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1. 地图是按照一定法则,有选择地以二维(2D)或多维形式(3D)与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Earth)(或其它星球)若干现象的图形或图像,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能用地图概括原则,科学地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现阶段地图的定义是:以一定的数学(Math)法则(即模式化)、符号化、抽象化反映客观实际的形象符号模型或者称为图形数学模型。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2.空间自相关(spatial autocorrelation)是指一些变量在同一个分布区内的观测数据之间潜在的相互依赖性。Tobler(1970)曾指出“地理学第一定律:任何东西与别的东西之间都是相关的,但近处的东西比远处的东西相关性更强”。
3.元数据 见12年
4.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它是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种实体地面模型,是数字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简称DTM)的一个分支,其它各种地形特征值均可由此派生。一般认为,DTM是描述包括高程在内的各种地貌因子,如坡度、坡向、坡度变化率等因子在内的线性和非线性组合的空间分布,其中DEM是零阶单纯的单项数字地貌模型,其他如坡度、坡向及坡度变化率等地貌特性可在DEM的基础上派生。
5.空间数据结构 SpatiaI Data Structure,空间数据结构是空间数据适合于计算机存储、管理、处理的逻辑结构,是空间数据在计算机内的组织和编码形式,是地理实体的空间排列和相互关系的抽象描述。
6.数字地球:一个以地球坐标为依据的、具有多分辨率的海量数据和多维显示的地球虚拟系统。数字地球看成是“对地球的三维多分辨率表示、它能够放入大量的地理数据”。在接下来对数字地球的直观实例解释中可以发现,戈尔的数字地球学是关于整个地球、全方位的GIS与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二.简答题
1.泰森多边形:
荷兰[1] 气候学家A•H•Thiessen提出了一种根据离散分布的气象站的降雨量来计算平均降雨量的方法,即将所有相邻气象站连成三角形,作这些三角形各边的垂直平分线,于是每个气象站周围的若干垂直平分线便围成一个多边形。用这个多边形内所包含的一个唯一气象站的降雨强度来表示这个多边形区域内的降雨强度,并称这个多边形为泰森多边形
泰森多边形的特性是:
1、每个泰森多边形内仅含有一个离散点数据;
2、泰森多边形内的点到相应离散点的距离最近;
3、位于泰森多边形边上的点到其两边的离散点的距离相等。
2.空间信息可视化:是指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将复杂的科学现象和自然景观及一些抽象概念图形化的过程。具体地说,是利用地图学、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将地学信息输入、查询、分析、处理,采用图形、图像,结合图表、文字、报表,以可视化形式,实现交互处理和显示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Q2Gr71SjmE2C0V9qWJFZ5l05MrfFei-C5B9oeae4PC_bAz8W6bSI-J_GY2jxaaQ7t-lMqaR1qbY6BEgwvh69NH6bNFfJ81uzWtOq6dL7Bvu
3.什么是3S集成 3S指GPS、RS与GIS的集成。3S integration( integration of GPS, RS and GIS technology)将全球定位系统(GPS)、航空航天遥感(RS)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根据应用需要,有机地组合成一体化的、功能更强大的新型系统的技术和方法。
空间定位系统(目前主要指GPS全球定位系统)、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目前对地观测系统中空间信息获取、存贮管理、更新、分析和应用的3大支撑技术(以下简称“3S”),是现代社会持续发展、资源合理规划利用、城乡规划与管理、自然灾害动态监测与防治等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地学研究走向定量化的科学方法之一。
3S集成的意义:3S结合应用,取长补短是自然的发展趋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大脑,两只眼睛"的框架,即RS和GPS向GIS提供或更新区域信息以及空间定位,GIS进行相应的空间分析,以从提供的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综合集成,使之成为科学决策的依据。实际应用中,较为多见的是两两之间的结合
4.与其他信息系统相比,GIS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