限制,仍显局限,但其提出的问题,即使未解决,但也规定指向了教育的发展方向。
九.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
伦理学和心理学;统觉论;教育性教学原则;教学形式阶段;教育心理学化;经验与兴趣;赫尔巴特学派
? 教育理论的基础
政治思想:
哲学思想:尤其是实践哲学:伦理学
心理学思想:观念,统觉
? 教育目的:个性、兴趣和道德
? 理论教育学:教育的可能性,对先验哲学的批判:先验自由论和官能心理学(《教育学讲授纲要》1835)
? 实践教育学:来自实际。包括管理,训育和教育性教学。(《普通教育学》1806)
注意与兴趣,培养综合思维能力,教师为中心:对卢梭的批判
? 历史地位、影响和局限
1、心理学化和科学的教育学之父
2、丰富近代教育学理论体系
3、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局限:对教师的重视,主知主义。
十.福禄倍尔《人的教育》幼儿教育之父
恩物;作业
? 生平、教育实践活动和著作:《人的教育》
? 幼儿教育思想的基础
1、哲学观
2、一般教育思想:教育顺应自然;人性论;儿童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和教育分期;本能说。
? 幼儿教育理论和幼儿园制度
1、家庭教育
2、家庭与学校的关系
3、幼儿园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的任务
4、教学与课程:恩物与作业、游戏
? 评价及影响:有象征主义和神秘主义因素



bojinwoman

教育学大三生




UID 830
精华 0
积分 112
帖子 14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6-23
状态 离线 #5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7-6-30 18: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中外教育史重难点权威解析(五)


