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6年考研教育学真题及答案详解(10年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官方最全)(1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9-12
27. 【答案】C
【解析】人文主义教育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所提倡的新文化、新思潮。它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为核心,提倡以“人”为中心,歌颂“人”的价值和力量。反对封建教会宣扬的神性至上;要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桎梏和封建等级制对人的压抑和束缚;肯定现世的生活幸福和享乐,反对教会所宣扬的禁欲主义和出世思想;提倡科学,推崇理性,反对封建教会和经院哲学宣扬的蒙昧主义。这种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潮,在当时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对当时的教育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所以本题选C。
28、【答案】D
【解析】《雷佩尔提方案》是由受到卢梭教育思想影响的雷佩尔提主张颁布的,雷佩尔提重视初等教育,注重革命思想的灌输、科学知识的传授以及劳动技能的获得。所以本题选D。
29、【答案】B
【解析】泛爱学校中采用“适应自然”的教学方式,入学的贵族子女也:一律改着简单活泼的儿童服装,还儿童以本来面目。教学中注重直观,学生常在游戏、表演、诵读、交谈、心算等活动中学习。学习的内容也十分广泛,本族语和实科知识占有重要地位,还有外语、体育、音乐、舞蹈和农业劳动、手工业劳动,等等,许多科目达到了初等以上水平。所以本题选B。
30、【答案】C
【解析】学术型大学主要是指全日制学术型高等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为学术型学位,它有一套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有较为先进的科研理念作支撑。19世纪,大批美国人赴德考察或留学,回国后,一些学者竭力提倡按德国的传统办学。所以本题选C。
31. 【答案】C
【解析】1931 年8 月25日,苏联通过了《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也称为“9•5 决定”。成为 30 年代苏联教育改革与发展国民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苏联在第二次战争前基本上完成了扫除文盲的任务,各级教育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所以本题选C。
32. 【答案】D
【解析】《詹姆斯报告》提出了著名的师范教育模式——师资培训三段制。它将师范教育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即普通高等教育阶段、专业训练阶段和在职培训阶段,使师范教育中的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体现了非定向型师范教育的特点和发展方向。所以本题选D。
33. 【答案】A
【解析】日本政府为了使教育适应日本社会的变化和文化的发展,决心进行一次全面性、根本性的教育改革。为此,于1984年8月设立了直属内阁总理大臣的临时教育审议会,负责对教育及与教育有关各领域的全面政策进行广泛、综合的探讨,对方针政策等基本事项进行调查审议。经过三年的审议工作,先后提出了四次关于教育改革的审议报告,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于1987年8月20日宣布撤消。所以本题选A。
34. 【答案】D
【解析】结构良好包括问题的明确性,比如一道数学题,它一般都有明确的条件和明确的问题,还包括答案的明确性,比如一道数学题一般有明确的答案。所以本题选D。
35.【答案】A
【解析】附属内驱力是指为了保持长者们(如教师、家长)或集体的赞许或认可,表现出要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这种动机特征在年幼儿童的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表现为追求良好的学习成绩,目的就是要得到赞扬和认可。所以本题选A。
36.【答案】B
【解析】正强化又称“阳性强化”。个体做出某种行为或反应,随后或同时得到某种奖励,从而使行为或反应强度、概率或速度增加的过程。负强化主要是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不准看动画片对儿童来说是厌恶的刺激,当儿童能够认真完成作业时,家长就取向了这个厌恶刺激来增加幼儿以后认真完成作业的频率,因此,属于负强化。所以本题选B。
37.【答案】A
【解析】“胜任力”这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本阶段的儿童面临来自家庭、学校以及同伴的各种要求和挑战,他们力求保持一种平衡,以至于形成一种压力。而且随着社交范围的扩大,同伴的相互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儿童在不同社交范围活动的经验,以及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增强了儿童的胜任感,其中的困难和挫折则导致了自卑感。所以本题选A。
38. 【答案】A
【解析】归因,即归结行为的原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归因是人类的一种普遍需要,每个人都有一套从其本身经验归纳出来的行为原因与其行为之间的联系的看法和观念。由海德(Heider)提出,最初仅包含一个维度就,即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B.weiner)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Locus of control\causality),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stability),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controlability)。
将学习的失败归因为自己,说明这属于内部归因,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学这们课程的料,意味着这是一种稳定的归因。所以本题选A。
39.【答案】B
【解析】教育测验运动,是指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原先的考试制度已不适应当代的教育,所以对教育测验方法进行改革及对提高测验的客观性进行研究的运动,如智力测验、学力测验。实验教育学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主要是采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来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关系的理论。可见,教育测验运动和实验教育学都是追求用科学、定量的方法来研究教育,所以本题选B。40.【答案】D
【解析】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直接参与和借鉴使用价值,但储存分散,不够系统。
