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6-12-15

景观生态学

第一章 绪论 1、景观概念:景观是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2、景观的基本特征:1)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特征;2)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3)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4)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5)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6)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相适应。

3、景观要素概念:景观是由异质生态系统组成的陆地空间镶嵌体,这些相互作用的、性质不同的生态系统统称为景观要素。

4、景观生态学概念: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景观生态学的创始人是德国的特罗尔)

5、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景观结构;2)景观功能;3)景观动态;4)景观规划与管理。

6、景观生态学的特点:1)整体观和系统观;2)异质性和尺度性;3)综合性和宏观性;4)目的性和实践性。

第二章 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原理 7、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1)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2)等级系统理论;3)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4)时空尺度;5)空间镶嵌与生态交错带;6)景观连接度与渗透理论;7)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8)复合种群理论与源——汇模型。

8、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1)景观的系统整体性原理和异质性原理;2)景观生态研究的尺度性原理;3)景观生态流与空间再分配原理;4)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5)景观的文化性原理;6)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7)景观多重价值原理。

9、耗散结构概念:耗散结构就是一个远离平衡的,包含有多组分、多层次的开放系统,在外间条件变化达到一定界值时,经“涨落”的触发,量变可能引起质变,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10、耗散结构的形成条件:1)系统必须处于远离热力学平衡的非线性区域;2)系统是开放系统;3)系统的不同要素之间必须有非线性相互作用,主要是负反馈机制的存在。

11、复杂性是等级系统的基本属性。(等级系统的目的:将复杂的系统简单化)

12、空间异质性概念: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景观异质性概念:是景观尺度上景观要素组成和空间结构上的变异性和复杂性。

13、景观异质性的意义:1)它决定着景观的整体生产力、承载力、抗干扰能力、恢复能力,决定着景观的生物多样性;2)提高景观对干扰的扩散阻力,缓解某些灾害性干扰对景观稳定性的威胁,增加其稳定性。

14、尺度概念:指在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对所采用的时间和空间单位,同时又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或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

15、尺度往往以粒度和幅度来表达。



16、尺度推移概念: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他尺度上的特征或者通过在多尺度上的研究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动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

17、尺度推移两种方式:尺度上推、尺度下推。

18、景观生态学尺度是研究对象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测度,分别称为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两者都包含范围和分辨率两方面的意义。分辨率是研究对象时间和空间特征的最小单元。大尺度是较大空间范围内,较小的比例尺和较低的分辨率。小尺度是较小的空间范围内,较大的比例尺和较高的分辨率。

19、组成景观的结构单元:斑块、廊道、本地。

20、景观连接度概念: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相互之间连续性的量度,它包括结构连接度和功能连接度。

21、岛屿效应: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中物种数量与岛屿面积之间的关系。 表达式:S=cA^z

22、渗透理论概念:是研究临界越现象的,其最突出要点是当没媒介密度达到某一临界密度时渗透物能够从媒介材料的一端到达另一端。

23、复合种群概念:是由空间上相互隔离,但又有功能联系的2个或2个以上的亚种群组成的种群系统。

24、复合种群两个基本要点:一是亚种群频繁地从生境斑块中消失;二是亚种群之间有繁殖体或个体的交流,从而使复合种群在景观水平上表现出复合稳定性。

第三章 景观形成因素 25、景观的形成因素: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干扰。

26、地貌概念:是指地球表面内外营力相互作用形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

27、内营力概念:也叫内力,是指地球内能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及地震等。

28、外营力概念:也叫外力,是指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和生物作用并以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形式表现的作用力。

29、主要的岩石类型:花岗岩、砂砾岩和石灰岩、变质岩。

30、气候概念:是某一地域多年某一时段内的大气统计状况,即某一地方大气的温度、降水、气压、风、湿度等气象要素在较长时期内的平均值或统计量及其年周期波动。

31、热量和水分常作为气候区划的主要指标。

32、土壤概念:是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地球陆地的疏松表层。

33、植被概念:是指某个地区或整个地球表面所有生活植物的总体。(是景观基本外在表现形式之一。是景观生产力的基础,也是景观分类的重要依据。)

34、干扰概念:干扰是自然界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平静的中断,正常过程的扰动、阻碍;非连续的事件,它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结构,改变资源、养分的有效性或者改变物理环境。

35、干扰类型:1)干扰按其产生源可以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2)干扰按其发生范围分为小规模的细尺度干扰和大规模的粗尺度干扰;3)干扰按其功能分为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4)干扰按其性质分为破坏性干扰和增益性干扰;5)干扰按其传播特征分为局部干扰和跨边界干扰;6)干扰按其形成机制分为物理干扰、化学干扰和生物干扰。

36、干扰状况指标:干扰规模、干扰强度、干扰的频率和干扰的空间分布。

37、干扰的特点:1)多样性与多向性;2)干扰与景观异质性;3)干扰与景观破碎性;4)干扰与景观稳定性;5)景观格局和干扰状况的相应。

38、干扰与景观异质性的关系:干扰是景观异质性的重要来源,一般认为,低强度的干扰可以增加景观的异质性,中强度的干扰可维持最高的景观异质性,高强度的干扰会降低景观的异质性。

