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复习资料
P63补充简答, 在纸币流通体争下,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P104补充论述: 结合各种信用形式的特点,论述我国应如何运用这些信用形式(考过的,参考以前的答案)
CD是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的简称,是由美国花云复银行1961年创造一项金融工具.CD是在银行定期存款的凭据上注明存款金额,期限利率到期持有人提取本息的一种债务凭证
2各国通货膨胀的形式原因主要有哪些?结合我国国情论述我国通货膨胀形式的特点.
P401补充简答: 4不同体制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可是阶段我国中央银行应该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P441补充简答: 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
答:信用货币制度下,由于纸币已不在是代表或代替金币流通,各国纸币的发行量也不受兑换黄金的限制,所以无论是铸币平价还是法定平价均无法成为决定汇率的基础。按照马克思的货币理论,纸币是价值的一种代表,两国纸币之间的汇率则应有两国纸币各自所代表的价值量之比来确定。而西方其他经济学家则分别从购买力平价、心理因素以及利率平价等多种角度来说明汇率的决定。
P104补充论述:结合各种信用形式的特点,论述我国应如何运用这些信用形式。
答:信用主要包括:①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包含了两种行为:商品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工具,它是提供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为保证自己对债务的索取权而掌握的一种书面债权凭证。1982年上海市首先恢复票据贴现业务;1984年人民银行总行发布了《商业汇票承兑贴现暂行办法》,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正式颁布实施。②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不同,银行信用属于间接信用。它有三个特点:第一,银行信用的资金来源于社会各部门的暂时闲置资金,银行通过吸收存款的方式将它们集聚为巨额的可贷资金,因而银行所贷放的是社会资金,可以达到巨额的规模。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既独立于商品买卖活动,又有广泛的授信对象。第三、银行信用提供的贷款方式具有相对灵活性,期限可长可短。在我国,银行信用一直占主导地位,从总体上看,目前银行信用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信用形式。③政府信用:是指以政府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政府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我国充分运用了政府信用的形式。主要是发行国债。④个人信用:主要包括消费信用,形式有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1996中国银行开始允许各国有商业银行办理个人住房贷款,1998年以后,为了扩大消费需求,人民银行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信贷的政策。⑥国际信用,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借贷活动。具体形式有:出口信贷、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资本市场业务、国际租赁和直接投资等。
P129简答8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答:(1)1948年—1953年:初步形成阶段。
答:CD是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的简称,是由美国花旗银行1961年创造的一项金融工具,CD是在银行定期存款的凭据上注明存款金额、期限、利率、到期持有人提取本息的一种债务凭证。差别:①、不记名,可自由转让 ②金额固定,名额较大通常有最低限额和期限要求③允许买卖转让。
P183 8、金融工具的发行价格有直接发行价格和间接发行价格之分。
补充: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① 期限性 ②流动性 ③风险性 ④收益性
P196(3)与直接融资比较,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①灵活便利;②安全性高;③规模经济。间接融资的局性性主要有两点:①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减少了投资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对筹资者的压力;② 金融机构要从经营服务中获取收益,从而增加了筹资者的成本,减少了投资者的收益。
答:货币市场有着资本市场无法替代的特点。交易期限短是货币市场交易对象最基本的特征,另外两个特征,流动性强和风险性相对较低归根结底也是源于交易期限短这一特点。
资本市场交易的金融工具期限长,短则至少为一年,长可达数十年;市场交易的目的主要是解决长期投资性资金的供求需要;资金借贷量大。巨额的资金主要用以满足长期投资项目的需要;市场交易工具收益较高而风险也大。资本市场的功能来自于资本市场所具的特点。而核心特点则要抓住资本市场的长期性。
答:国际储备是指一国官方所拥有的可随时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国际间可接受的一切资产。国际储备的作用主要有(1)在一国发生国际性收支困难时起缓冲作用.如果是短期时性的国际收支困难,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国际储备融资予以解决.即使是对于长期性的国际收支困难,在动用财政货币政策调整之前,以国际储备的融资作前期铺垫也有助于避免因调整速度过快或调整程度过深而引起经济的大起大落。(2)用于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当本币汇率在外汇市场上由于非正常投机抄作而大幅度波动时,一国政府可动用外汇储备加以干预。一国持有储备的数额越多,表明其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的能力越强。(3)可作为外债还本付息的最后信用保证,并有助于提高国际资信。一国持有的国际储备数量,是其国家信用的充分体现,可以作为该国政府对外借款的保证;同时,国际储备为本国货币价值的稳定性提供了信心支持。因此,充足的国际储备反映出一国具有良好的国际资信。
答: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金融全球化主要表现为:1、金融机构全球化2、金融业务全球化3、金融市场全球化和金融监管国际化。
P304(五)如何理解加入WTO对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产生的积极效应?
