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动笔分享,颇为纠结。无关炫耀,只因自身的矛盾,难以言表。第一,我是超大龄,32岁,毕业十年,重回考研大军,在这个充满了20出头的年轻人世界里,我有点格格不入。第二,我是非全日制,我们英语、政治单考,我能分享的其实仅仅是专业课(与统考一样的试题)而已。今晚动笔,纯粹是想聊聊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或许能帮助他人,赠人玫瑰,总会手有余香。
关于梦想
我是个理想主义者,我能说我从五六岁就想学法律吗?可是在我十八岁到了法大之后,我发现法学的现实世界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美好,开始颓废,翘课、不学习。虽然逃避了四年,但毕业时还是选择了与法律(刑法)有关的职业。工作十年,总觉得我想让我的梦想实现得更美一点,选择清华,因为这里有我喜欢的老师,有我喜欢的氛围,那么我何不为实现梦想来拼一把?
关于奋斗
说实话,我耍小聪明耍了30多年,但是这一次,我真正懂得了奋斗。工作后我一直在业务岗位,参加业务竞赛,去年认识了一帮死党,他们可以熟记所有刑法条文和司法解释,他们可以记忆全部刑事审判参考案例,最可怕的事就是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更努力。我第一次熬夜看书到12点,就是为了这次考研。我考刑法前的那个中午,我在清华的校园站着背书的模样现在还记忆犹新。
有人说,年纪那么大了,这么拼干嘛?可是罗曼罗兰说过,很多人20、30岁就已经死去,他们只是在复制自己曾经的人生。而我希望我的三十岁重新来过。
关于学习
言归正传,回到我个人的复习计划和安排,由于复习时间过短,专业课一只考了90分,实在无颜分享,只能重点谈谈刑法初试和复试。
一、初试环节
1、时间安排:我真正进入复习的时间从2016年10月25日,印象深刻的原因是这一天我才有资格报这个项目。但我对大家的建议就是复习开始时间一定要趁早,尤其是基础不扎实的同学更要抢占先机。
因为说实话如果没有刑法基础,我觉得这个时间是完全不够的,庆幸的是我十年的工作经验,以及业务竞赛的集训,其实有效学习时间,尤其是对刑法基本功的学习是很长的,比如清华大学刑法学老师的教材都是看过的,张老师的太黄太厚也是我们工作中的指导教材。近两个月冲刺的时间安排,我基本每天保证学习时间在6-7小时,白天没时间,哪怕晚上刷夜,这个时间都保证。由于我要兼顾不同的科目,给刑法的时间基本不低于2-3小时,冲刺阶段甚至占比更高。
我个人觉得考研犹如长跑,关键不是开始跑的时候快不快,而是能不能坚持到终点。
2.书籍复习
考研前对于刑法学的书我读的很杂,其实个人很推崇台湾学者的书,但是因为考研,我觉得博览群书,不能算个优势,在基础方面还是应当目标明确。
对于清华的张黎周的教科书,每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喜好,但是我个人在选择过程中,选择了张明楷老师的刑法学,虽然他的书厚,但是容纳了不同观点,对于复习、应试来说,应当来说是最全面的。
说到复习方法,我是没有报任何班的。张老师的书之前读过很多次,这次我分了几个步骤来学习。第一,有一份详细的读书笔记,这个是一个机缘巧合遇到的朋友做的,以这个为蓝本,开始过第一遍刑法学总则部分,基本用了20天时间。第二,开始精读每一个部分,该部分将论 坛里搜集的真题进行汇总、分类(朋友帮忙),结合真题思考各个知识点,对于笔记看不懂或者不全面的地方,反复阅读刑法学,甚至搜索张老师相关论文帮助理解。第三,形成精简的笔记,我大概用了快半个月形成了框架式笔记(估计就我自己看懂的手写版),然后根据该笔记反复突击。第四,各老师的论文,包括之前读过的张老师《刑法的私塾》、《刑法格言的展开》作为休闲放松的时候继续阅读,加深记忆。
总结一下,我个人觉得以老师的一本教材为蓝本,读深读透,结合真题,再辅之以论文、专著,就足矣。专而精,是绝对的王道。
3.初试笔试
清华刑法的笔试一般是五道题左右,我十月份看到真题的时候差点晕倒过去,题目偏理论性,像我这种司法办案一线人员一般注重结论,而不去探讨有几种学说。我觉得准备的法宝就是真题。
其实我报上名的那一刻起,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就是要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对手无关他人,只是自己。
以前,我重视知其然,而现在我更要重视知其所以然。对我而言,这不是一次考试,而是一次思维习惯的调整。将自己学过的知识重新整合,其实有点痛苦,觉得自己这也会那也会,觉得看书看不到明显的成效,可是化茧成蝶最后的美丽,不是那无数个枯燥的日夜累积而来呢?那场笔试,我希望自己可以绽放。
考试三个小时,由于中午没吃饭,一直在寒冬中看书,进了考场的前半个小时基本不能写字,我就利用这半个小时搭建题目的提纲。三道理论+二道案例,每道题半个小时,我按照时间严格把控时间。提醒一句,手表很关键。
