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新闻传播史课后题答案 自己整理(7)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1-11


3)该报销售得法。主要依靠报童街头销售。
凭借上述做法,《太阳报》获得了明显的成功。但这家报纸格调不高,为招徕顾客,不惜弄虚作假。《太阳报》的“月球骗局”是美国新闻史上一个精心策划的假新闻报道的典型。后几易其主,1920年停办。
2.《先驱报》
1835年5月6日在纽约创刊。创办人贝内特。为了战胜《太阳报》,他提出“人道主义”、“改革社会”、“自由民主主义”的口号。到60年代,《先驱报》销量超过《太阳报》居全国之首。在欧洲也被广为订阅,成为最受欢迎的一家美国报纸。
《先驱报》首次确立了报纸要以新闻报道为主体的原则。该报新闻报道面广、速度快、文字通俗、议论辛辣。地方新闻内容丰富,社交新闻赢得了上层人士好感,警署新闻经常引起社会轰动,首创的华尔街新闻引起纽约商界重视,关于国会报道具有很高的质量。此外贝内特还很重视全国性新闻和国外新闻。南北战争期间的战争报道更是超过了所有竞争者。
该报在新闻报道方面的做法和创举使它在美国的著名廉价报纸中占有一席之地。
创办者贝内特因为使报纸闯入并干预了社会生活,被看作是美国第一个真正的记者。老贝内特去世后,其子小贝内特接办。1920年转卖。
3.《论坛报》
1841年4月10日自纽约创刊。创办人格里利。该报特点在于:
1)确立了报纸理性原则,在办报方针上摒弃了一半廉价报纸的三种做法:煽情主义新闻、不健康的医药广告和虚伪的政治中立。
2)重视言论,大量刊登鼓吹社会改革的文章。这些言论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掀起广泛群众运动。该报鼓吹改革的言论中,影响最大的有:提倡开发西部和反对奴隶制度。也正因为此,《论坛报》绝对销量落后于《太》和《先》,但在舆论界的影响却远超过那两家。
3)该报还注意广招各方面人才。
4.《纽约时报》
前身为1851年9月18日创刊的《纽约每日时报》,由卓越的新闻工作者雷蒙德和两位同仁合作创办。1857年改现名。雷蒙德主张“刊登应该刊登的消息”,力求办一份新闻翔实、言论平和的廉价报纸。该报创刊后努力贯彻这一办报方针,新闻报道详尽准确,言论调和平稳尤其注意国外新闻。到南北战争时,已成为美国杰出的日报,对战争报道十分出色。后被奥克斯接管。
共同特点:廉价报纸的特点

七、美国早期工人报刊是怎样兴起的?当时有哪些代表性的工人报刊?
《工人辩护者报》、《人报》、《全国总工会报》、《革命》。。。

八、简述约瑟夫•魏德迈其人及其在美国的报刊活动。
约瑟夫.魏德迈,德国流亡者。科学社会主义在美国的最初传播者。1852年创办《革命》周刊,因资金不足两次停刊。但这份周刊曾经刊载了《共产党宣言》第二章等内容,这些文章都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同年又在纽约创办了第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秘密团体——“无产者同盟”。1853年春天,又创办了一份工人阶级的报纸《改革报》。该报态度比较吻合,但是和工人现有水平。魏德迈利用报纸在广大读者中传播知识,阐述经济和历史方面的根本问题,受到工人们的欢迎。

