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之明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08-17

科道:明、清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总称,俗称为两衙门。明太祖设给事中,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分工行政监督六部并审核皇帝批复的奏章和下发的诏旨,督察院分十三道布政使司设立。它承担监察规谏之职,权力颇重,在政治生活中非常活跃。

卫所制度又称卫所制为明朝的最主要军事制度,为明太祖所创立,其构想来自于隋唐时代的府兵制。元朝户部尚书张昶最早提出卫所。明洪武在全国的各军事要地,设立军卫。一卫有军队五千六百人,其下依序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等单位,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兵部,兵农合一。它是驻防体系,并非战时编制。它构成明朝基本军事力量,但超经济强制性色彩,军士应役负担严重,引起地方社会动荡不安,明中期被募兵制取代。

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也称制义、制艺。八股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等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它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直到清末,它一直是读书人博取功名的主要途径,但禁锢思想,败坏风气。


胡惟庸案:简称"胡狱"或"胡党之狱",明初四大案之一。明太祖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又颁布《昭示奸党录》述其罪状。除掉胡惟庸后,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另设殿阁大学士供皇帝做为顾问,结束了中国的宰相制度,加强了专制皇权。胡惟庸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名至实归的丞相。此后,中国封建王朝“丞相”职位彻底消亡。

大诰:是明朝初期朱元璋在位时的一种特别的刑事法规。朱元璋为了从重处理犯罪特别是官吏犯罪,就将自己亲自审理的案件加以汇总,再加上就案而发的言论,合成一种训诫天下臣民必须严格遵守的刑事特别法。它在中国历史上是普及最广泛的一种法律,基本每一家都要有一本。科举考试中会涉猎《明大诰》内容。它是明初推行重典政策的产物,也是刑罚制度的一大倒退。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儿建文帝朱允炆,战争持续三年。建文帝缺乏谋略被歼灭,朱棣攻下应天称帝为明成祖。成祖打破了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即位后开始重用宦官,巩固明朝统治,明朝逐步出现了“仁宣之治”局面。

仁宣之治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国家出现盛世的局面,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他们在位期间政治清明,法纪严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蔚然有治平之象,形成了明代早期国泰民安的升平景观。

《永乐大典》编撰于大明永乐年间,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作为世界上著名的百科全书,显示了古代汉族文化的光辉成就,是一部集大成的旷世大典。

弘治中兴指的是明朝在明孝宗朱佑樘治理下出现了的"治世",明孝宗宽厚仁和的政治品行导致出现了弘治一朝君子众多、君臣关系融洽等政治特色,使成化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更定律制,复议盐法,革废一应弊政,政治清明,朝野称颂。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繁荣经济。他在位期间,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富裕、天下小康,所以后世史学家称其为弘治中兴。

票拟:明清内阁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先将拟定之辞书写于票签,附本进呈皇帝裁决,称为"票拟"。清代设军机处后,重要奏章改用奏折,此制遂废。表面上宰相废去,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百司政务;实际上多半依靠"票拟"定夺,加剧了内阁宦官专权局面,皇帝的意志和权力受到内阁诸臣的左右限制,达到君逸臣劳的理想模式。

批红:明朝,群臣奏进文书,由皇帝亲批数本,其余由司礼监官按阁票所拟字样照录,或奉旨更改,用朱笔批之,称“批红”。 利用宦官势力牵制内阁,代表皇权监督和控制政府机构的施政活动,以确保皇权的利益不受损害和侵犯,并防止任何违背皇帝意图的行为出现。

内阁:是政府高级官员代表政府各部门商议政策的组织。内阁在明朝时期是皇帝的秘书机构,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并不参与决策。明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罢中书省,设立大学士组成的内阁,本意为将其权力降低,事实上由于君主的信任,权力可以与宰相相比,至清代其权力始消减,部份首辅权力转移至总督均分,而自雍正时期后,军机处取代了内阁在政治决策上的地位。

廷推:明制,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皇帝必诏令廷臣会议,以共相计议,衡量至当,然后报请皇帝,取旨定夺,廷推之至意,实所以重视选贤荐能,以为国用,期能贤人在位,能者在职,相与共谋国事之兴隆,实际却导致宦官专权。

考察,明朝考核文官的制度。又称大计。分京察、外察两种。洪武时期,工部尚书朱守仁察山东莱州官吏,六年察举司官是否有过错,自此考察制度开始。弘治年间考察制度臻于完备,万历中叶渐趋败坏。万历以后,官僚集团内部互相攻讦,结党营私,考察成为党争的工具。

大礼议:指发生明正德年间到嘉靖年间的一场规模巨大、旷日持久的在皇统问题上的政治争论,原因是明朝明世宗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为其生父称号问题引起的。嘉靖帝实质是世宗通过议礼之争,打击杨廷和等先朝阁臣和言官,确立和巩固自身的统治,推行新政。它强化皇权,严重阻碍了政治经济的改革,酿成党争之争,加剧朝政腐败。