答:加入WTO使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入世后五种效应的发挥对我国金融业发展起积极作用:
(1) (1) (1) 扩充效应:加入WTO以后各种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将直接增加我国金融业的供给主体和金融服务的种类;而中资金融机构也会随着对外金融业务需求的增加而开拓国外金融业务。两方面的合力将从总体上扩充我国金融业的产品与服务供给,提高我国各界对金融需求的满足程度,有利于增强我国金融业的供给能力。
(2) (2) (2) 示范效应: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后,他们在规章制度、组织管理、资金运营、技术服务、内部协调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对中资金融机构将产生极大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这种近距离的观察和体验,可以大大加快中资金融机构模仿和跟进的速度,促使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3) (3) 鲶鱼效应:外资金融机构的加入及其活力的释放,使中资金融机构彻底抛弃优越感和依赖性,加快从理念转换、制度架构、经营管理到运作机制等全方位的改革步伐,加快我国金融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4) (4) (4) 竞争效应: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也带入了国际市场的竞争机制,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不仅促使中资金融机构深化改革,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还将使客户获得更多、更好的金融产品与服务,而客户的择优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中资和外资金融机构改善金融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降低成本从整体上提升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和层次。
(5) (5) (5) 规范效应:加入WTO以后特别是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以后,意味着我国的中外资金融机构将按照国际金融业的“游戏规则”行事,有利于改善中外资金融机构的外部运作环境,特别是要求法律环境和政治环境与国际接轨,从而提高我国金融业运作的规范性。
(2)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只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生业务往来,并不与工商企业和个人发生直接的信用关系。而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活动施以影响也主要是通过这一职能实现的。
(3)国家的银行。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执行金融政策,代为管理国家财政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答:由于不同国家在经济制度、金融发展水平、文化和社会背景以及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也有所差别。现阶段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
(1)收入。收入与货币的需求呈同方向变动关系。(2)价格。价格和货币需求,尤其是交易性货币需求之间,是同方向变动关系。(3)利率。利率的变动与货币需求量的变动是反方向的。
(4)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呈反方向变动关系。(5)金融资产选择。(6)其他因素。
答:(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3)、结构型通货膨胀
答:货币均衡的实现除了利率机制发挥作用以外,还有以下影响因素:
首先,中央银行的市场干预和有效调控。其次,国家财政收支要保持基本平衡。再次,生产部门结构要基本合理。最后,国际收支必须保持基本平衡。
2、各国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哪些?结合我国国情论述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特点。
答:通货膨胀是个复杂的经济现象,其成因也多种多样。
(1) 直接原因。不论何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其直接原因只有一个,即货币供应过多。(2)深层原因。①需求拉上。即由于经济运行中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即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而引发通货膨胀。②成本推动。即由于提高工资或市场垄断力量提高生产要素价格倒致生产成本增加而引发的通货膨胀。③结构失调。即由于一国的部门结构、产业结构等国民经济结构失调而引发的通货膨胀。④供给不足。即社会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社会总供给相对不足引起的通货膨胀。⑤预期不当。由于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不当而引起的更严重的通货膨胀。⑥体制原因。由于体制不完善。
我国通货膨胀具有以下特点:①、短期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运行在总体上是有计划的,因此每当出现通货膨胀,国家都会立即采取措施,使通货膨胀得以制止。
②、非政策性。五十多年的历史上出现过几次通货膨胀都是由于当时比较特殊的原因和社会大环境引发的。20世纪50年代初的通货膨胀主要是历史原因形成的,60年代初的通货膨胀是由于头脑过热、决策失误、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造成的。改革开放以后通货膨胀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体制转轨方面的原因,也有个别决策失误方面的原因,但都不是国家有意采取通货膨胀政策造成的。改革开放之前出现的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隐蔽型的、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通货膨胀主要是公开型的。
答: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是“紧”的货币政策,放松信贷和降低利率则是“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包括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两个方面。增税和减支是“紧”的财政政策,减税和增支是“松”的财政政策。仅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很难全面实现宏观经济的管理目标,没有相互的配合,单个政策的效果将会大大减弱,这就要求两者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他们的综合优势。“一松一紧”主要解决结构问题,单独使用“双松”或“双紧”主要解决总量问题。由于商品经济的共性,上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一般作用和紧松搭配的政策效果基本也适用于我国。但在我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第二,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第三,两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第四,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本题答案仅供参考)
P390 6、一般性政策工具: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传统的政策工具有时也称为“三大法宝”,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
10、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一些特殊领域的信用活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一般都是有选择地使用,故称之为“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P394 3、如何理解三大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效果和局限性?
