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均无效。
一、填空题(每题0.25分,共20分)
1.温带或高山植物,其膜脂中的______含量较高,这有利于避免膜在低
温时发生______。
2.植物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是______,其所产生的光周期效应是通过成
花素_____向_____部位传递。
3.能诱导长日植物成花的最长暗期称为______,长日植物必需在______于
这一暗期的条件下才能开花。
4.扦插时枝条不能_______,这是极性现象在生产上的应用。
5,韭菜割了又长是______分生组织的活动引起的:枝条加粗是茎
的________分生组织活动引起的。
6.促进器官衰老、脱落的植物激素是_____和______。
7.生长素生理功能很多,例如______、______和_____(举三例)。
8.在必需元素中,与同化物运输有关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
9.高等植物的无氧呼吸随环境中O2的增加而_____,当无氧呼吸停止时,
这时环境中的O2浓度称为_______。
10.植物正常呼吸时,主要的呼吸底物是_____;但在持续饥饿条件下,它将动用_____用作呼吸代谢。
11.光合作用中,电子的最终供体是____,电子最终受体是_____。
12.RuBP 加氧酶催化底物_加氧生成____和____,后者是光呼吸底物的主要来源。
13.对C3农作物进行CO2施肥,既可提高其____,又可降低___,因此能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
14.当细胞内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增高时,原生质胶体的粘性____,细胞代谢
活动_____。
15.根系吸水动力有___和___两种。前者与______有
关,后者则与______有关。
16.植物体内水分运输阻力最大的部位是____,阻力最小的部位是_____。
17.植物缺钾的典型症状主要是_____和_____等(写2种)。
18.当土壤溶液 pH较低时,根表面____电荷增多,这有利于吸收___离子。
19.研究发现,____与抗旱性存在一定相关,因为该氨基酸既可解除
的毒害,还能增强细胞的____能力。
20.中断暗期以照射____光最有效,若立即再照射____光,则可消
除中断暗期的效应。
21.低温促进植物发育的现象称为______,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是_____。
22.引起种子休眠的三种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3.植物激素____能促使番茄形成无子果实,______则有利于葡萄
形成无子果实。
24.ABA能抑制大麦种子中的_酶的合成,因此它有抗_的作用。
25.韧皮部运输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____,其他种类的物质则
有___、____和____等。
26.许多肉质果实在成熟时其呼吸作用____,这个时期称
为_____,已查明激素_____与这一过程有密切的关系。
27.油菜种子萌发时,以细胞内的_____作呼吸底物。
28,在CO2同化中,ATP是用于_____和_____,NADPH则是用
于_____。
29.高等植物的作用中心色素是_____。
30.C4途径中的CO2受体是____,初产物是_____。
31.在暖湿天气条件下,植物吸水动力主要是____,在干热天气下吸水动力
主要是____。
32.保卫细胞内,pH___,K+___,Ψs___,都可使气孔关闭。
33.植物失水一般有____和____两种方式。
34.植物细胞吸水的三种方式_____,_____和_____。
35.老叶和茎秆出现红色或紫色常是因为缺___所致,它使基部茎叶片积
累大量_____,合成______,所以产生红色。
二、名词解释(任选 8题,回答超过8题的,按前8题给分。每3分,共24分。)
l.Bound water 2.Water channel proteins or aquaprotelns 3.foliar nutrition
4.Reaction center pigments 5.CO2 compensation point 6.Respiratory quotient
7.Triple reaction 8.Shoot-root Ratio 9.Photoperiodism 10.Stress
三、问答题(共45分)
1.何谓溶液培养?它在管理方面应注意什么?(5分)
2.有氧呼吸的总过程可分哪几个阶段,简述其发生的部位(5分)
3.为什么"树怕剥皮,不怕烂心"。(5分)
4.试述根、茎与叶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10分)
6.试述植物衰老的生理原因及调控机制。(20分)
四、分析题(11分)
1.图1是在水分缺乏下和对照正常水分下的淀粉、半乳糖肌醇和葡萄糖O-甲
基肌醇的日变化,己知在水分缺乏下棉子糖、葡萄糖、水苏糖的含量均显
著下降。图2是各种糖的代谢图。请根据这2幅图提供的数据分析水分缺
乏胁迫与这些糖的变化的关系,并推测其可能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