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走了最中意的路 时间: 2020-1-7 21:03
标题: 中传电影学考研经验分享
姗姗来迟的经验贴,希望能帮助更多想渡河到河对岸看风景的人。
我从十几岁就对电影产生了兴趣,启蒙是好莱坞电影,但不算什么合格的爱好者,更不是影迷。本科在北京某211读中文系,一战/两跨(对于这点,学理科的同学也不必担心,考上的大有人在)。大三上学期才下定决心选择来考中传,这期间没有看什么参考书,主要是在按照电影史恶补观片量,并拍了一个小短片(后来在复试也被派上用场了)。真正开始复习是从大三升大四暑假的八月初,作为基础较为薄弱的考生(在复习前不知道戈达尔是谁的程度),我的复习开始得有些晚,建议大家6或7月份开始,我说的开始是真正地“每一周抽出5-6天的时间坐在自习室里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从心理上告诉自己“开始”了。
我没有完整详细的整体规划,对于复习进度只在心里有个数,这是我的性格的弱点,若有同学能够按时完成自己的计划看,当然好得多。下面我来分科介绍我的复习经验。
英语:
英语应最早开始,因为语言水平很难在短期内提高,它需要日益精进。
初期,我每天早上花半小时背单词和前一晚听朱伟课程作下的笔记,晚上继续听一个多小时的朱伟。因为学习了一天比较累,听课稍微轻松些。当然,同时需要每天在扇贝上进行单词打卡。
到了复习中段,我每周做两套真题,因为英语卷子单拎出一篇阅读做和抽出一下午做整套卷子的状态肯定不同,所以不要偷懒,必须选择后者。用一下午的时间做真题,剩下两天对答案并分析/背诵。
到了后期,一边第二次做真题一边背诵作文。注意不要做除了真题之外的英语题,很容易毁掉你被真题养成的题感。
作文的背诵方法:你看到题目之后先自己写一篇(没有时间就随口说一段),然后再对比范文,你会发现这比直接背范文更能发现重点,画出那些万能的语句,高级的词汇,这就是背诵的重点。
我在英语复习上比较吃亏,因为8月才开始复习,后期复习专业课的时间克扣了英语的复习时间,导致最后考试结果不太理想。
政治:
我在出大纲之后才开始的复习,用的是高教出版的红皮书,没有听过课,完全是看书——做肖秀荣1000题——看书——再做题。
总的来说,政治复习可以临阵磨枪,但出大纲在9月末,稍微有点晚,建议大家8月就可以开始复习,因为政治的小知识点太多,重点又在选择题上。
我认为大家可以再看完一轮书之后先做几套真题,捕捉真题考察的方式,你会更清楚地知道真题的考试内容细化到什么程度,这会指导你更有效率地看书。
前期,每天抽出两个小时看书划重点,看一章写一章1000题,中期,重复做一遍1000题,分析答案,将错题返回到红皮书上,一遍一遍地看那些自己掌握不好的部分。后期继续看书的基础上要背诵万能的肖秀荣了。
公共课不多说了,大家可以在网上各处看到经验贴,中传从2019年后又改革了专业课,综合考试艺术学没有了,但也同时会更多地考察电影。
专硕更应关注电影史/当代电影创作,学硕应该更加注重电影史。
我在电影专业课上花费的时间是最多的,下面是我的书单。
1. 赵老师资料中的两本:《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
全面而且简洁,适合背诵用,从复习开始不停地背诵直到考试前,我每本至少背了四遍,但很遗憾,在考试前也依然没有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如果有时间,大家可以在自己不断补充地情况下背到5-6遍,考试一般就不会空着了。但要想写得深入,还是要看参考书,适时地补充到资料上以利于背诵。
2. 李少白《中国电影史》(大黄皮),看2-3遍
第一遍看是在我背完赵老师那本资料一遍之后,一边看一边画重点,有助于脑内电影史架构的建立。第二遍看就是考试前一个月内,在重点之上再次划重点(这是一个选择的过程,随着复习深入,你将可以自动识别重点,尽量背诵),最后一遍是在考试前,瞬时记忆最后一次划的重点。
