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财经大学2016年中央银行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8-03

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一般原则:非营利性、流动性、公开性、主动性、合法性。 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准备金存款、政府和公共机构存款、外国存款和特种存款 货币发行有两重涵义:一是只货币从中央银行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业务库流到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货币发行权指国家根据具体条件和需要,决定主币和辅币的面值、种类、数额和发行程序的特殊权力。 保证准备制度:指货币发行要以政府公债、短期国库券、短期商业票据等国家信用作为发行准备。保证限额准备制度在规定的发行限额内,可全部用规定证券作发行准备,超过限额的发行必须以十足的现金作为发行准备。弹性比例制度:货币发行数量超过规定的现金准备比例时,国家对超过部分的发行征收超额发行税。 发行库:是发行基金保管库的简称。发行基金是存放在发行库内尚未发行的人民币票券,是调节市场货币流通量的准备基金。发行库是中国人民银行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再贴现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将通过贴现业务所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转让,中央银行据此以贴现方式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业务。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 公开市场操作: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结算:一般是指为实现商品交易、金融活动、消费行为等因为的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而发生的货币收付,是货币发挥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具体体现。分为①现金结算 ②转账结算。。清算:需要通过一定的清算组织和支付系统,进行支付指令的发送和接受、对账与确认、收付数额的统计轧差、全额或净额清偿等一系列程序。 国库:是负责办理国家财政预算收支的部门,担负着国家预算资金的收纳和库款的支拨、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与兑付、反映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等重任。国库是国家全部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预算执行的基础。 国库制度:指对国家预算资金的保管、出纳及相关事项的组织管理与业务安排。一般而言,国家根据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和金融体制,确立和实施相应的国库制度。 独立国库制:指国家特设经管国家财政预算的职能机构,专门办理国家财政预算收支的保管、出纳工作。委托国库制:指国家不单独设立经管国家财政预算的专门机构,而是委托银行代理国库业务,银行根据国家的法规条例,负责国库的组织建制、业务操作及管理监督。 稳定币值:在短时间内不要有大幅度波动即使有波动也要控制在社会、居民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而不是要求物价固定不变。 金融市场统计:一般以金融市场类型划分统计范围,重点反映各金融市场中的交易主体、交易对象、交易工具、交易方式、交易价格以及交易规模的情况。包括:货币统计+信贷收支统计+金融市场统计+国际收支统计+资金流量统计 货币概览反映全社会货币供应量(主要是流通中现金M0与狭义货币M1)的统计账户。它由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和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合并而成。 银行概览是对中央银行履行职能过程中所形成的资产和负债业务的综合反映。 国内总量按国土原则衡量生产、消费、投资及储蓄等宏观经济活动。国民总量:按国民原则衡量,包括了经济体扣除了对非居民的支付后的居民收入。 财政账户:体现政府预算总量、预算资金的来源及去向。收入、支出、融资账户。 货币账户:一国的金融体系中的机构可分为货币当局、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存款货币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三类,货币账户也可分为三个层次:1货币当局的账户2货币概览3金融概览。三个层次的货币账户均是存量账户,所登记的数据均为某一时点数据 内部时滞: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主体的中央银行制定和操作货币政策所需要的时间。外部时滞:是指实施货币政策的时滞,即从新政策制定到它对经济过程发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



认识时滞:指从确有实行某种政策的需要,到货币当局认识到存在这种需要所需耗费的时间。 决策时滞:制定决策的时滞,即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提出一种新政策所需耗费的时间。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市场准入:政府或其授权机构规定公民和法人进入市场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和必须遵守的制度与规范的总称。 最后贷款人:在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筹借时,向中央银行融资是最后的办法,中央银行对其提供资金支持则是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否则便是发生困难银行的破产倒闭。 国际储备:是指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流动资产的总称。 支付系统:是指在既定的规则下,由提供支付服务的中介机构和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用以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种综合金融安排。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中介指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基础货币: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 金通货之和,是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基础。 货币乘数: 指中央银行每创造或者消灭一个单位的基础货币能够引起流通 中的货币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M = Ms/B 窗口指导: 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重点投向和贷款变动数量等,并要求其执行。 联邦基金利率: 指美国同业拆借的利率,最主要的是隔夜拆借利率。它的 变动能够敏感地反映银行之间资金的余缺,美联储瞄准并调节同业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响商行的资金成本,并且将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余缺传递给工商企业,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国民经济。 洗钱:指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或其它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 方式:合法的金融体系、地下钱庄、因特网、现金走私、投资、进出口贸易 征信:指为信用活动提供的信用信息服务,实践 中表现为专业化的机构依法采集、调查、保存、整理、提供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并对其资信状况进行评价,以此满足从事信用活动的机构在信用交易中对信用信息的需要,解决借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告示作用:随着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执行中, 不断通过媒体或其它正式渠道向公众传达政策意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最终效果。 利率政策: 指央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 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的政策措施。 现金漏损率:又称提现率,指客户从银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出现所谓的现金漏损。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出现现金漏损会减小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信贷规模控制: 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时期货币政策目标而事先确定的控 制银行贷款的指标,多指控制新投放贷款的最高限额。

