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zgyddgdd 免费考研论坛/2008-10-17

原文内容来自免费考研论坛,请点击查看全文
http://bbs.freekaoyan.com/viewthread.php?tid=326717
003教育学院 86

040101教育学原理 1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或203日语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④--无

_ 01教育基本理论

_ 02教育管理学

_ 03课程与教学论

040103教育史 16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或203日语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④--无

_ 01西方教育史

_ 02日本教育史

_ 03中国教育史

040104比较教育学 1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或203日语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④--无

_ 01中美教育比较研究

_ 02中日教育比较研究

_ 03中英教育比较研究

040105学前教育学 8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或203日语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④--无

_ 01学前教育基本理论

_ 02学前教育比较研究

_ 03学前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

040106高等教育学 9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或203日语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④--无

_ 01高等教育理论、历史比较

_ 02高等教育管理学

_ 03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_ 04高等教育经济管理

04020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1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或203日语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④--无

_ 01学习心理与教学心理

_ 02个性社会性发展

_ 03学校心理咨询与评价

_ 04心理健康教育

077001教育技术学 17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24教与学的基本理论④833教育技术学

_ 01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

_ 02现代远程教育

_ 03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

077101基础心理学 6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25心理学概论④834心理学研究方法

_ 01动机与情绪

_ 02认知发展与教学设计

_ 03社会认知
教育学:教育学专业考研六大复习要点
2008年07月18日 16:11 来源:考研教育网
  一、全面认识教育学
  在报考之前,考生就应该及早了解它的内容范围、指定教材、历年试题等情况。确定了要报考的学校后,要及时把握学校的最新动态,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根据自身实力确定复习计划
  根据自己的专业水平,确定专业课的复习进度和投入的精力,根据这些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考生一定要对考研的大形势,希望报考的学校、专业,自身的实力等作详细、客观的分析,达到“知己知彼”的目的。
  三、基础知识
  如果准备的时间比较早,可以在就近院校旁听教育学基础和教育史的课程。事实上,关于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史的内容没有院校间的差别,旁听的目的是增进自己对教育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备考时,不要放松对教育学基本素质的培养。通常情况是,由于备考的目的性太强,很多跨考生忽视了对教育学基本素质的培养,死记硬背了很多知识点,考研成绩不错。但随着考研压力的缓解,识记的知识点慢慢淡忘,所以跨考生多存在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进校仍要补修教育学、心理学。
  四、运用技巧
  复习的时候不要死记硬背,一定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加工。由于背诵的效率比较高,很多跨考生选择这种学习方法。但死记硬背的弱点是削弱了思维的敏捷性和对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敏感性。大多数导师在复试的时候看一个学生是否是可造之才,都会看考生有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对某一问题有没有自己的见解。因此,复习备考需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
  五、信息获取
  可以经常去报考院校的考研论坛看看,与他人分享专业课资料,自己也可以注意搜集整理。还要养成阅读教育报的好习惯,比如《中国教育报》,能让你在第一时间把握最重要的教育政策和动向。
  六、贵在坚持
  一般来说,到了12月底,考生往往会陷入极度焦虑的状态,很容易自我放弃,这时一定要随时调整心态,从容应对考研。
教育学:2009年考研教育学原理难点解析
2008年05月20日 16:35 来源:考研教育网
  一、学制的概念及学制确立的依据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学制确立的依据是:
  (1)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一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3)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
  (4)人口状况;
  (5)一个国家文化传统;
  (6)国内外学制的历史经验。
  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2)重视和发展学前教育;
  (3)加强基础教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
