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名词解释大全(最终极版)(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12-28
2. 其次要有一种庸常的精神,每一种原则都是从实际出发,从自己的处境出发,从日常的琐事出发。
3. 再次要有一种行而不倦的精神。
格物致知:
中国宋明理学认识论学说。始见于《礼记;大学》。原是作为诚意、正心、修身等道德修养方法的命题。从宋代理学家程颐开始,把格物致知作为认识论的重要问题。程颐认为格物就是就物而穷其理,格物的途径主要是读书讨论,应事接物之类。格物致知的过程,就是一个体认人所固有的理的过程。朱熹认为格物致知是连结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方法。他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并认为,“致知格物只是一事”,是认识的两个方面。陆九渊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王守仁认为格为正,物为事,致为至,知为良知。因此,格物也就是致良知的工夫。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认为,格物就是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是以“学问为主,而思辨辅之”。致知就是人们进行思辨的理性活动,以“思辨为主,而学问辅之”。他认为,如果没有格物,不接触外界事物,就会使人陷入空想;没有致知,就会被各种事物的现象所迷惑,因而两者必须相济。
天命之谓性
宇宙万有之性,源于生生不息的天道。一般说人性,物性,是就物的形质,相状所以然而言的,但中庸以天道为性,即万物以天道为性。性是天道落在各存在物之存在上说,所以此性字的意义,不是物的形状结构,不是各物的自然之性,而是使各物得以生存、存在的创造性原理。此性是绝对的、普遍的。
墨子
1三表法
是墨子提出的衡量一种学说是非真伪的三条标准及认识、分析和评判事物的一系列方式和原则。(2分)其所谓“法”,即标准、法式之意,墨子主张“言必立仪”,即立论必须有标准,否则就不能判定是非真伪。作为判断是非的根据,“言必有三表”。三表又称三法,即立论必须有三个标准:(2分)
第一表:所谓“有本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即判断是非真伪要依据前人的历史经验,与已经确立的思想最好的一种相一致。(1分)
第二表,“有原之者”,“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即判断是非真伪要依据众人的切身经验,与众人的经验事实相一致。(1分) 第三表,“有用之者”,“于何用之?废(发)以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即判断是非真伪要以是否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依据,在付诸实践运用时导致良好的目的。(1分)
三表法说明墨子论学,讲求实证, 说明其认识问题是从实际出发的。(1分)
2以名举实 指的是概念与事物相统一名始终与变化着的实统合在一起。实始终制约着名。
以名举实:以概念反映事物。《墨子•小取》:“以名举实。”名:名词概念。实:事物及其属性。《经说上》:“所以谓,名也;所谓,实也。”举:就是概括事物的性质。《经上》:“举:拟实也。”《经说上》:“告以文名,举彼实也。”反映后期墨家对于名实相符的要求。
以辞抒意:后期墨家指以判断表达思想。《墨子•小取》:“以辞抒意”。辞,相当于判断,意,事物的种种关系在人这里形成的思想。以辞抒意,必须在名实相符的基础上,所下的判断才是正确的。《大取》强调:“夫辞,以故生,以理长,以类行者也。”立不明此三者,必然“妄也”、“困矣”。荀子也有类似思想:“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荀子•正名》)。
以说出故:《墨子•小取》:“以说出故。”说,相当于推理,论证,故,原因,理由;出故,申述原因或依据。《经下》全篇为“以说出故”的实例。大都是先立辞,后出故,如“先而不以五路,说在久。”
3兼爱
墨子的主要思想。墨子以兼爱为其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认为当时社会动乱的原因就在于人们不能兼爱。他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爱有差等”的观点。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把兼爱与实现人们物质利益方面的平等互利相联系,表现出对功利的重视。墨子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攻等主张均以兼爱为出发点 ,他希望通过提倡兼爱解决社会矛盾,这当然只是一种空想 。但他批判了传统的宗法等级制度,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尚贤:1.墨子用语。尚是崇尚,贤是贤才。墨子认为尚贤事能是政事之本,“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对贤良之士要“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发挥他们在政权中的作用。并主张“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虽在农与工肆之人”,亦一视同仁。要求贤者能“竭四肢之力,以任君之事,终身不倦。”2.《墨子》篇名,一作《上贤》,分上中下三篇。
4兼相爱、交相利:
1墨子提出的伦理原则,是墨学的总纲主张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
2 即无差别的相爱,有了兼相爱再落实到人与人之间的现实关系上,才可以会有交相利,即所谓的彼此相互帮助,同时获取彼此的利益。
3同时反对盲目的应用武力反对战争,提出非攻的概念。
荀子
1性恶论:《荀子•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认为)也。”认为“凡性者,天之就也”,“不事而自然谓之性”,学而完成的都是伪。人生而具“好色”、“好声”、“好味”、“好利”等性,“从(纵)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由“圣人化性而起伪”,“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也强调环境和教育对化性起伪的作用,“注错习俗,所以化性也”,“习俗移志,安久移质”,故“涂之人可以为禹”。
