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宏观政治学讲义复习考研笔记(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12-14
二、政治系统的内环境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
政治体系总是要追求特定的目标,必须掌握足够的资源,首先是经济资源。
★生产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坚实的物质基础。
★利益关系构成政治活动的基本出发点。
A团利益具有不同程度的排他性质。
B公共政策的受益面在全社会的分布不均匀。
掌握-分享-施压,目的在于使自身利益得到更好的满足。
文化:价值标准、奖惩机制、行为取向 行为准则、规范、意义阐释、舆论监督
政治社会化:主导价值、方法:感召-动之以情、说服-晓之以情、诱导-辅之以利、灌
输-持之以恒
3、人口因素与政治系统的互动
人口影响政治的因素:数量(古代)、素质(现代)、构成(社会分层、民族)
4、地理因素
⑴生存空间(国土)大小决定的决定因素:先占、兼并、割让、添附 成立国家
国土的有无、大小(“领土广凋是巨大力量的永久源泉”)
⑵资源
三、政治系统的外环境
主权:一国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固有的最高权力。 涉及的问题:领土疆域(完
整、不受侵犯),合法政府(自治,不受干涉)。
四、政治系统的运行机制
1、输入:指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传导给政治体系,并对政治系统施以刺激或压力的种种
事件或行为。要求:渠道是否畅通,反应是否灵敏。
⑴要求-利益表达,集团、集体之间要进行利益整合,通过一定的方式才能表达出来。
⑵支持-认同、拥护(思想上的认同,行为上的拥护)。
2、输出:政治系统通过自身的内部机制,对公众的利益要求作出权威性分配,形成决策
并付诸实施。
要求:机构是否健全,分工是否合理,程序是否规范,决策是否合理、公正,执行是否迅
捷有效。
3、反馈:政治系统回应输出结果的政策调节过程。(回输)
第三章 政治行为主体
一、阶级
1、阶级分化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⑴导致社会控制机关的产生
⑵造成国家在形式上和实质上的二元分裂
形式上:表明自己中立,代表全社会利益。
实质上:对某一阶级或集团加以袒护。
2、西方社会分层格局的演变
⑴两极化:社会分层趋向于贫富两个极端(15、16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①产生原因:A、资本原始积累。
B、市场竞争逻辑
②对政治的要求:A、要有权威,维护秩序,以权威保障秩序。
B、放任以保障活力。
③影响:A、工人运动、企业家、政府B、经济危机
A、 工人要求:更公平的财富分配,更安全的工作条件,更充分的社会保障,更
广泛的民主权利。
企业家要求:不受限制的自由竞争,国家或政府对此自由竞争不加干预。
政府:社会达尔文主义、优胜劣汰,保护资产阶级利益。
B、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全社会生产的无序性的矛盾。
⑵多元化表现在:
①资产阶级(有产者)开始分化: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立
②无产者(无产阶级)也开始分化:蓝领与白领的分化
③出现中产阶层
3、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格局
纵向逆差:人们希望同时享有两种时代的优点。
横向错位:各阶层之间、阶层内部发展不平衡。
局部变态:如腐败、走私、贩毒。
二、民族
1、民族的起源和特征
梁启超:“其始也同居一地,其始也一血统,同其肢体形状,同其语言,同其文字,同其
宗教,同其风俗,同其生计。”
发展过程中,血缘关系变得稀薄,由共同的经济生活联系在一起,共同的经济生活使他们
分享着大致相同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由于交往协作的要求,就产生了共同的语言文字
,成了民族认同的重要象征,开始形成特定的共同的文化传统,进行教化,又形成了共同
的心理习性。
民族是在共同的地域上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
文化传统、共同的心理习性的特定的人群共同体。
2、作为政治动员旗帜的民族主义
宣扬已群价值至高无上的自尊与自豪;宣扬“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忧患和直觉,民族
主义带有浓重的非理性化色彩,还带有暴力倾向。民族之间关系:族际关系。
民族主义有内聚性,同时又有排他性。民族之间寻求到共同的利益,就可以和睦相处,但
一旦其利益发生抵触,就会诉诸武力以求本民族利益的最大化。
由于血缘关系的日益淡化,就出现了“虚拟的血统观念”,民族主义还宣传对本民族同胞
的依恋;对本民族的忠诚(保存在政治上的内聚性);对本民族成就的自豪;对本民族挫
败的悲哀;对其他民族特别是看来阻碍本民族发展的民族的冷漠、恐惧、敌意乃至仇视。
民族主义是非常有力量的,但它是双刃之剑,有其狭隘的一面。
3、民族自决的再思考
1500-2000年以来可分为时空交错的三个阶段:欧洲现代国家的建立和欧洲现代体系的形
成。欧洲体系扩张成为全球体系:殖民体系等;亚非拉很多国家成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殖民体系的瓦解:要求民族自决来反抗宗主权(经济掠夺、文化侵略)。冷战结束后,有
了民族分裂主义的倾向。
三、政党
1、政党的起源和特征
从现象上讲,很早就有,周朝时有王族为“党”,作为一种地方单位。