1.中央银行的法定性质:(1)是特殊的金融机构,其在业务经营目标、经营对象和经营内容上与普通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有着本质的区别,办理“存贷汇”业务,国家赋予垄断货币发行、集中存款准备金、代理国库、管理黄金和外汇准备、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2)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的宏观管理部门,是国家管理金融、制定和执行金融政策、控制和调节信用活动的重要工具。(3)具有国家机关的性质。

2.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的银行,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银行的银行,以政府、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作为业务对象的金融机构,业务活动仍具有办理“存贷汇”的特征,还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管理者。职能表现:①集中存款准备金(加强商业银行等存款性金融机构的支付和清偿能力,调节信用规模和控制货币供给量)②最后贷款人③组织全国清算政府的银行①代理国库②代理发行政府债券③为政府融通资金④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⑤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活动⑥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⑦监督管理金融业⑧为政府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发布经济金融信息

3.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类型:(1)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分为a.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英国、法国、日本b.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美国、德国(2)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有一家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际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这种中央银行制度往往与中央银行初级发展阶段和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前苏联和1990年前的多数东欧国家即实行这种制度,中国在1983年前也实行这种制度。(3)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不设通常完整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而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并授权若干商业银行也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中国香港(4)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是指由若干个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由这家中央银行在其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欧盟。

4.选择和操作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标准:中介指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目标之间,是中央银行在一定的时期内和某种特定的经济状况下,能够以一定的精度达到的目标,主要有货币供给量和利率。选择标准:① 可测性:第一,数据能迅速获得;第二,有明确的定义,能精确的测量、观察和分析。其意义在于在货币政策发生错误时能比最终目标更快地发出信号。② 可控性: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及时和准确的进行控制和调节。其意义在于如果中央银行不能有效控制的话,即使发现它们偏离了调控目标,也无可奈何③ 相关性:中介目标的变动能够可预测的影响最终目标,操作目标的变动能够可预测的影响中介目标。④ 抗干扰性。⑤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客观条件:各种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受经济管理体制、市场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选择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时,不仅要注意应尽量满足其选择标准,还应注意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客观条件,而不能简单的照搬外国的做法。另外,操作指标的选择还受到中介指标的选择所制约,不同的中介指标与不同的操作指标相联系。 5.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一般原则:(1)非营利性:指中央银行的一切业务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2)流动性:是指中央银行一般不做期限较长的资产负债业务。(3)主动性: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主动性主要是指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在必要时必须主动采取措施,通过具体业务实现调控目标。(4)公开性:主要指中央银行的业务状况公开化,定期向社会公布业务与财务状况,并向社会提供有关的金融统计资料。

6.中央银行货币发行应遵循原则(1)垄断发行的原则。即货币发行权高度集中于中央银行,避免多头发行造成的货币流通混乱,便于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灵活有效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2)要有可靠信用作保证的原则。即货币发行要有一定的黄金或有价证券作保证,以保证中央银行独立发行。(3)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原则。即货币发行要具有高度的伸缩性和灵活性,不断适应经济状况变化的需要,既要充分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避免因通货不足而导致经济萎缩,也要严格控制货币发行数量,避免因通货过量供应造成经济混乱。

7.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独立性的重要意义:(1)中央银行是负有社会性责任的机构,它的货币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应具有稳定性和连贯性。(2)中央银行应独立于政府,保持超

然地位,以稳定币值为首要任务,可以对政府的通货膨胀政策起制约作用。(3)中央银行不是一个纯政府的服务机构,而是一个社会化服务机构,因此中央银行应具有独立性。我国是否有独立性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其独立性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按照通常意义上的标准衡量,中国人民银行属于独立性较弱的中央银行,但其实际上的独立性呈不断增强的趋势。从我国的法律规定看,中国人民银行在重要事项的决策方面对政府的独立性是较弱的,但这只是对中央政府而言,对地方政府和各级政府部门等,法律赋予中央银行完全的独立性。同时在货币政策操作、业务活动等方面,央行的独立性就更强一些。如果从历史发展看,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明显地呈逐步增强的趋势。

8.中央银行负债是指金融机构、政府、个人和其他部门持有的对中央银行的债权。央行资产负债表是其开展货币发行业务和货币政策业务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存量报表。央行资产负债业务的种类、规模和结构,都综合地反映在一定时期的资产负债表上。包括两大类:(1)国外资产,主要包括黄金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持有额等。(2)国内资产,主要由中央银行对政府、金融机构和其他部门的债权构成。其次,负债包括储备货币、 定期储备和外币存款、发行债券、进口抵押和限制存款、对外负债、中央政府存款、对等基金、政府贷款基金、资本项目和其他项目。

