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6年考研教育学真题及答案详解(10年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官方最全)(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9-12
42.从理论上讲,具有最佳区分度的试题难度是
A.1 B.0.75
C.0.50 D.0.25
【真题解析】C
区分度越接近1越好,0.4以上优良,难度在0.4—0.7之间最佳,综合选C。
43.根据伦理原则,不能用以检验“体罚会导致儿童反社会行为”这一假设的研究方法是
A.经验总结法 B.教育访谈法
C.教育实验法 D.教育问卷法
【真题解析】C
伦理原则要求研究不能伤害参与者的身心,所以,教育实验法不符合。
44.真实验和准实验最大的区别在于
A.自变量个数不同
B.因变量测评方式不同
C.无关变量个数不同
D.无关变量的控制程度不同
【真题解析】D
真实验比准实验对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有比较严格的控制,即它能较好地控制内外部无效因素。
45.某初中三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门学科期末考试成绩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如下,其中平均数的代表性程度最高的学科是( )
A.语文 79 3 B.数学 85 2
C.英语 90 4 D.物理 75 5
【真题解析】B
标准差反映组内个体间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小,说明组内个体离散程度越小,也就说个体与平均数的差异越小,也就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程度高。
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首先判断正误,然后阐明理由。
46.因材施教有悖教育公平。
【真题解析】
错误。
教育公平是全社会关心的问题,教育公平主要是指教育机会的公平和教育过程的公平以及教育结果的公平。主要是指在教育中,要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在教育过程中有享受同等教育资源的权利,在最后教育结果的获得上享有平等的机会。这是我们目前教育力求达到的。
但具体到教育过程中,教育公平不是平均主义,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即遗传、环境、教育和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如,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因此我们在实施教育公平时要注意因材施教,培养不同的人才,特别要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材施教就是让每个人都接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人尽其才,就是让每个人最大限度地成功,结合本人是特点,发挥其最大才能。其实这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每个人能通过教育获得自身最大的发展。
因此,因材施教有悖教育公平的观点是错误的。相反,教育公平的实现有赖于因材施教 .
47.《学记》所说的“教学相长”,本义是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真题解析】
错误。
《学记》中的“教学相长”是作为一条教师自我提高的规律提出的,其本意并非指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相互促进,而是仅指教师这一方的以教为学。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他教导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正是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
后人在注释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作了引申,将其视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双方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
因此,教学相长有本意和引申义之分。题目所指为引申义,并非本意。
48.合作学习是一种合乎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学习方式。
【真题解析】 正确。
所谓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可以看出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而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儿童的分组会有能力比较好的,能力相对比较弱的,能力相对比较好的,就给能力比较弱的提供支架。符合维果斯基的思想。
所以上述观点正确。
三、简答题:49~53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49.列举三种利用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特点的有效措施。
