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史
1、木架建筑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① 取材方便;②适应性强;③有较强的抗震性能;④施工速度较快;⑤便于修缮、搬迁
劣势:①材日渐稀少;②木构架易遭火灾;③木构架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空间的基本要求
2、新石器时代的建筑类型:代表性的房屋遗址两种
(1)干阑式建筑:
1)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构架房屋的实例,)
2)底层架空+木结构+榫卯
(2)木骨泥墙建筑:
1)黄河流域——陕西半坡遗址
2)居住面低于地面+木结构+绑扎(构件搭接)
3、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仰韶文化遗址
A以大房子为核心分为五组:以一个大房子为核心,其他小房子围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反映了氏族公社的活动情况。
B门朝向中央广场向心布置: 当时无窗子,只有依靠门成为内外联系的出口
C居住区位于四周,中央留空——最初居中为尊的萌芽,体现中尊观念(原因:①防卫性:中央安全②中心领域:支配权强)
4、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特点:①沿轴线展开的多重空间组合;②室内墙面装饰:运用彩画和线脚来装饰墙面。
5、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
1)80公分夯土台
2)封闭庭院(廊院式)
3)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构架夯土建筑庭院
6、河南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
特点:中国传统的庭院式布局已经开始形成
7、河南偃师一号宫殿遗址、二号宫殿遗址具有以下共同点:
1)围合型院落;2)中尊观念:主要建筑位于中轴线上;3) 坐北朝南的建筑布局
8、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我国已知的年代最早、形式最完整的四合院
平面布局特点:
A.合院形式(2进深院落,且分东西左右)
B.居中为尊更为严格: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内外有别
C.功能分区更为严格:前堂 东西厢房
9、高台建筑
(1)出现原因:木材的高度限制,难以使得建筑达到所需高度,各诸侯国为了军事上的统治和生活上的享乐。
(2)做法:以夯土台为中心,周围用空间较小的木构架环抱,上下层叠二、三层,形成一组建筑群,这是木构架不发达条件下建造大体量建筑的一种解决方式。(实例:战国时期秦咸阳宫殿遗址)
10、《考工记》反映的建筑制度
(1)时间:春秋战国
(2) 地位:《考工记》:是先秦古籍中最重要的科学技术著作
(3)都城规划:
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注:涂 ——道路
一夫 ——100×100(步²) ; 1步约5-6尺
(4)注解:王城每面边长九里,有三个城门。城内纵横各有九条道路,每条道路宽度为“九轨”(一轨为八尺)。王宫居中,左侧是宗庙,右侧是社坛(或社庙),前面是朝会处,后面是市场。朝会处和市场的面积各为一夫(据考证一夫为100步×100步)。
11、秦都咸阳——布局独创性,摒弃了传统的城郭制度,在渭水南北范围内广阔地区修建许多离宫。
12、石窟类型:①塔院型(支提窟):以塔为窟的中心;②佛殿型:窟中以佛像为主③僧院型:在印度称毗诃罗,主要供僧众打坐修行用
13、大跨度建筑:河北赵县安济桥
李春修建了世界最早的敞肩拱桥,跨度达37米,线型优美,受力合理 .
(1)敞肩券:第一可以减少自重,节约工料;第二减轻洪水流量的压力
(2)60°弧拱比圆拱更稳定③精美的雕刻
(3)精美的雕刻
14、宋代 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性变化——打破里坊制度
(1)结构布局形式上:所有街道均是外向的(由内向转为外向)
①隋唐时期封闭式的里坊制度是政治高度集中的产物,当时中国城市的主要功能为政治或军事。因此坊(住宅区)市(商业区)之间筑有坊墙间隔,划分明确,市的出入与营业时间,政府都有规定。但却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②北宋东京城则取消了里坊之隔,形成了新的街市。其商业区不再像唐代长安、洛阳那样集中在一二处,不再是居民区与商业区分离,而是沿街均可设店,商贩可以串街走巷,买卖方便。见“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的是北宋首都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