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最初选择考研选择人大,实在是大学前两年荒废了一些时光导致GPA不是很高,其他的选择都没有什么优势。觉得考研好歹是可以既缓一缓求职压力,又能给background加分的选择,不至于总被问“你们学校也有金融?”……【摔
楼主本科北京985,金融本专业,一战,初试成绩410+,政治70多一点,431金融学综合115+,英语85+,396经济类联考135+,后两科相对高一些。这篇经验贴也只是关于我考研准备过程的一篇流水账吧,口语化,可能无逻辑,而且适用面不会特别广,因为本人拖延症晚期,所以全程没有做复习计划,不过好在最后还是把想看的都看完了。另外由于我很不喜欢写大段的笔记,所以金融学的大部分笔记都是用电脑打出来的,就是每天带着电脑去自习,当然带了电脑肯定会玩,但是电脑总结笔记效率还是挺高的,方便整理和编辑。当然对其他人来说带电脑适不适合自己还需要认真考量,也许有人就是抄笔记效率更高。
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仅供参考!所有书目、复习方法、时间安排请以自身情况为准!楼主只写自身经历,没想写出一个universal的复习安排,也不知道其他方法是否有效,毕竟没亲自尝试过。【希望我不要误人子弟就好
楼主是从7月下旬开始准备的,上半年因为去国外交换所以没法看书。开始准备前,本科数A基本忘了,学过金融学的大部分,但没学过公司理财,英语六级580+这样。下面是每科的具体用书和复习方法等。
(一)政治
楼主的政治是9月18号出大纲之后看的,没买红宝书,没看真题,买了肖秀荣的全套,然后看第一遍知识点精讲精练大概是,看一半马原开始看毛概,看一半毛概再开始看史纲,以此类推,总之最后是四个模块掺杂着看的,每天如果看马原的话能看一章,看毛概史纲的话能看两章这样。这么看的主要原因是觉得一段时间内只看一种太无聊了,反而不容易记住。每次看完一章画完自认为的重点后,两天之后做对应的1000题,第一遍把答案另写在一张纸上,只是标出错题。
11月中旬开始看知识点精要,这里的附录质量都挺好的,比如史纲时间轴,所有重要的文章和讲话,所有的土地政策等都尽量记住,比如文章和讲话那里我就把所有做过的题涉及到的条目都highlight, 这样背时也能有个重点。之后开始刷第二遍1000题和做八套卷,八套基本是什么时候不想看数学或专业课时候做,只做了选择,一般15分钟内可以搞定,当然通常也会扣15-20分。由于肖八比1000题更综合,选择做完了之后还是要再看几遍的。有时间大题也可以扫两眼,至少知道重点的知识点有什么,一般的答题套路是什么。尤其是马原,因为传说中马原押题不准,所以就要有看到题能分析出是哪个原理的技能,以及原理结合题目的部分怎么说,这些我是看了肖八和肖四的马原大题才慢慢练出来的。
视频方面,最开始我是看的导学班的视频,知道大概的题型和分值分布等,然后看了肖秀荣精讲精练增值视频,就是讲毛概第八章的,这是重点章节,他会提到今年的重点和一些相关的提法,还是挺有用的。还看了赵卯升的马原视频,一直看到了政经那里,他总结的原理也还挺精炼的,很便于背诵。
最后一个月,肖四的选择和大题,选择正常做,大题就是背,我当时是四套都背了,大概一共用了15天,最后考试时虽然没有原题,但有些句子还是可以往上写的,然而家风这种画风清奇的题只能自己编了。其他人的模拟题我也做了两三套选择,感觉有点偏。但近两年开始反押题,所以也不能完全依赖肖四,要多方面收集模拟题。
(二)英语
英语我只做了英二的真题,背了考研帮的核心2500词,最后看了看作文,所以可能无法给你们很多针对考研复习的建议。但鉴于现在才三月,也不着急,可以说说平常的经验。
首先要尽量培养对英语的兴趣,我平时就会读和听很多英文的material,阅读能力和单词就会不知不觉中积累起来。单纯背单词记不住的,在文章中多遇到几次就记住了。同时背单词时有时间就看看英文解释,读音词性和例句一定要看。听力的话,推荐一个APP,每日英语听力,可以下载新闻到本地,在路上听,我大概听了半年感觉确实提升很多。这个APP的HD版还有real-time的新闻,非常赞。
再说考研的,觉得阅读只要完全理解了文章,题就基本是可以做对的。写作我分别看了新东方王江涛和老蒋笔记,每个看了十几篇范文,总结了一些常用的表达方式,毕竟英二作文的题材结构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语法基础不好的一定要提高,因为写什么内容很简单大家都能想出来,只要没有语法错误,分就低不到哪去。最后,我准备考研时还订了Economist, 可以积累专业方面的阅读量,基本用作晨读。
