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货币制度
一、名词解释
1.铸币税: 铸币税是由于铸造金属货币或发行信用货币而获得的收入,它不是一种专门税种,而是因货币特有的管理方式而形成的专门收益,在政府统一了货币铸造和信用货币发行后,这部分收益归政府所有,类似于一种税收,习惯上称铸币税。
2.信用货币: 即信用货币形态,是指使用货币符号等信用工具作为货币的表现形式,信用货币的前身是货币符号,或称为代表贵金属货币流通的贵金属重(数)量的价值符号。
3.无限法偿:金属货币分为本位币(主币)和辅币,本位币是用货币金属按照规定的货币单位铸造的货币。是足值货币,它是一种无限法偿货币,即本位币在支付中,无论金额大小都不得拒绝接受。
4.金本位 : 金本位货币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金属,确定货币单位,铸造方式和进行管理的货币制度,它经历了金币本位货币制度,金块本位货币制度与金汇兑本位货币制度。金币本位货币制度是金本位制度的最初及典型形式
5.金块本位: 亦称金块本位货币制度,是指国内不铸造金币,发行银行券代表一定的黄金量进行流通,银行可以有条件地兑换金块的货币制度。
6.劣币驱逐良币:是在银本位货币制度和金银复本位货币制度两种本位币流通的条件下,政府通过法令确定两者的固定比价,由于两种货币的内在价值发生了变化,两者的实际比价逐步偏离了政府过去确定的固定比价,而政府又没有及时做出相应调整,这时,人们都选择使用(放弃)价值被高估的货币(劣币)进行交易,而实际价值低估的货币(良币)被贮藏(退出),在流通中出现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充斥市场的现象,英国经济学家汤姆斯·格雷欣研究发现了这一现象,后被麦克劳德在其中书用了这一结论,并命名为“格雷欣法则”。
二 、简述题
1.货币价值形态的演变过程。
答:货币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人类的物品交换,货币诞生于商品交换,货币从萌芽到稳定于金属货币,是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的体现。货币价值形态的历史演变过程为:简单的价值形态→扩大的价值形态→一般的价值形态→货币形态
2.货币形态的演进过程。
答:货币形态的演进过程经历了① 实物货币形态 ② 金属货币形态 ③ 信用货币形态④ 电子货币形态。
3.货币的基本职能。
答:①价值尺度功能 、②流通手段功能、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
4.金属货币制度的类型。
答:①.银本位货币制度:简称银本位制,是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银本位
时期的货币具有普通商品和特殊商品的“两重身份”,没有国界的限制。
②.金银复本位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规定用金和银同时作为本位货币材料,并
和金银双本位制两个阶段,金银平行本位制是金币与银币在流通中,由市场决定两者比价关系的货币制度,金银双本位制,是指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金银比价,两者同时发挥本位货币的制度,是金银复本位制度中的主要形式。
③金本位货币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金属,确定货币单位,铸造方式和进行管理的货币制度,它经历了金币本位货币制度,金块本位货币制度与金汇兑本位货币制度。
5.信用货币制度的内容及类型。
答: 信用货币制度,主要是讲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它是指国内不流通金属货币,国家统一发行代表一定金属货币的价值(货币)符号流通,货币符号只能在流通中使用。信用货币制度主要包括:①货币发行机构和权力。各国在不兑现使用货币发行阶段实行货币的垄断发行,通过法律明确中央银行是本国货币发行的唯一机构,其目的是防止不兑现信用货币盲目发行造成通货膨胀,也确保货币发行的铸币税归国家所有,但自从电子货币出现以后,从流通手段角度讲,它的分散发行已使货币发行机构多元化,且区域经济合作基础上形成了区域货币合作,使货币发行跨国流通成为现实。
②货币单位和结构。③货币发行准备和保证。不兑现信用货币的发行准备,是指货币发行机构对货币投放数量的客观约束和最高限量,各国货币发行准备可以归纳三点:以外汇资产做货币发行准备;以市场商品做货币发行准备;以有价证券做货币发行准备。
6.人民币制度的性质及内容。
答:人民币首发于1948年12月1日,标志着人民币制度的正式建立,人民币制度属于信用货币制度,它概括为四个方面的内容:①、人民币是我国合法通货,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②、人民币本位币基本单位为“元”,结构是1元=10角,1角=10分。③、人民币垄断发行,与贵金属无联系。④、人民币限于国内流通。
第二章 信用制度
一. 、名词解释
1.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以赊销或预付款等方式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的信用形式,除此之外还包括分期付款、预付定金、委托代销等,由于这种信用与商业密切相关,故称为商业信用,它是最基本的信用形式和信用制度的基础。
2.银行信用: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证券投资等。
3.国家信用:又称政府信用,是国家或其附属机构作为贷贷主体而形成的信用关系,国家信用中国家即可以是债权主体,也可以是债务主体,后者更多一些。
4.消费信用:是由工商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以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形式,它有三种①商品赊销;②分期付款;③消费信贷,它有一次偿还和分期偿还两种形式。
5.信用:直以来理论界把信用定义为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但目前也存在一些新的解释,例如从新制度金融学角度分析,认为信用的实质是财产借贷或财产权利借贷,从信用在市场交易中所显示的隐契约特征分析,则以为信用是基用各种财产的当期或跨期交易,维护交易双方利益的制度规则。
6.商业票据: 是企业之间由于信用关系而形成的短期债权债务凭证的总称,
二、简述题
1.信用制度的业务层面。
答:①商业信用②银行信用③国家信用④消费信用⑤其他信用形式。它包括 :国际信用、公司信用、民间信用和合作信用。
2.信用的三个发展阶段一
答:①实物货币阶段的信用。它存在于人类历史发展早期,在实物交易制度下,交易者主要以实物货币作为借贷对象并形成债权债务关系。
②金属货币阶段的信用。主要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直接以金属货币作为借贷对象的信用关系,在金属货币信用阶段,出现过高利贷信用即以收取高额利息为特征的借贷活动,也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信用形式。
③信用货币阶段的信用主要是不同经济主体的商品交易,劳动支付或其他融资要求所引起的借贷活动。
3. 信用的构成要素
答:①信用关系主体:是交易活动中的交易双方,其中转移信用的一方为授信方(债权人),拥有将来收回价值的权利;接受转移的一方同受信者(债务人),承担将来支付价值的义务。
