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考研总结 复习提纲和详细解答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05-23

普通地质学复习提纲
地壳:岩石圈上部的次级圈层。以莫霍面和上地幔顶部相隔。
岩石圈:是指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球部分。P28
软流圈:是指地下60—250km之间地震波速度减低的地带,也称低速带。P30
克拉克值:各种元素在地壳中重量的百分比,又称为地壳元素的丰度。P32
风化壳:是指在陆地表面由残积物和土壤构成的一层不连续的、厚薄不均的薄壳。P52
波切台:在基岩海岸的潮间带,波浪和潮汐作用下,基岩海岸向陆地方向节节后退,在海蚀崖前形成一个微微上凸并向海洋方向倾斜的基岩平台,称为波切台。P82
侵蚀基准面:河流的下蚀作用是河谷不断加深,当河流下切到一定深度,河水面趋近与其注入的水体水面高度一致时,河水不在具有下蚀作用,因此河流注入的水体水面是河流下蚀作用的极限面,这个极限面称为侵蚀基准面。P64
平行不整合:是指上下两套地层时代不连续,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的产状彼此平行。P111
历史比较法: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结果,与现代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有相似之处。从研究现代地质作用的过程和产物中总结得出的规律,可以用来分析保留在地层及岩石中的各种地质现象,从而推断古代地质作用的过程和古地理环境。P5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P10
地球内部最主要的二个不连续面是古登堡面莫霍面,其平均深度分别为2900km33-60km。P27
内力地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有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全球板块运动和造山带与沉积盆地
外力地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有风化作用、地表水地质作用、海洋及湖泊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和成岩作用
物理风化作用类型有温差风化、冰劈作用、盐类的结晶与潮解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类型有溶解作用、氧化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和碳酸化作用。P44、45
下古生界可划分为几个系?各系的代号分别为寒武系、志留系S、奥陶系O
上古生界可划分为几个系?各系的代号分别为泥盆系D、石炭系C、二叠系P
中生界可划分为几个系?各系的代号分别为三叠系T、侏罗系J、白垩系K
 
1、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试举例说明风化作用的主要方式(物理、化学、生物等)。P44-48
1)        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岩石的成分、结构,裂隙发育程度,气候和地形等因素。
2)        物理风化作用的方式主要有温差风化、冰劈作用、盐类的结晶与潮解作用。
① 温差风化由于白天太阳辐射,岩石表面升温膨胀快于岩石内部,从而导致产生平行于岩石表面的微裂隙;而夜晚岩石表面降温收缩快于岩石内部,产生垂直于岩石表面的微裂隙。岩石容易产生层状剥落等现象。
② 冰劈作用是岩石在高寒地区,充填在岩石间隙中的水结冰,体积增大,对岩石产生压力增大了间隙;白天温度升高,冰体融化,使得岩石间隙中重新填满水。反复结冰融化,使岩石裂隙逐渐扩大,最终导致岩石的崩解。
③ 盐类的结晶和潮解作用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充填在岩石裂隙中的含盐水溶液,因白天气温高,蒸发量大,是裂隙中的盐类过饱和结晶,体积膨胀,对岩石裂隙产生压力;夜晚岩石裂隙中的盐类从大气中吸收水分而潮解。如此反复结晶潮解,使得岩石裂隙不断增多,最后岩石的崩解。
3)  化学风化作用主要有溶解作用、氧化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和碳酸化作用。
① 溶解作用是岩石中矿物溶解于水而产生分解的过程。自然界中卤化物、硫酸盐及碳酸盐矿物都是易于溶于水,随水流走,岩石的孔隙增大,使得岩石溶解破坏。
② 在硫化物矿床中,黄铁矿遭受氧化转变成褐铁矿的过程中,体积、比重、硬度均变小,使岩石变成多孔状;反正中生成的酸进一步对岩石产生氧化和溶解作用。
③ 水化作用是把水分子结合到矿物晶格中的作用。硬石膏形成石膏的过程中,体积增大,矿物体积增大对围岩产生压力,促使岩石破裂。
④ 水解作用指水中电离矿物的阴离子或阳离子与水离解成H+和OH-相互结合,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的过程。例如在自然界中,硅酸盐矿物和铝硅酸盐矿物通过水解作用导致岩石的分解和破坏。
4) 生物风化作用主要有生物物理风化和生物化学风化作用两类。
① 生长在岩石裂隙中的植物,随着植物的不断长大,其根系也不断长大增粗,促使岩石裂隙增大,最终导致岩石崩解。
② 生物化学风化作用植物和细菌在新陈代谢中常常产生有机酸、硝酸、碳酸等容易而腐蚀岩石,使岩石分解破坏。
 
