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闭的有效性就是指在具有油气来源的前提下圈闭聚集油气的实际能力。 1.圈闭形成时间与油气区域运移时间的关系 2.圈闭位置与油源区的相应关系 3.圈闭要素(盖层和遮挡层)的有效性 4.水动力的影响
四、必要的保存条件: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高质量的盖层条件 14.背斜油气藏有哪些成因类型?其特点如何?
一)名词解释
Office
5
背斜油气藏的成因类型:挤压背斜油气藏、基底差异升降背斜油气藏、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披覆背斜油气藏、滚动背斜油气藏。
(1)挤压背斜油气藏
指在由侧压应力挤压为主的褶皱作用而形成的背斜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 两翼地层倾角陡,常呈不对称状。 – 闭合高度较大,闭合面积较小。
– 由于地层变形比较剧烈,与背斜圈闭形成的同时,经常伴生有断裂。 – 常见于褶皱区的山前坳陷及山间坳陷等构造单位内,常成排成带出现。
(2)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
• 由于基底的差异沉降作用而形成的平缓、巨大的背斜构造。
两翼地层倾角平缓,闭合高度较小,闭合面积较大(与褶皱区比较)。
在地台内部坳陷和边缘坳陷中,常成组成带出现,组成长垣或大隆起。特别是坳陷中心早期的潜
伏隆起带。
(3)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
• 在上覆不均衡重力负荷及侧向水平应力作用下,塑性层蠕动抬升,使上覆地层变形形成底辟拱升
背斜圈闭。
• 背斜的轴部往往发育堑式或放射状断裂系统,顶部陷落,断层将其复杂化。 (4)披覆背斜油气藏
• 与地形突起和差异压实作用有关。也为披盖构造或差异压实背斜。 • 基底突起可由结晶基岩、坚硬致密的沉积岩或生物礁块等组成。 • 突起部分的上覆沉积物常较薄,而其周围的沉积物则较厚。 • 披背斜覆顶平翼稍陡,幅度下大上小。
• 披覆背斜常反映下伏潜山的形状,但其闭合度总是比潜山高度小,并向上递减,倾角也是向上减
小。
• 常为断层所复杂化。 (5)滚动背斜油气藏
• 是沉积过程中同生断层作用的结果。
• 在断块活动及重力滑动作用下,堆积在同生断层下降盘上的砂泥岩地层沿断层面下滑,使地层产
生逆牵引而形成。
• 同生断层及滚动背斜的形成与三角洲的成长发育有关,而与任何造山运动无关。
• 特点:向深部,背斜高点逐渐偏移,其偏移的轨迹大体与断层面平行。构造幅度中部较大,深浅
层较小。位于向坳陷倾斜的同生断层下降盘,多为小型宽缓不对称的短轴背斜,近断层一翼稍陡,远断层一翼平缓。常有反向调整断层。
15.分析三角洲沉积发育地区的石油地质条件。
试从源岩条件、储盖层发育特征、油气运移条件、圈闭发育特征等方面论述三角洲相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
答:油气富集的最基本条件是充足的油气来源,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有效的圈闭以及必要的保存条件等四个方面。
源岩条件:三角洲相发育部位有大量的陆源有机质搬运而来,加上三角洲区原地繁殖的生物,致使三角洲沉积相中有大量的有机质沉淀,是极为有利的生油区域,在一定的物化条件下,有机质大量转化为轻类物质,从而提供了充足的油气来源。
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方面:三角洲相是最有利的生油岩相之一,前三角洲带属于长期快速沉降地区,以富含有机质的暗色页岩沉积为主,由河流搬运而来的细粒粘土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沉积而成,既含海相生物化石,也含陆源有机质,它们都迅速埋藏保存下来,这种快速沉积的前三角洲页岩具有隔绝导热能力,
