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一
1三大造园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西亚伊斯兰园林,欧洲古典园林
2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留园
清代广州四大名园:东莞可园,佛山梁园,顺德清晖园,番禹余荫山房
3 障景:又称“抑景”,园林中用于遮挡视线,促使视线转移方向的屏障物。(北京颐和园内太湖石安置在仁寿门内)
流动框景:沿围墙或单面廊有墙的一侧开什锦窗,摄取佳景,向前前进时可欣赏到一幅幅富于韵律变化的画面(拙政园水上浮廊)
模糊框景:利用花墙,隔断,漏景,疏林,柳丝等取景,其景依稀可见却又看不清楚,使人在模糊中欣赏到“似实而虚,似虚又实”的美景(拙政园砖砌漏花墙)
借景:就是将视线所涉及范围内的美景组织到园林绿地观赏中来,成为园内景色的一部分,以丰富园林景色,扩大园林空间。(承德避暑山庄借罄锤峰一带山峦景色)
4留园平面,简述留园入口的设计p631
入口设计:匠师采取了收、放相间的序列渐进变换的手法,运用建筑空间的大小、方向、明暗的对比,甫入园门便是一个比较宽敞的前厅,进入狭长的曲尺形走道,再进一个面向天井的敞厅,最后以一个半开敞的小空间作为结束。
5识别寄畅园平面图,简述其布局特点p403
入园经秉礼堂再出北面的院门,东侧为太湖石堆叠的小型假山“九狮台”作为屏障,绕过此山便达到园林的主体部分。园林的主体部分以狭长形水池“锦汇漪”为中心,池的西、南为山林自然景色,东北岸则以建筑为主。西岸的大假山把假山作成犹如真山的余脉,这是此园叠山的匠心独运之笔。水池北岸地势较高处原为环翠楼,后来改为单层的嘉树堂。知鱼槛突出于水面,形成东岸建筑的构图中心,与对面西岸凸出的石滩“鹤步滩”相峙,把水池的中部加以收束,划分水池为南北两个水域。锡山及顶上龙光塔被很好的借入园内。全园山水占三分之一以上。建筑疏朗,以山为重点,以水为中心,山水林木为主的人工山水园。
6识别个园平面图,简述个园四季假山的石材与用法 p610
春季:运用石笋,散置在门前花坛里的竹间,象征“雨后春笋”的意思。
夏季:太湖石堆叠假山,高约6米。假山的正面向阳,皴皱繁密,呈灰白色的太湖石表层在日光下所起的阴影变化多,犹如夏天的行云,又仿佛人们常见的夏天的山岳多姿景象,这便是“夏山”的缩影。
秋季:黄石堆叠的大假山,山的正面朝西,黄石纹理刚健,色泽微薄。每当夕阳西下,一抹霞光映照在发黄而俊俏的山体上,呈现醒目的金秋色彩。山间古柏出石隙中,它的挺拔姿态与山形的俊俏刚健十分协调,无异于一幅秋山画卷,也是秋日登高的理想地方。
冬季:雪石叠筑的假山,坐落在透风漏月厅南墙背阴的地方,雪石上的白色晶粒看上去仿佛积雪未消,这便是“冬山”的立意。
7识别余荫山房平面图,简述布局特点p676
园门设在东南角,西半部以一个方形水池为中心,池北的正厅“深柳堂”面阔三间。深柳堂隔水与池南的“临池别馆”相对应,构成西半部这个庭院的南北中轴线。水池的东面为一带廊,当中跨拱形亭桥一座。此桥与园林东半部的主体建筑“玲珑水榭”相对应,构成东西向的中轴线。东半部面积较大,中央开凿八方形水池,正中建置八方形的“玲珑水榭”。园东北角跨水渠建方形小亭“孔雀亭”,贴墙半亭“来熏亭”。
识别可园平面图,简述其布局特点 p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