2、风化壳的垂直分带及各带的主要特征。P52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近地表的环境中,由于温度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及生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使岩石在原地遭受破坏的过程。
风化的原因:组成地壳的岩石主要是各种岩浆岩和变质岩,这些岩石是在地下高温、高压、缺乏游离氧和水溶液及无生物的环境中形成。一旦这些岩石由于地壳运动上升至地表,处于常温、常压、富含游离氧和水溶液及生物活动强烈的环境中,岩石及其矿物受到外界影响,必然产生变化,以适应新的环境。
风化壳是指在陆地表面由残积物和土壤构成的一层不连续的、厚薄不均的薄壳。风化壳是各种风化作用的综合产物,风化壳的性质和厚度受岩石性质、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由于风化作用的强度有地表向下是逐渐减弱的,因而风化壳具有垂直分带性。从地表向下依次分为土壤层、残积层和半风化层。
土壤层主要由粘土矿物及腐殖质构成,是残积物经过生物风化作用改造的产物。
残积层主要由岩石风化作用产生的粘土矿物或其他风化产物组成,组织疏松,不含腐殖质。
半风化层只发生轻微的风化的岩石组成,岩石较致密,完全保留原岩的结构构造。半风化层向下逐渐过渡到基岩。
 
3、风的地质作用:由于地质历史上风积物较少,一般不是很重要,掌握一些名词即可。 P93
差异风化是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由于岩性(矿物组成)的不同导致风化速度不同,使岩石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
风棱石 由风沙流长期磨蚀形成的由几个磨光面组成棱角明显的砾石。
风蚀残丘 风蚀谷之间原始地面随着风蚀作用的进行,日益变窄,形成残留孤丘,称为风蚀残丘。
新月形沙丘 是指孤立分布、平面上呈新月形的沙丘。
风成沙 是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松散堆积物,经风蚀作用的反复改造,最终堆积下来的沙粒。
风成黄土 由风成堆积的粉沙和尘土组成。堆积不受地形影响。
 
 
4、河流地质作用:重点是河流侧向侵蚀作用的过程及形成的沉积物和沉积地形。P64-65
河水以自身的动力及携带的碎屑物对河床两侧或河谷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河流的侧蚀作用。侧蚀作用的结果使河床弯曲、谷坡后退、河谷加宽。
弯曲河道中流动的河水在惯性离心力的驱动下,产生单向环流。单向环流呈螺旋状向下游方向流动。凹岸在单向环流的冲击下,不断遭受破坏侵蚀,碎屑被搬运到凸岸堆积,其结果是:河流凹岸不断向谷坡方向后退,凸岸不断前伸,出现连续弯曲的河床,即河曲;河流不断侧蚀、下移的结果是:形成形态极度弯曲的河床,称蛇曲自由河曲。河谷横剖面为“箱”形;蛇曲的出现,使河流长度不断增加,纵坡降逐渐减小,代表河流侧蚀作用已达到晚期;由于河岸岩性松散,微弱的侧蚀力,也会成河床的弯曲度不断增大,使得相邻两个河湾逐渐靠近。最终,在洪水期由于水量猛增,侵蚀力增大,河水冲溃曲颈段直接流入下一个河湾,这种现象称为河流的截弯取直,被遗弃的弯曲河道称牛轭湖
 
