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热点5

telunka 免费考研论坛/2008-08-29

原文内容来自免费考研论坛,请点击查看全文
http://bbs.freekaoyan.com/viewthread.php?tid=305243
专题5、商业银行改革
一、 理论背景
股份制
1、 概念:以入股方式把分散的,属于不同人所有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合伙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股份制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在保持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把分散的使用权转化为集中的使用权。
2、 优点:
1) 为建立产权“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企业制度奠定良好基础。使企业真正具有法人财产权,可以独立运用和经营所有者投资形成的资本。公司法人财产只能属于公司法人所有,而并非是股东所有。任何股东作为个人,无权干预公司法人对自己的法定财产行使各项法定权力。
2) 形成新的监督和激励运作机制。国家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企业也不能不受所有者约束,损害所有者权益。这就可以使投资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发挥所长,实现动态最佳组合,以创造良好的业绩。
3)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股东代表大会是股份制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的常设机构,总经理主持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 商业银行改革的原因
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各种体制及自身问题的影响使国有商业银行在转轨中存在许多需要更深层次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1) 产权改革滞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强力垄断金融资源的制度安排,承担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工具的角色,使之长期以来忽略了作为市场经济角色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构建。主要表现为:
第一、产权单一,制衡功能失效。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前均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国家为唯一出资者,国家作为所有者是由政府部门代为行使所有者职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扮演着第二财政的角色,执行的是国家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政银不分,形成所有者及职业银行家缺位的局面。国有商业银行不仅产权结构单一,而且缺乏一个人格化的产权主体,责权关系不确定,缺乏多元股权制衡,无法形成对经营管理者的有效约束。
第二、公司治理框架不健全,机制不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一直保持着浓厚的行政色彩。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着过多的政治使命,另一方面也导致管理人员对于政治前途的关心,从而有悖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在单一的产权结构和行政化的体制背景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很不健全,股东会和董事会尚未建立,监事会也是由政府派驻。这种不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很难保证其功能的正常发挥。
第三、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控制权实际上被政府官员掌握,一方面是国有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由政府任命,另一方面将控制权授予了经营管理人员,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剩余索取权属于国家,从而出现政府官员目标与国家目标的偏离。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缺乏有效监督的条件下,很容易出现内部人控制问题,进而产生严重的道德风险、经营风险。
(2) 资产质量差,不良资产比例偏高
银行不良资产主要是指银行投放贷款后形成的信贷资产中,不符合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处于五级分类表中后三类而使银行资产风险加大并面临资本损失的那部分资产,它是衡量银行经营状况的一个主要指标之一。在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中,表现出以下几个
特点:一是数额巨大;二是损失严重;三是地区间严重不平衡,加大了处置难度;四是财务状况严峻。其主要原因:一是国有商业银行承担了产业结构调整、体制转轨及国有企业改革的大量成本;二是金融制度不完善,直接融资占比过低,企业严重缺乏自有资金,生产经营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三是长期以来金融会计制度没有体现审慎原则,造成大量的虚实盈亏等;四是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借贷人逃废银行债务比较严重。
(3)资本充足率普遍偏低,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充足率由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组成,资本充足率越小,风险越大,安全度也越差,同时资本充足率也不能过高,否则会使银行财务杠杆比率下降,直接增加筹集资金的成本,最终影响银行利润。1998年公布的《巴塞尔协议》规定商业银行的最低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附属资本不能超过核心资本的100%。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仅资本充足率普遍偏低,而且资本结构单一,资本构成不合理,导致了加权风险资产总额过大,盈利能力不强,缺乏正常的补充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渠道,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处于高风险区域,同时发展后劲缺乏,削弱银行核心竞争力,影响存款人与社会公众对银行的信心,增大银行的破产风险,危及了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4)规模粗放扩张,经营绩效较低,缺乏竞争力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上存在着两点明显问题:首先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承担了较多的社会职能,影响了国有商业银行本身作为企业的微观经营行为。其次在经营模式上,国有商业银行的粗放式经营的格局已不再适应当今的竞争形势和未来形势。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规模过于庞大,盲目拓展业务范围、扩充网点,导致许多网点不仅不盈利,而且亏损。
在内控机制方面,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还未建立一套科学、严谨、有效的内控体系,以保证银行合法、合规经营,进而防范和化解各种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
第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利。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权与控制权归国家所有,银行的亏损也由政府承担,致使银行内部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风险控制意识不足,许多部门的业务相互交叉,内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
第二、尚未建立控制风险的长效机制。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考核注重存款增量、贷款规模和银行效益,而对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考核较少,这种考核管理方式的片面性,弱化了资产负债的比例管理。同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量化度量程度低,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比较落后。

三、 商业银行改革的实施情况(参考)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是以2003年开始的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试点为起点,以完善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促进绩效进步为主要目标,其核心就是要将银行业改革由治标为主转移到以治本为主上来,通过标本兼治使之真正走上健康发展轨道,本次股改从总体上分为三个步骤:财务重组、公司治理改革、资本市场上市。2003年12月31日,通过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 下简称汇金公司)对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以下简称两家试点银行)注资450亿美元,正式启动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2004年8月26日和9月21日两家试点银行相继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汇金公司代表国家 对两家试点银行行使出资人权力,较好地解决了国有商业银行长期存在的产权主体虚置问题。2005年,政府决定对中国工商银行注资150亿美元,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的三家都已经上市,中国农业银行的股改上市也在积极筹划之中。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路线基本遵循财务重组一一引进战略投资者,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一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一建立现代银行管理体制。

