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笔记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3-19

闂佽瀛╅鏍窗閹烘纾婚柟鍓х帛閳锋垶銇勯幇鍓佹偧妞わ絽寮剁换婵嬪焵椤掑嫬绠ユい鏃€鍎冲畷銉モ攽椤旂瓔娈樻い锔剧〗闂傚倷鐒︾€笛呯矙閹烘鍎楁い鏂垮⒔閸楁岸鎮楀☉娆嬬細闁崇粯妫冮弻娑㈠Ψ閵忊剝鐝﹀┑鐐插悑瀹€鎼佸蓟閵堝绾ч柛顭戝枟濞堝爼姊虹紒妯煎⒈闁稿簺鍊楃划娆愬緞閹邦剛顔掗梺鑲┾拡閸撴盯骞婂┑瀣厽闁绘ê寮舵径鍕偓瑙勬礃閿曘垽鏁愰悙纰樺亾閿濆骸浜剧紒鎲嬬秮閺岀喐娼忔ィ鍐╊€嶅銈嗘尵閹虫捇濡撮幒鎴僵闁惧浚鍋嗛妴濠傗攽閻橆偄浜鹃梺鍛婄☉閻°劑寮查鍕€堕柣鎰絻閳锋梹淇婄仦鍌氬闁哄矉绻濆畷濂割敃閵忕姴绠扮紓鍌欑劍椤ㄥ懘藝闂堟稓鏆︽慨姗嗗弿缁憋絽霉閿濆嫯顒熷ù鐓庢喘濮婃椽宕ㄦ繝鍌滅懆濠碘槅鍋呯换鍫ョ嵁閹版澘閱囬柡鍥╁枑濞呮牗绻涙潏鍓хК婵炲拑缍佸畷鈥斥堪閸喎鈧敻鏌i姀鐘典粵闁搞倐鍋撻梻浣规偠閸斿秶鎹㈤崟顓炲灊閻犲洤寮弮鍌楀亾閿濆骸澧伴柨娑虫嫹
547闂傚倷绀佸﹢閬嶃€傛禒瀣;闁瑰墽绮埛鎺楁煕閺囨娅呴柣蹇d邯閺岋絽螖閳ь剟鏌婇敐澶婄疇闁规崘顕х粈鍐┿亜韫囨挻顥滈柣鎾寸洴濮婃椽宕楅崗鑲╁嚒闂佸摜鍣ラ崑鍕偩閻戣姤鏅搁柨鐕傛嫹1130缂傚倸鍊风粈渚€藝椤栨粎鐭撻柣銏㈩暯閸嬫捇宕归锝囨闂侀€炲苯澧叉い顐㈩槺閸犲﹤顓兼径濠冭緢闂侀€炲苯澧撮柡灞稿墲瀵板嫮鈧綆浜滈~搴♀攽閻愯尙澧涢柛銊ョ仢閻g兘鏁撻悩鑼槰閻熸粌绻掔划娆撳炊閳哄啰锛滄繝銏f硾閿曪附鏅ラ梻浣告啞鑿ч柛濠冪墱缂傛捇鎸婃竟鈺傛瀹曨亝鎷呯憴鍕В闂備礁婀遍崢褔鎮洪妸鈺佺闁割偅娲栭悞鍨亜閹寸偛顕滅紒浣哄閵囧嫰顢曢姀鈺佸壉闂佹寧绋掗崝娆撶嵁鐎n噮鏁嶆繝濠傛媼濡查攱绻濋悽闈涗沪闁搞劌缍婂顐ょ矙濡數鍎ょ换婵嬪炊閵娿儲顓洪梺鍝勵槸閻楁粓宕戦幒妤€鍚归柡鍐ㄧ墛閻撳繘鏌涢埄鍐╃闁稿繐鐬肩槐鎺楊敊閸忓浜鹃悺鎺嶆祰椤骞嗛弬搴撴闁圭儤鍨虫竟鏇熺箾鏉堝墽鎮奸柡鍜佸亜鍗遍柛顐犲劜閻撴洟鏌熼悜妯诲鞍闁稿濞€閺屽秷顧侀柛蹇旂〒濞嗐垹顫濈捄娲7婵°倧绲介崯顖炲箠濮樻墎鍋撻獮鍨姎闁哥喓濞€瀹曟垿骞樼€涙ê顎撻梺缁樺灦閿氶柍褜鍓涢崑鐔煎焵椤掑喚娼愰柟顔肩埣瀹曟洟顢涢悙鑼姦濡炪倖鍨奸崕濠氬礂鐏炰勘浜滈柟鎯х摠閸婃劙鏌熼鑲╁煟鐎规洟浜堕獮鍥Ω閵夈倕顥氬┑鐐舵彧缁茬偓绂嶉懞銉ь浄闁挎洍鍋撻棁澶愭煕韫囨洖甯堕柟鍏兼倐閺屽秷顧侀柛蹇旂☉闇夐柛銉墮绾惧ジ鏌曟繝蹇曠暠妞ゆ洝椴搁幈銊ノ熺粙鍨闂佺ǹ顑嗛幐濠氬箯閸涱垱鍠嗛柛鏇ㄥ墰閺嗘岸姊绘担鍝勫付鐎殿喗鍎奸妵鎰板礃椤忓棛澶勬俊銈忕到閸燁垶宕戦悩缁樼厱闁斥晛鍟慨鈧梺绋款儐閹稿骞忛崨瀛樺仾妞ゆ牗鑹剧粻鎴︽⒒娴e憡鎯堥柛濠勄圭叅闁靛繈鍊曢悞鍨亜閹寸偛顕滅紒浣规緲椤法鎲撮崟顒€纾抽悗娈垮枤閺佸銆佸☉妯滅喎鐣℃0浣割棜濠电偠鎻紞鈧い顐㈩樀閹繝鍩€椤掑嫭鈷掗柛灞捐壘閳ь兛绮欓、娆愮節閸曨剦娼熼梺鍓插亝濞叉牜绮荤紒妯镐簻闁圭偓娼欓ˉ姘舵煕鐎n偅灏伴柟宄版嚇瀹曠兘顢樺┃鎯т壕濠电姴娲﹂崐鍨箾閹存繄鏋冪紒鈧€n喗鐓冪憸婊堝礂濞戞氨鐭嗗ù锝堟〃閻掑﹪鏌熷▓鍨灀闁稿鎸搁埥澶屸偓鍦Х椤︿即姊洪柅鐐茶嫰閸樺憡绻涢弶鎴炲枠妞ゃ垺锕㈠畷顐﹀Ψ瑜岀粭澶娾攽鎺抽崐鎾绘倿閿旀崘濮虫慨妯垮煐閻撳繘鏌涢埄鍐╃妞わ讣濡囬埀顒€婀辨灙妞ゎ厼鍢查悾鐑芥晲閸ワ附鍕冮梺绋挎湰椤ㄥ懏绂嶉幆顬″綊鏁愰崨顔兼殘闂佸憡娲熺粻鏍蓟閿濆鍊烽柛娆忣樈濡垿姊洪柅鐐茶嫰閸樻悂鏌i幒鐐电暤鐎殿噮鍓熷畷鎺戭潩閿濆棛鍙冩繝娈垮枤閹虫挸煤閻樿纾婚柟鎯х摠婵挳鏌涘☉姗堟敾闁革絾鎮傞弻锝嗘償閵忕姴鏋欓柣鐘冲姉閸犳牠宕洪埀顒併亜閹寸偛顕滄い锕傤棑缁辨挸顓奸崪浣稿壎闂佺娅曢悧鐘诲箠閻樻椿鏁嗛柛鎰亾閽戝绱撻崒娆戝妽闁告劕顭烽獮蹇涙晸閿燂拷28缂傚倸鍊风欢锟犲磻婢舵劦鏁嬬憸鏃堛€佸Δ鍛亜闁惧繐婀遍悡瀣⒑鐟欏嫭鍎楅柛銊ョ-婢规洟鏁撻敓锟�

古代汉语笔记

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2)按音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如:元,始也。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如:斗,十升也。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词典。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 
8)《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 
9)《词诠》:近人杨树达著。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 
(10)《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这部书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鱼词537个,作者从大量的材料中加以比较推敲,考释语辞的含义和作用。这部著作是我们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二、汉字的结构 
1、汉字的结构与“六书” 
1)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象形: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 
3)指事: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如: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 
4)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如:逐、取、武、及、戒、朝、暮、牧等 
5)形声: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叫形符(或意符);另一部分大致地表音,叫声符。如:江、河、杨、柳等。 
6)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有些词原先没有为它造过专用字,只是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后来习惯了,这个字也就归它使用了。如:莫。 
7)转注: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即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个字的意义有引申关系。如:考、老。 
8)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的位置:(1)左形右声。如:松、理、越。(2)右形左声。如雕、期、鸿、救。(3)上形下声。如茅、空、简。(4)下形上声。如基、裳、姿。(5)外形内声。如园、闾、街。(6)内形外声。如辩、闻、雠。 
9)形符和声符位置有反常的情况:如“视、祁、锦、钦、冯、和、蚀”是右形左声,“钊、到”是左形右声,“闷、问”是内形外声,“闺、阁”是外形内声,“孟”是上形下声,“笃、筑、竺”是下形上声。 