②信用载体:信用以及信用关系通过信用载体反映出来,这载体可以是内化在交易双方行为中的价值准则,也可以是带有非正式契约性质的口头承诺,或者基于完备的制度规则的各种信用工具。
③信用制度规则: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履行契约,必须遵守一套完善的交易制度规则,否则交易双方缺乏平等的交易基础,信用无法最终完成。
4.银行信用的特点及工具
答:(一)银行信用的特点。①银行信用具有灵活性。②银行信用具有间接性。③银行信用具有广泛的接受性。
(二)银行信用的工具。①银行票据②支票③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④金融债券
5.商业信用的作用
答:①加快商品销售速度,促进经济迅速增长。②强化信用约束,规范市场交易行。
6.国家信用的作用及工具
答:(一)国家信用的工具:①中央政府债券:是一国中央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筹措建设资金而发行的债券。②地方政府债券:是由地方政府为了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务凭证,又称市政债券。③政府担保债券:是政府作为担保人而由其他主体所发行的债券,政府一般只对其所属企业或有关部门发行的债券提供担保。
(二)国家信用的作用:①弥补财政赤字。②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三、 论述题
1我国发展消费信用的意义及如何进一步发展
答:(一)发展消费信用的意义 ①促进消费,推动生产,近年来我国推出了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助学和医疗贷款等多种消费信用方式,有力地刺激了消费需求,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②调节消费,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消费信用不仅能促进消费,而且能引导消费,促使生产结构调整,还可以调节收入不等引起的消费差距,符合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③优化银行的资产结构,增加银行的利润,从我国目前来看,消费信用风险较小,已成为银行增加利润的一个增长点。
(二)近年来我国消费信贷有了较快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①转变人们传统的消费观念,提高对消费信用的认识,要大力宣传消费 信用刺激需求,促进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作用,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②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人们不愿借钱消费的一个根本原因是收入水平较低,对未来收入预期不明确。因此,发展消费信用的一个途径就是发展经济,解决分配不公,提高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近年来的改革增加了人们未来的支出,如下岗失业,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因此人们现在的收入要提留大部分用于未来支出,这势必影响当前的消费,影响消费信用的发展,如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了人们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当前的消费和消费信用的发展。
第三章 金融体系
一、名词解释
1.政策性金融机构:是不以赢利为目的专门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提供政策性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
2.金融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商业票据和债券或向银行借款以获得资金,发放消费者和工商业贷款的金融机构。2、金融公司和工商业贷款的金融
3.商业银行:是以经营资产负债业务为主,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
4.投资基金:是通过向许多小投资者发放股份或收益凭证聚合社会资金,并以适度分散的组合方式投资于各种金融资产,为投资者谋求利益的金融中介。
5.投资银行:是专门办理对工商企业投资和长期信贷业务,满足企业对固定资产需求的专业银行。
6.中央银行:是代表国家对金融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金融机构。
二、简述题
1.国家金融体系的构成及之间的关系
答:金融体系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结果。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建立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信用发达程度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各具特点,有具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国家金融体系一般由银行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组成。银行机构主要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组成。中央银行在银行机构中处在领导地位、商业银行在银行机构中处在主体地位。政策性金融机构是不以赢利为目的专门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提供政策性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指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政策性金融机构之外的具体办理某类金融业务金融机构的总称。如保险公司、金融公司、信用合作社、投资基金、养老基金、证券公司等。
2.美国和日本的金融体系构成及特点
答:(一)美国的金融体系有:①中央银行——联邦储备体系,由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储备银行,联邦储备银行分析构成。②商业商行:由国民银行、州银行构成。③政 府专业 信贷机构④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指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由为私人服务的金融机构,为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组成。
(二)美国金融体系的特点:①、商业银行实行双轨注册制度 ② “多头”金融监管体系。 ③独特的单元银行制度。④ 实力雄厚非银行金融机构。⑤政策性金融机构具有一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