答:(1)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效果:①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②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③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④即使存款准备金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局限性:①法定存款准备率调整的效果比较强烈,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②存款准备金对各种类别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种类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3)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效果:①主动性强;②灵活性高;③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④影响范围广。局限性:①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②要有一个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且金融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证券种类齐全并达到一定规模;③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
P401补充简答:4、不同体制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及不同阶段我国中央银行应该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政策工具主要有:①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保证金比率进行制,并随时根据证券市场的状况加以调整,目的在于抑制过度的投机.③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性措施,以抑制房地产投机和泡沫④优惠利率,是中央银行对国家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如出口工业,农业等,所采取的鼓励性措施⑤预缴进口保证金,是指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相当于进口商品总值一定比例的存款,以抑制进口过快增长.
答:金融市场监管原则: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制止背信的原则;禁止欺诈、操纵市场的原则。金融市场监管机构是金融市场监管的管理手段;中央银行和国家专设的监管机构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属于外部监管;证券交易所和金融系统内各类行业性协会组织是是金融市场的自律性监管机构。我国的金融市场管理机构主要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自律性监管机构,除深圳、上海两家证券交易所外,影响最大的是中国证券业协会。
P441补充简答: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
答:①、货币化程度低;②金融体系呈二元结构;③金融市场落后;④政府对金融实行过渡干预,对金融活动做出种种限制。
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由于不同国家在经济制度、金融发展水平、文化和社会背景以及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也有所差别。现阶段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1)收入。收入与货币的需求呈同方向变动关系。(2)价格。价格和货币需求,尤其是交易性货币需求之间,是同方向变动关系。(3)利率。利率的变动与货币需求量的变动是反方向的。(4)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呈反方向变动关系。(5)金融资产选择。(6)其他因素。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金融业的效应?加入WTO使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入世后五种效应的发挥对我国金融业发展起积极作用:(1) 扩充效应:加入WTO以后各种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将直接增加我国金融业的供给主体和金融服务的种类;而中资金融机构也会随着对外金融业务需求的增加而开拓国外金融业务。两方面的合力将从总体上扩充我国金融业的产品与服务供给,提高我国各界对金融需求的满足程度,有利于增强我国金融业的供给能力。(2) 示范效应: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后,他们在规章制度、组织管理、资金运营、技术服务、内部协调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对中资金融机构将产生极大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这种近距离的观察和体验,可以大大加快中资金融机构模仿和跟进的速度,促使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 鲶鱼效应:外资金融机构的加入及其活力的释放,使中资金融机构彻底抛弃优越感和依赖性,加快从理念转换、制度架构、经营管理到运作机制等全方位的改革步伐,加快我国金融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4) 竞争效应: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也带入了国际市场的竞争机制,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不仅促使中资金融机构深化改革,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还将使客户获得更多、更好的金融产品与服务,而客户的择优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中资和外资金融机构改善金融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降低成本从整体上提升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和层次。(5) 规范效应:加入WTO以后特别是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以后,意味着我国的中外资金融机构将按照国际金融业的“游戏规则”行事,有利于改善中外资金融机构的外部运作环境,特别是要求法律环境和政治环境与国际接轨,从而提高我国金融业运作的规范性。
