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2003年考研真题-翻译

本站小编 FreeKaoyan/2018-01-23

上海外国语大学-2003年翻译试题

丁玲幼年就领略了世态炎凉,目睹过封建社会人们悲惨的遭遇。是“五四”运动的浪潮,把她推向广阔的社会,青年时代的丁玲进一步入文坛,就显露出非凡的才华。三十年代“左联”时代血与火的洗礼造就了她更坚强的性格。她曾遭受敌人的绑架捆绑,也曾活跃在西北战场的枪林弹雨中。华北农村土地改革的风浪孕育了长篇名著《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新中国诞生后,她满腔热情地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辛勤奔波。
她脚下的路过于崎岖。多次错误的批判,横空飞来的“反党”、“右派”帽子,曾严重地伤害过她。在北大荒,在狱中,在太行山,丁玲顶着巨大的压力,默默无闻地工作着,送走了二十多年宝贵的光阴。
然而,谈起往事,丁玲总是说:“我受难的时候,党和人民也在受难”,“我搜索自己的感情,实在找不到更多的抱怨。”
七十三岁时重返文坛,丁玲没有时间为自己的遭遇呻吟叹息。她就像年轻人一样急切地捧出了一枝报春的红杏??《杜晚香》,忘情地投入新的生活和创作。她奔波于大江南北,游历于欧、美、澳大陆,会见各种人,发表演说,奋笔疾书,写散文,写评论,每年都有十多万字的新作,每年都有新书问世。晚年的丁玲,迎来了一个宝贵的创作旺盛期。她珍惜夕阳的余辉,计划在有生之年一生再写三本书:《魍魉地狱》、《在严寒的日子里》和《风雪人间》。她要把自己一生几个重要时期的经历和感受,把对人民的爱,对敌人的恨,都熔入笔端倾泻在新作中。



相关话题/上海外国语大学 考研真题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