(三)396
1、数学
数学最开始先看了一遍微积分和线代的课本,挑着做了做课后题,同时做《数学精点》的基础部分,大概一个月。再之后差不多同时开始数学精点强化部分、跨考教育的《经济学联考综合能力核心笔记》、以及王冲396数学基础班和强化班的视频。数学精点强化部分总是觉得有些题怪怪的,可能因为我做的2015版。跨考那个还是2014年出版的,但知识点总结的很好,相当于复习了一遍基础知识,题也还不错,总体上比今年最后考的稍难,但无法保证之后还像今年一样简单,所以推荐看一下。王冲讲的也比较深入浅出,我一般是边做题边听,感觉有不会的就注意看一下,所以听视频也没浪费什么时间。最后就是模拟题,做了精点后面的模拟,偏难。396整个的模拟用过鑫全工作室出的那一版、周建武的综合能力考试题库(没做完,数学简单)、《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终极密押4套卷》(偏难),一共练了十几套吧,但大多数都是只做了逻辑和数学,写作就是什么时候有心情了就写……不过一定要上午练。最后还把精点和跨考核心笔记又重翻了一遍,尽量保证错过的题会做。
总之今年的数学很简单,不马虎的话基本可以全对,但还是建议复习的时候练的稍微难一些,觉得王冲强化班里的例题就不错,另外不用看数三的题。在做完数学精点基础部分之后,我就开始整理笔记,包括自己可能记不住的知识点、觉得比较好的例题、有代表性的错题等,这样一本东西至少考试前要再翻上三四遍,就基本没什么大问题了。千万不要机械地抄知识点,整理的每样东西,都要保证当时完全理解,之后复习巩固,要知道怎么用,而不只是背下来。
2、逻辑
逻辑就只用了一本《逻辑精点》,从头到尾做的。大概每天做一点,平时正确率不太稳定。形式逻辑方面,精点也讲了推理方法,但实在看不懂记不住的就跳过好了。论证逻辑做多了可以发现套路,会有几种常见的错误选项。考试时遇到杀狗和老师生日那种题,之前没做过就也跳过吧,浪费时间还可能做不出。在剩一个月时我又把精点翻了一遍,另外就是做396模拟题的逻辑部分了,尽量在35分钟以内做完20道题。
3、写作
论证有效性分析是很有规律性的,常见的错误就那么多,常用的句式和语言也是那么多,都整理到一起看熟了就好。我当时用的《写作分册》,觉得一般,不知道精点怎么样。最开始练习时先看看自己能不能找到什么错误,再和答案对照,看哪些没想到,这样能提高分辨错误的能力。最后一段时间基本可以看到文章就能发现错误并归类,具体写的过程也很容易了,差不多都是套话,尽量25分钟内搞定。
论述文写作的模式还没有定型,从热点到鸡汤再到热点。热点比如蚁族和今年的延迟退休,就需要我们确定一个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言之有理,考前不需要准备太多论据素材,平时关注下时事就可以。像目标和勇气这种题,就需要平时积累素材了,我当时甚至买了高考作文来看……但是直到最后准备得也不好,很忐忑,好在都没用上……11月开始练就好,每周写一篇(我并没有做到),素材也可以从答案的范文里积累。记住是议论文,重要的是论证而不是单纯的语言优美,所以写成论述性散文也是不大好的,不要像高考作文那样开头结尾,尽量观点鲜明。
(四)431
1、金融学
主要看黄达先生的书和从网上down下来的资料。书的条理性不是很清楚,所以需要一份东西来串个线,我用的是考研论坛一个帖子里的《人大金融专硕431金融学笔记》,将所有内容分成了三大块,金融市场&中介、金融理论、国际金融,把书的章节重新组合了一遍,感觉很有用,最后就一直拿着这个当提纲在看,加上我自己总结的word。当时每天背着电脑,边看书边打字,客观题总结了所有可能考选择题的小知识点,所有出现过的名词解释,后来又挑出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名词解释。主观题总结了小的理论(书上可能用一段话或一节来阐述的那种)、当年的热点(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SDR等)、还有我觉得需要通过总结来加深理解的,比如各个经济学派的主要观点、总供求模型等,会将后面章节出现的东西加到相互关联的前面章节中。这样在总结过程中会发现前后知识的联系,便于联想和对比,从而融会贯通。
金融学最后的简答题一般是基本理论,比如利率汇率决定、货币需求、货币政策工具和传导、存款货币创造等。这些理论一定要学透,以能够背诵或默写为目的。大部分书和参考资料上都会有总结。论述题可能会结合热点,比如今年的降息,所以了解一年内金融大事件的起因、过程、意义还是很有必要的,再想想可以联系到学过的哪些理论。