九、普利策是从哪些方面加强纽约《世界报》的影响力的?是对其生平及板报活动进行分析并作出评价。
1883年普利策收购纽约《世界报》,并进行改革,以新的宗旨方针、信息和兴趣面向读者。普利策主要从两个方面加强该报的影响力:
1、注重严肃的言论和报道,不断揭露贪污行为,攻击不正当财富的拥有者,提倡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有限度的改革。
2、大量刊登刺激性报道,采用煽情主义和耸人听闻的手段扩展销路。
此后,该报销量不断上升,篇幅也不断扩大。出版10周年纪念号时为100版,开美国报纸巨大篇幅之先河。
《世界报》的出现是美国新闻史上的一大转折,标志着廉价报纸取代正当报纸称为报刊的主体。《世界报》提倡社会改革是受到尊敬的,但它大量刊登犯罪新闻,则为世人诟病。
普利策
美国著名报人。1868年被《西方邮报》聘为记者,开始报业生涯。他以“工作、工作、工作,思考、思考、思考”为座右铭,靠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特殊的采访本领为报界所赏识。1878年,普利策购买了《圣路易斯电讯报》,不到一年合并了当地《邮报》,改名《邮讯报》。普利策用煽情主义的新闻报道手段,使《邮讯报》获得成功。这不仅为普利策积累了大笔资金,也为他经营更大规模的报纸提供了必要经验。1883年,普利策买下纽约《世界报》。在他的经营下,《世界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成为美国新闻史上的一大转折,开创了廉价报纸称为报刊主体的时代。
新闻学者把普利策的办报特点归结为六项:
1、 以国内外重大新闻为骨干,添加大量轻松又刺激性的新闻以增加读者对报纸的兴趣。
2、借发起全国性运动之机,提高该报声誉。
3、高质量的社论版,有力地论述、倡导、支持新闻栏倡导的社会改革运动。
4、篇幅大,报价低。
5、率先使用插图。
6、重视报纸的推广工作,用各种奖励办法扩大销路。
此外,普利策认为好的报纸必须要有良好素质的工作人员,并十分注意进行新闻工作的专业训练。
他在遗嘱中捐赠了250万美元建立新闻学院,在他去世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落成。普利策还留下50万美元设立“普利策奖”,这个奖项被认为是美国新闻界最荣耀的奖赏。
普利策一生政治上的进步、新闻事业理想和贡献应当予以肯定,其煽情主义做法则应加以批判。

十、“黄色新闻”这一用语是怎样出现的?试述黄色新闻与资产阶级政治的关系。
“黄色新闻”是报业追逐利润不择手段竞争的产物。起源于普利策的《世界报》和赫斯特的《新闻报》的竞争。
《世界报》星期日版有个著名的连环漫画《霍根小巷》,主人公是个穿着肥大黄色衣服的孩子,作者借啊“黄孩子”东游西逛的行踪,讽喻世俗人情,滑稽而有趣,很受读者喜爱。赫斯特将漫画作者挖走后,也在《新闻报》开设这个专栏。同时,普利策另请画家,继续自己的专栏。于是两家报纸的星期日版都有“黄孩子”的连环画,一时间“黄孩子”就成了两家报纸的象征。新闻界称它们为黄色报纸,把其惯用的煽情主义手法写作的报道称为黄色新闻。这一名称最早出现自《纽约报》的华德曼之口,经达纳的《太阳报》引用,此后成为人们熟悉的专用语。
美国新闻史学家认为,黄色新闻是建立在煽情主义基础上,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婚、性的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新闻的报道。
黄色报纸的特殊表现手法:
1、实用大号字煽情标题,经常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整个报纸版面给人以耸人听闻的虚假感。
2、滥用照片,以致偷窃和伪造照片。
3、种种欺骗手法,如捏造访问记和新闻报道,歪曲性的标题,假科学,假学术。
4、星期日增刊,增再彩色滑稽连环画和肤浅的文章。
5、标榜同情“受压迫者”,发动运动为民请命。
黄色新闻到20世纪以后由于庄重报纸的兴起,人们对黄色新闻负面影响的厌恶而逐渐衰落。

十一、美国第一个报团是怎样创建的?简述美国目前的报团的概况。
斯克里普斯报团是美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报团。斯克里普斯从进入《底特律新闻报》开始正式步入报坛。1878年创办《克里夫兰报》。采取抨击大企业权势,强调为劳工服务的方针,讲求语言简练、言论可观。使该报销量大增,获得成功。19世纪80年代开始,斯克里普斯开始向其他城市扩张,接连创办了《圣路易纪事晚报》、《辛辛那提邮报》、《肯塔基邮报》等报纸,初具报团规模。1889年与麦克雷合作组成“斯克里普斯-麦克雷报团”。这一联合报团不断扩大。到1911年,已经在俄亥俄、印第安纳、田纳西等州拥有18家报纸。1914年由增至23家。