中外教育史补充资料
一、工读主义教育运动
工读主义思想萌发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人对旅法华工的教育活动,后又受一战后国际工人运动和“劳工神圣”思想的影响,以及“五四”运动的激荡,渐次形成颇具声势的工读主义思潮,出现工读互助教育实践活动。工读主义教育思潮与当时流行的实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平民教育思潮等有着广泛的联系,其基本内涵有:以工兼学、勤工俭学、工人求学、学生做工、工学结合、工学并进,培养朴素工作和艰苦求学的精神,以求消弭体脑差别。由于提倡和参加者思想立场的差异,在“工读”旗号下形成了关于工读目的意义的不同主张。工读主义教育思潮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渐趋沉寂。
二、职业教育思潮
职业教育思潮由清末民初的实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发展而来。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加之新文化运动兴起后民主战士对传统教育脱离社会、脱离生产的抨击,从1915年起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多次提出推行职业教育的议案,早期主张实用主义教育的人士也大多转而提倡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思潮逐步形成。1917年,黄炎培发起组织中国近代第一个研究、倡导、实验和推行职业教育的专门机构――中华职业教育社,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在实践中推行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思潮达到高潮。职业教育思潮大大促进了中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对1922年学制的制订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中期,职业教育思潮趋于消沉。
三、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美国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是在民国初年经蔡元培的译介而为中国教育界所了解的,而人们对“实用主义”教育产生兴趣是源于黄炎培发表的《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大量传播并在中国形成一种思潮,是在“五四”前后尤其是杜威来华讲学之后。1919年5月之后的两年又两个多月时间里,应邀来华的杜威足迹遍布中国南北11省和几个主要城市,作了多次演讲。杜威的学说正适应了中国国内希望社会改良的要求和教育救国的主张,同时也很适合当时中国教育界改革传统教育脱离社会需要、脱离儿童生活和发展等弊端的呼声,加上其学生胡适、陶行知等以及一些教育界人士也极力宣传其学说,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一时成为全国范围内很有影响的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意味着中国教育界教育观念的很大转变,不仅对教育理论,同时对教育实践(如1922年学制改革)均产生了深刻影响。
四、勤工俭学运动
勤工俭学发端于1912年,当时由李石曾、吴玉章、吴稚晖等人,在北京发起组织留法俭学会。目的是大兴苦学之风,从而“输世界文明于国内”,以改良中国社会。1915年6月,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为增进华工的知识和技能,成立勤工俭学会,并提出该会以“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以增进劳动者之知识为宗旨”,采取“以工兼学”的办法,以华工为主要对象。1919年“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时的勤工俭学运动的性质和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勤工俭学运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当时,毛泽东和蔡和森是新民学会会员和湖南进步青年赴法勤工俭学的组织者;周恩来和天津觉悟社的部分社员,也站在这个运动的前列,为运动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吴玉章、赵世炎在四川经过广泛的宣传活动,使四川成为参加赴法勤工俭学人数最多的一个省。在勤工俭学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一面作工一面学习,同时还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斗争。正是这种教育与生产劳动和政治斗争相结合的道路,使大批勤工俭学的进步青年,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战士。
五、科学教育思潮
科学教育思潮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形成并盛行一时。1914年6月,任鸿隽与赵元任等留美学者在美国成立“中国科学社”,倡导科学教育,主张将科学内容与方法渗入各项社会事业。由于中国科学社的不断努力,科学教育蔚为社会思潮。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教育思潮的主要流派有:以任鸿隽为代表的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倡导以科学内容尤其是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渗透、充实教育;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主张以理性的态度看待中国传统教育,建设未来教育;以胡适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将科学的方法理解为“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以之为解决一切学术和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法。科学教育思潮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科学的教育化”,即提倡学校中的科学教育,按照教育原理和科学方法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其二,“教育的科学化”,即提倡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包括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的研究、各种心理和教育统计与测量的试验及量表的编制应用等。科学教育思潮和运动对中国现代教育进步的促进表现在: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蔚然成风,教育及心理测量、智力测验、教育统计、学务调查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教育界成为十分流行的研究手段;各种新教学方法的试验广泛开展,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蒙台梭利教学法等方法为人们耳熟能详;高校中培养教育学科专门人才的学科和专业开始设置。
六、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是一种具有强烈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色彩的社会思潮,于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兴起,其内涵为:1、以教育为国家的工具,教育的目的对内在于保持国家安宁和谋求国家进步,对外在于抵抗侵略,延存国脉;2、教育是国家的任务,教育设施应完全由国家负责经营、办理,国家对教育不能采取放任态度。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的主旨在于以国家为中心,反对社会革命,通过加强国家观念的教育来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独立。国家主义教育思潮认定外国在中国办教育是怀有政治侵略之心、经济侵略之图和文化侵略之念,为国家生存、文化延续和社会安宁计,必须收回教育权;出于培养良好国民的考虑,倡导教育机会的均等和普及教育、义务教育;出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大业,提倡蒙藏教育和侨民教育,以及提倡学校中的爱国“知耻”教育、军事教育,提倡教育和学术独立等。国家主义教育思潮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救国论。
七、学校教学改革与实验
新文化运动以来,西方国家正在流行的各种教学法相继传入中国,并都有热衷者尝试作引进课堂的实验,其中尤以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对中国的中小学教学实践影响最大。

