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奋斗的那些日子 专业课复习篇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4-08-06

6月底定下南大后,我查询了南大的初试参考书(参考书问题在我择校过程中未成为困扰和考虑因素,在我看来,考研怕看书,那还不如不考),2012年的有八本,包括大众传播学、中新史、外新史、中国新闻理论体系、广告、网传、广电、媒管,个人感觉还可以,体系分明,8本在我看来也不算太多,而且广告、网传之类的自己平时便有一定的兴趣,所以也不排斥。那么,下一步,买书列计划看书,好的,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南大传播学指定的参考书有些是较老的版本,有好几本在市场上已经绝版了(包括复试参考书),市面上卖的是复印版,一开始的时候我也蛮纠结,虽然复印版字迹也比较清晰,但总归和正版有差距,但没办法,该看的书总归是要看的,我将其视为南大给我的第一个需要克服的困难,要是连这个都跨不过去,谈何要考南大?稍稍犹豫了一下,便也就释然了。

  同时在这里回答两个问题:

  1.能不能购买其他人用过的正版书,这个问题我个人是不赞同的。看书的同时也包含着一个思考的过程,有的时候自己产生了某些想法或是思考,可以在书上标记或者注明,别人的书上不可避免的会充满属于别人的各种痕迹,这些痕迹在你看书的过程中,干扰和影响的作用往往是会大于正作用的,复印版虽然卖相不好,但字迹还是相对清晰,书页旁边的留白也较大,可以利用起来。

  2.既然老版没有,可不可以用新版?这个问题我同样持否定意见。要知道,参考书的指定并不是随意选几本就公布的,其大都有一个讨论和选择的过程,每本书的各个版本都有差别,南大指定老版自有其理由。比如广告的新版比老版薄了很多,但南大指定的仍是老版;而网传由于需要信息的时效性,其指定的便是最新版。个中具体,还希望大家能够仔细权衡。

  一、第一阶段复习

  (一)7月初,临时来了些不得不去解决的事情,耗了我不少的时间。

  待到一切解决,已是中旬,我告诉自己,接下来,该是属于自己的时间了,其他的一切事情,都必须为考研让位和服务。暑假学校寝室关闭,留校的学生也必须服从学校安排搬住一起方便管理,结合考虑寝室只有我一人考研,环境也不好,于是我在学校里租了房,作为我考研备战的据点。房子离自习室较近,给我后来的学习也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二)我是7月18日上午开始看的第一本专业书,第一本选择的是大众传播学。

  一边看一边思考,加上一直比较关注热点时事,所以倒也不难理解。一本看完后便换了另一本。暑假天气很热,自习室里人多,更是热的不行,加上其中各种稀奇古怪的气味以及需要起早占座的特点,我没有选择在自习室里看书,而住处同样很热。权衡之下,我选择了教学楼四楼的一间教室看书,凉快又安静,唯一缺点就是里面暑假断电,晚上看不了书。为了保证学习时间和效率,八月之前,自己基本是早上7点到教室,中午十一点半回去吃饭加午休,下午一点半到教室,六点半天黑回住处。晚上时间一般是在看电影,以及——《中国好声音》——算是一天酷热“工作”之余的消遣和娱乐吧,经常的状态是抱着半个西瓜一边用勺子挖着吃,一边吹着风扇,坐电脑前看节目,然后洗洗睡觉,或是去奶茶店买杯奶昔,和朋友一起绕着校园散步。那样的生活自己很喜欢,既充实又不劳累,酷暑中也调节好了状态,避免了很多人暑假可能产生的狂躁。

  (三)8月1——10日,在老妈的反复念叨下我回了趟家,因为知道自己接下来肯定回家更少,上学期也没怎么回家,于是在家陪了爸妈十天。

  11日返校继续复习。7月的十几天我看完了大众传播学以及网传两本书,媒管和外新史开了个头,八月回校后由于教学楼内部装修,我转战到了图书馆自习大厅(还是没进自习室),在家的十天基本没看书,所以回来后晚上时间我也开始利用了起来,每天的学习时间基本超过10小时,时间也大都投在了专业课上。就这样,在9月开学前,我结束了媒管、外新史、新闻体系、中新史和广电,只剩下广告这本最厚的书,这本书放最后是担心13年换书,要是换了广告那可就亏大发了,所幸的是今年八本书都没换,只是加了一本胡翼青老师的《传播学科的奠定》。

