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试结束,要着手开始准备复试了,考应用教育学的同学,尤其是报考北师大的,快来看看复试攻略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带来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复试经验”,以供教育学专业的你了解参考。
从1月份考研到三月份出成绩这些日子根本就没有碰过那些让我深恶痛绝的课本,这4天时间能干什么?又能出什么成果啊?没办法,毕竟不是还给你4天时间吗,看书吧,往死里看。可是书本放置了那么久,心也放逐了那么久,要想第一时间找到自习的状态还真不容易。可是咋办呢?谁叫咱是跨校跨专业呢?底子差!把什么都吞进肚子里,埋头看书吧。
因为我报考的是教育学原理,所以就把什么教育心理啊,教育方法啊,教育史啊,什么的都扔掉,一门心思看原理。为了弥补不足,我又把黄济、王策三的《现代教育论》翻了翻,觉得很有收获啊。最后一天实在看不进去什么了,就把师大历年考研试题仔细看了看。师大的老师都忙于各种课题研究哪有时间重新出复试题目呢?还不是从历年考研试题中找来。所以,复试前一定要看历年考研试题,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取巧真理。
不过如果你手上没有这种材料也不要着急,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那些题目都是书本上的,而且都是基本理论概念,不难,所以,只要好好看看书就可以了,毕竟取巧有点冒险的意味。
然后好不容易来到了复试的那天,早上事先分好的考场,人明显比初试时少了很多。考卷发下来的时候反而一点都不紧张了,因为试卷形式很简单,给你一张A4的问题纸,然后就给你一打答题纸,感觉就好象期末考试。题目很简单,5个名词解释,还想还有2、3个简答题,最后就是研究设计。研究设计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深莫测,就是给你个研究的问题,然后让你写出你的研究方案,我记得去年好像是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题目不难,所以时间充裕,很多人都提前交卷了。
笔试完了之后就是下午的面试了。
记得当时把报考一个专业的考生都集中在一个大教室,然后再按照专业方向分组,一个专业方向的考生都去一个办公室面试,一个出来再叫下来一个,每个人大约20分钟。
办公室里面围着桌子有5、6个老师,都是这个专业方向的,每个人手里有一份你的资料,好像就是报名时填的那个,还有你的照片在上面,然后每个老师手里拿一个本子,记录你的答案和表现。老师们也都没有想象中那么凶神恶煞,相反都和蔼可亲,笑容满面。
进去之后都要做简短的自我介绍,然后老师会根据你的介绍问你一些问题,其实就像是聊天,比如有的老师问我,是独生子女吗?家庭条件怎么样?民族大学预科是怎么回事(我原来读的是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比例怎么样?在民族大学学到什么?有什么遗憾?有没有博客?平时写不写文章?因为我自始至终都微笑着,有的问题回答也很幽默,所以经常把老师们逗笑了,有个老师得出结论:我是一个颇有些浪漫主义的人。
聊完了之后就是大家关心的英语口试的问题了,有一个老师用不怎么标准的口语问“怎么样成为一个好老师?”,我就用更加不标准的口语说了几句,估计老师也没听明白,所以老师忍无可忍的说,“你还是用汉语回答吧”。所以,我分析,复试的时候对英语要求不是很高(除非特殊专业),因为入学后还有英语考试,英语课程。
最后就是抽题回答阶段,你面前放有一个笔筒,里面有写好的题目,从里面抽题出来回答,你有两次机会,可以选择熟悉的作答。我抽到的题目是“你认为,教师的人格特色和知识储备哪个更加重要?”都是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就看你怎么样自圆其说,考察的就是你的应变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最后给大家点小经验,就是尽量把自己放松,表现出自己积极乐观的一面,最好是微笑应答。而且,切记,一定要诚实,不会就是不会,千万不要乱蒙,你可以说“我对这个问题不是很了解,我个人的意见或者看法是……,可能不是很正确,请老师指正。”我复试的时候就有一个男生说自己看过专业方面的什么书,结果老师就问他,##书里,作者是什么观点,采用什么方法写的,结果他就答不出来,从考场出来时冒了一头大汗。还有就是要进门问好,最好行礼,离开时也要说几句,比如“希望还有机会再次见到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