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考研问答50题(8)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06-05


⑷.新中国成立时,随着三座大山的被推翻,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两种基本矛盾,一是国内的,即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二是国外的,即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⑸.20世纪50年代中期,三大改造完成,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基本解决,代替他的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7.从中华民国成立到五四运动前,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结果如何?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共八大前,中共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作出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说明导致上述两种结果的根本原因。
⑴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颁布《临时约法》,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和复辟帝制,反对张勋复辟和段祺瑞的独裁统治;孙中山的努力屡遭失败,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⒉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领导人民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恢复经济,实施一五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召开了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完成了三大改造;这些工作,巩固了政权,消灭了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⑶ 根本原因:
  孙中山屡遭挫折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局限性,不能找到一条拯救中国的正确的道路;中共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制定了符合中国社会实际的马克思主义路线,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
18.1956年中共开始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开始探索的标志是什么?探索中面临哪两大问题?中共八大对这两个问题的决策是什么?中共八大决策的依据有那些?中共八大决策是正确的,但为什么未能贯彻执行?
开始探索的标志:《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借鉴苏联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在经济建设中要处理好各种关系;
探索中面临的两大问题:
一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
二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规模和速度问题);
中共八大对这两个问题的决策:
⑴.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
⑵.提出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中共八大决策的依据:
⑴.对敌斗争的任务基本完成:
  建国初期,经过追歼残敌、剿匪作战,消灭了国民党残余势力;土地改革、镇反运动,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社会秩序稳定;抗美援朝,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⑵.社会经济领域发生重大变化: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⑶.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新中国初期的一系列措施,巩固了政权;一届人大,制定了宪法;外交政策成熟;国际威望提高;
⑷.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基本解决:
  三大改造完成,阶级消灭,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巩固;
中共八大决策是正确的,但未能贯彻执行,原因:
党和国家领导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迫切心情,忽视了客观规律和当时的国情;国外反华和反共势力的猖獗;对建设社会主义形势估计错误;社会主义建设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
19.中共七大、七届二中全会、八大,是中共领导革命和建设中的三次重要会议。试从会议召开的时机、中心内容方面概括相同之处,并予以说明。这三次会议在指导中国革命或建设的实践中,产生的历史作用有何异同?并予以说明。
⑴.都召开于历史重大转折到来之前。七大在抗战胜利前夕;七届二中全会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八大在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前夕;
⑵.都正确地分析、预见了新的历史时期将出现的新情况。七大指出中国将面临两个前途的斗争;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转到城市;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将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⑶.都为新的历史阶段及时制定了正确的任务。七大提出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八大提出集中力量解决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国家;
⑷.都具有从理论上探索在新的历史阶段指导革命或建设实践的历史作用,但八大的探索对实践的实际指导作用几乎未能发挥。七大指导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七届二中全会指导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八大的决策是正确的,但反右斗争扩大化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八大的探索难以付诸实践。
20. 1956~1966年探索中指导思想有哪两种倾向?有何表现?十年探索留下那些经验教训?
两种倾向:
⑴.正确的探索:
 ①.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发表,提出借鉴苏联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在经济建设中处理好各种关系;
 ②.中共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科学论断,提出经济建设的总任务和总方针;
 ③.1957年毛泽东发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④.1957年,开展整风运动,加强党的建设,听取党外人士的批评和建议;
 ⑤.1960年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⑥. 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⑦. 科学文化方面,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编制了12年科技发展规划;
⑵.出现的失误:
 ①.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改变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这成为后来但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根源;
 ②.急于求成,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超越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1959年的反右倾斗争,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生活遭到严重破坏,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的不良倾向在党内发展;
1956~1966年十年探索留下的经验教训:
⑴.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
⑵.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⑶.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能超越生产力水平,盲目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组织形式,片面追求高速度;
⑷.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要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
⑸.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21. 试比较中共两次整风的异同。
  异:
  ①.前者中共是在野党,后者中共是执政党;
  ②.前者是为了彻底肃清左右倾错误,为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后者是为了使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③.前者主要是反对主观主义,因为左右倾错误的思想根源都是主观主义;后者侧重于反对官僚主义,因为中共已成为执政党;
  ④.前者基本成功;后者前期成功,后期由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使党的指导思想发生严重偏离;
  同:
  ①.内容上都有反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反对宗派主义是实现思想统一的组织上的保证;
  ②.都解决了重大问题,在历史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22.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各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制定的?两者在内容上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对我国经济建设各产生了什么影响?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历史条件:
⑴.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的历史条件:
 ①.民主革命遗留问题基本解决,党和人民政府赢得了人民的拥护,政权巩固;
 ②.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初步形成;
 ③.抗美援朝胜局已定,为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⑵.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制定的历史条件:
 ①.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②.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③.中共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全国人民热情高涨,迫切要求尽快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状态;(忽视客观规律、背离八大方针、经济建设中左倾思想滋长)
侧重点:
①.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一化三改造”,优先发展重工业,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侧重于多快好省的“快”字,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
影响: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由于工作过粗过急,遗留了一些问题;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忽视了客观规律,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导致三年经济困难;
认识:
 经济建设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23.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左倾错误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它的思想理论根源是什么?