9.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制度:央行依据法律赋予的权力,根据宏观货币管理、控制金融体系信贷额度、以及维持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的需要,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其交存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和结构,并根据货币政策的变动对既定比率和结构进行调整,以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制度。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贴现率的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贷款和超额准备,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措施。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再贴现率的调整和规定向申请中央银行再贴现的资格。再贴现率的高低及其变动会影响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效应。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优缺点:优点:它对所有存款货币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缺点:(1)对经济的振动太大

(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可能使超额准备率较低的银行陷入流动性困境。

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缺点:(1)公开市场业务的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其操作规模大小完全受中央银行自己控制,而不像再贴现贷款规模不完全受中央银行控制。(2)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灵活精巧地进行,用较小的规模和步骤进行操作,以较为准确地达到操作目标,不会像存款准备金政策那样对经济产生过于猛烈的冲击。(3)公开市场业务可以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具有较强的伸缩性,是中央银行进行日常性条件的较为理想的工具。(4)公开市场业务具有极强的可逆转性。(5)公开市场业务可迅速的操作。 再贴现政策的优缺点及体现优点是中央银行可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既可以调节货币总量,又可以调节信贷结构。局限性:(1)调整贴现率的告示效应是相对的,有时并不能准确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意向。(2)当中央银行把再贴现率定在一个特定水平上时,市场利率与再贴现率中间的利差将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波动。这些波动可能导致再贴现贷款规模乃至货币供给量发生非政策意图的较大波动。(3)利用再贴现率的调整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主动权并不完全在中央银行:中央银行能够调整再贴现率,但不能强迫商业银行借款。相对于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政策的效果更难于控制,其再贴现率也不能经常反复变动,缺乏灵活性。

10.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基本区别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

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政策工具,俗称“三大法宝”。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根本特点在于,它是针对总量进行调节的,中央银行经常使用且对整个宏观经济运行发生影响。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主要有: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和不动产信用控制等。

11.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内涵: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非仅在于其增加就业、刺激经济增长或抑制通货膨胀,而主要在于其抵御经济波动的能力。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基点,就在于所采取的宏观金融调控措施能否起到抵御经济波动的政策效应。

12.货币政策作为国家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有功能(1)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保持币值稳定。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是社会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前提(2)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逆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具有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功能(3)促进充分就业,实现社会稳定。货币政策通过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可对货币供给总量、经济规模和速度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对就业水平产生影响;通过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可对货币供给结构,经济结构从而对就业水平产生影响(4)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汇率相对稳定。货币政策通过本外币政策协调,本币供给的控制,利率和汇率的适时适度调整等,对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汇率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5)保持金融稳定,防范金融危机。

13.金融监管的内涵和必要性:内涵:狭义的金融监管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管是在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金融机构的内部监控与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必要性:(1)维护信用、支付体系的稳定(2)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金融监管的重要性(3)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平竞争,提高金融效率(4)保证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调控。

金融监管的目标:(1)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2)维护储户的合法权益(3)维护公平竞争和提高金融效率(4)维护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功能。

14.各国中央银行要对外负债原因(1)为了平衡国际收支。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的对外负债通常采取国际贷款的方式,包括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性银行贷款等。(2)为了维持本币汇率的既定水平。由于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是通过买卖外汇进行的,手中需要持有一定数量的外汇,当本国的外汇储备不足时,就需要通过对外负债筹措外汇,以保持或增强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能力。(3)为了应付货币危机或金融危机。一旦危机出现,中央银行在干预市场以控制并扭转局面的过程中,一般需要通过从国外银行借款、向外国中央银行借款、申请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在国外发行中央银行债券等对外负债业务,从国外筹措外汇资金,以增强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

15.中央银行的职责(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原因)(1)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这是中央银行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集中体现。货币政策是现代经济条件下国家调控宏观经济最重要的基本经济政策之一。(2)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维护金融稳定。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金融运行与金融业密切相关。中央银行根据国家授权以及自身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依法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维护金融稳定。(3)组织、参与和管理支付清算。统一、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体系对于维护金融机构稳健运行、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和保障货币政策实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也是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

16.证券买卖业务与贷款业务的异同:相同:(1)它们效果是相相同的(2)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相同(3)都是中央银行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工具。不同:(1)资金的流动性不同(2)收益不同(3)对金融环境要求不同(4)信用的依据不同。

17.外汇管理的项目与措施:(1)贸易项目管理(2)非贸易项目管理(3)资本项目管理(4)对汇率的管理(5)对黄金和本币出入国境的管理。

18.工具变量与政策工具的关系:(1)法定存款准备率与总存款准备率(2)再贴现率与基础货币(3)公开市场业务与基础货币


相关话题/中央银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