【真题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是指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即遗传、环境、教育和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如,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
(1)因材施教:对于智力超常的儿童,要给予及时的发现和指导,教育要跟上他们的发展;对于晚熟者,也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并充满信心,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对于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特长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培养和训练;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在对他们进行知识和思想道德教育时,要针对其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
(2)弹性教学内容:根据目前学生的发展现状,进行相对应的教学内容,从而适应目前学生的水平。
(3)能力分组或组织兴趣小组教学:将能力或兴趣相似的学生分到同一个小组可以保证教学内容适合每一个学生。
50.简述目标分类学对泰勒课程编制原理的发展。
【真题解析】
泰勒原理中最大的贡献在于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它指出了目标制定、课程内容安排、教学组织方式与结果评价之间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都是以目标为中心的。在他看来,目标不仅仅是对学生应该如何行为的方式的陈述,用最精确的方式陈述目标,也是为了更清楚地告诉我们课程与教学成功与否。但是泰勒并未清楚地告知如何更加客观得去衡量行为方式。
布鲁姆通过教育目标分类对其进行了细化。
布卢姆等的教育目标分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用学生外显的行为来陈述目标。制定教育目标是为了便于客观地评价,而不是表述理想的愿望。事实上,只有具体的、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就是目标=行为=评价技术测验问题。第二,教育目标是有层次性的。他们将学生行为由简单到复杂按序排列,后一类目标建立在前一类目标的基础上。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就是属于A式的行为形成一类,属于AB式的行为形成另一类,而属于ABC式的行为又可以形成一类。第三,教育目标分类学是超越学科内容的。布卢姆等认为,不论哪门学科,不论哪一年级,都可以把教育目标公类学的层次结构作为框架,加入相应的内容。他们已作了成功的尝试,制定了十几门学科的教育目标。
这些都是布卢姆对泰特做出的补充。
本道题考察的是布卢姆目标分类学的特点有哪些,需要考生进行思考。
51.简述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教育举措。
【真题解析】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发生,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至1945年日本投降抗日战争结束。“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从“抗战建国”的基本国策出发,确立了“战时应作平时看”的教育指导方针,并通过制定一系列教育政策和应急措施,力求使战时教育体制得以正常运转: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同时还规定了《战时各级教育实施方案纲要》,规定了战时教育的九大方针和十七项要求。具体各级教育实施方案有:
(1)初等教育方面:
国民政府提出“抗战建国”,把义务教育与民众教育合流,实施国民教育制度,初等教育在时局动荡中仍能维持一定的发展。1940年4月,教育部制定《国民教育实施纲领》,规定:县政府设立教育科,主管全县的国民教育,在乡镇设立中心学校,以保为单位设立国民学校;国民教育分为义务教育和民众补习教育,乡镇、保所立学校场设“小学部”和“民教部”;用5年时间分三个阶段达到普及国民教育的目的。
小学课程方面,在1932年公布的《小学课程标准》中统一规定为:公民训练、卫生、体育、国语、社会、自然、算术、劳作、美术、音乐等10科。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订,在部分课程名称、课程内容分合上屡有变化。
(二)中等教育方面
基于“抗战建国”方针,对中学教育采取了一些调整措施。如:由于沦陷区学校师生流亡到大后方者日益增多,国民政府设立国立中学予以安置等,保证了中等教育的发展。
(三)高等教育方面
这一时期,国民党政府对高等教育采取了应变措施。一方面加强了对高校的统一管理和范围调整,另一方面为保存国家教育实力,国民政府将沿海地区不少著名大学西迁。一方面,一些原有的大学经过合并组合。比如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辗转长沙,迁入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迁往陕西汉中,成立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另一方面,在西南、西北新设和改制一些大学,比如新设的江西中正大学、贵州大学等,有由省立改为国立的云南大学、广西大学等,由私立改国立的厦门大学、复旦大学等。
1947年,全国高等教育在数量上曾达到国民政府时期的最高点。然而,由于国民政府挑起内战,面对巨额的军费开支,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以至崩溃,高等教育已丧失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国民政府的高等教育走到了尽头。
