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问题前面的帖子也讲过了,比如说红宝书里面讲经济基础是符合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但是我查了社科院关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网站,上面很清楚的讲应该是与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虽然只有一个词的差别,但就是这个差别,上个世纪末全国曾经经历了一场激烈的讨论,连党中央都出面,最后
任汝芬序列一里面也有不严谨的地方,就是关于预付资本经过几次简单再生产过程才能转变为剩余价值的替代物,当我看到这边的时候,感觉非常费解,最后查了国内比较权威的人大教材,上面并没有讲要几次在生产过程,只是举的例子用了5次简单再生产过程完成的,但是只要剩余价值率够高,一次简单再生产产生的剩余价值超过整个预付资本额,就不需要几次简单再生产过程,这里不是什么严重的错误,但是不严谨。
所以,看书不要迷信,不是说一本权威部门出的书就100%要相信。对于基础比较差,靠政治的目标就是达线或者不拖分的人来说,这种错误看不出来也无所谓,反正最多也就是10分的问题,但是对于基础比较好,想考高分的来说,这样的错误最好还是能发现的好。看书的时候一定要
依靠自己已有的知识,遇到看的感觉不顺的地方要敢于怀疑。
但有人也许会认为考试和答案会按照大纲和红宝书来设计。的确,这样是有可能的,但是从我的经验来看迷信红宝书还是没必要。去年我曾经考过一次,政治除了去听了一次EB的强化班,基本上没复习,考试的时候当然也不会去考虑什么书上怎么讲的,完全按照自己原来的基础答题,最后照样考了70分左右,而且还是在多选做得很差的情况下。
书是死的,答案是活的。答题的时候我基本上不考虑什么哪章哪节,标准答案有几个要点,想到可以用的就写上去,而且都是用自己的话讲,所以每一个问题答案的标号一般都标到6~7的样子,但是阅卷的人也就是这么给分的,他不管你写多少,找到一个点就给你一点分,所以写多点是保险的,当然要有足够的功力保证自己想到的要和题目相关,而且尽量要想得范围广一点,还有时间要够用。
另外我还有一个方法。复习的时候我觉得不需要通篇记忆,我在高考的时候得做法是用一张纸把所有的重要原理和方法论,不需要细,很泛泛的写,大概一门也就二三十条,就背这个。到做题的时候就在脑子里扫描,看看这个能不能用,那个能不能用,把我认为可以在这道题上用的知识点稍微扩充一下,统统写上去,靠这个我高考政治一般在90分左右。考研的基本方法也差不多,反正都是找点给分,就是考研的知识点比高考更多一点罢了。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书就不重要。我今年还是决定把书弄上一本仔细看,因为看书细不细,决定了选择题能拿多少分,这也是半壁江山阿~
大家在准备分析题的时候不要死抠书本,尽量把自己的思路放开一点,但是复习选择题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看书,重点要放在那些可能考选择题的地方。去年我的境况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因为我没有仔细看书,多选题做得非常差,但并没有影响到我在分析题拿分。不过现在想想,要是把书看仔细了,也许能拿到80分吧。
这里应该能有政治比我好的,不过我毕竟考过了,这点经验拿来分享吧。另外,理科生和基础比较差的以上方法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