2化性起伪:荀子用语。伪,认为。认为人生来就有“好利”、“疾恶”、“好声色”等情欲,如果纵人之性,“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需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使人“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荀子•性恶》)并强调环境和教育在“化性起伪”中的作用。“注错习俗,所以化性也”,“习俗移志,安久移质”(《儒效》),“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劝学》)。此为其王霸统一,礼法兼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3天人之分
荀子首先明确提出天人之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并强调人可以“制天命而用之”。唐刘禹锡所著《天论》,也强调天人之分,认为:“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强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并且提出:“气雄相君,力雄相长,天之能也”;“义制强讦,礼分长幼,佑贤尚功,建极闲邪,人之能也。”说明自然和社会分别具有不同的准则。
4
明分使群:荀子关于社会起源的思想和解决社会物质财富分配的方法。《荀子•富国》:“穷者患也,争者祸也。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群矣。”认为“人能群”,组成社会,故异于禽兽。“群”在于人能“分”,划分为不同等级,“分”依赖为“礼义”,“分莫大于礼”,“分何以能行?曰:义。”人利用群和礼义制度,解决欲多而物寡的问题。“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合“群”的力量来自圣王、君主。“君者,何也?曰,能群也。”“人君者,所以管分之枢要也。”
汉至唐代
董仲舒
1天人感应
天人感应 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神秘学说。认为天和人相类相通,天具有意志,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战国时学阴阳家者有持此说。西汉董仲舒加以系统化、哲理化。后导致谶纬神学的出现,故受到王充的批判。
2人副天数:这是董仲舒的思想。人和天在数上是符合的。他认为“天之副在人,人之性情由乎天”,董仲舒的所有关联在于调动“数”这一重要的哲学原则(汉代的特征),这有着某种非理性的理性化,这里的数不是单纯的数,而是有其属性和内容的,这种数的理解方式在深层次上塑型者中国文化的精神。“人副天数”,“为人者天”而又“天辨在人”,因而,人的行为必会在“天”上得到反应,天人谴告由此而来。但天之谴告主要是因为人取法于天迷失了,导致国家失措的负面戒惧论道
《白虎通义》 中国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重要著作。又称《白虎通》、《白虎通德论》。班固等人根据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白虎观会议上进行经学辩论的结果纂辑而成,计4卷。该书以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为基础, 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其所列门目,对社会生活、国家制度和伦理原则等作了基本规定,实际是一部以今文经义为依据的国家法规。主要注本有清陈立撰《白虎通疏证》等。
玄学 魏晋时期由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的一种哲学思潮。由于儒学的神学化和趋于繁琐,无力解决日益尖锐的现实社会的斗争问题,加之统治阶级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得失无常,思想消沉,不得不另寻精神武器,玄学便应运而生。玄,即虚无玄远,高深莫测之意。玄学的经典即所谓“三玄”(《周易》、《老子》、和《庄子》)之作。玄学是用道家观点去解说儒家典籍。玄学开端于魏晋之际。其创始者为魏正始(240-248)年间的何晏、王弼和阮籍、嵇康。何、王的根本思想是“贵无”,认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提出名教出于自然。阮、嵇则相反,主张名教与自然是对立的。提出“非汤、武而、薄周、孔”,抨击儒家,又指出名教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东晋以后,佛学思想逐渐取代玄学的地位。
名教与自然
魏晋玄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名教,指以正名分、定尊卑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自然则指天道之无为,人类无须以人力干预也不由人的意志所决定的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情欲。儒家重名教,道家尚自然,二者长期有争论。魏晋玄学以老庄思想释儒,进一步展开了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并成为玄学的重要理论问题。认为维护社会秩序最好的途径是顺应人的自然本性,无为而治。主张超越名教的束缚,返归于自然,以虚静之心任性任情。极大地冲击了礼教的神圣性,为门阀士族腐朽堕落的生活作辩护。宋代学者以复兴儒学自命,重振传统纲常名教,以天理论证名教的绝对性和合理性,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巨大枷锁。明李贽再次冲击名教是非观。近代谭嗣同提出“冲决网罗”,抨击封建纲常名教。以西方近代伦理原则和自然人性论反对名教,提倡个性解放与自由。
王弼
1崇本举末
