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人大中国古代史历史学综合专业课完整回忆版名词解释7个各10分7x10=70
1.土断
2.台谏合一
3.隆庆和议
4.内务府
5、局外旁观论
6、宪法编查局
7、法币改革
史料分析(共60分)
史料一(30分).史料出自《四库全书总目》,是关于吴兢所著贞观政要的写作、评价、注释的
1.举出材料中吴兢所担任的官职及其所属的部门
2.贞观故事是什么?在两唐书中有记载么?
3.贞观政要的成书时间?怎样推导出来的?
4.列举文中提到的贞观政要的著录之作,以及作注释者。
这个题最不需要背。。给出的史料中全有答案。
史料二(30分)。魏源关于鸦片战争的看法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一篇材料
1.该文作者是谁?写作的背景是什么?(10分)
2.评价该文的主要观点(20分)
论述题(重头戏啊,四选三,3x40=120)
1.比较王莽改制与王安石变法
2.评17世纪中国范围内的政局变革
3.评洋务运动中的留学状况
4.现代国家观念在中国的产生与演变
古代汉语(15+15+20)
第四部分三篇材料全都是翻译古代史料
第一篇算是史学史评价司马迁和班固的著作。15分。这一篇虽然不难理解,但是全无标点,需考生自加句读再翻译。
第二篇15分关于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出自《史记·平准书》
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儐而不得聚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义而後绌耻辱焉。
第三篇,出自《资治通鉴·贞观四年》20分
上之初即位也,尝与群臣语及教化,上曰:“今承大乱之后,恐斯民未易化也。”魏徵对曰:“不然。久安之民骄佚,骄佚则难教;经乱之民愁苦,愁苦则易化。譬犹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也。”上深然之。封德彝非之曰:“三代以还,人渐浇讹,故秦任法律,汉杂霸道,盖欲化而不能,岂能之而不欲邪!魏徵书生,未识时务,若信其虚论,必败国家。”徵曰:“五帝、三王不易民而化,昔黄帝征蚩尤,颛顼诛九黎,汤放桀,武王伐纣,皆能身致太平,岂非承大乱之后邪!若谓古人淳朴,渐至浇讹,则至于今日,当悉化为鬼魅矣,人主安得而治之!”上卒从徵言。
==================到此========================
总体来看,该校的古代史体现了该校的研究特长,重视近世和近代。
魏晋以前的主要在古代汉语翻译题里出现(王莽改制那个是与王安石比较着考的)。尤其是没有考良渚文化、二里头文化等远古偏向考古学的那些内容,我很欣慰啊。(我对远古那些比较不敏感)近两年该校好像都不怎么考远古。
毫众所周知,该校专门开有清史所,作为其かんばん的清史也是考察的最重点。清史部分出了3道名词解释,一道史料分析,在论述题中与清朝有直接关系的三道,总共加起来150分,可以说真的是占到了半壁江山。
由于该校古代史和近代史专业用的同一张卷子,可以对该书中的古代史和近代史的分值做一简单比较。古代史与近代史的分界线按照历史学考研标准教材11本的1840年为界为准
名词解释,古代4道,近代3道=40:30
史料分析:各占一篇材料,各20分
论述题:古代2道,近代2道,各80分
古代汉语部分:全是古代史资料,50分虽然基本上持平,但是仍然会略偏向古代史一点。不看古代汉语翻译部分的话,古代史只比近代史多了一道名词解释10分而已。如果加上古代汉语部分的话就是另一回事了。当然了,考虑到近代的史料整体上阅读难度较小(不排除例外。而且我感觉这次考试的翻译部分也不怎么考察难度,似乎更加考察做题速度),用近代的史料来考古代汉语翻译的话未免没有考察的意义,这样也是可以理解的。
各个朝代所占分数比例(古代汉语翻译部分计入)
远古及夏商周:なし
秦:なし
汉:40(与王安石变法比较)+15=55
三国:なし
西晋:なし
东晋南朝:10
十六国北朝:なし
隋:なし
唐:30+20=50
五代十国:なし
宋:10+40(与王莽改制比较)=50
辽金元:なし
明:10
清(1840以前):10+40=50
近代史(1840以后的清朝+民国)30+30+40x2=150
史学史:15
除了清代之外,最多的是汉代,占到55分,其实那个史学史也是评价的汉代史学,加上的话,是70分。
纯粹的民国史考的并不太多。
明史竟然只有10分,这与我心目中该校明史很强的イメージ有点出入。(17世纪中国范围内政局变革也跟明朝有关把,但个人觉得跟清朝关系更大,算入清朝)不管怎样,考完了还是轻松许多~~希望本文能给广大想考该校的后辈提供经验。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历史学综合专业考研试题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5-25
相关话题/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修改加目录版]
第一章史前时代 7 名词解释 7 1.母系氏族公社 7 2.红山文化 7 第二章氏族公社与夏商周 7 一、名词解释 7 1.二里头文化 7 2. 二里头文化与夏文明的探索 8 3.盟(孟)津之会 8 4.牧野之战 8 5.武王伐纣 8 6.周公东征 8 7.共和行政 8 8.宗法制 9 9.井田制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2-10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之西汉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无为而治思想是由老子提出来的,而且一再强调无为才能无不为。所以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的干预、顺其自然、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 萧归曹随 萧何跟随刘邦打天下,忠心耿耿为刘邦制定治理江山的政策与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8-17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之东汉