发展:
⑴.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左倾错误发展,左的思想开始抬头,并逐渐占了上风;
⑵.1958年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轻率发动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泛滥开来
⑶.1959年反右倾斗争,使左的错误进一步发展;
⑷.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是左倾错误发展到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是中共历史上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时期;
思想理论根源:
⑵.党中央对当时国内外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⑶.理论上修改了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
⑷.忽视客观规律,夸大主观能动作用;
⑸.个人崇拜、个人专断的发展
24. 结合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派、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文革中的四人帮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分析其目的,并据此谈谈你对儒家思想的认识。
态度和目的:
⑴ 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其目的是借维护孔子的名义,批判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思想,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根据;
⑵ 激进民主主义者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进行批判,对儒家文化持否定态度,其目的是要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统治,反对复辟帝制;
⑶ 文革中四人帮对儒家思想持批判态度,其目的是阻止周恩来批判极左思潮,反对解放干部和对经济调整;
认识:
⑴.历史上不同阶级、不同派别,为了达到其政治目的,对儒家思想采取不同态度;
⑵.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儒家思想对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发展封建经济,缓和阶级矛盾产生过积极影响;在封建社会衰落时期,产生消极影响;在中西文化交融过程中,对儒家思想应采取科学态度;在现实社会中,对儒家思想要加强研究,批判地加以继承和发展
25. 1956~1976年是建国以来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从政治、经济、外交三方面归纳前后两个十年我国历史的不同特点。
 ⑴.政治上:前十年受左的干扰,但正确思想占主导地位;后十年左倾错误占主导地位;
 ⑵.经济上:前十年虽有挫折但成就巨大;后十年虽有成就但遭受的破坏巨大;
 ⑶.外交上:前十年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对抗;后十年中美建交,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6. 文化大革命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请回答有关问题:
历史条件:
⑴.长期的左倾错误,使中国陷入严重的困境,必须尽快改变;
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⑶.中共正确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吸取了文革的教训;

相关话题/中国近现代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分导读
      在考研政治的6个科目中,《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内容庞大但考题不多、分值不高。  所谓内容庞大,是指这门学科所对应的时间跨度,不仅有近代还有现代;所涉及的内容不仅有理论还有实践;所关涉的知识点囊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会议、著作、文件等等方面,林林总总,千头万绪。  所谓考题不多、分值不 ...
    本站小编 新浪教育 2015-05-25
  • 2015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之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纲要部分考试的重点。在历年的考试中,选择题和分析题中均出现过。该部分内容几乎每年必考,而今年考查分析题的可能性极大。重点内容是抗日战争的过程、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抗日战争胜利的经验。下面万学海文老师就这几个方面给同学们一一梳理。  一、抗日战争的过程  1931年9月18日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的开端。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平南郊宛平城发动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1937年12月日军进占南京城后,即以灭绝人性的烧杀淫掠制造了骇人听闻、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遭到了中国人们的英勇反抗。中国共产党 ...
    本站小编 新浪教育 2014-12-14
  • 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节变化汇总
    2015年考研政治大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出现一些变动,具体如下:  第一章 将原本的第二节拆分为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和第三节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但实质考点没有变化。  第二章 无变化  第三章 无变化  第四章 将第一节中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合并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在第三节中删去了北伐战争的进展标题,但无实质变化。  第五章 无变化  第六章 将第二节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基本策略改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 ...
    本站小编 新浪教育 2014-12-14
  • 201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纲解析变化及复习策略
    2015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已经正式发布,本学科的变化不大,考查范围仍是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进程。考生在秋季复习时,结合本学科重点,应到达以下几点要求:  一、近代史部分(1840-1949)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外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掌握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挣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掌握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注意比较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民族 ...
    本站小编 新浪教育 2014-12-14
  •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近5年考试点分布
      中国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 ...
    跨考教育 免费考研网 2014-05-02
  • 2015年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指导与学科脉络
    在政治理论考试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2010年考研政治大纲的新增科目,它占整个考研政治的分值是14分。从近两年的考题来看, ...
    跨考教育 免费考研网 2014-02-17
  • 2014考研历史学:中国近现代史全面了解
    一、中国近现代史考查目标  本科目共考查4种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史料分析题、简答题(论述题)。20072010年第四大题 ...
    海文教育 免费考研网 2014-02-05
  • 2012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客观题解析
    2012年考研政治题中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科涉及单选第9题,多选26题、27题、28题,多选29题属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中特交叉题目,暂不作纲要题处理。万学名师团队第一时间解析了史纲的客观题。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中西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不能 ...
    新浪教育 免费考研网 2014-01-13
  • 2012年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评析
    考研政治考试于2012年1月7日举行,今年的热点应该涉及2011年和2012年两年的热点。2012年考研政治题中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科多选26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涉及了2012年鸦片战争170周年纪念热点。  26.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美、法趁火打劫,相继逼迫清 ...
    新浪教育 免费考研网 2014-01-13
  • 2014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辛亥革命再次涉及
      跨考教育 政治教研室 丁晓梅  今年的政治考试毛中特和史纲部分都凸显了改革的相关内容,这部分内容有20多分。其它部分考点 ...
    海文教育 201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