本题结合的是国家的热点问题,选取抗日战争时期这一背景,因今年为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又因今年习近平主席与马英九会晤,抗日战争时期正直国共第二次合作,故对中国教育史统考的复习,以后除了要注意教育热点也要关注国家的重大事件。
52.简述学习动机的目标定向理论。
【真题解析】
成就目标理论是由德维克(Dweck)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它是一种成就动机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的学业目标取向可以分为两类:学习目标和表现目标。
(1)两类成就目标定向:掌握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
掌握目标定向,也称学习目标定向、任务卷入目标定向。掌握目标定向意在获取知识,增加能力,倾向内部动机激发,通过成绩来表现自己的能力,相信努力导致成功,表现为一种进取取向。
成绩目标定向,也称自我卷入目标定向。成绩目标定向者靠外部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将学习视为通过成绩在他人面前展示和证明自己能力的手段,并极力回避可能导致失败或表现出能力不足的情境,表现为一种无助取向。
(2)不同目标定向的原因:两种不同的能力内隐观
掌握目标定向的儿童持能力增长观,认为能力是可以改变的,通过努力和经验是可以提高的;成绩定向的儿童持能力实体观,认为能力是成功的原因,且能力是固定的,是不会随学习而改变的,有些个体甚至将高努力视为低能力的象征。
(3)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的关系
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目标定向是导致学习策略变化的因素之一。掌握目标定向的个体,其学习目的在于提高自己的能力、技能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困难看作挑战,有助于深加工策略的使用,拥有更多的自我描述;成绩定向的个体把学习看成一种工具和手段,将困难看作失败的征兆,采用表面加工策略,对自己较多地进行消极描述。
(4)应用
在强调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今天,成就目标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在教育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使学生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动机模式,同时应减少在学习环境中的社会比较,提高学生在自我参照标准上的评价,使其将注意力集中在所付出的努力大小和策略的运用上,集中于掌握知识本身,以达到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
53.简述问卷调查中封闭式题目答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真题解析】
(1)答案要具有穷尽性和互斥性;
(2)要根据研究需要来确定变量测量层次。不同测量层次的变量具有不同的性质,而且高层次的变量可以转化成低层次的变量来使用;
(3)不能穷尽时,加上“其他”选项。 四、分析论述题:54~56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4.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1:我们真的需要学校吗?不是指教育,而是指强调上学:六节课一天,一周五天,一年九个月,十二年,这个死规矩是否真有必要?如果真有必要,原因何在?不要以阅读、写作、算术来搪塞,因为有两百万“在家上学的学生”对这种老生常谈早已臵之不理,如果真不算数,有一大批美国名人,从来没有像我们的孩子这样,受过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修理,仍然出类拔萃、独领风骚。乔治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杰斐逊、林肯,没错,的确有人教过他们,可他们绝不是学校制度的产品,其中没有一个人曾经中学毕业。在大部分美国史中,孩子一般不上中学,可是没上过学的人称为海军上将,如结拉格特;成为发明家,如爱迪生,成为工业巨匠,如洛克菲勒;成为作家,如梅尔维尔、马克吐温;甚至成为学者,如玛格丽特米德。
材料2:美国学者亚历山大、莫格利斯认为学校教育具有以下六种功能:①调节作用。学校应该建立固定的、反射的服从权威的习惯,这要求完全摒除批评性的判断。有人主张学校应该教授有趣、有用的内容,这当然不会采纳。因为,只有让学生做无聊、愚蠢的事情,才能检验出学生是否具有条件反射式的服从。②整合作用。或许也可称为协调作用,因为它的目的在于使儿童彼此相像。协调一致的人是可以预期,因而容易控制。③分析和指导作用。学校意味着测定学生的社会角色,通过统计数字及事件以达到这个目的。④分拣的作用。一旦社会角色被分析出来,孩子们就会被分类,按照他们对社会机器的价格而加以训练。⑤选拔的作用。这与人的选择无关,而是达尔文式的自然选择,所得的物竞天择。总之,这意味着有意识的改良物种。⑥预备教育的作用。以在轰炸你各种规则限制的社会体系需要一个精心管理集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只有一部分儿童被传授如何管理这个社会的意识,控制一群被故意愚化的、拔去爪牙的民众。如此这般,政府不会遇到挑战,而公司永远不缺乏听话的劳动力。
—(根据约翰〃泰勒〃盖托著 汪小英译《上学有用么》改编)
(1)结合材料1,分析学校教育日趋制度化带来的影响。
(2)材料2所说的六种学校教育功能中,哪些属于负功能?哪些属于隐性功能?这些功能必然存在么?请举例说明。
(3)针对材料1,材料2所反映的问题,现代教育制度应作哪些改进?