  二、第二阶段复习

  (四)9月份开学后,图书馆人多了起来,为了不起太早占座,我转战至住处附近的一个由超市改造成的自习室,在那里一直驻扎至考研结束,也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吧。

  业务和史论我是交叉看的,有时上午看业务,下午看史论,为了避免同质信息引起疲惫和兴趣消减,个人认为这样的交叉是必要和需要的。看书过程中我也是一个字一个字阅读,避免走马观花,与其看得太快看完后脑袋里留不住东西,还不如慢工出细活。同时看书过程中的状态调整也蛮重要,很多人看书容易走神,注意力难以集中和保持,不少时间浪费在无谓的思绪和状态中,为避免如此,看书过程中我是带着思考阅读的,书中的某些理论和案例列举总能举一反三或是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例证,这样既能防止走神,又能加深理解记忆。而一旦发现自己开始走神了,也立即切断,转向面前的书本。另外需要尤其注意的是,不要“读死书”,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要知道,你看这些专业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进行知识积累,在初试中取得好的成绩。看书也不是为了让作者的思想统治你的思想,不是为了把书本搬到试卷上,而是要产生自己的思考,变书本知识为自己的知识,那样在后期复习中才能事半功倍,考试时才能更加游刃有余。

  说到这里分享一个考研过程中的小经历,9月份系里有个事情,作为毕业班不得不去,被耽误了不少时间,心里挺懊恼。而有个考研的同学却说,这样多好呀,终于有理由不看书了云云。给了我蛮大的触动。不少人其实是把看书和学习当成一种负担的,尤其是考研期间强度大战线长的学习过程,更是被许多人视为折磨。个人觉得这完全没有必要,若把这一过程视为煎熬,那姑且不论最终能不能考上,即使考上了,研究生生活丝毫不会比考研期间轻松,接下来的三年如何适应?就我自身而言,我从来不觉得看书多么痛苦,相反倒觉得蛮快乐,每天都能学到新知识,每天都能有新体会,能感觉到自己每天一点一滴的进步。考研是一个追随自己梦想的过程,看着自己距离梦想一天天变近,一天天进步,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开心了。对专业的兴趣和对梦想的追求相结合之下,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我很享受和喜欢这样的过程。

  (五)9月14日晚上,奠定的最后一个字看完。

  所有的初试参考书也正式看完了第一遍,进度不快不慢,身边也有不少人已经开始做笔记什么的,不过我倒是一点不着急,其他人的进度偶尔关注下算是对自己的提醒便可,不需要过多的在意,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来,才是最需要的。考研第一阶段从7月18号到9月14号,去除中间回家的时间,差不多48天,每天的学习时间自己虽没有精确记录,但平均到每天不会低于8~9小时。第一阶段结束后,我抽出了几天时间总结了当时的各科学习状况,把下一阶段该做的事情一一列在了随身的小本子上,也算是个提醒。