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是对一次文献的认识,是检索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次文献:是利用二次文献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数据手册、专题研究报告等等。浓缩度高、覆盖面宽信息量大,综合性、浓缩性和参考性。所以本题选D。
41. 【答案】D
【解析】一般来说,关于世界的表述有两种类型:
实证表述是描述性的,其做出关于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表述;
规范表述是规范性的,其做出关于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表述。
一般来说,一个规范表述的假设,至少应该具备以下标准:(1)说明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2)假设必须是可检验的,即表述的语义是明确的、可操作的、不至于造成歧义的,假设语义模糊就无法检验;(3)假设必须是陈述句,而不能是疑问句。当然,可以是肯定陈述,也可以是否定陈述;可以是全称肯定或否定,也可以是单称(部分)肯定或否定。所以本题选D。
42.【答案】C
【解析】由于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不具有阅读能力,所以不能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另外,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差,也不宜采用实验法。因此,在对幼儿进行研究时较适宜采用观察法。所以本题选C。
43. 【答案】D
【解析】行动研究是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因而,行动研究的主要特点首先表现在“行动”上,所以,有学者将行动研究简要地概括为“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和“在行动中研究”。因此,可排除B、C。A其实表达反了,应该是研究过程就是行动过程,行动过程不一定是研究过程。所以本题选D。
44.【答案】C
【解析】此题直接套用求标准分数的公式,z=(x-μ)/σ。其中x为某一具体分数,μ为平均数,σ为标准差。
Z值的量代表着原始分数和母体平均值之间的距离,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计算。在原始分数低于平均值时Z则为负数,反之则为正数。求得结果为2.125。所以本题选C。
45. 【答案】B
【解析】随着人类学研究的发展,定性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开始凸现。拉伊提出了应强调在课堂研究中定量与定性方向的并重。而真正向教育研究中的定量化倾向发起挑战的是沃勒尔。他认为,儿童和教师不是教与学的机器,而是与复杂的社会联系须臾不可分隔的一个完整的人,学校本身也就是一个社会,因为人生活于其中。因此,他主张不要用统计等定量的方法来研究教育。所以本题选B。
辨析 判断正误,阐明理由
46.【答案】
错误。
我国学者的观点,一般是认为现代教育是伴随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的,致力于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现代教育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的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也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迄今为止教肓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人类教育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
47.【答案】
错误。
英国的公学被称为“教育的活化石”,是因为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且又保留了许多传统,直到今天。
最早的文彻斯特公学是1382年创建的,“九大公学”中最著名的伊顿公学成立于1440年。至今英国仍有一百多所公学存在。公学是贵族化了的文法中学,是专门为名门贵族服务的私立学校。“保持自己的个性”是公学和它的每一个学生笃守的信条。因此,公学从古到今始终保持着一些显示自己“高傲”地位的特征。修业年限一般为5年,英国著名的公学有伊顿、温彻斯特、圣保罗等九大公学。因此,公学并不是公立学校。
48.【答案】
错误。
所谓场,就是环境,心理学家把外界环境描述为一个场。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Herman•Witkin)认为有些人知觉时较多地受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有些人则较多地受身体内部线索的影响。他把个体较多依赖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的称为场独立型;个体较多地依赖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外在参照,以环境的刺激交往中定义知识、信息称作场依存型。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这两种学习风格与学习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说来,场依存型者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偏好合作学习,而场独立型者在数学与自然科学方面更擅长,偏向于自主学习。
可见,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认知风格各有优势,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
三、简答题
49.【答案】
课程的逻辑组织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课程的心理组织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
“传统教育”派主张根据学科内在的逻辑顺序来组织课程内容,而“现代教育”派强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特别是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经验背景来组织课程内容。现在人们认为要把课程的逻辑组织和心理组织结合起来。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的统一实质是在课程观上把学生与课程统一起来,在学生观方面,体现为把学生的“未来生活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统一起来。以此为基础,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根据学生认识发展的特征和科学知识本身的逻辑特征,编排成既区别于原有科学结构,又有别于学生的完全经验复制式的课程内容体系。
50.【答案】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智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
