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会,2004-4-2,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东联大厦4楼
一. 投资者的决策依据
a) 投资回报率。价格上升产生盈利信号。成本上升的可转移度(如钢铁.水泥),下游需求中过去盈利太高(如汽车.建筑)。资金成本太低。政府优惠政策扭曲成本。
b) 竞争地位。民营企业认为较国营企业强。通过竞争挤垮国有企业。
c) 短线投机。
d) 花别人的钱。银行信贷软约束,政府会买单的道德风险。
二. 投资过快产生的负面影响
a) 环境恶化,能耗加剧。
b) 产能过剩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c) 银行信贷资产潜在风险。
d) 更重要的是,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三. 宏观经济的目标
a) 在讨论中涉及到几对矛盾
i. 短期与长期
ii. 结构与总量
b) 新古典的宏观经济政策有四个目标
i. 充分就业
ii. 物价稳定
iii. 经济增长
iv. 国际收支平衡
c) 投资增长过快对上述目标的影响
i. 增加就业
ii. 推动生产资料价格上升,但对零售物价影响可能不大
iii. 推动经济增长
iv. 推动进口,减少顺差压力
四. 宏观经济政策对解决现有问题的有限性,需要其他公共政策的配合
a) 环境保护政策
b) 信用风险反映到资金成本,改变地方政府扭曲成本的做法,使市场信号更为准确
c) 土地政策
d) 银行的风险管理以及银行的市场化政策
五. 结论
a) 针对总量的宏观政策作用可能有限
b) 需要行政性政策的配合,如环境保护政策等
c) 中国实际需求几乎无限,任何产品再多,用中国人口一除也就很少。如农村中对饮用水的需求,问题是找到增长的瓶颈,如银行体系存在内伤,这不是STIGLITZE所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