这本书好读易懂,应该作为中影史学习的基础来看待。
3. 郑亚玲胡滨《外国电影史》
好读易懂,但是极为简略,很多流派缺失。
4. 张专《西方电影艺术史略》
这本大概是最适合背诵的外影史书,类似于教科书。
5. 游飞、蔡卫《世界电影理论思潮》
学术性较强,对于本科生来说较难理解,但对于电影理论和电影流派有较深入的探讨,有启发性,但略微吃力,建议选择性看。
以上3-5都为外影史,因为我认为李少白老师的《中国电影史》已经足够中影史的学习,然而外影史较为庞杂,在学习时应该多涉猎一些,以使各本书之间互相补充。比如“英国自由电影运动”,“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日本当代电影”等介绍,并不是每本书都有。同时,每本书都会涉猎的例如“法国新浪潮”,在一轮复习之后划出重点,后期可以只背重点。或者干脆只选择其中你认为最好的一本来背就好,不需要重复背诵,因为一般不可能需要写太多。
6. 杂志《当代电影》
我是在学校图书馆上知网上看的(知网有当代电影的订阅),最后两个月每天看5篇左右,不是所有都看,选择性下载,主要是与影视和创作有关的,比如明显是制片、产业或者像东欧导演之类的,就可以先忽略掉。然后把自认为重点的截图下来,发给手机,偶尔看两眼。(不过我自认为不需要花太多时间看,因为它的学术性与考试要求相差太远,我们也不可能短时间大幅度提高学术素养。但是多看看每一期的目录,可以帮助你识别影史热点和热门电影)
创作方向(最后一题,但2019年已与史论方向改成同一道题,不过应该仍与当代电影创作有一定关系)
1. 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
散乱,有些难以记忆。但是有启发性,选择性背诵。
2. 邵清风等《视听语言》
课本级别,最好把框架和例证都记住以便答题。
(以上两本书如今更适合专硕看)
3. 考试当年的所有热门电影最好都不要错过(主要是大导演的),然后以此为出发点浏览相关论文加深理解。刚看过时浏览下高质量公众号就行,电影公众号比较好的比如“深焦”等。对每部电影都形成自己的理解。考试之前可以多下载些论文进行记忆。像2018年创作最后一题有关电影结构,我推断应该和诺兰的《敦刻尔克》有关。
我的参考书其实不算特别科学,但是在复习中,更为重要的是你应该选定一本资料作为基础(必须背诵),重点突破,广泛辐射。才能在答题时既能写出基本的代表作等,也能写出一些相关的分析和评价。
最重要的,多看电影不挑食。所有看过的电影都有可能成为最后一道题的例证。所以可以在10月之前每天看1-2部电影,利用晚上回宿舍的时间,重点指向不了解的大师导演,一个导演看两部就可以看下一个,不要用宝贵的时间死抓着一个导演不放,另外一个看片重点就是近两年的话题之作,今年考试中的“黑色电影”对标《南方车站的聚会》《白日焰火》《雪暴》《暴雪将至》等等这些年的国产话题之作,“奉俊昊”对标《寄生虫》,“意大利西部片”对标《骡子》《好莱坞往事》。只要你一直跟着热点,基本不会放过这些重要考点的。
这些热点的跟踪,对当代电影创作的关注,对你的复试也大有裨益。
心态问题:
我在一个与艺术毫无瓜葛的学校选择去考电影,备战期间最难战胜的是孤独,当你一次又一次濒临崩溃,只能告诉自己:再忍一忍会过去的。当你用尽全力(何况我并没有用尽全力,考研期间有过很多懒惰/浪费时间的时候,但好在没有放弃,最终冲刺阶段状态减佳),拖着一颗沉重的心去面对一切的时候,你会发现最终的结果就是回报。祝福所有人,愿电影之神与我们同在。
上了中传之后感觉如何?我只能说,不好不坏,但它会给你提供追逐梦想的环境和途径。
包括复试(曾做过复试监考)等等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作者: coisiniLHR 时间: 2020-1-7 22:34
真的都是干货,谢谢学姐的分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