十二、何谓“掏粪运动”?其兴起的历史背景如何?
19世纪后半期大批欧洲移民带着发财梦来到美国,但其境遇并不美妙。于是19世纪90年代出现了谴责贫富分化、控诉资本家只为满足个人贪欲不顾工人福利的运动,媒介上也开始经常刊登一些呼吁改革的文章。
“掏粪运动”是20世纪初,美国新闻界以杂志为主体掀起了一股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的运动,这就是著名的“掏粪运动”。这一名称来源于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他把写揭露新闻的记者比作班扬的小说《天路历程》中的主人公,埋头拿粪耙收集污物,不愿抬头看天主。在罗斯福看来,这些记者就是令人不屑的掏粪者。但是新闻界却把这一称呼视作光荣的奖赏接受下来。
“掏粪运动”是从《麦克卢尔杂志》1902年底发表的三组重要文章开始的。文章分别揭露洛克菲勒和美孚石油公司的黑幕、圣路易斯等城市弊端、以及劳工联盟腐败的问题。
在《麦克卢尔杂志》的引导下,《人人杂志》、《柯里尔杂志》等也加入揭丑者行列。1905年以后,《柯里尔杂志》还成为继《麦》之后揭丑运动的主力。该刊在1905年和1906年发表了许多涉及经济、社会问题的文章。“掏粪运动”中的著名人物是美国小说家辛克莱,他对食品加工业的曝光使这一运动中的经典之作。
随着一战的临近,民众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在欧洲战场,“掏粪运动”逐渐衰落。尽管有些文章带有煽情主义倾向,但它在影响和引导社会方面起的巨大作用向人们展示新闻报道的功能,使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成为一个大声疾呼改革的时代,在美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十三、美国有哪些著名报纸?简述其中的“三大报” 的历史与现状。
《纽约时报》——美国新闻史学家莫特评价其代表了便士报时期的最高成就。
1851年由雷蒙德创办,1896年奥克斯接管了陷入经营危机的《纽约时报》。采用了一些政策使该报恢复生气。
1、庄重的新闻政策。奥克斯摒弃刊登黄色新闻的做法,坚持严肃的办报方针,强调“刊载一切适于刊载的新闻”,树立庄重、严肃的报纸形象。此外《纽约时报》的特稿也很有特色。重点放在政府新闻上。曾经报道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消息撑的上是杰作。
2、任用优秀编辑范安达。奥克斯认真选用富有经验的新闻人才担任编辑记者。最为人称道的是任用范安达为总编。
一战中,《纽约时报》占地报道全面翔实、图文并茂,在数次重大新闻报道中获得较高的声誉。成为面向上层读者的严肃性报纸的先驱。一向以“历史的记录者”自居,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新闻,哪怕有风险也要刊登。70年代发生的“五角大楼文件”时间揭露越战内幕的绝密材料就充分说明这点。“以客观的、超党派”的态度刊登长篇的报道,报道国内外一切重大新闻,享有“档案记录报”之称。1918年普利策新闻奖第一次颁发时,《纽约时报》成为获奖者。
1963年小苏兹贝格主持该报,仍然致力于革新。对《纽约时报》进行了改版。并推出了一系列专刊和副刊。经过近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该报已成为美国、乃至西方世界最具权威性的报纸。它格调严肃,信息量充足;篇幅巨大,内容丰富。《纽约时报》读者以政界、企业界、和知识界为主。
《华盛顿邮报》
1877年创办。至1933年转入迈耶手中,开始发展阶段。迈耶公布了著名的办报原则:
1、报纸的第一使命是说明真相,说明经过调查证实的全部真相。
2、因此,本报将尽量告诉全体人民有关美国与世界的重要事件的真相。
3、作为新闻传播者,本报将遵循一名绅士理应遵循的社会礼仪。
4、本报的内容需要雅俗共赏。
5、报纸的职责是为读者、为公众服务,而不是为报纸老板的私利服务。
6、为报道真相,报纸应准备在必要时为公众利益牺牲报纸自身的物质利益。
7、本报不会与任何特殊利益集团结盟,它对于公共事务和公务人员的见解将是公正、自由和有益的。
《华盛顿时报》注重国会新闻和政府活动,国际新闻也很多。曾成功报道“水门事件”。
读者群与《纽约时报》相仿,主要为政界、企业界和知识界。
《洛杉矶时报》
1881年创刊。1960年钱德勒任发行人后,对报纸进行了改革。
1、组建得力的编辑部;减少乏味的电讯稿,代之以内容丰富的独家新闻。

相关话题/外国新闻传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