我喜欢由易到难,这样容易建立信心,比如我就从自己擅长的案例分析做起。试以最后一题为例,从占有谈起,探讨出租车内客人遗失物的占有归属问题,分成两种不同观点,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再从自己支持的观点探讨盗窃和诈骗的区别。由于盗窃、诈骗各自都有成立的理论,就将各自理由进行阐述。印象深刻的是对于构成盗窃的论述中,我使用了文义解释(这里引用了《说文解字》对盗进行理解,之前感谢自己对盗窃罪有过研究),再使用了目的解释,以及前后司法解释的变更(证实司法者对于同一问题的前后观点的发展),个人觉得就是理论+司法实践,是对这类问题最好的回答。
对于理论题,其实更多的是考验你知识面的广度,如今年涉及到结果无价值和二元论的理论区别,其实这是很热门也很基础的问题,之前我也是读过一些专著和专门的论文的,但之前阅读习惯不好,没有做好读书笔记,其实答题时未能全面深入论述,有点小遗憾。
总结一下,对于清华这种灵活的考试方式,功夫还是要用在平时,多读书总是不会错的哦(笑脸)。
过年后,我天天上论 坛,好怕错过考试成绩的公布。我承认,我不够淡定,没有自己年龄应有的从容,静看云卷云舒。我亲爱的家人、同事、朋友,陪着我,甚至拿天时地利人和的道理安抚我。2月16日中午12点40,随着我一声尖叫,我知道自己128了,知道自己给自己交上了一张还算满意的答卷了。
二、复试环节
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复试分数虽然最高,但觉得分享的经验没有初试多。
1.关于复习准备
我是等成绩出来后才开始复习的,第一是自己作为懒癌星球人,不愿动。第二是工作真的非常忙,基本加班都为了手上的事情。第三是家庭,还需要管管我的娃,经营我的家庭生活的。
我复习的重点说起来有点惭愧,其实我主要花在英语口语上了。我都十几年没学英语了,我根本就是哑巴英语。感谢我的朋友,有一个英语老师免费为我讲课,矫正我发音,起码让我有开口的勇气。自我介绍,也许我读了有几百次,我抱着手机一次次录音的时候,觉得自己像神经病一样疯狂。可是我总是不希望自己太差。
2.关于心态和健康
其实我单考第一、专业第一,按理说没什么压力,可是有些时候觉得自己挺执拗的。我觉得自己不擅长的笔试都做好了,为什么我擅长的面试就不行呢?
我自诩自己心态很好,可是我的身体会出问题,初试连续感冒挂水近20天,复试呢,最后十天,胃疼,吃不下米饭,吃不下我爱的零食,爱的夜宵,十天瘦了三斤。其实自己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坚强。
我在最后冲刺阶段,其实多年健身习惯丢下了,为了节约不多的时间,却搭上健康,其实并不值当。
如果真正迎战考研,我的建议是保持锻炼,并坚持下去,分泌的多巴胺,会让你开心,也会让你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
3.关于考试
(1)笔试说起来很尴尬...我居然迟到了——我踩着点自以为很优雅地来到明理楼,却发现自己找不到考场,进了考场发现居然是所有法学院考生一起混着坐,而且都在做题了,我顿时有点慌了神。告诫大家,考试千万别迟到,不仅有点小丢人,而且影响自己的状态啊。
拿到考题,居然又是五道题,居然只有2个小时,居然没带手表。当时真的有点崩溃了。后我还是按照之前的方法,用了十几分钟写下答题思路,这五题感觉出题风格发生变化,考的更深更偏,比如意思自由的不同学说(是这样说的吗?忘了),我看刑法学居然没注意到,后来联系了之前刚读的平野龙一的《刑法的基础》,谈古典派和新派代表的贝卡利亚和龙勃罗梭的著作,关键这也是多年读的书,我发现复习真的靠突击没有用,完全是知识储备。顺便感谢身边的同学,提供了手表,在交卷的最后一秒,我答完了所有题目。考完试,真正精疲力尽。
(2)面试对我来说,是有一定优势的。我从小喜欢辩论,尤其喜欢一对一的辩论。可由于面对国内顶尖高手,我内心的恐惧前所未有,尤其担心自己的英语,怕自己连题目也听不懂。
面试从早进行,从统招生开始,按成绩排。我们一帮单考生在走廊聊的火热,待我第一个进去的时候,说心里话,完全没底。
进去微笑,跟老师问好,安静地坐下。张明楷老师坐在最中间,让我自我介绍。由于自己之前没准备,就把英语自我介绍翻译成中文,控制在30秒。期间没有插科打诨,周光权老师直接问我抢劫罪司法解释的既遂标准,我回答完之后,他围绕暴力、胁迫的问题追问(我想谈主观说和客观说,但是老师未让我展开),继续围绕取财的因果关系追问(我谈了因果关系和介入因素的理论),接着就是围绕取财的标准探讨,我坚持失控+控制说,老师用失控说来攻击我,一来一回十几个问题不断追问,没有反应时间就直接快速过招。持续了十几二十分钟后劳老师接过话题,指出控制说的理论缺陷,我过了一回招之后,就主动承认自己理论有待进一步提升,说实话当时有点应接不暇了。
此时儒雅的王钢老师,问我英语怎么样,我老实告诉他们非常差的时候,大家又笑了,就让我自我介绍。其实我内心很纠结,这是我准备了的,稍等之后我完整的说完半分钟自我介绍,既得到了老师的好评,也得到了老师肯定我准备过的结论。
最后张老师问了问时间,计时老师说时间到了,就让我结束了,还好没有继续追问啊。我说完谢谢,转身离开。
4月1日,愚人节公布成绩,第一。但是此刻开始,一切清零,从新开始,9月,清华我来了。
生活除了苟且之外,还有诗和远方。为了心底的那个梦想,三十多岁的我都可以,你为何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