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相信很多人是为了研究生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也有人重属就混个学历;还有一部分是为了学习更多的东西,即所谓的深造;剩余的一部分就是随大流,看到人家考,自己也就跟着准备了。不管出于何种理由,既然决定了,就做好心理准备坚持到最后,不要半途而废。
一、考研规划
(一)选学校的问题
很多人觉得,既然考研,当然要选择名校,既所谓的985和211高校。这些学校确实很好,报考这些学校的学生自然也多,所谓的高手自然也多,这些学校的复试分数线通常也就比较高。查看以往的历年复试分数线你衡量一下自己的实力,估量一下自己能否有考上的可能。我觉得毕竟准备了那么久,不要因为因为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到头来两手空空。选学校的时候,最好关注几所实力差不多的符合你要求的学校,因为你后期或许会因为某些原因进行调整,以便自己进行选择。
(二)选专业的问题
很多同学大多开始就做出了选择,不过可以根据后期的情况作出调整,毕竟专业也分热门和稍偏冷的。因为一所学校的很多专业的考试试卷是一样的,比如经济类的,一般都是同样的一张卷子,参考书也是一样的。
(三)专业课的问题
专业课是自己所报考的学校自己命题,但是很多学校的参考书都是一样的,比如经济类的高鸿业的《宏微观经济学》,很多高校都是用这两本的。各个学校的招生目录一般在9月份才出,有的列出了专业课参考书,有的则没有,(这种情况需要自己在学校论坛里询问)。专业课的复习一般是在9月份左右开始,但是我是跨专业考研,所以我3月份就开始看了,一般学校的参考书不会变,就是去年列出来的。复习专业课时,很多同学就只锁定了一所学校,结果到了9月份,学校专业课参考书突然变了。我那会是这么选的,自己决定考某个专业,看一下参考书,然后在百度里查询用这本参考书的高校,然后在里面找出和自己目前选的学校实力相近的几所学校,根据你自己个人喜好决定。这样做的情况就是防止你先选好的学校9月份招生目录里面你所报考的专业参考书变动了,你已经准备了这么久了,就可以考虑换成你上面选好的那几个备胎学校里。
(四)考研报班的问题
网上查过相关信息,有人说说报班没用,有的说有用,其实这事因人而异。绝大多数的观点是没用,最多是个心理安慰。大多同学也就报个政治辅导班,我自己没报,我这人最不喜欢上课听老师在那里讲背诵的东西,早上也没那么勤奋起床去上课。我政治考了66,因为我觉得考试就那些内容,90%全在书上。多翻几遍,复习的时候自己总结一下就行了。那些辅导班可能就是有些密卷和猜题资料等,这些东西看了自然没坏处,但是考过研的估计心里清楚,作用不大,最多也就能猜对那么几分,还花费了大量时间。
(五)心态问题
考研不是玩游戏,自然有时候会觉得苦,其实当你把学习当成了一种乐趣,也就那样。中途可能会出现烦躁,失落。都是正常现象,调整一下,继续前进。当然考研不是努力了就一定能考上,毕竟每年当了炮灰的也不少,所以早做好心理准备。给自己带上一颗轻松的心去准备考研,努力了,不一定有好的结果,但是不会留下遗憾。算是人生成长的一个过程,总得学会去面对。
二、复习规划
下面就开始考研的复习规划,这是我那会的准备过程,所以只能作参考,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部分调整,因人而异。
(一)考研参考书(考研复习全程资料)
1.政治
考研政治大纲解析(红宝书)+命题人1000题+肖秀荣最后四套题。
也有人用任汝芬的任一+任二,其实不管怎样,都是一本教材加一本练习册的基本形式就差不多了。最后的那个是用来做临考试前的模拟的。
红宝书是人们对《考研政治大纲解析》的称呼,9月底教育部出的。书的本身并不写红宝书三个字,网上其他的有写红宝书,是不靠谱的。
大纲解析和任一的区别就是,前者字体比较小,但是那是教育部出的,算是权威教材,考试就以那本书为标准。任一出的比较早,一般3月份就好像出版了,而大纲解析9月底月左右才出。等不及的可以买上一年的大纲解析,内容几乎是没变化的。
政治资料很多,但是看多了作用不大,还浪费时间,教材多看几遍也就差不多了。
2.英语
一本单词书+阅读理解150篇(黄宝书)+一本真题+一本写作。
英语的复习资料自己选择,我那会单词和真题都是用红宝书的,西北大学出版的,感觉还行。阅读和写作都是用黄宝书的(张剑编著)。
3.数学
教材+李永乐复习全书+真题+经典400题。