  (4)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5)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6)对学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基础教育管理权属于地方,高等教育实行中央、省市自治区和中心城市三级办学的体制;
  (7)依法完善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管理体制;
  (8)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下一页】
三、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掀开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是: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倡导建构的学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的能力。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掀开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是:以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三阶段复习法及复习重点
2008年06月13日 16:52 来源:考研教育网
  一、复习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复习阶段
  进行“地毯式”学习、对所考核科目建立一个宏观知识逻辑框架,对每一个知识点做到认识、理解即可。
  第二阶段:强化复习阶段
  勾勒出一份属于考生自己的专业考试大纲。
  第三阶段:冲刺阶段
  学会用标准的答题方法解答相关问题,多做模拟试卷,进一步归类整理总结。在保证重点的前提下,兼顾零散知识点。
  二、复习重点及安排
  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打牢基础,考生无论是自己把握进度,还是参加基础辅导班,都要尽早开始,并注意掌握复习方法,避免第一轮复习走弯路,使后续复习更有效果。
  该轮教育学复习要把握两点:一是知识点要尽可能地全面;二是学习时不必记忆,重在深入理解,了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
  第二轮复习中,为避免再次看书导致的枯燥感,考生要尽量变换复习方式。这里向大家推荐第二轮复习中的方法:
  ①复习题引领法:可以借助课后的复习题,进行搜索式复习,若发现不会的问题可以增强复习紧迫感,也使复习更有针对性和重点。使用复习题引领法,还可以在第二轮复习中换与第一轮复习所不同的教材,增加新鲜度,也可弥补使用一本教材的不足。
  ②新考纲引领法:第二轮复习时新考纲已经出炉,这时可以借鉴新考纲,对照考纲进行提问复习。对考纲的通盘复习还可以大大增加考生应考的自信心。
  ③比较和理清概念: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第二轮复习时尤其要注意澄清模糊概念,比较类似事件的相同与不同点。如比较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教育制度有什么继承性和变革之处?中国古代教育制度与外国古代教育制度有什么相似点和不同点?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如何区分等?这些模糊点往往是同学头脑中认识不清易于混淆的地方,所以要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三轮复习的目的是查缺补漏,并强化应考能力。本阶段的重点要把握两点,一是模拟,二是记忆。模拟时跟其他科目一样,要真实练兵,找到考试的感觉,调节好生物钟和各方面状态。记忆要记重点,作模拟时出现次数多的往往是重中之重,这些一定要记忆。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复习指导之教育本质
2008年06月11日 16:43 来源:考研教育网
  一、教育是上层建筑
  20世纪50年代初,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的发表,引起苏联教育界对教育本质属性的讨论。《苏维埃教育学》杂志编辑部在讨论总结中提出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的观点,因而我国教育本抽的讨论总结中提出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的观点,因而我国教育本质同的讨论自一开始,就是围绕教育是不是上层建筑而展开的。上层建筑说的论点有:
  ①教育是通过培养人为政治、经济服务的;
  ②教育与生产关系的联系是直接的、无条件的。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是以生产关系为中介的;
  ③教育总是存在于一定社会的,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教育的性质也发生变化。因此,历史性、阶级性是教育的根本社会属性;
  ④上层建筑也具有一定的继承成分。
  二、教育是生产力
  ①教育劳动是生产劳动;
  ②教育具有传递生产劳动经验的职能;
  ③教育实现了劳动力的再生产,它把一个潜在的劳动力变成一个直接的劳动力;
  ④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
  ⑤教育与生产力有着直接的联系,为生产力所决定。
  三、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
  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制约,从来就有两种社会职能:一种是传授一定生产所要求的社会思想意识,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另一种是传授与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用的劳动经验和生产知识,为发展生产力服务。教育本来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性质。不能简单地把它归之于生产力,也不能归之于上层建筑特点的:
  ①教育一部分属于上层建筑,一部分不属于上层建筑,但整个说来,不能说教育就是上层建筑;
  ②教育一部分属于上层建筑,一部分属于生产力,但主要属于生产力;
  ③教育一部分属于上层建筑,一部分属于生产力,但主要属于上层建筑;
  ④教育既属于上层建筑,又属于生产力。