10)形符和声符不能按自然结构分析:(1)形符偏于一隅:修、倏、腾、滕、裁、栽、颖、颍、佞、疆。(2)声符偏于一隅:旗、施、徒、徙。(3)形符藏于声符中间:赢、羸、辩、辨、哀。(4)声符藏于形符中间:裹、衷、戚。(5)互相穿插,分合离奇:随、游、赖。 
11)省形和省声:有少数形声字,它的形符或声符已经简省,必须补全才能起表意或表声作用。如:釜,从金省,父声。雷,从雨,田省声。 
12)最早成系统的文字,现在已知的是商代的文字,包括商代金文、甲骨文。 
13)文字的演变阶段:(1)古代文字:商--金文、甲骨文。周金文。战国西方周秦的“籀文”属大篆文字。东方六国系统的文字是“古文”。秦小篆、秦隶。(2)今文字:汉隶、章草、行书。魏晋真书(楷书)。 
14)隶变: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隶变。 
15)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 
(1)部首形体的变化:如“人”变为“亻”,“心”变为“忄”。(2)简省或讹变。如“春”,从艹从日,屯声,(上部讹变)。“更”,从攴丙声(整体讹变)。(3)混同,是讹变的后果。有些原先不相同的偏旁,隶变后就混同了。如“服”从舟而不从月,“脍”从肉而不从月。 
16)本义:汉字在造字之初所代表的词义称为文字的本义。 
17)如何探求本义:探求本义,既不能脱离文字形体,也不能脱离文献用例。若撇开字形,仅从文献用例追溯词义的源头,是无法或难以办到的。如诛;若仅根据字形而脱离文献语言,探求本义也是不大可能的。如高。
三、古书中的用字 
1假借字:凡文献中的用字,如果它所记录的词不是该字的本义或引伸义,这个字就是假借字。 
2、假借字的分类:(1)本无其字:某些词原先并没有为它专门造字,人们从现有的文字中选取某些同音字来记录它,这是本无其字的假借。有两种结果:A某些词既然本无其字,于是它的假借字也就一直归它使用了。至于假借字是否还同时用于表示本义,有两种情况:a有的假借字自从被它借用以后,它又改头换面以新的面貌来表示本义。如“莫”本义是昏暮,后假借为否定性无定代词。自从它被借用后,为本义又造了一个“暮”字。“莫”的本义反而不为人所知了。b有些假借字被借用后,它兼有表本义和假借义两种功能,如“汝”本义是水名,假借义为第二人称代词,现本义和假借义同时存在。B本无其字的假借字使用一段时期以后,为了区别用法,人们为假借义另造新字。如“辟”,本义是刑法,假借义是避开,为假借义造了后起本字为“避”。 
(2)本有其字:某些词原先已为它造过专用字,但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使用本字,而另找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它,这是本有其字的假借。有三种情况:A、在某种意义上借字与本字通用。a本字是规范字,如“早蚤”、“疲罢”、“伸信”前面一个是本字,后面是假借字。尽管两字通用,在常人心中仍以本字为规范字。b假借字人们习以为常,把它视同本字。如“彼匪”。B、平时用本字,偶尔用同音字、近音字来代替。如“寤”借为“牾”,即写了别字。C假借字的使用频率大大超过了本字,以致最后通行的是假借字,本字反而不用或罕用了,如“亡”最初只表示没有或亡失,“无”只表示求雨的舞蹈;从西周金文开始,有无的无既用“亡”,也用“无”;先秦古书中“无”的用例已大大超过了“亡”;到后代,基本上都用“无”字了。 
