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灵认为:“央行把保持稳定的通胀水平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并设立了M2、贷款规模等调控目标,但这只是引导性的,是央行努力的方向,并不是追求一定要达到的。”
在上周六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央行副行长吴晓灵表示,在利率市场化还没有到位和双顺差导致货币被动投放的情况下,央行只能用广义货币供应量M2这个数量型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此外还需关注贷款规模水平。
“央行把保持稳定的通胀水平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并设立了M2、贷款规模等调控目标,但这只是引导性的,是央行努力的方向,并不是追求一定要达到的。”吴晓灵说。
央行在1月初召开的“2006年工作会议”上确定的目标是,今年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分别增长16%和14%,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5万亿元。
一位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分析,央行在确定年初目标时依据的数字是去年11月底的数据水平,当时M2同比增长18.3%,M1同比增长 12.7%,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2.2万亿元。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央行今年给市场亮出的信号是:将要控制M2增长,提高M1增长,缩小两者之间的“喇叭口”;同时信贷水平略有增长的信号。
截至10月,M2同比增长17.1%,M1同比增长16.3%,新增贷款已经达到2.78万亿元。其中,贷款全年目标早在8月就已提前达到。吴晓灵解释,年初确定的M2和贷款规模目标并不是央行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而是一种市场导向。
吴晓灵表示,当前只能用数量型指标来调控经济,关注贷款规模则是因为央行被动投放了很多基础货币。“我们要想控制货币的总量,既然在国外资产创造上我们没有主动性,所以我们必须要关注和适当调控国内信贷。在很多市场价格指标还不能淋漓地反映市场情况的时候,我们还必须关注信贷总量,但这不是控制的目标。”
“现在社会上仍反映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不是货币总量不足,而是我们的金融结构不合理,直接融资渠道不畅,资源的利用效率低。”吴晓灵表示,明年仍然不能放松总量控制,加快金融结构的调整。
吴晓灵认为,当前的主要形势是流动性过剩,现在这种低利率和流动性过剩并存的状况容易形成资产泡沫,这是当前要非常关注和担心的问题。
此前吴晓灵曾表示,用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对冲过多的流动性,仍然是一段时期内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