国本之争,又称争国本,是明朝明神宗册立太子的问题,当时有两派分别拥护皇长子朱常洛与福王朱常洵争夺太子之位,朝中上下也因此分成两个派别。明神宗与群臣争论达15年之久。直到1601年,朱常洛才被封为太子,而朱常洵被封为福王。

红丸案,为晚明三大案件之一。元年(1620年),泰昌帝病重,李可灼进献红丸,自称仙丹。泰昌帝服后死去。有人怀疑是郑贵妃唆使下毒,旋即展开了一系列的追查元凶的举动。其间,党争与私仇夹杂其中,连坐罪死者众矣。

移宫案,为明末三大案之一。明万历年间魏忠贤利用熹宗年幼之机,把持朝政大权,逼迫李选侍移到仁寿殿哕鸾宫。此事件史称"移宫案"。

不同之处:    1.起因不同。
①东汉的宦官专权是为了对抗外戚而产生的,因为东汉中后期的皇帝大多比较短命,即位的皇帝年龄小, 太后要依赖外戚掌握权力。当皇帝长大后,要想夺权就必须依靠身边的宦官。如此宦官在推翻了外戚之后,就得到了信任和皇帝赏赐的权力,并且宦官容易控制皇帝来打击反对他们的文官集团。
②唐代中后期由于藩镇的问题,比较容易控制,皇帝就不断的削弱武将的权力,转而交给宦官,如派往各地的监军就是为了防止武将的叛变。但皇帝把禁卫军的军权也交给宦官时,形势就发生变化了,皇帝就变成了傀儡了,任由宦官们摆布。
③明朝的宦官专权则是由于制度的原因,皇帝的权力由于宰相被废除而大大的加强,随之而来的是皇帝要处理的事务也就越来越多,因此在皇帝身边就必须有人来帮助他,而宦官则是最好的太监和秉笔太监这两个职务。由于皇帝对处理国事的兴趣越来越低,因此就有了为皇帝批阅奏章的秉笔太监。这样大权就落到了宦官的手中。
    2.专权的形式不同。
东汉和明代宦官专权的形式有些相似,都是通过皇帝来达到专权的目的,但又有所区别。
①东汉的宦官是通过取得皇帝的信任,向皇帝提出他们的意见,从而达到控制朝政的目的。
②明代则是通过代皇帝批阅奏章来达到控制的目的。
③而唐代的宦官则比较直接,他们掌握了皇帝的生杀大权,把皇帝当作了傀儡,直接掌握权力。
    ①东汉的宦官对国家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使朝政陷于混乱,尤其是在财政上,他们大多贪得无厌,是加速王朝灭亡的催化剂。
②唐代的宦官对皇帝和皇权的危害比较大,因为他们控制了禁卫军,所以对皇帝的人身安全有了威胁,甚至直接参与对皇帝的废立。
③明代的宦官则有点区别,因为明代的宦官是机会受正规教育的,不少人也有为国为民的,对国家也是有所贡献。比如神宗时的冯保,他和张居正一起执政,正是由于他支持张居正的改革,才延缓了明朝的灭亡,当然更多的是为满足私欲而危害国家的人。
乡绅阶层: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特有的阶层,主要由科举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当地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退休回乡或长期赋闲居乡养病的中小官吏、宗族元老等一批在乡村社会有影响的人物构成。他们近似于官而异于官,近似于民又在民之上。尽管他们中有些人曾经掌柄过有限的权印,极少数人可能升迁官衙,但从整体而言,他们始终处在封建社会的清议派和统治集团的在野派位置。他们获得的各种社会地位是封建统治结构在其乡村社会组织运作中的典型体现,成为乡村民众的代表,构成在官府之外的又一股势力。这股势力既是官方与民间的桥梁,又是官府、乡里所期望造福乡里或教化民众的不二人选.












经营地主:是旧中国农村经济中带有一定资本主义性质的经营形式,即一些较多土地的地主,用部分土地雇工经营。它与旧时富农最大区别是本人不参加劳动,由管家代为经营,以对农业进行农场式管理。是由封建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过度的一种形式。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明朝后期,在一些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这种现象被学界称为"资本主义萌芽",最早见于苏州丝织业。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发展十分缓慢,自然经济仍占据社会主导地位,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有促进作用,但未促成中国社会的转型。


保甲制度:是宋朝时期开始带有军事管理的户籍管理制度。至清时以10户为1牌,10牌为1甲,10甲为1保,成为清代基层社会管理制度,由此建立起了封建皇朝对全国的严密控制。它作为国家政权借以向乡村社会延伸行政触角的权利代表,负责防御性的安保职责、编制赋税册、维护乡村治安秩序。保甲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时代长期延续的一种社会统治手段,它的最本质特征是以"户"(家庭)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而不同于西方的以个人为单位。


