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故事:两位研究生导师见面聊天,一位导师问:“学生为什么要当研究生?”另一位导师答曰:“拿个学历!”第一位导师又问:“老师为什么带研究生?”第二位导师自嘲道:“找几个帮工的!”这个故事有杜撰的嫌疑,戏谑的问答很有些夸张,但却生动的道破了研究生“招”与“考”的双重糊涂。
据光明日报报道,“糊涂读研”,已为越来越多的专家及媒体所诟病,可是每年“糊涂读研”的学生数目不见跌只见涨,而且学生觉得自己读研并不糊涂。笔者正在念大三下学期,读研,考公务员,还是找工作,此时都应该有个定论。据询问,笔者身边的大多数同学都打算考研,其中不少人的读研原因是“工作太难找”,“不想这么早出社会”,“大家都考,不考就掉队了”。以专家及媒体的标准衡量,如此这般都算“糊涂读研”,可是读研者自己以及家人不但不觉得糊涂,相反还觉得明智。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那些家庭富裕的学生,又不急着找工作拿工资,读读研贴贴金,再过两年悠闲的校园生活,何乐而不为?
这里就出现一个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冲突的局面,即“糊涂读研”对研究生教育非常有害,对读研者个人(尤其是家庭富裕的学生)并无不妥,因此,要剔除稀里糊涂的研究生招考局面,从读研者个人下手很难说会有效果。那么,剩下的路只有一条,即改革研究生招生制度。
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研究型、创新型人才,因此合理的招生制度就应该得出这样的效果:让有资质,适合做研究的学生考上,让不适合,只为了“拿个学历”的“糊涂读研”者出局。果真这样,“招的糊涂,读的也糊涂”的局面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不能如此,研究生教育的目的该如何实现,研究生教育又以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