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山东大学新闻与传播基础真题(史上最详细版)
1、 34岁破格晋升教授,38岁成为博士生导师,41岁当选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42岁晋升海军少将军衔;专业技术一级,一等功荣立者;在世界上最早提出“电力集成”理论…… 今年50岁的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马伟明,一直在科技强军的路上领跑。 破解世界级难题 有人形象地把动力系统比作现代舰船的“心脏”,马伟明就是这个“心脏”的研究专家。 由于舰艇体积重量有严格限制,怎样提供高品质、大容量的交直流电力,一直是世界各国海军攻关的课题。经过研究论证,马伟明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电力集成的技术思想,即用一台电机同时发出交流和直流两种电。 用一台电机同时发出交流、直流两种电?!长期以来,国内外电机界都认为,这是妄想。 然而,马伟明不信邪。经过10年艰苦攻关,他创立了三相交流和多相整流同时供电的发电机基本理论,攻克了这类电机电磁参数计算、传导干扰预测及其抑制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交直流双绕组发电机,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2002年,交直流发电机工程样机通过鉴定,正式生产装备部队。从此,我国海军新型潜艇有了一颗坚强的“中国心脏”。 今年盛夏,科技部国家奖励办公室组织由院士和专家教授组成的考察团,登上我国产某新型潜艇,实地考察已经正式服役的“双绕组发电机供电系统”。 这颗坚强的“中国心脏”不负众望: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交直流混合发电的供电系统,不仅功率密度和可靠性高,而且占用体积小,军事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经过科技部专家组多轮严格评审考察,马伟明凭借“双绕组发电机供电系统”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马伟明对这一领域的探索没有止步。随着大型战舰对舰载电力需求的快速增大,他又提出了研制体积重量更小、发电容量更大的高速感应整流发电机供电系统的设想。 有关资料显示,西方发达国家是在马伟明提出这一设想的几年后,才相继开始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就在他们刚刚迈入这道门槛之际,马伟明已经成功研制出高速感应整流供电系统的全尺寸样机,又一次确立了我国在多相发电机整流供电系统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上的世界领先地位。 事关国家利益不含糊 马伟明是一个把“国家利益”举过头顶的人,事关国家利益的事,一点不含糊。
“固有振荡”是困惑电机界的世界性难题。在我军新一代潜艇引进某国M公司供电系统的第一次技术谈判中,马伟明曾善意地向M公司专家提出这个问题,但对方却傲慢地表示自己的产品不存在问题。 他们不能想象眼前这名瘦弱的中国人能解决这个问题。的确,相对于M公司先进的研发条件,马伟明和他的同事只有3.5万元的科研经费,外加一间由洗脸间改造而来的实验室。 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在随后1800多个日日夜夜里,马伟明和他的团队不分白天黑夜地连轴转,在经历一次次失败之后,最终成功研制出“带整流负载的多相同步电机稳定装置”,发明了带稳定绕组的多相整流发电机,从根本上解决了“固有振荡”这个世界性难题,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几年后,马伟明代表中方远赴欧洲M公司验收进口设备时,直捅其设备的“软肋”,振荡问题暴露无遗。 这是一次科研上的巅峰较量。难道中国已解决发电机整流系统振荡顽症?M公司的技术人员很快就从世界专利索引权威刊物上得到证实。在“带整流负载的多相同步电机稳定装置”的发明专利条目下,赫然标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等。”