存款准备金政策及其效果?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效果:①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②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③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④即使存款准备金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局限性:①法定存款准备率调整的效果比较强烈,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②存款准备金对各种类别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种类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是什么?①、货币化程度低 ;②金融体系呈二元结构;③金融市场落后;④政府对金融实行过渡干预,对金融活动做出种种限制。
从各种信用形式的特点出发,论述我国应怎样运用这些信用形式?解答思路:(1)道德范畴中的信用主要指诚信,即通过履行自己的诺言而取得他人的信任。经济范畴中的信用主要指借贷活动,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偿还性和支付利息是它的基本特征。(2)信用主要包括:①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包含了两种行为:商品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工具,它是提供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为保证自己对债务的索取权而掌握的一种书面债权凭证。1982年上海市首先恢复票据贴现业务;1984年人民银行总行发布了《商业汇票承兑贴现暂行办法》,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正式颁布实施。②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与商业信用不同,银行信用属于间接信用。它有三个特点:第一,银行信用的资金来源于社会各部门的暂时闲置资金,银行通过吸收存款的方式将它们集聚为巨额的可贷资金,因而银行所贷放的是社会资金,可以达到巨额的规模。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既独立于商品买卖活动,又有广泛的授信对象。第三、银行信用提供的贷款方式具有相对灵活性,期限可长可短。在我国,银行信用一直占主导地位,从总体上看,目前银行信用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信用形式。③政府信用:是指以政府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政府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我国充分运用了政府信用的形式。主要是发行国债。④个人信用:主要包括消费信用,它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形式有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1996中国银行开始允许各国有商业银行办理个人住房贷款,1998年以后,为了扩大消费需求,人民银行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信贷的政策。⑥国际信用,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借贷活动。具体形式有:出口信贷、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资本市场业务、国际租赁和直接投资等。(3)对各种信用形式应如何运用,结合教材第五章进行分析。例如银行信用,我国最主要的问题是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益;而商业信用,则是如何进行规范的问题等等;(4)结合以上分析,阐述你自己的观点,即你认为我国当前对这些信用形式应如何综合运用或者提出有针对的建议。
金融市场监管的原则?金融市场监管原则: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制止背信的原则;禁止欺诈、操纵市场的原则。金融市场监管机构是金融市场监管的管理手段;中央银行和国家专设的监管机构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属于外部监管;证券交易所和金融系统内各类行业性协会组织是是金融市场的自律性监管机构。我国的金融市场管理机构主要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自律性监管机构,除深圳、上海两家证券交易所外,影响最大的是中国证券业协会。
我国决定与影响利率的因素?(1)、利润率的平均水平;(2)、资金的供求状况;(3)、物价变动的幅度;(4)、国际经济的环境;(5)、政策性因素。
中央银行的职能(对不同职能的影响)?中央银行具有特殊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银行的银行。(1)发行的银行。从中央的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历史看,独占货币发行权是其最先具有的职能,也是它区别于普通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2)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只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生业务往来,并不与工商企业和个人发生直接的信用关系。而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活动施以影响也主要是通过这一职能实现的。(3)国家的银行。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执行金融政策,代为管理国家财政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金融市场的管理手段?㈠依法实施金融监管。金融机构必须接受国家金融管理当局的监管,金融监管必须依法进行。㈡运用金融稽核手段实施金融监管。金融稽核,是中央银行或监管当局根据国家规定的稽核职责,对金融业务活动进行的检查和监督。㈢“四结合”的监管方法⒈现场稽核与非现场稽核相结合⒉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⒊全面监管与重点监管相结合⒋外部监管与内部自律相结合。
间接融资的优点和局限性?与直接融资比较,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①灵活便利;②安全性高;③规模经济。间接融资的局性性主要有两点:①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减少了投资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对筹资者的压力;② 金融机构要从经营服务中获取收益,从而增加了筹资者的成本,减少了投资者的收益。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及其各自的特点?货币市场有着资本市场无法替代的特点。交易期限短是货币市场交易对象最基本的特征,另外两个特征,流动性强和风险性相对较低归根结底也是源于交易期限短这一特点。资本市场交易的金融工具期限长,短则至少为一年,长可达数十年;市场交易的目的主要是解决长期投资性资金的供求需要;资金借贷量大。巨额的资金主要用以满足长期投资项目的需要;市场交易工具收益较高而风险也大。资本市场的功能来自于资本市场所具的特点。而核心特点则要抓住资本市场的长期性。