因为我考的是数三,数一的很多人复习全书是选陈文灯的。这个也是因人而异。李永乐的算是经典吧,编的确实很好。习题答案是分册的,陈文灯的是在书的后面,就看你个人爱好了。
教材就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理统计,最好用同济大学出版的。
4.专业课
学校规定参考书+你报考的专业的历年真题+名校考研真题解析。
教材多看几遍,一定要熟记于心,我是看了三遍。当然看几遍只是手段,只要你一遍就能烂熟于心,那倒也行。真题很重要,可以到各种论坛里面下载,也可以托人买。后面的那个名校真题有时间可以翻翻,没时间就算了。
二、考研全程规划
(一)第一个阶段:3月份—6月份
这个阶段只需要复习数学和英语,专业课和政治留在以后。
1.数学
数学有四本教材,复习时的顺序自己决定。先看教材,再配套复习全书,到6月底要把教材看完看懂,全书完成第一遍(由于第一遍比较难,可以直接看解答过程,找一下感觉,可以不做每章后面的练习)。
2.英语
每天抽出一段固定时间写单词,英语词汇很重要,多写几遍方能能记的住。
3.专业课
可以考虑适当的看下参考书,在6月底要完成第一遍。(本来专业课大多同学9月才开始复习,介于这段时间总看数学和英语,看得人想吐,适当地换个口味)。
(二)第二阶段:7月份—8月份
放暑假了,学校同意留校的就安心在自习室复习。不让留校的就在外面租房子吧。
1.数学
全书完成第二遍(仔细做,注意细节,认真思考,掌握方法)。不懂的地方翻教材,教材一直要翻,没办法,内容多,容易忘记。
2.英语
阅读150篇,每天自己规定几篇,开学时完成,这个基本功很重要,正所谓得阅读者得天下,因为阅读就40分,考好一些考个30左右,加上后面写作考个15分,然后随便在哪凑5分,基本就过国家线了。
(三)第三阶段:9月份—11月份
1.政治
关注政治大纲解析出版时间,能提前预定最好。买来后就认真看书,自己思考,寻找关键知识点,发现规律和政治语言措辞,配套1000题,具体方式自己决定。最好教材能过二遍。
2.数学
全书暂时放一下,可以看历年真题了。做真题的时候你会发现学了那么多,忘了很多,没关系。一边做真题,不懂的地方翻书,包括复习全书和教材。估计一个月搞定了,10月份到11月份再做一遍复习全书(基本上能达到看到题就知道怎么解),数学已经完成过三遍了。
3.英语
买一本历年真题,自己做一下,然后对照答案,你就会发现有时候一篇阅读里5个有全错的可能。英语就这样,需要仔细阅读,揣摩出题人的意图和设的陷阱。要仔细研读选项,掌握答题实质,提高准确率。单词同时也要一直写,没办法,太容易忘记了。
4.专业课
这时候各学校的招生目录已经陆续公布了,查看自己选的学校的参考书是否有变动。
专业参考书第二遍(能扎实掌握和理解各个知识点),估计两个月搞定。剩余的11月就开始研究专业课历年真题。
剩余的12月份,就准备整理一下所有的知识了。把握规律,达到心中有数。
1.数学
再过一遍真题,12月份下半月可能出经典400题了,有时间的可以做一下,没时间就算了。如果你要考140+那你可以去做400题,如果就120左右,前面的准备已经足够了。
2.专业课
教材第三遍(达到看到题,就知道答案在书中的哪个位置,大脑里有清晰的显示),再看一遍历年真题。
3.政治
再过一遍教材,一遍1000题,注意自己做错的地方。同时好像那个时事与政策出版了,就考几分的的东西,内容还不少。到时候翻一下那本小书就行了。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出来了,模拟一下自己。选择题最低要考35+才保险。顺便说一句,政治我一句也没背过,最多看了下肖秀荣最后四套题的大题。但是我是理解记忆了,这种方法风险大,你们最好不要学。
4.英语:
买一本写作,这个我自己写作很差,我也不知道怎么复习,你自己看着办吧。
一月份就差不多要考研了,剩余的这几天调整心态,我那会因为学校自习室没空调,冷的要死。直接搬书回寝室。
我觉得凡书过三遍,一切自然一目了然。(数学复习全书,政治大纲解析,专业课参考书,英语单词这几个过三遍;英语真题,数学真题,专业课历年真题,过两遍)。我这人看书速度快,所以能完成上述要求,但是快必然效率可能就不会很高,所以我的三遍效果可能就相当于别人的两遍。其实如我前面所说,看几遍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弄懂,掌握。只要你一遍能搞定,自然无可厚非。
祝福所有考研的孩子都能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