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我就是那只341分锦鲤
三跨应届 本科法学
录取名单放出后,身边还没复试的朋友们纷纷来吸我的欧气~
这篇心得也许不能帮大家拔得头筹,但至少可以填平考研路上的一些坑,少走一些弯路。
一、三个天坑
第一坑,起步晚
任何与考研同年的职业资格证书,都应该为考研让步。职业资格什么时候都能考,考研应届只有一次机会,不要因为身边人都考就心慌
7月之前,我一边看法考课程,一边看中外美史论的参考书(想鲨了当时的自己)
八月初,我终于沉不住气了,找到张老师,成为了A5面授班的一员。补完前面落下的所有视频课并做笔记、完成初审论文,已经9月中旬了。专业课越来越难是目前的大趋势,真的不可以这么晚开始!!!
第二坑,盲目预估
观察今年放出的榜单会发现,跨考的同学们非常多。“我有文科生底子在,政治可以稍放放”、“我六级高分/雅思高分,英语可以不准备”。其实六级、雅思的英语水平不能保证在考研英语中就能拿到好分数(血的教训!!)
这都是我曾犯过的错,考研的卷子还是长期钻研考研试题的老师摸得更透彻,他们的方法论比学生精到得多
出声的教学远比自己闷头做题有效率(毕竟汉字是表意文字)
第三坑,眼高手低
眼高手低的毛病在近年被大家美其名曰拖延症。尽量远离床、宿舍,在专供学习的地方学习。也不要每天为自己制定很繁重的学习计划。能做到当然有从成就感,做不到不仅压力陡增,焦虑和坏情绪也随之而来了;
二、死去活来
学习的过程是输入-读取-输出的过程
输入
张老师强调要看3处以上的文本,which means3处以上有用的文本,提取有用的文本往往要浏览5-6处。全部翻纸质书是不现实的,张老师一再推荐的读秀、知网都是好工具。我自己还会常用Google Scholar,能看到一些港澳台的繁体资料https://scholar.google.com。另外,央美的校刊也是很好的获取信息的渠道。最后核心还是回归课本
大家都会有自己做的笔记、张老师的资料、还有市面上各种疾风劲草。但课本是源头(尤其中美史),看多少次都不多!
读取
这里推荐两个app,Margin Note和Xmind。Margin Note能同时看n多本书,用来整理输入的资料生成自己的知识树。Xmind用来梳理自己对于论述题的思考
不过学而不思则罔,不要把大量时间花在整理笔记上
最重要的是思考、梳理的过程,知识在脑海里生成一张网络的过程
输出
木桶原理大家都知道,个人认为一个学生的短板决定了答题所能到达的高度。答题就是一个学生展示自我的时刻,张老师一直鼓励我们脱稿背诵,比较省时。这是反复记忆的时段(从10月开始之后,持续的到考前,一直在背)
背诵是没有穷尽的,因为要背的内容实在是无边无际,不过我觉得如果有条件最好还是掐时间默写/模考一下,不仅是记忆力、字迹、手写时间把握的问题,还有组织语言逻辑的问题,写出来之后也有一个订正的过程。整理得很精彩,但没有背好或者记忆得很全面,下笔却没有条理,这都是输出过程的不足。
三、赠言
每个考研的学生都是孤独的,不参加任何辅导班就更是如此,像在茫茫无垠的雪地中前行,你不知道你的对手们都是什么样的水平,不知道你的队友如何能帮助你
不过还是要合理纾压啦,比如吸吸、逛公园/博物馆什么的~
张老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要求我们反馈一下进度,无形中每个人都能有一个合理的备考模式~
最后
祝大家一起走花路
考研顺利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