 
5、地下水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垂直分带及各带的运动方式,不同区带岩溶地形的特点(如落水洞,地下水平溶洞等);影响岩溶发育的主要条件(如气候、岩石特征等)。P71-72
岩溶作用发育的条件:
(1)       可溶性岩石 是岩溶作用发生的必要条件;
(2)       岩石的透水性 透水性强有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
(3)       地下水的溶蚀能力 地下水的溶蚀能力取决于CO2的含量。潮湿炎热、土壤层厚、生物繁茂的可溶性岩石分布区,岩溶作用最发育;
(4)       地下水的流动性 由于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多为溶解度较小的物质,地下水是否流动,与岩溶作用能否深入进行密切相关。此外,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决定了岩溶地形的发育方向和特征。
在包气带,地下水以垂直运动为主。在地下水和地面流水的共同作用下,多形成沿竖直方向发育的岩溶地形,主要有:
溶沟和石芽 是地面流水沿岩石裂隙下渗过程中,溶解地表岩石形成的沟槽和脊状突起,沟槽为溶沟,脊状突起为石芽。
落水洞 是地面流水沿裂隙下渗,溶解岩石所形成的与潜水面或地下溶洞相通的陡立深洞。
溶蚀漏斗 是分布于地表及浅处的碟状或漏斗状的溶蚀洼地。其形成除受溶蚀作用外,还遭受重力崩塌作用。
在潜水面附近,地下水作近水平方向运动,因而溶蚀作用沿水平方向发展,形成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洞穴,称溶洞
 
 
6、冰川侵蚀作用的方式,冰川地质作用形成的地形、冰碛物的类型和特征。P74-76
冰川侵蚀作用有刨蚀作用(简要叙述)、搬运作用(简要叙述)和沉积作用。
冰川及其携带的岩石碎块对冰床基岩的破坏作用称刨蚀作用,其方式有挖掘和磨蚀两种,均是冰川对基岩的机械破坏作用。
挖掘作用 又称拔蚀作用,是指冰川在运动中,将与冰川冻结在一起的冰床基岩碎块拔起带走的过程。其结果是冰床加深。
磨蚀作用 又称挫石作用,是指冰川以其冻结搬运的岩屑为工具对冰床岩石进行的挫磨。磨蚀作用的结果是在冰床两侧或底部留下光滑的磨光面和“丁”形擦痕。
挖掘作用和磨蚀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但在冰床的不同部位,两者的强度略有不同。当冰床底部有凸起的基岩时,迎冰面磨蚀作用强,背冰面挖掘作用强。当冰川消融后,这些基岩若保留下来,称为羊背石
 
冰川的搬运作用是指冰川将冻结在冰川内部的碎屑物及冰川前端的碎屑物运移到异地的过程。其搬运方式分载运和推移。
 
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蚀地形主要有冰蚀谷(特征)、冰斗(简要叙述)、鳍脊(简要叙述)、角峰(简要叙述)和冰蚀洼地(简要叙述)。
冰蚀谷 经山谷冰川刨蚀、改造而形成的谷地称冰蚀谷。横剖面呈“U”型,底部和两壁发育磨光面和冰川擦痕。
冰斗 是由冰川刨蚀作用形成的三面陡壁的围椅状洼地。
鳍脊 相邻的两个冰斗或冰蚀谷,因刨蚀作用后退,使相邻冰斗或冰蚀谷间的山脊越来越窄,形成两坡陡峻、山顶尖薄的山脊。
角峰 当3个或3个以上不同方向的冰斗,在刨蚀作用下不断后退,在最后包围形成岩壁陡立的金字塔形山峰。
冰蚀洼地 大陆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对冰床基岩刨蚀而形成大小不同的洼地。
冰碛物是冰川向雪线以下流动,随气温升高,冰川逐渐消融,冰川所挟带的大量岩石碎屑随之堆积下来。冰碛物分选极差,磨圆度较差,无层理,与冰川发育地带的基岩成分基本一致。
 