古代政治体制下普通臣民没有法律上认可的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专制条件下“党”的两
个特征:①秘密性:无合法地位。②宗派性:摆脱不了家族及个人的思想影响。
专制制度某种程度的松动,是现代政党产生的一个基础,其特征:①都有其政治纲领。②
有其组织机构和组织纪律。③有其一定数量的党员,现代意义的政治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
的,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2、政党制度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发展
第三世界国家在现代化初期进行过开党禁的斗争,于是丧失了维持社会秩序的权威,“普
力夺”易造成分裂。
一党制-主从党关系 有利于稳定发展,政治制度只是工具和手段。
亨廷顿的结论:①在已完成现代化国家或现代化水平高的国家,不管政党数目,政党规模
强大的,有能力维持国家的基本稳定。②现代化水平低的国家,一党制在大多数情况下是
强大的,能维持社会稳定,多党制无一例外是弱小的,无力维持社会稳定。
注:此处有几个字复印不清晰①历史起源-革命斗争和民族斗争的产物,一般来讲,夺取
政权的斗争越是激烈持久,所进行的社会动员越见深入广泛,领导斗争的政党组织越是严
密,纪律越是严明,纲领越是神圣,理想承诺越是坚决,随后所建立的一党制的政治稳定
性就越大。历史遗产成为今后政治力量和稳定的重要来源。
②运行机制-建立稳定后应开始进行现代化建设,进入不同形式的市场经济,有了利益的
多元化,成了多元利益集团。有时矛盾不可协调,不能完全满足每个人的愿望,无法通过
非政治渠道释放,于是只有通过政治渠道:在一党制情况下,利益表达通过加入这个党,
和党中央保持一致。
一党在吸纳和同化新兴社会势力的途径是简洁明了的,便于实施有效的社会控制。多党制
不同,每个党都是受背后的利益集团的牵制。一党制的缺点:大量吸纳新兴利益代表,党
原来的纪律、团结、激情、理想受到破坏,约束。监督机制单一,党要自律但难度加大,
因而易滋生腐败。
中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也是契合当
今中国现实的,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素质和民族构成等复杂原因,中国不能实行所谓
两党制、多党制,必须在保证政治稳定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尤其加
大廉政力度,坚决打击腐败分子。
① 民族自决与国际正义:国际正义对民族自决有某种程度的支持,但此支持是有
条件的。民族追求国家的地位的类型:民族解放、民族统一、民族自主、民族归并、民族
分裂、民族冲突。民族和国家问题绕在一起,产生了国家增生问题。国际主义是一种理想
,其条件:保持民族平等。
② 民族自决与国际秩序:国际秩序是更为现实的诉诸。
③ 民族自决与国家主权(P180)
四、政治家
1、政治家的定位
普通个体政治的方式:投票者、抗议者、要求者、建议者。介入政治的程度及范围都存在
有限性,具有以下特征:间歇性、非职业性、局限性。
政治家是以政治作为专门的职业并且做出成就,产生广泛影响的人。
政治生活是有组织的社会性生活,必须有政治家的组织和领导。
评估政治家的作用,历史上有两个极端:将作用无限拔高、贬低其作用。
2、政治家的品格
三种看法:
① 政治家的首要品格是其德行和智慧。
② 更多强调计谋和权术。
③ 超凡魅力。
政治家必须具备的品格:
⑴远大的政治抱负,坚定的责任感、使命感。
⑵性格坚强,行为果断,能积极迎接挑战,具备应付紧急事件的能力、魄力。
⑶沉着冷静、统筹全局,有深远的战略眼光和理智的务实精神。
⑷高超的领导艺术和组织才能,善于动员、控制、支配雄厚的政治资源。
⑸道德高尚,关切人民的利益和幸福。
第四章 政治权力配置
一、社会生活的政治权力
1、政治权力的基本涵义
⑴权力的原始意义:A权衡 B权能
⑵韦伯:权力是一个行为者在社会交往中以自己的意志而命令、左右、支配他人行为的能
力。⑶达尔:权力是一种权威性的影响力。明显的影响力:如果A要求X,如果A有意要使B
造成结果X;并且,如果由于A的行动,B试图去造成结果X,那么A对B就施加了明显的影响
力。暗含的影响力:如果A要求结果X,尽管A并不明确地为使B造成X而行动,只要A对B的
愿望使B试图去造成结果X,那么A对B就施加了暗含的影响力。
⑷权力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影响与被影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权力动作的核心基础是
利益,权力的形成是通过互动完成的。权力形成的特殊条件:力量对比产生非均衡状态-
强制制约关系-权力。
政治权力就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牌优势地位的政治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
而拥有的对政治客体施加的权威性的影响或制约能力。
2、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
⑴客观要素
经济:生产资料、物质财富。
⑵主观要素
身份资格、能力素质。
3、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
政治权力的特征:强制性、工具性。
⑴暴力方式:以暴力手段施加政治影响力。
⑵压力方式:利用政治权力对政治客体形成强制形势。
⑶命令方式:以一种指示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志来要求权力客体照此作为。
⑷规范方式:借助某种社会规范来贯彻自己的意志,来规约权力客体的行为。
⑸奖惩方式:依据规范,运用手中的资源对权力客体进行奖惩。
