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
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尚书省贯彻。尚书省职责为执行。
政事堂:唐、宋宰相议事的地方。政事堂会议是常设的,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构。
(3)唐律:唐代法律的总称。主要是《永徽律》,还包括《武德律》、《贞观律》等法典。
(4)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和两税法:
均田制:中国古代北魏至唐中叶封建政府推行的土地分配制度。
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该制是在均田制的基础上,计丁征取,是当时社会赋役负担的基本方式。
两税法:唐中叶实行的用以取代租庸调制的,以土地和财产多少为标准的赋税制度。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因此被称为两税。
(5)安史之乱: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系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6)文化艺术和宗教:
唐朝由于经济发达,文化在当时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唐朝最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可算唐诗。唐诗是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唐朝的传奇小说继承六朝笔记小说的传统并有新的发展。唐朝前期的宗教政策比较宽容,中国传统两大宗教——佛教和道教都有较大发展。
5、宋:
(1)宋代的中央集权措施:
宋朝的政治机构,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由三司两府组成,分列为政事、军务和财政三大系统,相互平行,分别由皇帝直接统属。另设御史台、审刑院等机构。
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之分。除此之外,皇帝还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2)市舶司:中国古代官署名。负责对外(海上)贸易之事。
(3)交子:世界上最早流行的纸币,从北宋初年在四川成都开始流行。
(4)王安石变法:北宋王安石于宋神宗熙宁年间进行的改革。只要变法措施有:均输法,市易法 ,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等。
(5)宋代理学与朱熹:宋代哲学的主流,是儒家哲学的特殊形式,又可称为道学。因理学家主要讨论的内容为义理、性命之学,故称为理学。是融合佛、儒、道三教三位一体的思想体系。
朱熹也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在理学体系的完善与阐发上有特殊贡献。
6、明清(前期)
(1)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
中央机构的设置方面,废除丞相,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废行省,设三司;
监察制度: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加强对百官的监察;
提倡法制,刑用重典: 颁行《大明律》,《明大诰》等;
设立特务机构:设置锦衣卫和东西厂,加强特务统治;
严格控制户口:编制赋役黄册,设立里甲制和关津制;
影响:通过以上措施,明太祖提高了皇权,促成了明代集权政治的建立。
(2)张居正改革:整顿吏治,整饬边防,兴修水利,清丈土地,实行“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明代中叶后赋役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把按户、丁征收的役银摊在田亩上,并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分担的一种赋税征收制度。
(3)东林与复社
东林: 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因其代表人物聚集在以东林书院为中心的东林派周围。时人称之为东林党。
复社: 明末以江南士大夫为核心的政治、文学团体。以宗经复古,切实尚用相号召,“志于尊经复古”,祖述“六经”,受前后七子复古主义影响颇深,故称复社。
(4)清代民族政策:拉拢蒙藏,对于汉族采用安抚与镇压相结合的办法,对于其他少数民族,相对强硬,以武力压服为主,安抚怀柔为辅。
(5)康乾盛世:康熙二十年(1681年)至嘉庆元年(1796年)长达115年,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政局稳固、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的一个时期。
(6)乾嘉学派: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中出现的一个以考据为治学主要内容的学派。
(7)“摊丁入亩”:将人丁税并入土地税,将税与农民负担能力直接挂钩,实行地丁合一的赋税制度。
中国古代史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化。
文都授课名师 冯勇
中国近现代史
重要章节和重要知识点:
3、晚清政局与辛亥革命(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思潮、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立宪运动、三民主义、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争)
(1) 洋务运动 清末由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商业的手段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恭亲王奕欣成为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势力。 地方上的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2) 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又名戊戌变法,其高潮则为百日维新,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公车上书:1895年4月, 康有为、梁启超作成上皇帝的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及变法的主张,得到一千多人连署。因为外省举人到京是由朝廷的公车接送,事件亦被称为公车上书。
康有为:清末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陈千秋、梁启超协助编纂 )、《春秋董氏学》、《孔子改制考》、《日本变政考》、《大同书》、《欧洲十一国游记》等。
严复: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主要著作有《天演论》。
梁启超:近代著名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3)清末新政:1901年以后,清朝政府在内外压力之下,被迫推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内容包含:改革官制,改革兵制,改革学制(停科举、设学堂和奖游学),奖励工商,预备仿行立宪。
立宪运动:国会请愿运动,是立宪派通过请愿促使清政府转入民主轨道的民主运动,共四次。清政府为了应对该运动,设立在各地咨议局,在中央设立资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