【真题解析】
(1)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学校教育能够促进个体的个性化和个体的社会化,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地位。目前社会公众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全国各地出现了“在家上学”现象。这种现象其实就是对当前日益制度化的学校教育的不满的表达。学校教育的弊端也暴露出来。
①教育空间的封闭性。孩子被封闭在一个学校,甚至被封闭在小小的教室里,使得学生与实际的社会生活脱节。
②教育目标的狭隘性。在应试教育下,我学校的课程设置,往往集中在升学科目上,集中在考试科目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
③教育评价的机械性。制度化学校教育下更加重视的是教育评价的同质性的选拔性功能,不能够满足社会对于学校教育应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2)负向功能是“损害性”功能,指阻碍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材料中所说的六种功能对于个体来讲,都是负向功能,不论是调节、整合、分析和指导、分拣、选拔和预备教育功能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儿童的个体差异和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儿童的个体发展。
隐性教育功能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这些功能目前在现代教育中必然存在。
比如:目前教育制度中,依然分出重点与非重点中学,这样选拔功能就已然存在,老师,家长会竭尽权利把学生送至重点学校,同时让学生也感觉在重点学校的优势性来源于自己比其他学生强。而非对知识的渴望。
还有各个学校性质的划分,职业学校、普通教育的分离,就已经为学生的将来生活做出决定,让他适应之后的一共学习抑或工作。为政府和公司培养听话的人
(3)现在教育制度的改革:
非制度化的过程,因为过于严密的制度化管理,使教育体系缺乏弹性和灵活性,排斥教育活动中人的个性和自主性。
开放性:不能再通过其内部标准而选择教育对象、将一部分人排除在学校之外;学生在学龄期过着与世隔绝的学校生活,学校成了“教育的孤岛”。应该吸纳所有学生,让学校与社会相结合。
平等性,人们应该摒弃学校享有独尊地位,只有接受学校教育才算受教育,学校教育演变成一种社会仪式、身份象征,正规学校的毕业证成为进入社会的通行证。我们应该持有所有的教育都是一致的,而非有所区别
终身性:学校教育是一次性完成的(有学习年限的规定),主要服务于儿童和青少年,青少年进入社会就终止了个体的学校教育。所以应该树立终身教育观
55.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相继颁布实施了《国家学术委员会大纲》和《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试述评有关系统知识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规定及其实施后果。
【真题解析】
1921年~1925年间苏联国家学术委员会的科学教育组编制并正式公布了《国家学术委员会教学大纲》(统称综合教学大纲或单元教学大纲)。这个大纲不同于以往的各种大纲,它完全取消学科界限,将制定要学生学习的全部知识,按自然、劳动和社会三个方面的综合形式来排列,而以劳动为中心。新大纲力图打破学科界限,加强教学内容同生活的联系,其出发点是好的,但破坏了各学科之间的内在逻辑,削弱了学习中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基本的读写算能力的训练。
在实施综合教学大纲的同时,相应地改变了教学方法,开始采用所谓劳动的教学法,即在自然环境中,在劳动和其它活动中进行教学。综合教学大纲的编者解释说,学生的基本知识不是通过课堂教学在教师指导下系统地学习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来获得,而是在完成计划作业时顺便获得的。因此,他们主张废除教科书,广泛推行“工作手册”“活页课本”和“杂志课本”,等等。在教学的组织形式方面,主张取消班级授课制而代之以分组实验室制(即道尔顿制)和设计教学等。
1929年开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其工业发展的水平仍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对国民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当时苏联的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由于长期以来错误思想的干扰,导致中学毕业生量少质量差,与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很不协调。于是1931年开始,掀起了一场新的大规模的教育改革浪潮。
1931年9月5日,苏联颁布了《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该《决定》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校的基本任务、教学方法、干部、中小学的物质基础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改进措施,建议立刻组织对教学大纲进行科学研究,保证在教学大纲中有范围精确的各种系统知识;要求在学校中采取有助于培养主动的、积极的社会主义建设参加者的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纠正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出现的学校教学上的问题,成为20世纪30年代改革普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加快了苏联教育的发展。该决定对于克服苏联普通学校工作中存在的缺点,进一步改进学校的教学、教育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使之更加适合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改变了学生和教师醉心于参加工人和集体农民的一般劳动而忽视学校教育工作的错误倾向。但是,在实际执行《决定》的过程中,又过分强调对学生的知识教育,结果导致学生工作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忽视学生的劳动教育。同时,没有深入研究儿童年龄和个性特点的必要性,一致在贯彻《决定》的过程中不敢把对儿童的研究提到应有的地位,又产生了忽视儿童研究的缺点,对苏联教育科学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总之,这一时期在《决定》的影响下,对于前一时期教育中存在的过于强调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过于注重活动的形式等弊端进行了反思,并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这一时期的教学实践对于苏联教育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基本决定了次后二十多年间的苏联教育基调。
56.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做答。若两题都答,只按第Ⅰ道题的成绩计分。
Ⅰ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成绩,某学校规定:今后每次考试都将根据前次考试成绩给全年级学生安排考场。成绩前50名的学生在第一考场,51-100名的学生在第二考场,依次类推。
(1)这种做法试图通过影响哪种心理需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试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3)从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关系的角度对这种做法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真题解析】
(1)学校的这种做法是通过影响学生的求取成功和避免失败的需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M”代表学习动机,“L”代表学习行为,“E”代表学习效果,“+”表示好或积极,“—”表示坏或消极。
从表中得知,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一致的情况: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也好,则学习效果好(正向一致);相反,则负向一致。不一致的情况: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如果学习行为不好,其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这是负向的不一致;相反,学习动机不强,如果学习行为好,其学习效果也可能好,这是正向的不一致。
(3)由第2题可以得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学习动机存在一个最佳水平,即在一定范围内学习动机随学习动机强度增大而提高,直至达到学习动机最佳强度而获最佳,之后随学习动机强度的进一步增大而下降。而且,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这种关系因学习者的个性、课题性质、课题材料难易程度等因素而异。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而从事比较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