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由张居正推广到全国。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它反映了现物税和现役制向货币税过渡和户丁税向土地税过渡。大大简化了征收手续,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农民获得了较大的人身自由,使没有土地的农民可以解除劳役负担,有田的农民能够用较多的时间耕种土地,对于发展农业生产起了一定作用。没有土地的工商业者可以不纳丁银,这对工商业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一条鞭法在中国赋役制度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改变了历代"赋"与"役"平行的征收形式,统一了役法,简化了赋役制度,标志着赋税由实物为主向货币为主、征收种类由繁杂向简单的转变。


摊丁入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即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清朝政府把许多本来与田地无关的课税,也并入田赋,造成了更深的阶级矛盾。

宗族制度:是中国古代以家长制为核心,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特殊社会体制。自秦至清末封建社会,宗族制的发展经历了秦唐间的士族宗族时代、宋元间的大官僚宗族时代、明清绅衿富人宗族时代和近现代的宗族变异时代。明清而是更广泛的向社会基层发展,形成具有一定独立自治色彩的农业社会群体。它由祠堂、族长、族谱、族规、族田构成,更具经济、社会意义。宗法制构成封建专制政治的坚实社会基础,起到了社会基层管理组织的作用,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实际上是巩固了国家政权。


相关话题/中国古代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之清
    努尔哈赤:清王朝的奠基者,统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国关东部。1616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他创建了八旗制度,并命人用蒙古文字母创制满文。他是清朝(后金)的第一位皇上,也为后面的清朝兴盛带来了莫大的基础。 多尔衮: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8-17
  •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官渡之战 是曹操和袁绍为争夺对黄河中下游的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有决定意义的战争。袁绍于公元199年灭了公孙瓒,地跨青、冀、并、幽四州,势力很强。他想以消灭公孙瓒之余威,率兵南下,一举消灭曹操,进而黄河中下游地区全部纳在他的统治之下。袁绍以精兵十万,劲骑万余匹,南渡黄河。袁绍虽兵多粮足,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6-28
  • 历史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笔记
    专题一、我国古代赋税制度 一、我国古代主要赋税制度的类型: ① 以人丁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等 ② 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初税亩、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等 ③ 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 二、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 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5-20
  • 2015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历史学综合专业课完整回忆版
    2015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历史学综合专业课完整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7个 各10分 7 x 10 = 70 1.土断 2.台谏合一 3.隆庆和议 4.内务府 5、局外旁观论 6、宪法编查局 7、法币改革 二、史料分析 (共60分) 史料一(30分).史料出自《四库全书总目》,是关于吴兢所著 贞观政要 的写作、评价、注释的 1.举出材料中吴兢所担任的官职及其所属的部门 2.贞观故事是什么?在两唐书中有记载么? 3.贞观政要的成书时间?怎样推导出来的? 4.列举文中提到的贞观政要的著录之作,以及作注释者。 这个题最不需要背。。给出的史料中全有答案。 史料二(30分)。魏源关于鸦片战争的看法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一篇材料 1.该文作者是谁?写作 ...
    中国人民大学 2015-02-23
  • 2013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复习经验
    又到了考研复习即将进入白热化的阶段回想起去年这个时候的艰苦奋斗,感受良多。当时也是无数篇考研成功经验贴陪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4-08-07
  • 中国古代史专业研究生招生单位
    学科门类:06 历史学 一级学科:0601 历史学专业名称:060106 中国古代史北京: (10001)北京大学 (10002)中国人民大学 (1 ...
    考研论坛 免费考研论坛 2010-06-15
  • 2011中国古代史考研复习重难点知识全攻略
    考生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总是难免会遇到一些自己不清楚的问题,有些同学可能会感到比较苦恼,甚至影响自己的复习效率。为了帮助考 ...
    海文教育 2010-06-12
  • 2011年历史学考研指导系列一:中国古代史复习方法
    2011年历史学考研指导系列一:中国古代史复习方法 “考研成功系于专业课”,这句话道出了专业课在考研中的重要地位。其一,是因 ...
    博仁历史学 2010-06-09
  • 2010考研历史学大纲解析之中国古代史出题重点
      2010年历史学考试大纲里中国古代史总结出了八大部分:分别为:一。中国历史的开端;二。夏商西周;三。春秋战国;四。秦汉; ...
    万学海文 2009-09-01
  • 2009历史学强化笔记- 中国古代史笔记
    第3课上 公车上书 问题与主义之争 有争议的考的可能性不大 第3课下 07和08年试卷的情况 对09年进行分析和预测,史学史的内 ...
    免费考研网 2009-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