 四、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是通过培养人才来为社会服务的。教育的专门特点决定了它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联系。既同生产力的发展有关,也同生产力关系有关;既同经济基础相联系;同也政治、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相联系;教育的本质是其社会性、生产性、阶级性、艺术性、社会实践性等的统一。它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既同意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过程,但又对这一学说不太满意,它只是对教育现象的描述,是同义语的反复,而不是对教育内涵的揭示和阐明。有鉴于此,提出“社会化说”,这个过程的规定性就是:教育者以一定的外在的教育内容向受教育者主体的转化,实现人类文化的传递,促使和限定个体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这一学说成立的依据是:它揭示了教育的内部矛盾——社会要求和个体心理发展水平的对立统一;揭示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及其教育的作用。
  六、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说”一开始是作为“上层建筑说”中“教育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悖论出现的。有论者认为,不能把教育作为观念形态,唯物主义的观念形态是第二性的,而教育是由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所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与教育思想、教育观点是两码事。作为促使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主要属性,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受教育者给予影响和利用,促使其发展的专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对于长期处于“生产力说”或“上层建筑说”争论的人们来说,“社会实践活动说”似是一股清风,但“社会实践活动说”不久就遇到了“特殊范畴说”的挑战:
  ①培养人的活动,并非人类所有教育现象的本质;
  ②“社会实践活动说”不可能成为教育区别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依据。把教育的本质定义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很难说明教育与文学、艺术、道德等其他也具有培养功能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差异;
  ③“教育”与“培养”常为通用词语,故为同义反复。
教育学:2009年教育学专业考研暑期复习指导
2008年07月30日 19:51 来源:考研教育网
  7~8月份是提升战斗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两个月里,教育学统考复习的最主要任务是开始着手全面记忆,要在前段时间通读书本的基础之上,根据所做的笔记,开始有计划、有规律地复习。教育学统考的内容是比较繁杂了的,那么暑期大家如何系统地做好教育学的复习准备?
  一、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是基础的基础,虽然现在统考以后已经没有单纯的名词解释了,但是基本概念依然是各章知识的基础,是理解全书的关键点。如教育、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学制、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等。这些都是复习教育学必须要理解的概念。此外,全面记忆也包括要识记书中一些基础性的知识,以及书中增加的扩展知识面的内容,如毛入学率、净入学率等,这些最基本的教育常识也是很重要的。
  二、抓住重点 串联记忆
  教育学属于文科类专业,学习文科知识,最有效和最有力的办法是抓重点学习。在这一阶段,学会在全面记忆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学的统考大纲,区分和标明大致的重点和非重点,难点和非难点。这是因为考研的参考书较多,需要记忆的知识也比较多,考生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不可能做到所有知识点都平均用力。所以大家在复习的时候,要认真总结和记录书本的重、难点,分清主次,这样会减轻记忆的复杂程度,同时在每一章节或者几个知识点之间进行串联和归纳,几轮复习过后,脑海中就已经脉络清晰,不会再觉得内容繁杂了。
  那么,应该如何把握教育学的重点和难点呢?——一个简单的方法是,通过分析各院校的历年真题,从中找出重点和考点。另外,考生还应尤其关注最近几年的教育发展、教育改革和教育思潮,如终身教育、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等带来的一系列的转变。
  三、教材先薄后厚再变薄
  教育学的教材比较多,为此,建议大家用“先薄后厚再薄”的学习方法。
2009年考研教育学复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2008年05月22日 16:37 来源:考研教育网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句话有两层含义:
  一是教育科研方法本身作为关于方法的知识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它对于我们将来从事教育研究有直接的使用价值。
  二是关于如何学习教育科研方法的知识非常重要,有了关于复习方法的知识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复习方法
  任何事情都是有法可循的,而且方法会给人已足以令你惊喜的回报。
  1.整体复习法:把所有的章作为整体把握,建立整体结构,除了整体联系之外,还可以进行前后的比较。
  2.以题促学法:首先复习之前,做题,复习之后,再做同一套题。
  3.复习提示:提醒大家:在复习时,由于考研时间较短,任务量大,需要大家掌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所谓中心,围绕着教材和大纲为中心,尤其是强调大纲。而两个基本点就是要以基础知识为基本点;以重点为基本点。
  4.梦想激励。
  二、复习总结
  1.概念性知识:教材中一些基本概念的东西;
  2.类别性知识:例如一些研究方法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
  3.程序性知识:如基本过程和程序性的知识;
  4.方法性知识;着重考查对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5.关于要求、特点、作用、功能、原则出一些简答题;
  6.背景性知识:发展历程和历史渊源。
  三、复习注意事项
  1.立足基础,突破难点;
  2.结合实际、明确目的;
  3.合理利用大纲、教材;
  4.化整为零,化繁为简。
---------------------------------
好贴吖!!怎么没人跟??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