在本例中,学校只是单方面从自己的想法入手,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真实的状态,如果这个时候学生的动机处于较为适中的水平,那么就会有比较好的学习成绩,但如果此时学生因为这件事情产生过高的学习动机,就会伴随焦虑,不利于学习成绩。所以还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进行一刀切。
Ⅱ小学语文教师王老师酷爱传统文化。他在识字教学中感觉到,借助繁体字可以帮助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于是他计划在文献研究基础上申报课题,在学校科研顾问黄教授帮助下,开展改善识字教学的行动研究。请按要求答题。
(1)试为该课题设计一个课题名称。
(2)请为该课题设计文献检索的主题和文献综述的基本框架。
(3)该课题的研究主体、研究对象和研究样本是什么。
(4)请按照凯米斯程序,说明该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及每一步骤的具体要求。
【真题解析】
(1)借助繁体字改善识字教学的行动研究
(2)主题:繁体字 识字教学
基本框架:
(一)绪论
(二)借助繁体字改善识字教学的历史发展状况与评价
(三)借助繁体字改善识字教学的当前研究状况与评价
(四)借助繁体字改善学生识字教学的趋势展望
(五)研究改进建议
(六)参考文献
(3)研究主体:王老师和科研顾问黄教授;
研究对象:学生对生词的理解和记忆;
研究样本:王老师班中的学生
(4)凯米斯提出行动研究的过程为: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
在计划的阶段主要完成的是: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计划。
首先要对问题本身进行确认,要尽可能地明确这个问题的种类、范围、性质、形成过程及可能影响。王老师在明确如何帮助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这一问题时,需要明晰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相关话题/
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原理-重点背诵复习讲义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考纲】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1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汇总 1、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1教育部公布2017年考研录取政策
根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布的《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获悉,2017年考研录取政策如下: 第十一章 录 取 第六十八条 招生单位要在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教育部有关招生录取政策规定及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的补充规定,根据本单位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 法以及考生初试和复 ...考研新闻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07教育部公布2017年考研评卷政策
根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布的《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获悉,2017年考研评卷政策如下: 第七章 评 卷 第四十条 全国统考科目的评卷工作由省(区、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在教育部考试中心指导下统一组织,具体的评卷细则、工作程序、要求和纪律,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制订。全国联 ...考研新闻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07教育部公布2017年考研违规处理政策
根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布的《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获悉,2017年考研违规处理政策如下: 第十三章 违规处理 第八十二条 对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有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行为的考生、考试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一律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 (教育部令第33号 ...考研新闻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6-09-07教育部:禁止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乱收费(图文)
资料图 赵玉国 摄 视觉中国供图 中新网9月5日电 教育部近日印发《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规定》指出,招生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政策,禁止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乱收费,违反规定的要追究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责任。 《规定》表示,对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有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 ...考研新闻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6-09-07教育部提醒考生注意相关政策变化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12月24日开考
中国教育报北京9月5日讯(记者 余闯)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日前印发《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公布了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并确定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于2016年12月24日至26日举行。教育部要求各招生单位和相关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加强考试招生服务。各研究生招生 ...考研报考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07教育部关于印发《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
教学[2016]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职业教育局,各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为做好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现将《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教育部201 ...考研报考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072017年研考政策发布 教育部要求做好考试招生服务
日前,教育部印发《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公布了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并确定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于2016年12月24日至12月26日举行。教育部要求各招生单位和相关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加强考试招生服务。一是开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咨询活动。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将于 ...考研报考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07山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理论历年考研真题
考试科目: 教育技术理论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道大题(共计20个小题),满分150分; 2. 本卷属试题卷,答题另有答题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该试题卷上 或草纸上均无效。要注意试卷清洁,不要在试卷上涂划; 3. 必须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题,其它均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卷装入试题袋内,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