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评价与规划
1. 土地的概念: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的一切活动与土地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土地又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发展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而且又是发展工业、交通、城建、旅游、等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所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2. 土地的特性: (1)土地是自然综合体,其性质主要取决于各组成成分。气候、土壤、岩石、植物、动物、水等自然要素均对农业生产土地施加一定的影响,但这些影响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的。
(2)土地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厚度和范围的地段。其面积大小有别,在空间上也有一定的地域组合关系。
(3)土地是一种历史自然体,具有发生与发展的过程,某一地段的土地特征只是反映了某一时间的特定状况。
(4)土地具有经济属性。主要表现在土地具有各种各样的经济利用价值。 (5)土地具有社会属性。 (6)土地具有生态属性。
此外,土地还具有可更新性、不可替代性、位置固定性、面积有限性等特征。 3. 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
4. 土地类型研究是指在划分各级土地单位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原则,对这些土地单位进行类型归并,即分类。此外,土地类型研究还包括探讨一个区域的土地类型结构,即包括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区域结构在内的土地空间结构,以及随时间而变化的土地动态演替结构。
5. 干燥度: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数。又称干燥指数,通常用字母K表示。它是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反映了某地、某时段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状况。显然,它比仅仅使用降水量或蒸发量反映一地水分的干湿状况更加确切。
6. 土壤耕性:是指土壤对耕作的综合反映,包括耕作的难易、耕作质量和宜耕期的长短。 7.土地类型研究:指对土地进行分类学的研究,它包括土地分级及在此基础上的土地类群归并,此外还包括研究土地类型的结构和动态演替机制和规律等。
8.土地类型:是气候、地表物质、地形、土壤、水文、动植物等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长期作用的产物。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各种各样、等级有高低、内部性质相对一致的土地单位。
9.相对均一的土地单位的特性:
①每一个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都有一定的外貌形态,一般可从其地貌、植被或土壤反映出来; ②每一个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都有近似的成因及相似的土地属性。不仅指坡度、岩性、水文条件、土壤等自然属性,一定程度上也指土地利用和土地改良、整治等社会经济属性; ③每一个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均在一个上下等级的层阶关系中占有一个位置,它与其它土地单元构成一个土地分级系统,即土地类型的划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