  (六)时间很快就到了9月下旬,十一假期也快到了,我也将要开始第二阶段的强化复习。

  主要任务也就是做笔记,进一步熟悉知识,为最后的冲刺作准备。当时的我关于怎么做笔记也犹豫了几天,因为十月份自己有些其他事情,很清楚没办法每天保证8小时以上的学习时间,甚至更少,其次公共课在这时也要提上日程了,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大部分时间投在专业课上。所以,第二阶段的复习安排格外重要。之前也从学长那里购买了笔记,自己搜集了一些资料,但直接用是不合适的,毕竟那不是自己做出来的东西,不会完全符合自己的阅读和复习习惯,另外要是缺失了做笔记这一过程,那么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就缺失了一个进一步加深的过程。几经权衡,最终决定第二阶段采取电脑打字+手写+现成资料修改三者相结合的方法,以打字为主,其他两项为辅。电脑打字为了不影响自习室里其他人,地点便选在了住处,好在那时候天气逐渐转凉,吹着风扇,倒也还较舒适。为了在打字时随时查资料,电脑是处在联网状态的,有些同学或许会想,这样会不会忍不住刷微博玩游戏什么的?这个就要根据个人习惯具体论之了,我平时不怎么玩游戏,对微博什么的也没到“控”的程度,加上个人自控能力较好,所以这种方式对我挺适合。自控能力不大好的同学还是最好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做笔记可以说是对书本进行梳理和去粗存精的过程,“梳理”是将书本框架抓出来,再逐渐填充重要内容,方便自己后期冲刺时记忆理解和掌握;“去粗存精”意思是要去掉书中无谓的赘述——包括举例、引用等,同时把重要的、需要背诵记忆的提炼出来。一些经典案例或比较经典的引用句或是语句也可以写进笔记,答题时作为引用,会增色不少。也可以把历年真题在笔记中注明,对于一些常考点,还可以搜集些书本没有提到的内容作为补充,使之尽可能完善。比如段老师的《大众传播学》下篇关于理论的叙述有些地方不是特别完善清楚,就需要自己在做笔记的时候有意搜集补充了。

十月份没出意料的涌来了不少事情,有些焦头烂额,也沮丧过,低沉过,焦躁过,不过自己都努力调整了过来,一旦发现自己状态不对,宁愿少看些书,都要想办法先调整。

  磨刀不误砍柴工,也许就是这个道理。我让自己明白,当前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考研而服务的,都是为了自己的梦想,所以不必焦躁,好好加油,利用每一分时间来学习,自己会做好的。转眼间,时间进入十一月份,天气逐渐冷了起来,而考研的第二阶段,也伴随着天气的转冷而结束了。从9月下旬到十一月上旬,接近50天的时间,这一阶段每天的学习时间并不长,平均下来差不多6~7个小时。笔记产出,对知识框架和内容有了进一步的把握和理解,万事俱备,只等着冲刺阶段好好背诵记忆最终升华了。

  说到笔记,最近也有些同学问我要不要买,要不要自己投入去做。后一个答案是肯定的,至于前一个问题,建议各位同学结合自身情况,再做决定。论坛里有许多专职卖笔记的,一份资料动辄七八百上千,淘宝上也有很多卖家,这些笔记为了防止盗版,加水印,红纸印刷,排版糟糕,而且有些答案相当不准确,拿来直接用不大适合。有时间精力的同学可以自己梳理做笔记,没时间的同学可以选择考上的学长学姐的笔记,作为自己做笔记时的参考,实在没时间做笔记的,至少也需要对买来的笔记稍稍整理一下,使其符合自己的阅读习惯,剔除嘈杂和错误部分再加使用。这个过程,要是真做下来,你会发现,收获之大,会远超自己的想象。

  第二阶段结束后,我花了大概四到五天的时间,对真题和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搜集整理。毫无疑问,真题始终都是考研的不二法宝,啃透了真题,考研也就成功了一半。结合从学长那买来的资料,我梳理提炼了南大95年到12年的真题,以及其他诸如北大、中传、武大、复旦等学校的历年真题。以南大真题为主,其他为辅,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南大的题目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初步发现这点之后,我又细细对真题进行剖析归纳总结,并结合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自己整理出了一些常考点以及考察热点,并搜集了相关资料和案例,以供冲刺阶段使用。其他的一些诸如三网融合、微博诸问题、网络犯罪、网络实名制等时下较为热门的话题,我也作了一定的准备。这些资料经过整理后,打印装订了起来,不同于需要记忆背诵的笔记,这些东西理解即可,不说其他,单就其在枯燥冲刺过程中起到的调剂作用就让我颇为满意了。