看书的过程:第一遍只是在书上画了重点,第二遍开始在电脑上总结小知识点和概念,同时整理重要的理论。再之后就是不断地update自己的笔记,然后最终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客观题眼熟,主观题会背就可以了。热点方面选择一个财经新闻的APP经常关注,我用的华尔街见闻,平时会收藏一些政策和宏观经济发面的文章,保持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把握,答主观题时也会有用。
真题方面,以前是利率决定和利率期限结构轮流考,今年打破了这个规律,除了一道商业银行的题,所以17级的学弟学妹们可能初试也要看商业银行了。那本书里的知识点挺杂的,不过如果单纯出大题的话,也是可以总结出来的,基本都是书上原话,记得我当时复试总结了三四十道,但是还挺好背的。
2、公司理财
主要用的是罗斯的书,圣才的答案以及第八版公司理财的配套习题(封面和课本长得差不多)。从7月末开始准备,第一轮是这样看的:①先看书划重点,每个字都要看到;②隔两天后整理这一节的笔记(同时看第二节的书),不能机械地抄书,尤其不要大段地抄,而是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对这一整节结构的把握,来决定哪些要放到笔记上,对于较难理解的部分在写笔记的时候要多解释一下,防止以后忘。每节的笔记之间留出一两页空白用于以后的补充。③再隔几天后做这节的题,把答案写在一个本子上,所有题都做完后再看圣才的答案。课本上经常会出现少了一个条件的现象,圣才的答案也不一定全对,所以有拿不准的还是多和群里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做题中出现的问题,在弄清答案怎么做后,把从中得到的规律或者知识也记到笔记上(之前留了空白)。这样第一轮复习实质上相当于学了三遍,而且每遍中间有适当的间隔,在每次隔了几天快要忘了时,又会通过整理笔记或者做题进行重复记忆。最后这一轮结束时,整本书已经可以掌握的不错了,还收获了一大本笔记……
我的第二轮复习包括四个方面:①看书;②看笔记;③重新做一遍之前的错题&觉得重要的题;④开始做第八版重点章节的配套习题。同时继续把新的知识点加到笔记上。配套习题里的题目和书上风格相似,也都很综合,尤其是资本预算Chap 6和资本结构Chap 18,还是有综合了很多知识的题目,做一遍可以收获很多。
再之后就没有明确的第几轮了,基本就是做做真题,继续看书看笔记看错题,同时开始整理公司理财的分析题,这个我也是整理了一个word,比如股权债务融资的优劣、发放股利和股票回购的优劣、所有与“影响因素”相关的知识点等等。另外就是整理易错点,临考前看看很有用。
公司理财是偏理解的科目而不是背诵,所以整个笔记体现出的也是你对知识的理解,以及书中精华的语句,记得当时还画了一张特别凌乱的图,基本串联了整本书的公式。在最后除了看真题外,我基本就只是在不停地翻笔记和背分析题了。今年考的题目觉得有点偏,最后两道大题我都没有完全看懂,也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条件都没用完,所以考完了也很忐忑,一直担心431能不能过线,不过所幸结果还好。之前计算题一直挺稳的,不知道17年和以后会怎么样,在出题风格比较跳的时候,我觉得仍然也得是把基础的先做好,学有余力再尝试别的吧。
(五)总结
考研是一个机会成本很大的事情,很多人要花一年的时间在上面,中间会耽误大三的暑期实习和秋招,因此决定考研之前先好好想想自己是否承担得起这个成本。因为一旦失利,很可能就会处在被迫参加春招+没有过好实习的境地,其实是很难竞争过那些秋招打磨过来的人的。而如果二战,压力会很大,而且万一再出状况,连应届生的身份也都没有了。所以建议时间充足的童鞋还是尽量去找一个暑期实习,(仅个人建议哈,我的血泪史就是大三下什么也没干,不得不从暑假开始复习所以就没实习成)。另外也可以在初试结束后马上开始找实习,这样即使没有工作backup也会在春招有优势。
当然既然决定了要考,就不能总想着万一失败了能怎么怎么样,有一个好的Plan A才是最重要的。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也别逼着自己一定要特别紧地遵循某个timetable,准备过程中偶尔追追剧放松一下都是好的。但在看书的时候就要尽量提高效率,不要总玩手机,但是也不提倡直接带个老人机,毕竟查单词看新闻什么的不方便,但是有些软件是要卸载的比如微博……(网瘾少女欲哭无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