体育,是指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通过参加各种运动来实现,在活动的过程中以锻炼人的身体为目的。
德育、智育、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其中三个部分,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首先,各育间不可分割。其次,各育间不能相互代替。在处理各育之间的关系时,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只注重各育之间的联系性和相互促进性而忽视各育的独特功能;二是只注重各育的区别和不可代替性而忽视各育相互促进的作用,甚至把它们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德育、智育、体育是相对独立的,缺一不可,不能互相替代,每一育的社会价值和满足个体发展的价值都是不同的。
科学的实践证明,三育的关系是相辅相存的,缺一不可。我们社会主义的办学方针也正是这个关系的全面体现,只要我们坚决贯彻了这个方针,我们的教育就一定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我们的教育就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51.【答案】
要素主义教育的基本主张:
1、教育目的:
要素主义者一般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社会“进步”,从保守主义的观点来看,进步的获得乃是在于消除人的本性。要素主义认为,要促进社会进步,就必须通过理智和道德的训练来保存文化遗产。在要素主义看来,文化是人类共同努力,分工协作的结果,人类只有接受文化,才能避免堕落和毁灭,人类只有继承文化遗产,才能使之发扬光大。要素主义认为教育目的有两个方而。第一,从宏观方面讲,教育就是传递人类文化遗产的要素或核心,认为只有掌握了文化,人才能够准确预见各种行为方式的后果,从而达到他期望达到的目的。第二,从微观方面讲,教育就是帮助个人实现理智和道德的训练,因为这对于个人理智和人格的和谐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2、课程:
(1)要素主义教育主张课程的内容应该是“文化要素”,它提出的课程设置的原则是:课程的设置首先要考虑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其次课程设置要具有长期的目标;最后课程设置要包含价值标准,不言而喻,要素主义要求包含的当然是资产阶级所需要的“某种有关集体的价值标准,也就是社会上传统阶级的社会文化价值标淮、本国政治领导人和思想界领导人的价值标准等”。
(2)强调学科中心和教材的逻辑组织。进步主义主张“从做中学”的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线,同时也打破了每门学科自身的逻辑组织。要素主义认为,学校的课程应该给学生提供分化了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如果给学生提供未经分化的经验,学生势必要自己对它们加以分化和组织,这将妨碍教育的效能。
3、教学:
要素主义与进步主义在教师地位和作用问题上是对立的,其根源乃是在于两者哲学基础的差异。实验主义认为,由于实在是变化的,所以知识也不是静止的,人只有在经验的过程中,在活动中才能求得真知;真理不是某种外在于人类等待人们去发现的东西,它是由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要素主义者认为“世界是按预定规律运行的”,或者认为“真理是外在于人而存在的,真理是发现的”。而且,要素主义的保守特征要求“发现后于事物本身的秩序,而不是把秩序强加于事物之上”。概括地说,两者在认识论和真理观方面的分歧在于,进步主义主张“创造”真理,而要素主义则认为真理是“发现”的。
52.【答案】
菲茨和波斯纳(1967)把一般动作技能获得的心理过程概括为以下三个阶段:
(1) 认知阶段。认知阶段也可以叫做动作定向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首先认知动作技能的结构,对动作系统有初步认识,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动作表象,用表象调节动作,掌握分解动作,所以,有人也称其为掌握局部动作阶段。实际上是熟悉动作操作程序,掌握动作技能的基本单元。动作定向在动作技能形成中很重要,有了动作定向,学生就能知道做什么,并可用表象来调整动作,也就是知道怎么做。这样学生才能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动作技能学习的效率。
(2) 联结阶段。这是由动作定向阶段向动作协调完善阶段发展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尝试把分解动作联结成动作连续体,通过练习,不断排除动作之间的相互干扰,视觉和听觉反馈不再与动觉反馈发生冲突,而且逐渐为动觉反馈所取代,动作表现为协调、迅速、稳定和连贯,肌肉不再那么紧张了,多余动作也减少了。这个阶段实际上就是把分解动作,或者动作单元变成程序性动作,随着不断练习,逐渐熟练,动作定向阶段的表象的调节和有意识控制也减少了。
(3) 自动化阶段。这是肌肉骨骼动作实现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阶段。它以动觉反馈调节为特征。意识的参与减少,只在出现动作偏差时才起作用。相当于自动控制中一个动作操作功能模块,只要有启动信息,不管是外界输入的还是从记忆存储中提取的,都能自动完成一套技能动作。
53.【答案】
内在效度指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明确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的程度。它表明因变量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来自自变量——有效性。
外在效度指特定研究的结果是否具有推广性。研究具有外在效度,说明其结果可以推广到其他情境内;研究没有外在效度,则其结果不具有概括性。外在效度可分为总体效度和生态效度。
例如,霍桑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等对教育实验的效度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论述题(90分)
54(1)【答案】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教学组织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培养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组织形式也不断发展和改进。
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和道尔顿制和文纳特卡制等。
在此案例中,共出现了三种教学组织形式。
第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案例中,卡洛斯在大班上课,因英语发音不准受到其他人嘲笑。这便是班级授课制缺陷的体现。
第二种教学组织形式是分组教学。案例中,分成各组阅读指定书目,并要小组合作,公共完成学习任务。
第三种教学组织形式是特朗普制。这种教学形式试图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首先是大班上课。即把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课,讲课时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出类拔萃的教师担任。然后是小班研究,每个小班20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生领导,研究、讨论大班授课材料。最后是个别教学,主要由学生独立作业,部分作业指定,部分作业自选,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其教学时间分配为:大班上课占40%,小班研究占20%,个别教学占40%。案例中的整体教学就是这种形式。