  三、第三阶段考研复习

  (九)11月中旬,考研第三阶段开始了,这时距离考试还有接近50天的时间。

  考虑到自己是跨专业的考生,对于专业知识怎么着也是短时间的接触,为了拉近与本专业考生的差距,我决定在冲刺背诵阶段花更多的时间。那时候天气越来越冷,在外面背书风嗖嗖的直往脖子里钻,而住处因为某些原因也不是每天都能在里面背书,于是一周大概有四天时间我在住处背,其他时间便四处钻空,去还没人住的楼道里、树林中等等,或是在这段时间里安排需要进自习室看书的任务。笔记我大概背了三遍左右,容易背的放前,难背的放后。前20天相对来说我还是蛮悠哉哉的,进度也不快,花在公共课和看资料上的时间不少,背书也就慢了点。直到12月份,我才把中新史、外新史、大众传播学、网络、广电背一遍,最厚的广告还没开始(至于奠定、新闻体系、媒管一开始我便没打算背,准备抽时间再过一两遍就行了),看看时间表,不觉有点小着急,当然了,着急归着急,还是没有慌的。梳理了状态,列了计划,最后一个月的终极冲刺,拉开帷幕。

  自习室的管理员这时也给我们这些考研的开了绿灯,晚上书可以不带走,通宵占座什么的都可以,这让我早上不必挣扎爬起来抢座位(图书馆得五点起才有座,这里平时需六点半起),能够多睡会。那时候,我早上一般7点起,洗漱完毕后去自习室背到8点的单词,去吃早饭,之后直接回住处背书,下午接着背,约5点再回归自习室,4小时英语,1小时给热点资料,1小时政治。11点回住处后继续看政治至凌晨一到两点,休息。每天学习时间基本保持在15个小时以上,日日重复,说起来还是有点疲惫的。最后三十天,笔记大概背了一遍半,有一两本背不完是在考试前再偷空翻看的。

  (十)中新史和外新史以及传播学,这三本是实打实的背诵,不带商量的那种。

  当然在通盘中也需要抓住主次,尤其是新闻史这块,不是每一种报纸每一个事件都是要背的,之前关于真题和热点的分析在这里就起到了作用,在主次和重要性上给了我一定的启发,也让背诵不那么全盘接受和枯燥了。比如其中我尤其注意算是押题的“黄色新闻”今年就有考到,那道题的分拿的很舒服。网传、广告、广电就要有选择性的背诵了,有些知识相对来说背诵的意义不大,性价比不高,不值得投大把时间进去(比如网传中介绍技术的那章,我就跳了过去),同样是结合之前的分析,有主有次的进行背诵。媒管、新闻体系、奠定我最后看了两遍笔记,把《新闻体系》中关于“自办发行”的内容记了几个案例(12年这有考到)。

  觉得有必要提一下的是,我从9月份之后慢慢养成了收集案例的习惯,主要是一些热点时事问题,记在随身的小本上,有空便翻开看看。也不需要记得多么详细,可以只是几个字一句话,只要自己能看懂,能迅速回想起时事件即可,这对答题很有帮助。专业课方面除了背诵,如上面所说,我花了不少时间在热点问题和资料的整理阅读上,比如新闻伦理(这之前经常考)、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今年成功押中)、微博热点、三网融合、新闻评论写作等等,其中新闻评论我着实花了不少时间,每天上网看评论,偶尔还写写练笔,最后不曾想考了十几年的新闻评论今年换了题,不过现在想来,也还是没吃亏,毕竟学到的知识是自己的,不管考没考,这份知识谁都拿不走。平时多注意积累,考试时,或多或少,或是直接应用或是触类旁通,总不会白来的。个中感觉,还需要大家在备考过程中亲身体会之。(需要说明一下,我所指的押题,不同于一些考研机构那种广撒网或者碰耗子式押题,而是一种感觉,一般来说,考研进入深水区的同学,都会对考点大致有个把握)

  四、初试的9本书,复习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体会,在这里也简单谈谈。

  (一)段京肃老师的《大众传播学》写的蛮有意思,据说是其上课的讲义整理汇总而成。

  上编谈到很多时下的热点问题,用的标题和语言措辞也都挺诙谐有趣,其中一些案例和观点阅读时映照现实,很能引起共鸣。这里还是要强调思考性阅读的习惯,我在读这本书时,旁边的留白写满了体悟和思考,虽然有些在考试时不一定能直接用到,但其胜在一种潜移默化培养思维的过程。各位不要把南大指定的这9本书视为仅仅为考试服务,其用意若是真如此简单,那就不会是南大了,除了考试,思维方式和看问题视角上的启发和培养作用不容忽视,这就对我们的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与现实中的一些情况相联系,同时对书中的某些观点也需要辩证吸收,全盘神化似的接受不是什么好事。本书下编总结了一些传播理论,相对来说不是特别系统,建议对照郭庆光的那本《传播学教程》瞅瞅,本专业考研的学生本科期间大都开了传播学这门课,拿出来对照的看,逐渐搭建出自己的知识框架,同时方便自己后期做笔记。

