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平均误差法: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个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客观上一般不可能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完全一样,于是每一次比较就都会得到一个误差,把多次比较的误差平均起来就可得到平均误差。S177
2.似动现象:是我们对实际上没有空间位移的物体所产生的运动知觉现象,决定似动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前后图案出现的时间间隔与空间间距。S444
3.系列位置效应:系列的开始部分或最初学的项目比较容易记忆,末尾部分或最后学习的材料也容易记忆,而中间部分是最难记忆的,这就是系列位置效应。S475
4.实验者效应:在心理学实验中,主试者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者,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这种现象称为实验者效应。S10
5.被试间设计:被试者只接受多个自变量情况中的一个,即不同的被试者接受不用的自变量的处理,这类设计便是被试者间设计。S45
6.费希纳的对数定律:费希纳认为感觉的大小是刺激强度的对数函数,公式表示为:P=KlgI。对数定律提供了度量感觉大小的一个量表,但它假定所有最小可视差在主观上相等,已经为事实否定,对数定律也只有在中等强度的刺激时才适用。S218
7.音高量表:纯音音高和频率的相关可借助于心理物理法直接求得,即在可听范围被把音高从低到高地分成登记制成一种音高量表。S359
8.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S13
二.论述
1.什么是反应时间?举例说明反应时研究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S105
答:反应时间(RT)是指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多需要的时间。
2.何为闪光临界频率?具体说明影响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主要因素S294 S296
答:闪光临界频率是指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的光刺激间歇的频率。
影响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因素主要有:
(1)光相强度:闪光临界融合频率随光相的强度增高而增高。
(2)刺激面积:闪光临界融合频率随闪光照射的区域面积的增大而增大。
(3)在视网膜中,锥体细胞比杆体细胞有较高的空间视觉敏度。
(4)另外声音、味觉、嗅觉等刺激都可以改变闪光临界融合频率。
3.视敏度有哪几种测量方法?具体说明之S290
答:视敏度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
检查视敏度常用的刺激项目有:察觉、再认、解象和定位。
觉察测试采用了一条线或一个点,只需让被试者判断在一个视野里刺激是否存在。
再认即医学上用的视力表,它是以视角的倒数来表达的,公式:V=1/α。
解象采用等宽黑白条纹图案进行测试,以可分辨最佳栅条为视敏度指标,一般以空间频率来表示。
定位用游标测定视敏度,是让被试者辨别某一根先对应于另一根线的唯一,被试者须区别上面的线是下面一条线的左边或右边。
4.何为深度知觉?具体说明深度知觉的线索S440 P146
答:深度知觉是知能够辨别两个处于不同距离上物体之间距离的能力。
深度知觉的线索有:肌肉线索、单眼线索、双眼线索。
(1)肌肉线索是生理线索,人眼在观看不同距离的物体时,会出现调节和辐合等一系列变化,对人们分辨物体的距离有一定意义。调节是指水晶体的形状由于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调节只能在较小的距离范围内起作用。辐合是指眼睛随距离的改变而改变而将视轴会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
(2)单眼线索是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包括对象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及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
(3)双眼线索是人们知觉物体距离与深度的重要线索。当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对应部位时,人们看到的是单一的物体;当视像落在网膜非对应部位而差别不大时,人们将看到深度与距离;两眼视差进一步加大,人们将看到双像。
5.举例说明如何用分段法制作感觉比例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