纸币流通制度下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信用货币制度下,由于纸币已不在是代表或代替金币流通,各国纸币的发行量也不受兑换黄金的限制,所以无论是铸币平价还是法定平价均无法成为决定汇率的基础。按照马克思的货币理论,纸币是价值的一种代表,两国纸币之间的汇率则应有两国纸币各自所代表的价值量之比来确定。而西方其他经济学家则分别从购买力平价、心理因素以及利率平价等多种角度来说明汇率的决定。
新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与发展?(1)1948年—1953年:初步形成阶段。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传统的政策工具有时也称为“三大法宝”,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1)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效果:①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②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③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④即使存款准备金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局限性:①法定存款准备率调整的效果比较强烈,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②存款准备金对各种类别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种类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2)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做的政策规定。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效果:①再贴现的调整可以改变货币供给总量;②对再贴现资格条件的规定可以起到抑制或扶持的作用,并能够改变资金流向。局限性:①主动权并非指在中央银行,甚至市场的变化可能违背其政策意愿;②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③再贴现率易于调整,但随时调整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3)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效果:①主动性强;②灵活性高;③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④影响范围广。局限性:①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②要有一个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且金融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证券种类齐全并达到一定规模;③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一些特殊领域的信用活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一般都是有选择地使用,故称之为“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主要有:①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保证金比率进行制,并随时根据证券市场的状况加以调整,目的在于抑制过度的投机.③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性措施,以抑制房地产投机和泡沫④优惠利率,是中央银行对国家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如出口工业,农业等,所采取的鼓励性措施⑤预缴进口保证金,是指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相当于进口商品总值一定比例的存款,以抑制进口过快增长.试述通货膨胀形成的理论原因,并结合国情论述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特点?(1)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2)通货膨胀是个复杂的经济现象,其成因也多种多样。(1) 直接原因。不论何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其直接原因只有一个,即货币供应过多。(2)深层原因。①需求拉上。即由于经济运行中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即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而引发通货膨胀。②成本推动。即由于提高工资或市场垄断力量提高生产要素价格倒致生产成本增加而引发的通货膨胀。③结构失调。即由于一国的部门结构、产业结构等国民经济结构失调而引发的通货膨胀。④供给不足。即社会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社会总供给相对不足引起的通货膨胀。⑤预期不当。由于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不当而引起的更严重的通货膨胀。⑥体制原因。由于体制不完善。(3)我国通货膨胀具有以下特点:①、短期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运行在总体上是有计划的,因此每当出现通货膨胀,国家都会立即采取措施,使通货膨胀得以制止。②、非政策性。五十多年的历史上出现过几次通货膨胀都是由于当时比较特殊的原因和社会大环境引发的。20世纪50年代初的通货膨胀主要是历史原因形成的,60年代初的通货膨胀是由于头脑过热、决策失误、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造成的。改革开放以后通货膨胀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体制转轨方面的原因,也有个别决策失误方面的原因,但都不是国家有意采取通货膨胀政策造成的。改革开放之前出现的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隐蔽型的、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通货膨胀主要是公开型的。(4)结合自己思考,提出自己的分析或建议。
CD与一般定期存款的差别:CD是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的简称,是由美国花旗银行1961年创造的一项金融工具,CD是在银行定期存款的凭据上注明存款金额、期限、利率、到期持有人提取本息的一种债务凭证。差别:①、不记名,可自由转让 ②金额固定,名额较大通常有最低限额和期限要求③允许买卖转让。