  (二)黄瑚的《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市面上已绝版,买的复印版来看的。

  我没看过其他人写的新闻史(比如方汉奇的),初次接触,对其叙述风格倒还蛮喜欢。他以一种类似于讲故事的方式画出中国新闻史发展轨迹,阅读过程中不至于怎么枯燥。当然不可避免的在总结性和条理性框架性上会差一些,比如《申报》在书中就在好几个地方都有提到(95年和12年都考到过),这就需要在后期做笔记过程中自己加以总结和归纳,这也是一个熟悉和建立自身知识框架的过程。打个比方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个老人在给你按时间过程讲故事,而你在听的饶有趣味同时需要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方便自身吸收。不过虽然这本书我学习的十分认真,但有的知识还是没有给予过多重视,比如关于******新闻体系方面我就没看太多(过去十几年基本没考过),结果今年简答里考了一个“中央社改组”的问题,算是一个小小的教训吧。

  (三)《外国新闻传播史》刚买回来看那么厚还有点小戚戚然,后来伴随着阅读也就释然了。

  虽然看起来很厚,但其知识还是很有条理和框架的,主次分明。总论篇一定要认真学习,很多题目都是从里面出的,其知识也很有概括性,掌握好总论篇,对之后章节也相当有帮助。其他的重点把握美、英、法、德、日本等国,这些国家的新闻史历来是考查重点,南大出题很少出那些很偏的知识点。但为了避免疏漏我还是把其他的小国家比如非洲、南美的内容都看了看,后期虽然没背诵但也过了一遍,好歹留下印象。还是那样,把握大框架,同时分主次掌握知识,这本书不难,当然后期背诵是必须得认真的。

  丁柏铨老师的《中国新闻理论体系》是一本比较老的书了,可能是6月份时看过那本《考研笔记和真题详解》的缘故,我学习这本书时感觉并不困难。

  既然说是“体系”,顾名思义,也就是主要勾勒出一个中国当前新闻学研究的宏观框架和体系,掌握好宏观,再对一些细节稍加注意即可(2012年就考到了其中的自办发行热),另外其中新闻体制这块也需要稍稍关注下(今年关于这方面的题考了N道)。我看了一遍书整理了一下笔记,后期也没去背诵。

  (五)《网络传播概论》这本书在阅读过程中我一度抓狂过,尤其是在看到谈技术的那章,各种计算机专业名词,云里雾里。

  后来我改变了阅读方式,分主次,一边阅读一边在大脑里建立一个框架,一边看一边填充内容进去。网传部分每年出题都很活,估计是杜骏飞老师负责出题的。比如今年,真正属于书本上的知识并不太多,反而出了不少时下的热点,比如微电影广告、微公益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好书本知识的同时也需要随时保持与外界的接触,尤其最近两年微博、自媒体等等很热,更要给予重点关注。不读死书,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尤其是作为一个传播学考生,信息的获取和积累更是重要。脚踏实地学习书本,灵活掌握热点。

  (六)《广播电视概论》同样是一本复印版的书。

  平时对这方面关注的不多,所以学习过程中也投入了相当的精力。好在通过分析真题,发现其每年的考察内容蛮有规律,考察重点分布也比较集中,于是我采用同样的方法,通盘掌握的前提下抓住重点,构建框架填充内容。配合第三阶段的背诵,把握起来不难。