王弼提出的“崇本举末” 他主张以“崇本息本”、“崇本举末”、“守母存子”,来处理自然与名教的关系。具体来说,一是“因道立教”,即根据自然无为之则制定名分、设置名教,亦即名教以自然为本,而不可以舍本逐末、“离道执教”;二是“越教归道”,即由有反无、由末归本,复归于自然之道,以解现实中所出现的名教之弊;三是“即道全教”,即遵循自然规则,而不执着于名教,以全名教功,达到化成天下的目的。
相关话题/哲学
武汉大学西方哲学考研名词解释
数是万物的始基 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数作为万物的始基或本原。他们说,万物皆数,数是万物的原型,万物都是模仿数的,是数的摹本,数的原则统治着宇宙中一切现象。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一。从一中产生出二,二是从属于一的不定的质料,一则是原因。从完满的一与不定的二中产生出面;从面产生出体;从体产生出感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2-282015大学研究生院哲学A++级一级学科排行榜
武书连2015中国大学研究生院哲学A++级一级学科排行榜 哲学只有哲学1个一级学科。 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发表的统计数据,我国大学2013年授予的哲学博士占博士总数的1.35%,授予的哲学硕士占硕士总数的0.84%。 另对中国大学公布的2007~2012年招生的博士生导师资料统计,哲学博导占博导总数的1.60%,哲学是较小的学科。 ...考研报考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2-08武书连2015中国大学研究生院哲学40强
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发表的统计数据,我国大学2013年授予的哲学博士占博士总数的1.35%,授予的哲学硕士占硕士总数的0.84%。 另对中国大学公布的2007~2012年招生的博士生导师资料统计,哲学博导占博导总数的1.60%,哲学是较小的学科。 2015年,有权授予哲学博士学位的大学有45所,有权授予哲学硕士学位的大学共174所。 ...考研报考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04四川大学考研真题—中国哲学史-2006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132015年北京大学西方哲学史真题
北京大学西方哲学专业现代与中哲真题 现代部分 简答 1、本体论承诺 2、范式 3、在世之在 4、逻各斯中心主义 5、公平与正义 论述 1、尼采的永恒轮回说 2、胡塞尔的生活的世界 3、分析卡尔普纳一段话,大概内容是证实程度及对形而上学态度。 中哲部分 1、荀子正名学说 2、张载太和及诚明学说 西方哲学史二 简答题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北京大学 2015-10-06南京大学外国哲学历年真题
南京大学外国哲学历年真题 2000年哲学综合 B卷(限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专业考生做)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要说明你对哲学党性原则的理解。 2、你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否定范畴有几种含义?这些含义之间有何联系? 3、简析社会意识rdq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9-102013年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哲学考研真题
2013年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哲学考研真题 【哲学综合一】 名词解释: 反思、不可知论、矛盾、民族精神 举例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举例说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为什么说真理的实践标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以人为本 选做题 分析:举例说明历史、逻辑相统一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运用。 从工业革命时期的战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网络资源 2015-07-132009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考研试题
2009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 1.言立三表 2.辩无胜 3.静因之道 4.人副天数 5.物不迁 6.言尽意 7.神灭论 8.一物两体 9.理一分殊 10.淮南格物 二、简答题(共1题,10分) 试析韩非子对早期法家思想的综合。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网络资源 2015-07-09西方哲学考研分类总结
名词解释 古希腊部分 范畴(亚里士多德)1 洞穴说2 四因说18 产婆术9 实体(亚里士多德)6 智者与智者运动2 伊壁鸠鲁的快乐论伦理学2 理念说10 中道1 知识即美德5 认识你自己1 理想国3 数(毕达哥拉斯)3 存在(巴门尼德)7 实践智慧(亚里士多德)2 太一(普罗提诺)5 哲学源于诧异1 属性和样式1 无定(阿那克西曼德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网络资源 2015-07-082014年清华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2014年清华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名解7*10 1.善不受报 2.太极图说 3.心即理(还给个提示,陆九渊) 4.大同书 哎呀,忘了忘了,总之都是灰常常规的,难度跟心即理一个档次的,可能善不受报比较细。 简答题2*20 1.孟子论王霸之异,当然完整版是,孟子是如何分辨王道与霸道。 2.夫圣心冥寂。理极同无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