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完全靠平时积累。
名词解释:这个题型确实不好说,只能建议大家在完成对历史基本线索的勾勒以后,注意一下细枝末节的事情。据说有空可以翻一翻《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卷,没有的(比如我),就多查《辞海》。
材料分析与问答:按照高中的思路应付即可,但是素材,即知识点一定要背牢固。
时间分配:政治:英语:历史=2.5 : 2 : 5.5。请读者按照自己的情况合理调整。
另,培训班一类的不必去。
复试:
初试入围,对京师大学堂史学门而言,仅仅只是一张入场券。用政治化的语言说,这是由该系录取规则本身所决定的。请看:
最后成绩=初试成绩/5*50%+复试专业课/2*20%+资料审查+听力(资料审查标准可参考http://www.history.pku.edu.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21)换算下来,初试的10分,最后只算1分,纵然排名靠前,也不一定就有太大的优势。而传说的潜规则即不太看重笔试,大概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所以总的说来,复试就是一种重新洗牌。而平时的积累则至关重要,说穿了就是阅读量和语言组织能力而已矣。别无捷径可走,只能是多看书多做笔记,扎硬寨,打死仗(给我帮助很大的是何炳棣先生《读史阅世六十年》中介绍他在清华历史系时自修的经验)。应该说这个过程是大二的时候开始的,一直到考前。期间读了《通鉴》和《通典》两种大部头的书和不少学人的专著,这样一来是搞懂了历史研究到底为何物,二来知道了什么才算经典著作,三来还提高了文言文水平。胡适先生曾说对他而言哲学是职业,历史是训练,文学是娱乐,我们自修之余,也不妨多接触传统的诗文,给自己一个陶铸性情的机会。文科最高的境界就是一个通字,庄子的文章天马行空,纵横开阖,老杜的诗也不乏哲理,华夏学术的传统里恐怕就没有为那种狭而窄的专家留下位置。就我们史学的而言,陈寅恪先生的诗就很好看(虽然其中抑郁的色彩实在太浓了),邓广铭先生还笺注过辛稼轩词。当然也不尽然是诗文,我们的传统文化那么广博,正如胡三省评价通鉴:读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
附:
专业课笔试:
隋唐史
一、论述(三选二,60分)
1.试论玄宗与开元之治的关系。
2.试释“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
3.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一书的主要观点。
二、名词解释(40分)
1.散职勋爵 2.番上宿卫 3.使职差遣 4.律令格式 5.甘露之变
6.敦煌文书 7.册府元龟 8.井真成
古代汉语(具体分值忘了,抱歉)
一、名词解释
1.读书杂志 2.尔雅 3.起居注 4.殿本
二、问答
1.列举二十四史中有《经籍志》和《艺文志》的正史。
2.列举古代两部字典,并说明其特点。
三、标点《史记.高祖本纪》中的一段,并解释加点字词(略)。
面试:
主持人:请坐
(对左二的老者):您来问?
老者:哦,**,是哪个学校的?
我:****
老者:恩,为什么想到报历史?
我: 这个一来是兴趣,二来确实书斋生活比较符合我的性格 。
老者:恩,那为什么报隋唐?
我:这个是因为隋唐是个开明开放的年代,....(兼容并包云云),还有就是这个断代里头大家很多,能加入这个传统中,很荣幸。
老者:说说你看过的史料。
我:两唐书,通鉴,墓志汇编...... 还有文集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