  (七)《媒介管理学》

  我一直没有给予过多的时间,一方面因为其内容大都以理解为主,记忆型较少;另一方面是因为看去年的真题这本书几乎没考,所以我初期阅读了一遍之后,后期便没背诵,整理了笔记当是第二遍学习了,快考试时把里面谈到的新闻体制、所有制方面的内容又看了遍。出乎人意料的是,今年这本书考察内容相当多,好在我基本能把握,也算是有惊无险吧。个人感觉这本书不算太难,除了其中谈到边际成本、某些专有名词、管理学学派(这块我直接跳了过去)等方面有些难需要查查资料之外,其他都还好,可能与我之前对管理学知识关注过的缘故有关吧。书的质量也蛮高,除了一些小细节上的差错外,内容和观点都挺有新意,比如讨论东西方管理思想差异根源那节就蛮有意思,与我平时的一些思考很有共鸣(巧的是,今年这是作为一道大题考察的),一边看一边思考,后期配合一些记忆,把握应该不难。

(八)《广告策划与创意》

  这本书着实厚,六百多页,要是追求进度的同学看这书肯定会有种掉下去爬不上来的感觉。不过好在这书内容上不算难,很多东西较容易理解,知识点介绍也很详细,其中案例很充分,每章后还会有一个专门的案例介绍,掌握起来还是不难的。当然需要记忆的内容也不少,比如今年就考了一个“头脑风暴法”,这我也准备到了,千万不要以为我是恰好背了这个知识点,我是把书中提到的关于“方法”和“模式”方面的内容都背了下来,最后这题才中了。厚积薄发也许就是这个道理。框架+理解+记忆+坚持,这书能搞定的。

  (九)《传播学科的奠定 1922~1949》

  这是今年新加的书,南大胡翼青老师独著。这本书很有意思,很有思想,相当不错的一本学术著作。撇开具体学术观点不谈,其中对美国主流传播学四大奠基人和施拉姆进行了梳理和解构,对美国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进行的追本溯源,对我一直以来接受的“灌输”相当有颠覆感,很多地方醍醐灌顶,很有启发。这本书我是作为一种享受去阅读的,前后大概看了三遍,最后一遍做了笔记,梳理出一个逻辑框架出来。没有去记忆什么,都是以理解为主,其中的知识今年初试中并没有考察,倒是复试的笔试题目几乎全部出自本书。这本书即使不考研也是相当值得阅读,我相信大家阅读之后应该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感觉,我就不在这赘述了。

  五、个人考研体会

  初试的几本参考书差不多就说到这里。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启发吧。除此之外,还有几点我认为比较重要,算是考研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借此和各位分享一下:

  首先,要不断强化自己的目标感。

  考研是个战线长强度高的学习过程,有些同学甚至于提前一到两年便开始复习,战线一长,其中难免会感到乏力、疲惫、焦躁等,这时候就需要自己进行调整,坚定信心,强化前进的目标感和信念。我在考研期间,尤其是最后冲刺的一个月,强度很高,疲惫是肯定的,每次这样,我都会把之前找到的几篇南大考研经验帖和励志帖读上几遍,看看挂在墙上的南大照片和校庆的衣服,给自己加油鼓劲,这样下来几乎每次我都会忍不住热血沸腾。甚至于有一天晚上读完了一位南大学姐的分享帖后过于激动,拿着笔在墙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Fighting”,好在退房时和房东搪塞了过去。而我的一位研究生毕业已经工作的朋友更是和我分享了她当年考研的心得,她说当年她就告诉自己一句话”要么考上,要么死“,虽不是真如此,但其中所包含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也深深激励着我。一些同学在考研期间动不动就把二战挂在嘴边,不论动机是什么,但这种心理暗示最好还是要不得。以我自身而言,我从未想过二战的事,也从没认为自己要二战会接受二战,也不喜欢那些常念叨二战的做法。未战先怯,此乃兵家大忌,要不得。考研,找到一种像信念一样的东西,朝着目标,佛挡杀佛,坚定,奋起,前行。

  其次,多积累,多思考。

  说这个,更多的是希望各位能把考研融进生活,化为一种常态性的存在。比如平日里偶尔上网,不要把时间花在娱乐和消遣上,可以趁这个时间多注意积累一些案例,看一些时下热点评论等等,对其中的一些观点结合自己在书上看到的知识进行思考印证。考研期间我有一个随身带的小本子,上面记了很多我的随感和一些积累的案例,偶尔拿出来翻翻,很有作用,这个本子伴随我走过了整个考研生活,记录了我每一分进步和努力,可以说是我考研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会一直将其妥善留存下去。考研是个常态化的过程,除了在自习室里,其他的诸如上网、吃饭、散步等等零碎的时间都能利用起来,进步是在一点一滴中积累而成的。厚积薄发,没有之前的厚积,之后如何“发“呢。