第四章 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

39、景观结构概念:在景观生态学中一般将景观中景观要素的类型、分类属性及其数量关系特征称为景观结构。

40、景观空间格局概念:景观中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组合配置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称为景观空间格局。

41、景观结构模型中最著名的是斑块——廊道——本底模型,该模型将景观要素分为斑块、廊道和本底三种基本类型。

42、斑块概念:是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标区域,具有相对同质性,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实体。

43、斑块类型及特点:1)环境资源斑块(特点:存留时间长,周转率低,稳定性强,生态交错宽,边界比较固定,常形成逐步变化的梯度,种群变动、迁入灭绝变化水平低,无松弛期和调整期。)2)干扰斑块;(特点:基质未受干扰,而斑块受到干扰,干扰后消失最快,平均年龄最短,周转最快)3)残存斑块;(特点:起源于干扰,周转率较高,基质受干扰,而斑块未受干扰,与干扰斑块在外部形式上似乎有一种正反对应关系)4)引入斑块;

44、斑块大小(斑块规模)的意义:1)对物质和能量影响;2)对物种多样性影响;3)对生境适应性影响。

45、内缘比概念:斑块内部面积与边缘面积的比率。(景观生态学中常用内缘比来反映斑块的特征)

46、廊道概念:廊道是不同于两侧本底的狭长地带,可以看做是线状或带状斑块,是斑块的一种特殊形式。

47、廊道类型:干扰型、残留型、环境资源型和人为引入型。

48、廊道功能:传输通道功能、过滤和阻碍功能、生境功能、物种源——汇功能、资源和产品功能、美学观赏功能。

49、 廊道的结构特点:曲度、连通性、间断和结点、廊道宽度、廊道结构。

50、本底概念:本底是景观中范围最大、连通性最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的景观要素。(本底也称作基质、模地)

51、本底的判断标准:相对面积、连通性和动态控制。

52、本底的结构特征:孔隙率、边界形状和连通性。

53、网络概念:是相互连接的廊道或者通过廊道在空间上联系起来的斑块构成的网格状结构。

54、网络结构特征:结点、网络格局、网眼大小和网络结构的影响因素。

55、生态交错带概念:生态交错带也叫生态过渡带,是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质能量体系、结构功能体系之间形成的界面,简言之就是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交接处的过渡带。

56、生态交错带基本特征:1)生态交错带是一个应力带;2)生态交错带具有边际效应;3)生态交错带阻碍物种分布;4)生态交错带具有空间异质性; 5)生态交错带具有敏感性;6)生态交错带具有一定的风险。

57、生态交错带的类型:城乡交接带、干湿交接带、农牧交接带、水陆交接带、森林边缘带、沙漠边缘带、梯度连接带、地貌板块接触带。

58、生物多样性概念: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59、生物多样性的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

60、景观多样性的主要表现和测度:景观斑块类型多样性、景观斑块形态多样性、景观斑块镶嵌格局多样性。

61、景观多样性的意义:1)只有多种生态系统共存,才能保证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持续保存;2)与异质立地条件相适应的多种生态系统共存,才能保证景观总体生产力达到最高水平;3)景观多样性还是保障景观功能正常发挥,保证景观稳定性的前提。

62、景观异质性概念:是由景观要素的多样性和景观要素的空间相互关系共同决定的景观要素属性的变异程度。

63、景观异质性的类型: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功能异质性。

64、景观异质性的形成: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布、生态演替、干扰。

65、景观异质性的意义:1)异质性与多样性相关;2)影响种群的密度和觅食;

3)异质性产生不同斑块间边界和差异,这种格局能产生更多的、新的景观过程,从而影响能流、物质流、物种流;4)景观要素间物质能量和信息流的基本动力。

66、景观格局概念:是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形式、是景观结构与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67、景观格局的类型:规则式均匀格局、聚集格局、线状格局、平行格局、特定组合或空间连接。

68、景观结构类型及特点:1)散布型,特点:以一种生态系统或一种景观要素类型作为优势的本底,而以另一种或多种类型分散在其内。2)指状型,特点:占优势的有两种景观要素,彼此犬牙交错,但共有一个边界。3)棋盘型,特点:由相互交错的棋盘状格子组成。4)网络型。

69、景观结构基本参数:景观对比度、景观粒度。

第五章 景观生态流与景观功能

70、景观过程概念:能量、物质、物种和其他信息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形成景观生态流,景观生态流的表现形式即为景观过程。

71、景观功能概念:景观内能量和物质的流动所引起的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及其表现出的效果称为景观功能。

72、景观过程的基本动力:扩散、重力、运动。

73、景观生态流的媒介物:风、水、动物、重力和人

74、景观生态流主要包括气流、水流、养分流、动物流和植物流。

75、景观要素的相互作用:斑块——本底的相互作用、斑块——斑块的相互作用、斑块——廊道的相互作用、廊道与本底的相互作用。

76、景观的一般功能:景观的生产功能、景观的生态功能、景观的美学功能、景观的文化功能。

77、景观过程、景观功能和景观格局的辩证关系:1)景观过程决定景观功能;