 
7、海洋地质作用:重点是基岩海岸的侵蚀过程及各阶段形成的侵蚀和沉积地形。这部分好象书上有专门一段文字,表述比较清楚,本科考试时也经常出。P82
基岩海岸带地形坡度相对较大,潮间带较窄,海岸线凹凸不平,多有岬角、海湾分布。
在基岩海岸潮间带,向岸方向水深迅速变浅,波浪和潮汐作用强烈,海水动能较大,海水及其所携带的沙石反复冲击和磨蚀基岩海岸,基岩海岸下部遭受破碎,并被掏空,形成平行海岸方向的凹槽,即海蚀凹槽;随海蚀作用进一步进行,海蚀凹槽不断扩大,其上部岩石发生重力崩塌,形成陡峭的岩壁,称海蚀崖;海蚀崖形成后,基部岩石仍受到海浪的侵蚀,新的还是凹槽和海蚀崖形成,如此往复,海蚀崖不断后退,在崖前形成一个微微上凸并向海洋方向倾斜的基岩平台,称波切台;被破坏下来的碎屑物质随波浪搬运到低潮线一下的地段沉积下来形成波筑台。当地壳长期稳定,平均海平面高度不变时,随着波浪侵蚀作用的进行,波切台逐渐展宽,波浪不再具有侵蚀能力。此时,基岩海岸的横剖面呈上凸形曲线,曲线上各点的侵蚀能力趋近于零,此剖面称为基岩海岸海蚀平衡剖面
在岬角处,由于波浪的折射作用,波浪能量集中,冲蚀力强,在岬角两侧易发育海蚀洞;海蚀洞进一步发育,扩大连通形成海蚀穹;当海蚀穹顶塌落,则形成孤立的海蚀柱,其后发育海蚀崖
基岩海岸海蚀作用的结果,是使海岸趋于平直,地形坡度变缓。
 
 
8、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各圈层的特征(物质组成、物质状态、温度、压力、地震波在其中的传播特征等)。
  P26-31  “2面” “3带” “5圈” “7层”
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速变化,将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面,大约在地表之下33—60km;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面,大约深度为2900km。
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和地球内部的密度变化,将固体地球分为七个圈层,分别为地壳A层、上地幔B层和C层、下地幔D层、外核E层、过渡层F层和内核G层。
软流圈的发现,提出来一种新的固体地球基本结构的划分方案:即岩石圈、软流圈、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内核固体圈。
岩石圈是指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球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大洋岩石圈一般厚60km左右,大陆岩石圈平均厚度约为120km。大陆型地壳具有上部硅铝质和下部硅镁质的双层结构,之间的界面为康拉德面。硅铝层P波速度5.6-6.0km/s,密度约为2.6 g/cm3 ,硅镁层P波速度5.6-6.0km/s,密度约为2.6 g/cm3。大洋型地壳仅发育硅镁质,除上覆极薄的沉积物外,几乎全由富铁、镁的火山岩、橄榄岩组成。
上地幔顶部厚度变化较大,平均约为65km,平均密度为3.33g/cm3,其物质组成与石陨石相当,一般是含铁镁多的硅酸盐矿物组成的超基性岩。
软流圈是指地下60-250km之间地震波速度减低的地带。平均密度为3.5g/cm3,物质成分与石陨石相当,软流圈内温度较高,接近岩石熔点。压力?
地幔圈指软流圈之下至古登堡界面的部分,地震波波速迅速增高,密度迅速增大,成分与石陨石相当,主要由铁、镁硅酸盐矿物组成。温度、压力、地震波的变化特征?
地核厚度1742km,平均密度10.4g/cm3,以雷曼界面为界,分为外核和内核。地核的物质组成相当于铁陨石,主要由铁镍组成。而外核液体还混有一些硫和硅。温度、压力、地震波的变化特征?
 