世袭领兵制 世袭领兵制是孙吴统治政治中一种特别的政治现象,是在世家大族所拥有的私兵、部曲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将领对所领兵士进行综合管理的责任制度。指统兵的将领死后,其子或兄弟、部属等袭领其生前所辖的军队,并担任军中将领。为了能让它得以顺利实行.孙吴政权又实行了奉邑制、屯田制以保障其军队开支,延伸出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8-17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之两晋
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是中国西晋时期北边众多游牧民族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内迁趁西晋八王之乱期间衰弱之际陆续建立非汉族国家而造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8-17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之隋唐
五教 (1)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常又称五典,即五种行为规则。语出《尚书泰誓下》:狎辱五常。 (2)五常:另一说为五伦,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8-17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之明
科道:明、清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总称,俗称为两衙门。明太祖设给事中,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分工行政监督六部并审核皇帝批复的奏章和下发的诏旨,督察院分十三道布政使司设立。它承担监察规谏之职,权力颇重,在政治生活中非常活跃。 卫所制度又称卫所制为明朝的最主要军事制度,为明太祖所创立,其构想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8-17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之清
努尔哈赤:清王朝的奠基者,统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国关东部。1616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他创建了八旗制度,并命人用蒙古文字母创制满文。他是清朝(后金)的第一位皇上,也为后面的清朝兴盛带来了莫大的基础。 多尔衮: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8-17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官渡之战 是曹操和袁绍为争夺对黄河中下游的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有决定意义的战争。袁绍于公元199年灭了公孙瓒,地跨青、冀、并、幽四州,势力很强。他想以消灭公孙瓒之余威,率兵南下,一举消灭曹操,进而黄河中下游地区全部纳在他的统治之下。袁绍以精兵十万,劲骑万余匹,南渡黄河。袁绍虽兵多粮足,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6-28历史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笔记
专题一、我国古代赋税制度 一、我国古代主要赋税制度的类型: ① 以人丁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等 ② 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初税亩、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等 ③ 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 二、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 ①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5-202015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历史学综合专业课完整回忆版
2015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历史学综合专业课完整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7个 各10分 7 x 10 = 70 1.土断 2.台谏合一 3.隆庆和议 4.内务府 5、局外旁观论 6、宪法编查局 7、法币改革 二、史料分析 (共60分) 史料一(30分).史料出自《四库全书总目》,是关于吴兢所著 贞观政要 的写作、评价、注释的 1.举出材料中吴兢所担任的官职及其所属的部门 2.贞观故事是什么?在两唐书中有记载么? 3.贞观政要的成书时间?怎样推导出来的? 4.列举文中提到的贞观政要的著录之作,以及作注释者。 这个题最不需要背。。给出的史料中全有答案。 史料二(30分)。魏源关于鸦片战争的看法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一篇材料 1.该文作者是谁?写作 ...专业课考研资料 中国人民大学 2015-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