  再次,统治自己,善于发现快乐。

  之所以说“统治自己”, 是想在这里强调一种对自己的绝对控制,善于“控制”或者说“统治”自己,对自己的时间安排、计划执行、生活作息、旁杂琐事等善于去管理和掌控。比如说一些同学到了冲刺时期,每天仍要划出大把时间听从补习班的安排去固定地方在固定时间听着某些视频教程,效果暂且不论,至少后期的计划却要围绕着补习班的时间安排转,陷入某种被动。媒介管理中对于“管理”谈了不少,从其中一些案例也不难看出,若对自身缺乏细致有效的管理,或是容易为外界左右,被动行事,结果往往很难成功。另外考研的过程日复一日学习,和大学前几年相比娱乐活动少了许多甚至缩减为零,其难免枯燥,除了强化目标感之外,我认为需要善于从这枯燥中发现快乐。正如雕塑家罗丹所说“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考研的过程中不是没有快乐,而是缺少善于发现快乐的能力和心情,或者是雨后的清新空气、路边的嬉闹孩童,或者是英语阅读自测中某次错的很少,或者是写了一篇自己颇为满意的评论,这些都能让自己发现快乐,感到快乐。有一颗善于发现快乐的心,不仅对考研,对以后的人生道路,其也是好处多多的。

  最后,独立。

  本想了很多词,但在这里也许“独立“一词是最好的涵盖。它包括:

  1.独行。

  考研期间很多人找研友,找同伴,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自 己是有帮助的,但在这里我更希望强调一种”独“的姿态和能力。研友之间能互相监督自是好事,但也有一些互相拉后腿找理由松懈的情况存在,有时双方的互相交流,反而会给自己一种未来很黑暗,前途很迷茫的感觉。(有次和一个熟人吃饭,他得知南大的报录比之后大惊,对我说道,本以为我的希望够渺茫了,没想到你比我还渺茫,对此,我只能,呵呵)更何况,若一个人连这点自控能力、自治能力都没有,都需要外人来监督和提点,那何谈考研?何谈考南大?(当然如今很多人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的,比如我就相信有不少同学会连看完这篇文章的耐心都没有)我考研后期每天基本一个人独来独往,吃饭、打印资料、买水果,塞着耳机听着音乐,自得其乐。

  2.独思。

  这在前面也有提到,即独立思考能力。无论是看书学习,还是个人计划安排,都需要结合自身和现实状况,独立思考,独立决断,不要人云亦云,或是对他人思想和观点无限拔高崇拜,或是对他人的计划安排无排斥模仿,这些都不可取。撇开考研不谈,考上之后的研究生学习生活中,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

  3.独处。

  这里的独-处一方面是强调一种对独处的适应和把玩,“优秀的人大都善于把玩孤独”,若是怕寂寞,怕孤独,怕独处,那么,对于考研你还真需要好好思量思量。12年的冬天异常冷,南方也下了几场大雪,经常性的外面风雪交加时,我一个人缩在没人住的楼道里背书,风串来串去直钻脖子,唯一能陪你就只有手头的书本和墙角冬眠的几只小虫,那种环境相当折磨人。另一方面,我是强调一种为人处世中的独立,考研战线长,时间跨度大,不可避免的会有很多其他的事情找上门来,若是不懂得拒绝,事事参与,这不仅极大的耽误学习时间,也会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产生影响,这点,希望各位同学务必注意。