2)景观过程是景观生态流的表现形式;3)景观生态流是景观过程和景观功能的载体;4)景观格局是各种景观生态演变过程的瞬间表现。

第六章 景观动态变化

78、景观变化概念:是指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所表现出的动态特征,也称景观生态。

79、生态系统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生态系统保持其原有的状态能力即即景观的抗干扰能力;二是生态系统受干扰后回归原有状态的能力即景观的恢复能力。

80、景观变化的空间模式:1)边缘式:是指新的景观类型从一个边缘单向的呈平行带状蔓延。2)廊道式:是指新的廊道在开始时把原来的景观类型一分为二,从廊道的两边向外扩张。3)单核心式:是指从景观中的一点或一个核心处蔓延。

4)多核心式:是指从景观中的几个点蔓延,如居民点或外来物种的入侵。5)散布式:是指新的斑块广泛散布。6)随机式:是新的斑块呈随机分布状态,生境丧失的速度低于多核心式和散布式。

81、景观破碎化概念:是指景观中景观要素斑块的平均面积减小、斑块数量增加的景观变化过程。

82、景观破碎化的空间过程:景观破碎化的空间过程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即穿孔、分隔、破碎化、收缩、磨蚀。

83、景观生态建设概念:是景观尺度上的生态建设,即一定地域、跨生态系统、适用于特定景观类型的生态建设。

第七章 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

84、景观生态分类概念:就是根据景观的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特性,划分景观生态系统的类型。

85、景观生态分类的作用: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并以此作为景观生态评价和规划管理的基础。

86、景观生态分类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子原则、实用性原则、等级性原则。

87、景观生态分类的方法:发生法、景观法、景观生态法。

88、景观评价概念:是对景观属性的现状、生态功能及可能的利用方案进行综合判定的过程。

89、景观评价特点:1)评价研究对象的特定性和针对性;2)评价标准的相对性和发展性;3)评价指标和结果的时空尺度性;4)评价指标的可调控性。

90、景观评价的内容:1)景观质量现状的评价;2)对景观的利用开发评价或适宜性评价;3)景观功能价值评价。

第八章 景观生态规划

91、景观生态规划概念: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利用为基本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92、景观生态规划原则:综合整体性原则、生态可持续性原则、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经济合理性和针对性原则、社会广泛参与原则、景观改造谨慎性原则。

93、景观生态规划要点:景观格局规划、斑块规划设计、廊道规划设计。

94、景观生态规划一般步骤:1)确定规划范围与规划目标;2)进行景观调查和规划资料的收集;3)景观生态分类和制图;4)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5)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和景观评价;6)景观功能区划分;7)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编制和评价;8)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的实施和调整。

 


相关话题/生态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景观生态学考研必背
    景观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 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 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 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 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6-12-15
  • 基础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必背整理集合
    第一章 绪论(康金林整理) 1.说明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分为种内的和种间的,或种内相互作用和种间相互作用。 2.试举例说明生态学是研究什么问题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但主要研究4个层次:个体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6-12-15
  • 基础生态学 (第二版)必背整理
    0 绪论 1、说明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分为种内的和种间的,或种内相互作用和种间相互作用。 2、试举例说明生态学是研究什么问题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但主要研究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6-12-15
  •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生态学考研真题
    生态学乙2005年一、名词解释1.协同进化2.动态生命表3.功能反应4.初级生产力5.基因流6.生态效率7.边缘效应8.优势种9.适应10.内禀增长率二、举例说明群落演替的过程特征、类型,并论述演替理论对退化群落恢复的指导意义三、简述种群调节的几种主要学说及其争论焦点四、写出种群指数增长、逻辑斯蒂曲线增长模型和两个种群间的竞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6-10-16
  • 2010-2006年北京大学景观设计生态学基础真题
    2010年北京大学景观设计生态学基础真题 本文由bizikaxls贡献 2010 年北京大学景观设计生态学基础真题 卷面分值:150 第一部分:基础概念(50每题 10) 1 生态系统: 2 边缘效应: 3 水桶原理: 4 食物网 5 第二部分:解答题(60每题 10) 1 水的生态作用 2 地形的生态作用 3 图示并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22
  • 中国海洋大学416(816)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各年真题汇总加备考资料(图文)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03
  • 中科院考博专业课《生态学》李博主编讲义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31
  • 生态学第二版杨持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普通生态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 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 答:地球的生命起源于35亿年前,那时地球的表面为还原性大气;缺少氧气,没有臭氧层。这些条件对今天的生物非常有害,但却正是原始生命得以形成的环境。 约在30亿年之前开始形成光合自氧生物,蓝绿藻为主,逐渐改变了大气成分,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9
  •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考研复习资料 个人总结
    名解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森林:森林是由其组成部分生物(包括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等)与周围环境(光、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3、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7
  •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考研复习名词解释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存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凡是有机体生活和发育所不可缺少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