 
 
 
9、板块边界的主要类型(书上有很清楚的表述),各种类型边界与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成矿作用、构造造山作用的关系。P147-148
依据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及其物质的生长消减特征,将板块边界划分为三种类型:
分离型板块边界 两个板块沿边界相背运动,地幔对流物质涌出并添加到两侧板块边缘上,形成新洋壳。大洋中脊和大陆裂谷系统属于这类边界;
汇聚型板块边界 边界两侧板块相对运动,发生挤压、对冲和碰撞。进一步分为两类:
(1)              俯冲边界 大洋板块俯冲于大陆板块之下,消减于地幔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周缘和印度洋东北缘。有岛弧-海沟型和山弧-海沟型两类。
(2)              碰撞边界 又称地缝合线,两大陆板块互相碰撞,使得大洋闭合,陆壳彼此挤压造山并伴随强烈的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平错型板块边界 两个板块沿边界互相水平错动,两侧板块不发生褶皱、增生和消亡。
 
板块构造与地震作用的关系
地震带分布位置与板块边界非常一致,其中大部分又集中在板块的汇聚型边界上,板块边界处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的一种基本成因。随俯冲作用的进行,形成一个沿俯冲带倾斜的震源带(贝尼奥夫带)。
板块构造与岩浆作用的关系
火山活动是岩浆作用的一种方式,它的分布规律与板块边界十分吻合。此外,板块边界活动特征还决定了岩浆活动的成分、来源和成因机制等特征。如:洋中脊地区岩浆成分主要为基性、超基性,来源于地幔;俯冲带岩浆活动以中、酸性为主,形成岛弧地区安山岩带;碰撞边界岩浆活动以酸性为主,源于地壳局部重融。
板块构造与变质作用的关系
分离型板块边界,岩浆不断上涌,较高的地热梯度和热流作用,先形成的洋壳岩石遭受中-低级变质作用,称为洋底变质作用;平错型板块边界,由于相对错动而发生动力变质作用;汇聚型板块边界,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蓝片岩-红柱岩双变质带。
 
板块构造与造山运动的关系
年轻的褶皱山脉都集中在汇聚型边界上。洋中脊地幔对流物质上涌
 
板块构造与地表地质作用的关系
 
 
 
10、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的关系:P35
动力的来源不同:内力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有地球的热能、重力能及地球自转和转速变化的动能;外力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宇宙空间能,太阳辐射能引起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物质循环运动。
作用的位置不同:内力主要发生在内部圈层岩石圈和软流圈,外力主要发生在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关系:内力地质作用构建海陆分布的基本格局,影响山脉、盆地等的分布,外力削高填低。许多地质过程不仅仅单由外力或内力地质作用引起的,而是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重力属于内力,但地表流水和冰川等外力地质作用却涉及到重力作用等。
 
 