第三编 中国现代教育
第一章 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建设
第一节 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
一、“党化主义”教育
1927年5月,蒋介石提出要实行“党化教育”,并授意各省成立“党化教育委员会”,拟定“党化教育大纲”。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第81次会议的一项决议中要求 “实行党化教育”,于是“党化教育”就在国民党统治区内的各级各类学校中强制实行。所谓“党化教育”,按照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通过的“国民政府教育方针”的阐述,就是“在国民党指导之下,把教育变成革命化和民主化。” 换句话说,就是教育方针的提出应以不违国民党的根本政策为前提。
二、“三民主义”教育宗旨
“三民主义”教育由“党化教育”蜕变而来。1929年3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教育宗旨,并由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公布。“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的具体内容为:“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该宗旨实质上是国民党反共、反对民族民主革命和为建立独裁统治服务的手段,完全背叛了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
三、“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
1937年8月,国民党政府对教育界有识之士“变更教育制度,以配合抗战需要”的合理要求置若罔闻,提出了“战时须作平时看”的办学方针,颁布了“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其宗旨的所谓《总动员时督导教育工作办法纲领》,顽固地推行其“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封建法西斯专制主义教育。但对抗日战争时期的教育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第二节 教育制度改革
一、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
1927年6月,国民党政府根据蔡元培和李石曾的提议,仿照法国教育行政制度,中央设中华民国大学院,作为全国最高的学术和教育管理机构,地方试行大学区,以此取代民国以来中央政府设教育部、各省设教育厅的教育行政建制。10月,中华民国大学院成立,蔡元培为首任大学院长。大学院设大学委员会,下设高等教育、普通教育、社会教育、文化事业及若干委员会和直属国立学术机构。与此同时,全国各地按教育、经济、交通等状况划分为若干个大学区,每区设大学一所,大学校长兼管区内教育行政及学术事业。试行大学院和大学区制是蔡元培教育独立思想的体现,目的是以此促进教育与学术的结合,实现教育行政结构的学术化;同时有可以让教育摆脱官僚的支配,事权统一,实现教育决策和实施的民主化。受制于专制独裁统治和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客观现实,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大学院制实施一年之后便不得不废止,大学区制则只在江苏、浙江两省一度试行,此后也不了了之。
二、“戊辰学制”的颁行
1928年5月,当时的大学院院长蔡元培在南京主持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通过了《整顿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即“戊辰学制”。这个学制虽然未经政府正式公布实行,但是它的基本精神为政府在变革具体学制时所吸取。戊辰学制与壬戌学制在结构体系上基本相同,只是在中等教育和师范教育方面有一定的改动。
第三节 学校教育发展
一、初等教育。国民政府时期的初等教育与当时整个国民教育的发展一样,依时事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27――1937年是初等教育的稳定发展时期,一方面国民政府以“三民主义”为旗号,加强了对初等教育的控制,同时教育建设实行法制化,也给予教育发展以一定保障,民国初等教育于此时基本定型;抗战时期,由于国民党提出“抗战建国”的口号,实施国民教育制度,初等教育在时局动荡中仍能维持一定发展;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国民教育的实施受到扼杀,初等教育同样走向衰败。二、中等教育。国民党统治区的中学教育,起初仍袭用1922年新学制的初、高中“三三”分段的综合高中制度,将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同一学校并设。1932年,综合中学制度废止。抗战时期,为加强控制,国民党对中等学生采取种种法西斯的训育措施。三、高等教育。国民党统治区的高等教育仍分设大学和专科学校,分为国立、省立、市立和私立四种。1930年,废止大学预科制度,次年,专科学校预科也告取消,大学、专科学校一律采用学年兼学分制。四、抗战时期的学校西迁。抗战爆发,国民党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国民党统治区大批学校陷入沦陷区和战区。为保存教育实力,西南联合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等众多高等院校和中学整体迁移大后方,中华民族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学校西迁。至1938年底,共迁址调整大学55所,为中国教育保存了一批经营力量。
第四节 对学校教育的控制加强
国民党政府为了控制学校教育,强化了学校教育管理措施,在初中实行童子军训练,在高中以上学校实行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从而把学校作为兵营,用管理军队的方法来管理学校,目的在于训练青少年的绝对服从精神。
一、中小学校的童子军训练。童子军民国初年由国外传入,是一种使儿童少年接受军事化教育训练的组织形式。根据国民政府教育部1937年1月颁发的《初级中学童子军管理办法》,童子军的组织和活动方式为:以学校为单位组织童子军团,校长任团长,主持军训等一切管理事务;初中学生均实施童子军组织管理;学生起居上课一切作息,均以号音为准;早晚举行国旗升降典礼;随时对学生举行服装、用品、勤务等项检查,予以矫正和奖惩;设童子军教练员主持训练管理一切事务。此外,对童子军的服装、出行等,都规定了严格的纪律,违者严惩不贷。抗战爆发后,对童子军的组织和训练更为加强。
二、高中以上学生的军训。“五卅”惨案后,大学院下令全国专门以上学校一律增加军事教育课程。1929年1月,教育部颁发《修正高中以上学校军事教育方案》,规定高中以上学校军事科每学年3学分两年共6学分。1933年3月,蒋介石下令:“凡高中以上学校学生军训不合格者,不得补考、投考大学”,将军训作为完成学业和升学的必要条件。抗战胜利后,随着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步子加快,对高中以上学校学生的军训也逐步加紧。
---------------------------------
谢谢!
---------------------------------
xiexie
---------------------------------
谢谢啊,不错不错

---------------------------------
厉害,不错
---------------------------------
谢谢!太厉害了!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