国际储备的含义和作用?国际储备是指一国官方所拥有的可随时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国际间可接受的一切资产。国际储备的作用主要有(1)在一国发生国际性收支困难时起缓冲作用.如果是短期时性的国际收支困难,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国际储备融资予以解决.即使是对于长期性的国际收支困难,在动用财政货币政策调整之前,以国际储备的融资作前期铺垫也有助于避免因调整速度过快或调整程度过深而引起经济的大起大落。(2)用于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当本币汇率在外汇市场上由于非正常投机抄作而大幅度波动时,一国政府可动用外汇储备加以干预。一国持有储备的数额越多,表明其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的能力越强。(3)可作为外债还本付息的最后信用保证,并有助于提高国际资信。一国持有的国际储备数量,是其国家信用的充分体现,可以作为该国政府对外借款的保证;同时,国际储备为本国货币价值的稳定性提供了信心支持。因此,充足的国际储备反映出一国具有良好的国际资信。
通货膨胀的类型?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可划分为(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3)、结构型通货膨胀按市场机制的作用划分:公开型和隐蔽型通货膨胀。
结合实际论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解答思路:(1)首先解释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定义和意义;(2)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是“紧”的货币政策,放松信贷和降低利率则是“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包括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两个方面。增税和减支是“紧”的财政政策,减税和增支是“松”的财政政策。仅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很难全面实现宏观经济的管理目标,没有相互的配合,单个政策的效果将会大大减弱,这就要求两者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他们的综合优势。“一松一紧”主要解决结构问题,单独使用“双松”或“双紧”主要解决总量问题。由于商品经济的共性,上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一般作用和紧松搭配的政策效果基本也适用于我国。但在我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第二,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第三,两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第四,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3)分析两大政策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①、在总量平衡的情况下,调整经济机构和政府与公众间的投资比例,一般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松一紧”的办法。②、在总量失衡的情况下,微量调整,一般单独使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③、在总量失衡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政府要达到以“扩张”或“紧缩”的目的,一般同时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种手段,即“双松”或“双紧”。(4)结合自己思考,提出自己的分析或建议。(教材第20章第5节)
23、金融全球化的主要内容?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金融全球化主要表现为:1、金融机构全球化2、金融业务全球化3、金融市场全球化和金融监管国际化。
24、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及其不同发行方式下的发行价格?① 期限性;②流动性; ③风险性;④收益性。直接发行价格是指在发行人完全由自已办理发行业务直接向投资者发售的发行方式下确定的价格,有平价、溢价、折价三种形式。间接发行价格是指在发行人委托是介机构办理发行业务并由中介机构向投资者发售的方式下确定的价格,包括中介机构的承销价格与投资者的认购价格两个层次。各种发行价格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27、金融监管的组织体制?金融监管体制的类型有两种划分方法。如按监管机构的设立划分,大致可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中央银行独家行使金融监管职责的单一监管体制;另一类是由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共同承担监管职责的多元监管体制。如按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划分,又可分为集中监管体制和分业监管体制。一般说来,实行单一监管体制的国家在监管范围上都是实行集中统一监管,而实行多元监管体制的国家在监管范围上大都实行分业监管。但这种对应不是绝对的。㈠集中监管体制是指把金融业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统一进行监管,一般由一个金融监管机构承担监管的职责,绝大多数国家是由中央银行来承担。㈡分业监管体制是根据金融业内不同的机构主体及其业务范围的划分而分别进行监管的体制。各国的分业监管体制通常由多个金融监管机构共同承担监管责任,一般银行业由中央银行负责监管;证券业由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管;保险业由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管。各监管机构既分工负责,又协调配合,共同组成一个国家的金融监管组织体制。
28、通货膨胀的经济含义?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在理解通货膨胀含义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1、通货膨胀与纸币流通。在纸币流通条件下,一方面由于纸币流通从技术上提供了无限供给货币的可能性,可以借助国家权力使这些货币强制进入流通;另一方面,纸币自身没有价值,进入流通的纸币不会以贮藏方式退出流通,不具备自动调节货币流通量的功能。这就产生了货币供给量的无限性和货币容纳量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矛盾的必然结果,是投入流通的过多纸币只能靠降低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来与经济生活中的客观需要量相适应。这就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形成通货膨胀。因此,纸币流通是产生通货膨胀的前提条件和特有现象,但不能因此推断纸币流通必然产生通货膨胀。2、通货膨胀与物价。通货膨胀要通过物价上涨表现出来,但不是所有的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首先,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而非个别商品和劳务的上涨,因此通货膨胀中的货币贬值只能与物价总水平紧密相关。其次,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的上涨,季节性、暂时性或偶然性的价格上涨不能视为通货膨胀。故一般通货膨胀是以年度为时间单位来考察的,一年度的一般物价变动率来表示通货膨胀的程度。3、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存在公开和隐蔽两种类型。在公开型通货膨胀下,货币贬值所导致的物价水平的上涨会完全通过物价指数的上涨表现出来;而在隐蔽行通货膨胀下,政府会因某种原因,对一般物价和工资实行严格管制,并对某些必需品采取津贴和配给措施以保持市价平稳,这样,物价水平的上涨并不反映在公开的物价指数上,而是通过抢购惜售、有价无货、黑市猖獗、以物易物等扭曲现象反映出来,导致居民实际消费水平下降。一旦政府撤消管制,物价上涨就会公开暴露出来。