(2)【答案】
在案例中,一开始大班上课时卡洛斯因为英语发音问题而受到同学嘲笑,此时教师的处理是少叫卡洛斯回答问题,虽然初衷是好的,但是这一做法,不但没能帮助卡洛斯的学习,反而让他产生了自卑心理。对其他同学而言,也没能让他们明白“尊重他人”的道理,因此,产生的教育效果极差。
后来,在小组分任务完成阅读作业时,卡洛斯也有相应的阅读任务,只需阅读,让卡洛斯找到了自信,说明这种小组任务教学有利于克服大班教学的弊端,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哪怕是班级中“沉默”的孩子,一方面让卡洛斯找到了自信,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其学习。因此,其教育效果较好。
在小组内分工完成后,分享各自成果时,卡洛斯又遇到了表达困难。此时的他还是难以克服障碍,但这时老师帮助了他,“好吧,要是你愿意,要是你觉得有趣,那就尽管嘲笑他好了。但是,这么做没法让你了解普利策的生活经历。你得记住,有过一小时考试就开始了!”老师的话帮助卡洛斯解了围,其他孩子必须耐住性子听卡洛斯讲,才能顺利完成考试。这样就给了卡洛斯一次机会,也就让他逐渐被接受。对卡洛斯而言,这一教育效果是明显的且良好的。但对于其他孩子,他们还是并未学到“尊重他人”的道理,其教育效果较为有限。
54.(3)【答案】赫尔巴特强调实际上不存在无教育性教学,即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德育的途径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的道德教学主要有思想品德课和时事政治课,间接的德育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如:思想政治课之外的其它各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共青团、少先队等。
德育与教学的关系,就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它们是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较好的德育工作基础,学生学习就没有动力,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也就不可能真正提高学习质量。只有德育工作抓好了,学生才可能增强自律意识,这样教学工作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学质量也就会随着提高。反之,没有坚实的教学工作,学生学习质量上不去,德育也会失去根基。换一句话说,没有学习质量作保证的德育是空的德育,应该说也是没有意义的。对学生成长而言,切不能只重智育抓教学,也不可只重德育抓活动。就教师而言,当然既要做好德育工作者,又要当好教学工作者。
55.【答案】
教育思想方面:
一、政治思想
时至民国初建,短短几年就经历了袁世凯、张勋两次复辟,可见封建残余思想尚为强大,于是封建思想与资产阶级思想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了大碰撞,教育方面也尤为激烈,彼此针锋相对。袁世凯出于复辟帝制的需要,接力推崇孔孟之道,1915年二月颁布的《特定教育纲要》恢复了封建教育的核心—尊孔读经。结果,这一《纲要》如同帝制一样受到抨击,并于1916年9月撤销。1919年4月,教育部教育调查会议决了“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的国民教育宗旨,毫无保留地提出了资产阶级共和政治下的教育思想,此教育思想完全符合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二、社会思想
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这种社会思想促使中国现代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民主科学的社会思想进入中国后,与传统专制主义形成截然对立,提倡“个性解放”,人人平等,直接促使教育个性化、平民化的发展。在这种影响下,教育重心开始下移,教育特权被打破,人人皆有受教育之权利,初中等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受教育者急剧增加,教育的影响力得到扩大,这也为后来的学制改革奠定了基础。另外,教育首先注意到儿童的个性发展,提出教育强民的思想,教育开始向培养人的方向发展,人们开始站在教育对象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在崇尚科学的社会思想影响下,教育也开始了其科学化发展,科学内容和方法开始渗入社会各项事业,改变人的态度和观念,改变了中国迷信教育的现状。
三、世界潮流
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西方虽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思想文化却正是大发展、大繁荣,各中心思想层出不穷。而此时的中国正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思想,此时西方的一些思想也对我国产生了深刻影响。前面所说的民主、科学就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此时的社会思想与世界潮流是不可分割的,此时的中国紧跟世界的步伐,学习西方最先进的思想,这也正是民国的成功之处。另外对中国影响比较大的还有实用主义,其时杜威的实用主义正盛行美国,而且其思想正与中国的贫弱现实相适应,被国人看作发展中国的救命学说。
四、学术思想
其时对中国教育影响比较大的教育思想主要还是源自国外,如杜威的生活教育儿童中心就有很大影响。当时的教育家们还各自在其所主持学校进行了一系列学术思想的试验,如道尔顿制、分团教学法、设计教学法、自学辅导法等。除简单学习国外教育思想之外,蔡元培等大教育家在各大学应用自己的教育思想进行教育改革,开创了当时高等教育的优良传统。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正如民国其他时期的教育一样,学习国外优秀教育思想,并结合本国情况进行大胆尝试,因此改出了许多好的结果。另外,当时开放的思想、多元的价值取向也为教育改革的比较和选择提供了条件。
教育制度方面:
(1)20世纪20年代的收回教育权运动,打破了教会学校独立于中国教育体制之外的状况,对教会大学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2)1922年9月,北洋政府召开全国学制会议,对全国教育联合会的提案稍作修改后。最后,教育部以全国教育联合会和全国学制会议的两决议案为基础,颁布了学制改革案,并于同年11月1日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实行,这就是1922年“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
相关话题/
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原理-重点背诵复习讲义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考纲】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1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汇总 1、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1教育部公布2017年考研录取政策