⑹说服方式:以一种特定的理念、方案等与权力客体进行思想和心理沟通,进而贯彻自己
的意图。
二、国家权力的横向配置(机构)
1、宪政民主
“民主”原意是人民的统治。
2、三权分立原则 萨托利《民主新论》 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
达尔 假设1:如果不对外部制约的限制,任何既定的个人或群体都会对他人施加暴政。
(无约束导致暴政)
定义1:对任何人或群体的“外部制约”,来自于其他个人或群体,而不是既定的
个人或群体关系。
定义2:“暴政”是对权利的严重侵犯。
相关话题/南京大学 宏观政治学
南京大学《经济学原理》1998-2012年考研真题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2-07南京大学2014-2005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真题
2005 一. 请将下列栅格矩阵数据结构转换成相应的游程编码数据结构和线性四叉树数据结构的压缩存储形式。 二.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多边形的矢量数据结构转换为对应的栅格数据结构时, 1. 为什么会存在两种不同的转换算法?即基于弧段的栅格化算法和基于多边形的栅格化算法。2. 在基于多边形的栅格化算法中,请举出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2-06南京大学2015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真题
南京大学815地理信息系统真题(2015) 1. 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是在1960年建立的( ),它的创建者是被尊称为地理信息系统之父的( ),他刚刚于2014年2月去世。 2. 地理信息系统英文全称为( ),简称GIS。 3. GIS中的地理坐标格网是地球表面空间要素的定位参照系统。格网由南北向的( )线和东西向的( )线组成,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2-062013年南京大学919经济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南京大学919经济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5分6=30分)1.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 答:会计师所核算的会计利润是指总收益除去会计成本后的利润。会计成本又称为显性成本,就是在生产中所花费的货币支出,包括雇员工资,购买原材料、燃料及添置或租用设备的费用,利息,保险,广告费以及税金等。 经济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16南京大学2008年和2009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及解答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10南京大学2013年815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研试题答案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08南京大学2011年815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研真题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082011年南京大学民商法考研真题
2011年南京大学民商法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监护 2.民事责任竞合 3.商事居间 4.票据行为 5.诉讼标的 6.(民诉)变更诉讼请求 二、问答题 1.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的区别,若同一种行为同时侵犯了这三种权利,赔偿规则? 2.关于物权的案例 3.商号转让的法律后果?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26南京大学外国哲学历年真题
南京大学外国哲学历年真题 2000年哲学综合 B卷(限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专业考生做)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要说明你对哲学党性原则的理解。 2、你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否定范畴有几种含义?这些含义之间有何联系? 3、简析社会意识rdq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9-10南京大学1995—2011年地理信息系统GIS考研真题
南京大学1995年考研试题 一。名次解释(20) 1。地理信息系统 2。全球定位系统 3。数据结构 4。游程编码 5。DIME文件 二。试以实例说明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及其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15) 三。试述在PCARC/INFO中一个信息存储层(coverage)的生成步骤及使用的相应命令。(15) 四。试以城市某一子功能的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