债权融资:指融资活动中的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债务人的法律责任是要按照融资合同规定按时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偿还本金。
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
经济货币化 :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经济金融化: 是指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
金融工具: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一般具有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四个基本特征。
存款货币: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银行信用:指以银行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活动,具体包括银行的各种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
银行中间业务 :指银行并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最常见的是传统的汇兑、信用证、代收、代客买卖等业务。
名义货币需求:指社会各经济部门在一定时点所实际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通常以Md表示。
实际货币需求: 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那部分货币余额,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即Md/P。
公开市场业务 :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次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存款准备金政策:在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保留的应付客户提取存款需要的准备金,其中法律规定必须存储于中央银行的部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
金融结构: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信用货币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准中央银行制度:指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并没有通常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制度,只是由政府授权某个或某几个商业银行,或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部分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
货币供给量: 一国各经济主体(包括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等)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债务总量。
资本与金融项目 :反映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的流动,包括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两大类。资本项目主要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性金融资产的获取或处置两部分,金融项目主要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部分。
贮藏手段:是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证券交易所:是证券流通二级市场的组织方式之一,是专门的有组织的证券买卖集中交易的场所。
出口信贷:出口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
浮动利率:借贷期限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情况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多用于长期的借贷及国际金融市场。
货币市场:又称短期金融市场,是指专门融通一年以内短期资金的场所。
资本市场 :是指以期限1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性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
1、银行向企业发放一笔货款,额度为100万元,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4%,试用单利和复利两种方式计算银行应得的本和利。
复利:本利和=100万元×=(1+4%)(1+4%)(1+4%)
2、已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7%,提现率为8%,超额准备金率为5%,试计算存款扩张倍数。
存款派生倍数= 1/(存款准备金率+提现率+超额准备率)=1/(7%+8%+5%)=
3、原始存款3000万元,法定存储准备金率7%,提现率为8%,超额准备金率5%,计算整个银行体系的派生存款。
派生存款=总存款—原始存款=3000×1/(7%+8%+5%)—3000=
=∑(报告期股票价格×报告期上市股票数)/∑(基期股票价格×报告期上市股票数)×基期指数值
=(18×100+22×120+34×150+40×200+61×240)/(10×100+20×120+30×150+40×200+50×240)×100
5、投资者购入某种发行价格为140元的债券,同年银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7%(单利),持有三年后,该投资者要在什么价位以上卖出其所持债券才能使自己在债券上的投资比在银行定期存款上的投资更划算一些。
“划算”意味着购买债券的收益要比同年定期存款的收益要大,因此,计算出同年定期存款的收益数额(题目中提示运用单利法),只要高于此数额即在此数额之上卖出就是划算的。
6、面额100元的债券,票面利率5%,8年到期,市场利率为4%,按单利计算,计算该债券的行市。
7、某国某种商品价格为16元,待售商品数量为210000件,平均货币流通速度为7次,试计算流通中货币必要量。
流通中货币必要量=商品价格×待售商品数量/平均货币流通速度=16×210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