根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布的《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获悉,2017年考研录取政策如下: 第十一章 录 取 第六十八条 招生单位要在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教育部有关招生录取政策规定及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的补充规定,根据本单位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 法以及考生初试和复 ...考研新闻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07教育部公布2017年考研评卷政策
根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布的《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获悉,2017年考研评卷政策如下: 第七章 评 卷 第四十条 全国统考科目的评卷工作由省(区、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在教育部考试中心指导下统一组织,具体的评卷细则、工作程序、要求和纪律,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制订。全国联 ...考研新闻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07教育部公布2017年考研违规处理政策
根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布的《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获悉,2017年考研违规处理政策如下: 第十三章 违规处理 第八十二条 对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有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行为的考生、考试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一律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 (教育部令第33号 ...考研新闻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6-09-07教育部:禁止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乱收费(图文)
资料图 赵玉国 摄 视觉中国供图 中新网9月5日电 教育部近日印发《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规定》指出,招生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政策,禁止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乱收费,违反规定的要追究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责任。 《规定》表示,对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有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 ...考研新闻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6-09-07教育部提醒考生注意相关政策变化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12月24日开考
中国教育报北京9月5日讯(记者 余闯)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日前印发《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公布了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并确定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于2016年12月24日至26日举行。教育部要求各招生单位和相关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加强考试招生服务。各研究生招生 ...考研报考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07教育部关于印发《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
教学[2016]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职业教育局,各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为做好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现将《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教育部201 ...考研报考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072017年研考政策发布 教育部要求做好考试招生服务
日前,教育部印发《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公布了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并确定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于2016年12月24日至12月26日举行。教育部要求各招生单位和相关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加强考试招生服务。一是开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咨询活动。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将于 ...考研报考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07山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理论历年考研真题
考试科目: 教育技术理论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道大题(共计20个小题),满分150分; 2. 本卷属试题卷,答题另有答题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该试题卷上 或草纸上均无效。要注意试卷清洁,不要在试卷上涂划; 3. 必须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题,其它均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卷装入试题袋内,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