可以以造成异常高的温度和压力,有利于大范围有机质转化为烃类。三角洲前缘相砂体发育,砂质纯净,分选好,储集物性好,而泥岩层本身也是油气盖层,形成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油气运移条件:三角洲前缘中往往是砂泥互层,从富含有机质泥岩生成出来的油气,由于砂泥层相互接触面积大,能够较容易和较完全的运移到砂岩储集层中,从而为油气的运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有效的圈闭方面:由于三角洲相存在于沉降盆地中,同时产生构造相关的圈闭或岩性圈闭,产生的圈闭往往就在三角洲相内部,而且圈闭的形成时间往往早于或同于油气的运移时间,并且圈闭离油源区较近,从而圈闭中往往能聚集油气。
在三角洲地区发育生长断层及伴生的滚动背斜形成多种圈闭。
保存条件:三角洲相油气聚集后如果未受到后期的构造破坏作用或破坏较弱,则所形成的油气藏就能达到商业标准的油气藏。所以说三角洲相往往能够富集形成油气田。
16.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运移和在圈闭中的聚集和分布的影响特点。
储层非均质性对流体分布的影响:
储层孔隙大小分布和渗透率不均一,导致流体分布及流动特征不同。
• 油气占据较大孔隙,水仍占据小孔隙;含油气的部分存在束缚水; • 剖面上和平面上出现油气水穿插分布;
• 油水分界面是具有一定厚度的含油、束缚水和自由水的过渡带。
17.岩性圈闭形成的基本条件?
• 由于沉积环境不同,不同性质的物质同时沉积下来,遂在沉积物的横向上出现岩性变化。
– 或为砂岩渐变为泥岩; – 或为泥岩渐变为砂岩;
– 或为砂岩的渗透性变化不均匀;
• 在砂岩尖灭体的尖灭端部,和透镜体的两端,往往泥质含量增多,渗透性变差;而向砂岩体主体,
泥质减少,渗透性变好,形成透镜体或岩性尖灭圈闭。 • 与砂体成因和沉积相类型有关。 18.地层不整合圈闭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地层不整合圈闭:与地层不整合有关的圈闭;储集层由于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储集层上或下与不整合面接触。
(1)位于不整合面之下的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
– 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主要是与潜伏剥蚀突起及潜伏剥蚀构造有关 : – (1) 潜伏剥蚀突起油气藏 ;(2) 潜伏剥蚀构造油气藏
(2)位于不整合面之上的:地层超覆不整合油气藏 19.箕状断陷盆地油气藏分布的基本特点。
渤海湾盆地箕状断陷的特点:
不对称结构:分陡坡带、深陷带和缓坡带。 发育铲型正断层、滚动背斜、断块山(古潜山)。 不同带沉积相类型不同。
深陷带为沉积中心和生油中心。
断块油气藏发育。缓坡发育地层超覆和地层剥蚀不整合油气藏,深陷带发育岩性油气藏。 20.前陆盆地油气藏分布的基本特点。
位于造山带与毗邻克拉通之间的沉积盆地。它包括从山前坳陷到克拉通边缘斜坡的过渡区。前渊盆地、山前坳陷、山前坳陷-地台边缘坳陷、山前坳陷-地台斜坡等概念都属于前陆盆地范畴。
形成于挤压构造环境,与A型俯冲和B型俯冲作用有关。盆地的沉积空间主要由冲断负荷诱发的挠曲作用形成的。
盆地结构不对称,靠近造山带一侧较陡,在其演化过程中遭受变形作用强;盆地近克拉通一侧较宽缓,与地台层序逐渐合并。由造山带向克拉通方向,前陆盆地可划分为三部分:1)褶皱-冲断带;2)深凹(坳)带和3)稳定前陆斜坡和前缘隆起。
背斜构造圈闭主要为一些逆冲断层相关的不对称褶皱,分布在靠近盆地逆掩冲断带一侧。断块圈闭分布普遍。
地层圈闭主要发育在靠近地台一侧,多期构造升降会形成多个不整合面。向克拉通台地方向形成地层超覆不整合。
在平面上,油气围绕生油气中心呈条带状分布于平行造山带的构造带上。 断层封闭机理
• 实质:断层面排替压力大、断层上盘对接岩性排替压力大。 • 封闭原因:对接封闭、粘土滑抹封闭、成岩封闭、沥青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