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考研逢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8-19
1 在现代经济中,技术、管理在经济增长、价值创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 突出,越来越重要。
2 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是生产劳动者,他们和普通工人的具体劳动共同创造 了使用价值,他们和普通工人的抽象劳动共同形成了价值。科技人员和管理人 员的劳动大多是复杂劳动。复杂劳动是倍增的简单劳动,能比普通劳动创造更 多的价值,所以也该获得更多的报酬。在现代社会中,复杂劳动所占的比重不 断增大。
3 科技人员的劳动创造价值不等于科技本身创造价值。科技人员的劳动是一种 活劳动的形式,科技则是一种物化劳动的形式。商品的价值只能由活劳动创造, 而物化劳动形式的科技本身不创造价值。科技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时,分别 作用于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一方面,科技在生产上的应用使劳动对 象的范围更广、性能更好;另一方面,科技可以培养出素质更高的工人、管理 人员和科技人员。高素质的人的因素和高效能的物的因素的结合形成了新的生 产力,从而使得社会平均劳动的性质出现了新的变化,最终体现在商品的价值 创造上。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一 解释下列概念:
1 货币
① 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② 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而发展的。
③ 货币具有 5 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 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2 价值形式(很少出,但可能出选择题)
① 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5 种价值形式中可能单考其中一种或 几种,最重要的是简单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
② 简单价值形式可以表现为: 一种商品 = 另一种商品 等式左边是“相对价值形式”,右边是“等价形式”。相对价值形式表现
自己的价值,等价形式不表现自己的价值,而用自身的使用价值表现相对价值 形式的价值。
③ 等价形式的 3 个特征:
⑴ 使用价值成为它的对立物价值的表现形式。
⑵ 具体劳动成为它的对立物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⑶ 私人劳动成为它的对立物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3 价格(出的可能性很小)
①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② 价格的变动主要有两个原因:商品价值的变动和货币价值的变动。
4 价值尺度
① 是指以一定量的货币来衡量和表示商品的价值。
②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③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可以是观念中的货币。
5 流通手段
① 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③ 纸币一类的价值符号可以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
6 贮藏手段
① 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贮藏起来的职 能。
② 货币具有贮藏手段职能是因为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因而是社会财富的一 般代表。
③ 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④ 货币贮藏具有自发调节流通中货币量的“蓄水池功能”。
7 支付手段
① 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
② 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中赊帐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
③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一方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扩大了 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
8 世界货币
① 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② 货币执行世界货币职能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③ 世界货币是货币在国内职能的延伸,首先是充当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 际收支差额;其次作为购买手段,用于单方面向国外购买商品;再次作为社会 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
9 货币流通
① 是指货币作为购买手段在买者、卖者之间不断交换位置。
② 货币流通以商品流通为基础,并为商品流通服务。
③ 货币流通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
10 通货膨胀
① 是指由于货币符号发行失去控制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货币现象。
② 通货膨胀是与纸币流通有密切联系的经济现象,只有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才有 可能出现。
11 通货紧缩
① 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疲 软或下跌。
② 从本质上说,通货紧缩是流通中货币相对不足而引发的一种货币现象。 二 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答:
1 货币的产生: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而自发形 成的,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探求货币的起源,必须考察价值形式 的发展历史。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 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 式。
2 货币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一般等价物。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 5 种 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 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三 货币流通量是怎样决定的?纸币流通量又是怎样决定的? 答:
1 货币流通量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其基本规律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 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在不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 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额 / 同一货币单
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在进一步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 (流通中商品的价格总额 - 赊售商品
价格总额 +到期支付总额 - 互相抵消的支付总额)/ 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 通速度(次数)
2 纸币流通量也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但其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表现在: 不管纸币发行了多少,流通纸币总量必须同它所代表的流通金量相等。即:单 位纸币所能代表的货币金属量应该是:
相关话题/经济学
经济学考研(宏观经济学)名校考研真题名师精讲及点评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西方经济学流派众多。但人大经济学综合的命题重点,还是着重于主要流派上,即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 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等流派。在试卷中,人大的经济学综合又偏向于出比较类的 试题,比如: 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形状有什么不同?新凯恩斯主义是如何解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9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五版微观概念总结(勘误版)
高鸿业_西方经济学第五版微观概念总结(勘误版)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概述 1、合乎理性人的假设:是对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抽象。基本 特征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 为都是力图以自己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 ...经济管理金融贸易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9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五版宏观概念总结(勘误版)
高鸿业_西方经济学第五版宏观概念总结(勘误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最终产品: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2、中间产品: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3、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 品和劳动)的市场价 ...经济管理金融贸易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9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 尹伯成 复习考研笔记
第一章 西方经济学导言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资源的稀缺性(Scarcity) *自由物品:无需努力即可获得,数量无限* 经济物品:须付代价方可得到,数量有限 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就是稀缺性。 *稀缺性带来选择(Choose)问题 * 生产什么 ...经济管理金融贸易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6经济学考研简答题背诵(宏观)
宏观部分简答题u 简要说明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答:目前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有:(1)在长期,一国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决定着该国居民的生活水平。首先,GDP是衡量一国经济福利的一项重要指标。实际GDP衡量了该国满足其居民需要和愿望的能力。其次,在长期,GDP依赖于劳动、资本和技术在内的生产要素。当生产要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4西方经济学微观习题带详细答案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4上海大学经济学考研论述题背诵(微观)
u “经济学家认为,降低价格一定会使供给量下降是一条规律。可是这个规律也有例外。例如 ,1990年十位数字的计算器每台卖150元,到1995年只卖50元,然而销售量却增加了3倍。可见,降低价格不一定会使供给量下降。” 说法是否正确?答:不 正确。对于一般商品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降低价格一定会使其供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4产业经济学考研专业课复试背诵(名词解释)
复试资料一(专业课名词解释) 复试专业课名词解释 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对象,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 产业: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彼此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产业结构: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 产业关联: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4上海大学经济学考研论述题背诵(宏观)
宏观部分论述题 用GDP衡量国民经济活动的缺陷是什么? 答:GDP是现代国际社会用来衡量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极为重要的标准。虽然GDP概念被普遍运用,但是它在衡量各国经济活动时,却并非一个完美无缺的标准。作为衡量一国经济水平的标准,GDP有以下几个缺点: (1)GDP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真实生活水平 因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4上海大学890经济学初试名词解释(宏观)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