“如果你能以你的专利帮助我们解决振荡问题,我们愿意向你本人支付150万元人民币作为酬劳。”M公司的首席专家想与马伟明进行“私下交易”。 150万元,的确有着强大的诱惑力,但它未能撼动马伟明:“专利技术的转让是有价的,但到底多少钱,则不是我关心的事,因为作为一项发明,它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的国家。” 事已至此,M公司只有老老实实购买中国的发明专利,并请马伟明指导改进,否则M公司花费巨资生产的产品等于一堆废铁。 这是一个富于戏剧性的变局:8年前,中国与M公司谈判引进其专利技术和生产线,遭到M公司的断然拒绝。时过境迁,现在M公司反过来购买中国人的专利技术。而且,为使用一次“中国制造”,不得不支付250万人民币。 俯首甘为孺子牛 从一个仅有5名成员的课题组发展成为编配65人的研究所,从仅有一间资产不足万元的实验室发展成为资产过亿、技术先进的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从相对单一的研究方向发展成为我国舰船综合电力技术领域创新研究中心和高层次人才培养重要基地,马伟明到底有什么绝活儿? 清华大学教授王祥珩在担任马伟明团队的客座教授期间,曾经算过一笔账:自马伟明当选院士以来,为培养人才花费就以亿计。他连连发出感叹:“你们为了培养人才,真是不惜血本啊。” 对于当前社会关注的“博士生给导师打工”现象,马伟明笑称自己是团队在读博士的打工者。为给年轻人创造建功创业的机会,他不仅出思想、出经费,还给课题。这些课题大部分来自马伟明的创新思维。而且,近10年来,他从未在自己领衔的科研成果报奖时署名,把机会全部让给了年轻人。从这里先后走出了6名博士后、70名博士和116名硕士。 “搞科研,最大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马伟明说,“培养人才,我不着急看一时的成功或失败,我要看这一年你是不是穷尽了所有可能的办法。只要你努力了,即便结果是失败的,我仍然会给你很高的分。” 赵治华,曾经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调入马伟明团队后,马伟明为他投了不止1000万元。然而,前3年,赵治华没有搞出一个课题,没出一个成果,没发表一篇论文。一些人开始认为“这个小伙子可能不行”。
3年未鸣,一鸣惊人。第四年,赵治华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就在国际上引起轰动。现在,赵治华已经成长为重点实验室电磁兼容研究方向的首席专家。 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客座教授、青岛大学电气工程系主任吴新振教授深有感触地说:“目前在国内,能付出如此代价培养人才的团队,马伟明创新团队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王东是一名硕博连读的研究生,具有良好的创新潜质。在他刚转入博士学习时,马伟明大胆放手把“十五”某重点预研项目3大关键技术之一交给他组团攻关。 国内科研院所100多名知名专家参加项目评审会。当23岁的王东出现在汇报台上时,很多与会者一开始还以为他是多媒体课件的操作员。在大家疑惑的目光中,王东条分缕析地阐述论证方案,落落大方地回答专家提问,赢得了与会专家的交口称赞。 随后,马伟明又给了王东新的课题,让他独立担任一系列重点课题的组长,使他在创新实践中迅速成长为青年科研骨干。
近年来,马伟明率领平均年龄只有33.5岁的团队,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重大课题、军队重大科研项目4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国家发明三等奖两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4项。 这些成果的背后是健康的透支。两年前,马伟明到北京出差,海军领导见他面容憔悴,当即强行留下他,将送他到海军总医院检查。全面体检后,1.76米的马伟明体重仅51.5公斤,10项生命健康指标中有7项不合格,有些指标只有正常值的一半。 对此,马伟明说:“如果我们不能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那国家还要我们这些院士有什么用?如果我现在不拼命,国家选我这个最年轻的院士又有什么意义?!” ①写一篇500字的消息,包括电头,用倒金字塔结构。(30分) ②拟三层复合标题。(10分) ③写200字编者按,角度自拟。(10分) 2、《非诚勿扰》因其女嘉宾言论过于拜金,引发众多网友、观众非议。众多网友指责《非诚勿扰》呼吁广电总局“拿下”《非》。根据材料写一篇评论,不少于1000字 3、广告公司或依托媒体,或依托企业,与媒介和企业形成了一个稳固的产业共同体,从而有效的抵制了跨国广告公司的市场侵入,迅速实现了本国广告产业的升级。尽量练习实际谈谈中国广告业发展和媒介产业化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