相关话题/地质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地质大学考研综合读图题 (共15道)作图题 (共18道)
    Quest: 在下面地质图上用作图法求A层(打点层)产状Quest: 用作图法在下面地质图上求煤层的产状 Quest: 如图中A点出露为某一地质界面,其产状为:1、水平岩层,2、直立岩层,3、W27050,试画出地质界面在上述三种状态下可能出露界线的形态。 ...
    本站小编 中国地质大学 2015-05-08
  • 中国地质大学2015研招专业目录
    中国地质大学2015研招专业目录已发布,详情请点击进入查看。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4-22
  •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技术学院2015保研简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2015年接收机械、材料专业推免研究生简章已发布,详情如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建立于1998年,是根据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由1954年成立的原北京地质学院探矿工程系、工程地质教研室 联合组建而成的,一直承担着探矿工程、地质工程等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4-21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5年研招简章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已发布,详情如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腹地,东湖之畔,南望山麓。学校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 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的大学;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4-19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5推免研究生简章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接收2015年推免生章程已发布,详情如下:  为做好接收2015年推免生工作,加强科学选拔,规范工作程序,保证公平公正,根据教育部有关推免生工作管理办法,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章程。  一、接收专业、人数及学制  1.2015年我校在理、工、文、管、经、法、教、哲、艺9个学科门类的58个学术学位专业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4-19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3-2012复试土力学考研真题
    2012复试土力学 一、名词解释 1 前期固结应力 2 抗剪强度 3主动土压力 4强度破坏准则(好象是) 5基底附加应力。 二、简答题 1有效应力原理和用有效应力原理解释地面沉降。 2什么叫做正常固结土,超固结土,欠固结土,他们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 3饱和土渗透固结理论,一维渗透固结基本假定。 4地基变形的三个阶段和荷载特征值。 5 液性指数,按液性指数判别稠度状态。 三计算题 两道题,都比较简单,吃亏就吃在这里了。 1计算地基土上的自重应力,并做分布曲线,具体数据忘记了,和课本上的除了数据外基本一样。 2计算挡土墙的主动土压力,,作用点位置和强度分布图。 201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力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概念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3-17
  • 201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环境化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环境化学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PM2.5 POPs CEC Koc PRB 活性酸度 二、简答 1.简述酸雨形成的机理与危害 2.简述沉积物中重金属重新释放的原因 3.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碳酸平衡的异同 4.建立水环境中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主要考虑的环境过程 5.污染物在土壤有机质上吸附和分配过程的主要区别 6.地下水中铬的迁移转化及修复机理 7.简述表面活性剂的环境效应 三、计算题 四、论述题(30分) 1.北方冬季降雪后使用食盐作为融雪剂,说明受过影响后的地下水的水质如何变化?为什么? 2.比较两种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的原理,并说明其优势与不足,还有其应用条件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2-23
  • 2002-201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地质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地质历年真题 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24分) 1.工程地质条件 2.滑坡 3.混合溶蚀效应 4.水库诱发地震 5.活断层 6.卓越周期 二、简述:(60分) 1.工程地质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2.试述岩体稳定性分析刚体极限平衡法的思路。 3.岩石力学、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学有何关系? 4.滑坡有哪些常用治理方法。 5.水对岩土体稳定性有哪些影响? 6.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及影响因素。 三、论述(16分) 结合工程实例,说明工程地质工作的步骤。 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30分) 1.工程地质条件 2. 滑坡 3.岩溶 4.水库诱发地震 5. 活断层 6.管涌 二、简述题(每题12 ...
    中国地质大学 2015-02-07
  • 2014年中国地质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考研复试经验
    2014年中国地质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考研复试经验 这一阵子,从大学毕业到现在,一直想把自己的考研经历写下来,希望可以对考研的学弟学妹有帮助。 录取院校:中国地质大学 录取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考研分数:365 各科分数:政治 69 英语一 78 数学二 98 专业课 120 本科院校:长安大学 本科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其实自己定下要考研,还是挺早的,是在刚大三的时候,当时想着换专业,就在本校读,也想学点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就像报考我们学校的交通运输管理,当时就感觉考本校,应该不是太难,后来是和我的一个学长交流了很多次,自己也是上网看看往年的录取分数和专业课,感觉自己的复习难度太大了,后来就放弃了。这也就到了大三 ...
    中国地质大学 2015-02-05
  • 2014年中国地质大学土木专业考研初试经验交流分享
    2014年中国地质大学土木专业考研经验交流分享 从137年七月22日开始复习,到14年一月参加考研初试,三月9日出来初试成绩,三月27日去中国地质大学参加复试,一直到录取信息公布出来,我的考研终于画上了一个比较圆满的句号。 首先介绍一下吧,我本科四年在北航的土木工程系学习,现在土木系已经和汽车系合并为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了。14年参加考研,报考的是中国地质大学土木学院的结构工程方向,初试成绩总分437,数学150,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139,政治77,英语71。初试考的还不错,有同学建议我写一些关于考研的建议,也有同学请教我复习的方法。请教其实不敢当,我说说一些我的方法和心得吧,如果能对有志于考研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的话,那我 ...
    中国地质大学 201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