  好了,专业课差不多就说到这里,或许是跨专业的缘故,体会格外多些,希望各位能够领会个中意思,从而得到启发。


相关话题/南京大学 传播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为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奋斗的那些日子 择校择专业篇
    距离复试过去已几十天,拟录取名单也公布了出来。这篇经历谈早已打算写一写,只是由于这样那样的事情,纷纷扰扰,难以抽出一段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4-08-06
  • 南京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MAud招生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人数考试科目备注002 商学院(电话:025-83621015)   025700 审计 15  01 审计硕士 统招生9人(不含保送生)①199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②204 英语二专业学位,学制2年,不接受单独考试。不接受应届生推荐免试,只招收大学本科毕业后有2年(含2年)以上相关工 ...
    本站小编 中国会计硕士网 2014-08-03
  • 南京大学2013年全日制MPAcc、MAud研究生招生简章、目录
    南京大学商学院(电话83621015) 专业代码25700专业名称审计招生人数15研究方向01审计硕士考试科目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参考书目参见相关教指委全国考试大纲备注专业学位,学制3年,不接受单独考试。联系电话:83592700、83621163。 专业代码125300专业名 ...
    本站小编 中国会计硕士网 2014-08-03
  • 南京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基本分数线
    南京大学二〇一四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意见附件1: 南京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基本分数线报考学科门类总分第1门第2门第3门第4门哲学[01]34055559090经济学[02]37060609090法学[03]35060609090教育学[04](不含体育学)3405555180体育学[04 ...
    本站小编 中国会计硕士网 2014-08-03
  • 南京大学2007级MPAcc毕业典礼暨2010级开学典礼举行
    南京大学MPAcc中心于2010年3月19日在南京大学安中楼二楼报告厅举行了MPAcc2007级毕业典礼暨2010级开学典礼。参加开学典礼的嘉宾包括:南京大学副校长闵铁军、研究生院副院长朱易然、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刘洪、南京大学MPAcc中心主任杨雄胜、南京大学MPAcc中心副主任王跃堂。南京大学M ...
    本站小编 中国会计硕士网 2014-08-03
  • 南京大学2010级在职MPAcc招生复试举行
    复试时间: 2010.1. 31. 下午复试地点:南京大学安中楼(考场安排见大堂公告)复试形式:采取笔试复试内容:(包括三大方面)一、知识面1、政治:国内时事政治。2、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 二、能力应用主要考察情景化事件处理方式的合理性。三、个人沟通、智力与反应能力。复试要求:1、联考成绩同时满足总 ...
    本站小编 中国会计硕士网 2014-08-03
  • 南京大学2009级MPAcc复试线及名单:总分185,单科成绩不低于55分
    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的复试、录取工作,不仅关系到当年招生与今后培养的质量,而且关系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社会信誉和南京大学的声誉。南京大学将贯彻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力求准确、真实地衡量每一位考生的文化素质、专业才干、政治素养,综合考察,择优录取。一、复试资格(一 ...
    本站小编 中国会计硕士网 2014-08-03
  • 南京大学、武汉大学2010年全日制会计硕士招生信息
    南京大学2010年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招生专业目录南京大学商学院(电话025—83621015、83592276)专业代码530100专业名称会计硕士招生人数40研究方向01会计硕士考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4英语二③3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④401会计学参考书目 备注专业学位,学制2年,不接受单独考试 ...
    本站小编 中国会计硕士网 2014-08-03
  • 南京大学MPAcc名家讲坛—中国与欧美航空航天企业财务管理之比较
    2013年11月1日下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总会计师顾惠忠先生受邀登上名家讲坛,为来自南京大学会计系和南京审计学院的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讲座。南京大学党委办公室主任邹亚军老师主持讲座。顾惠忠先生结合自身多年的访问经历,从国际化的视角分析了欧美航空巨头通用、波音、空客、联合技术等企业在财务 ...
    本站小编 中国会计硕士网 2014-08-03
  • 南京大学MPAcc大讲坛——基于战略的经营魔方管控
    南京大学MPAcc大讲坛——基于战略的经营魔方管控
    2013年9月14日晚上,徐工集团副总裁吴江龙博士在安中楼210报告厅为南京大学的同学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演。商学院会计学系副主任李心合教授主持了讲座并做了精彩点评。吴江龙博士作为国内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徐工集团的CFO,拥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对当今中国企业的现状有着独到的见解。吴先生从人生的三大失败讲起: ...
    本站小编 中国会计硕士网 2014-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