四、 商业银行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不良资产数量和资本充足率
从己经完成改制的几大银行来看,通过国家对其历史上形成的不良资产进行巨额剥离、核销后,建行、中行、工行的不良贷款率都在4%左右,但他们同时还有占全部贷款25%左右的“关注类”贷款。根据历史情况分析,由“关注”贷款恶变为“次级”等不良贷款的比例往往大于其善变为“正常”贷款的比例。尽管为了达到上市要求,国家以注资和剥离不良资产的方式来使工行和建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8%以上,但是资本结构不合理、附属资本比重偏低、资本金来源单一、自我积累能力较弱等问题仍然制约着国有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而且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成本和风险意识淡薄,资本管理效率低下。
(二)信用风险增加,市场风险凸现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由国家信誉支持,可获得大量低成本的融资来维持其低效率的运转。而股份制改革改变“国有独资”的身份,意味着失去了国家信誉提供的完全信用担保,可能导致存款人信心的动摇或丧失而造成支付危机,如不能有效的控制信用风险,极有可能使国有商业银行陷入危险的境地。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意味着经营货币业务的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密切融合,这将使金融市场的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增加,银行业与证券业的连动风险不可避免,一旦出现汇率与利率的大幅波动,极有可能相互影响并传染。
(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和组织结构不合理
由于历史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国有商业银行长期存在着经营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动力机制严重不足、决策机制不健全、约束机制缺乏应有效率。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国家独资的股权资本结构,存在着事实上的所有者缺位,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法人治理结构;政企不分问题也存在,银行经营依然受到很强的行政干预,导致金融机构缺乏内控制度,无法做到严格自律,内部的风险防范机制薄弱,银行机构的经营管理决策和经营业绩考核主要依靠外部的监督管理。
(四)上市及引入战略投资者作用有限
股份制改革中,促使国有商业银行在海外上市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性目标,目的是希望上市后能在海外规范透明的证券市场的监督下,规范自身的经营运作。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上市后流通股比重依然较低,且股权高度分散在个人股东中。由于股权限制,以个人身份出现的中小股东在股东大会的表决中无足轻重。由于国有股权的高度集中,董事会及监视会还是由国家这个大股东操纵,社会股东无力阻止国家这个大股东滥用权利或进行政府行政干预。虽然引入了战略投资者,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有的本质属性。同时,外资银行等参股中国商业银行,是其在中国站稳脚跟,建立与完善客户群和营销网络,并能够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抗衡以前所采取的一种战略性合作措施,利益的对立使得关于外资银行入股有助于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开发金融产品等期望不能完全实现。
(五)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信息披露内容不规范,因此,首先必须完善会计核算体系,规范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内容。我国的金融业的信息披露制度正在向国际化规范操作方向靠拢,正在逐步地同国际银行业进行接轨。信息披露牵涉到银行内部的各个方面,国内外的各种规章又有很大的差异,对国内的商业银行来说,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五、 商业银行改革的建议
(一)国家和政府层面的改进
1、构建明晰的多元化的金融产权结构
首先可以借股份制改造之机,公平地选择境内外投资者。对于实力强大,管理经验丰富的国外战略投资者,可以在充分考虑国家金融安全的前提下,规定一个股份上限,转让少部分股权,目的更多在于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目前在建行、中行等的改革中,国外战略投资者的比率在25%以内。但是在对内开放方面,我国目前有严格的限制,个人不能投资银行业,更谈不上投资国有商业银行。所以引进优秀的民营资本,建立明晰的产权结构,他们会在利益的驱动下,积极主动监督国有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国有所有者代表对经理人监督动力不足的问题。
2、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呆帐、坏帐比率一直居高不下,这其中与银行难以获取贷款企业准确信息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而同时,很多市场前景好的中小企业无从获得贷款,目前我国的征信行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统一的政府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因此,应尽快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通过市场化竞争方式提供信用信息服务。
3、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规定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等过渡方式,最终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终结,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存贷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和市场利率体系,提高中央银行利用利率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能力,为金融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4、提高金融监管水平
人民银行及银监会等应加强对金融企业法人治理的监管,制定有关规范金融企业法人治理的指导原则,真正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作用,并对高级金融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进行严格管理。同时应改进审批制度,提高工作效率,鼓励金融创新,加大对违法违规金融机构及负责人的处分和处罚力度
(二)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改进措施
1、应持续改善风险管理
上市后,风险控制水平和资产质量走势是国际投资者非常关注的问题,因此,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必须全面落实各级管理层的风险控制责任,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和内审职能的独立性。同时,应继续开发和升级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符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际情况的指标和分析框架。同时,可以利用资产证券化分散信贷资产风险,或通过期货和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进行适当转移。严格控制新增贷款质量。
2、改造业务流程和管理体制
首先应改进按行政区域划分分支行,进行绩效考核的形式,尽量避免各级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干预业务发展的情况,进一步推广垂直化管理和业务单元制。参考国外先进银行的管理经验,积极改善各种业务的流程,同时,切实改善目前对员工及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工资福利制度,推行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把员工的自身经济利益与银行的市场价值联系起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尤其应作好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期权分配,尽量减少代理人道德风险。
3、利用现有的网络优势积极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
遍及全国的营业网点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最有价值的优势之一,也是许多外资银行短时间内无法实现的,这种渠道优势不但是四大银行在国际资本市场提高自身股票价格的资本,更是进一步拓展业务,争取更多利润的基本出发点。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