3、古今字: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古今字,在前的叫古字,在后的叫今字。如“莫→暮”。
4、古今字的形体:(1)古字+形符→今字。如“其→箕”“取→娶”“昏→婚”。(2)古字改变形符→今字。如“说→悦”“振→赈”“没→殁”“张→胀”。(3)古字略加变形→今字。如“大→太”“闲→间”“陈→阵”。(4)也有些由通假造成的古今字,形体上可能无关。如“亡→无”“伯→霸”。 
5、古今字形成的原因:(1)古今字假借为其他用途,又为它的本义造今字。如“正→征”“队→坠”“或→域”。(2)古字用于表示引申义,又为它的本义造今字。如“责→债”“益→溢”“景→影”。(3)古字用于表示本义,又为它的引申义造今字。如“解→懈”“家→嫁”“支→肢”“道→导”。(4)古字用于表示本义,又为它的假借义造今字。如“辟→避”“厌→餍”“与→欤”。 
6、古今字与假借字的关系:二者有交叉现象。古今字立足于时代的不同和用法的分工,假借字则立足于文献中文字所表示的意义跟它的本义是否有关。 
7、异体字:(1)狭义的异体字指读音相同,意义相同,而形体不同的文字。(2)广义的异体字除包括狭义异体字外,还包括文献中通用的假借字和古今字。本教材讨论的是前者。 
8、异体字的形体类别:(1)文字结构类型的不同。如“泪-- ”“野-- ”“看-- ”。(2)同是会意字,而构成成分不同。如“明-- ”“弃”。(3)同是形声字而成份或位置不同。如“烟”“歌-- ”“村-- ”“岭-- ”“鞍-- ”。(4)隶变不同或文字讹变。如“春-- ”“享-- ”。(5)为了书写方便而形成的俗字。如“册”“别-- ”。(6)还有一些是古体字。如“礼-- ”“无-- ”。 
9、异体字的辨识:(1)同出一源,分化后分工明确。如“乌”和“於”原先是同一个字,春秋后才逐渐分化为不同形体,二字分工明确,意义不同。因此它们曾经是异体字,现在却不算了。(2)虽然通用,但有一个义项不通用。如“修”和“”是通假关系,而不是异体关系。 
10、繁简字:简化字与被简化的繁体字合称为繁简字。(1)简化字:特指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所颁布的简化字,不一定笔画少就是简体字。(2)繁体字:特指与简化字相应的繁写楷书字体。 
11、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1)同形字:有些简化定与古书中的某些字字形完全相同,但实际上是读音和意义都不相同的两个字,形体相同纯属于巧合。如“腊-- ”“术-- ”“适-- ”。(2)同音替代字:简化字中有一些来源于原先意义不同的同音(或音近)字,如“后後”“药-- ”“仆-- ”“几”“谷-- ”。(3)两字共简为一形,必须注意判别它代表的到底是哪一个字。如“钟”是“锺”和“”的简化字。另外还有“历-- 、”“复-- 、”。 


相关话题/古代汉语

闂傚倷鑳剁划顖炲礉濡ゅ懎绠犻柟鎹愵嚙閸氳銇勯弬鍨挃闁告宀搁幃妤呮晲鎼存繄鐩庣紓浣风贰閸o綁寮婚悢鐓庣闁兼祴鏅濋悡鍌炴⒑缁嬭法鐒块柟鍑ゆ嫹2婵犵數鍋為崹鍫曞箰缁嬫5娲Ω閳哄绋忛梺鍦劋椤ㄥ棝宕甸埀顒勬⒑閸涘﹤濮﹀ù婊呭仱瀹曟椽鏁撻悩宕囧幗闂侀潧绻堥崐鏍р槈瑜旈弻锝夊焺閸愵亝鍣伴梺璇″暙閸パ囧敹闂佹寧绻傚ú銏ゅ磻閹烘鈷戦柛婵嗗閳ь剙缍婇幃閿嬫綇閳哄偆娼熼梺璺ㄥ櫐閹凤拷
婵犵數濮伴崹褰掓偉閵忋倕鐐婄憸宥嗘叏閵堝鈷戦柛娑橈工缁楁帗淇婇锝囨创妞ゃ垺妫冩慨鈧柕鍫濇-濡嫰鏌f惔顖滅У闁哥姵鐗犲畷銏ゅ箻椤旂晫鍘搁梺鍛婃礋濞佳囨倶閿濆棎浜滈柟瀛樼箖婢跺嫮绱掔€n亶妯€闁糕斁鍋撳銈嗗坊閸嬫捇鏌嶇拠鏌ュ弰婵¢箖浜堕弻宥堫檨闁告挻鐟╁畷顖涘鐎涙ê浜┑鐐叉▕娴滄繈寮查鍕€堕柣鎰暩閹藉倿鏌涢妶鍥㈤棁澶嬬節婵犲倸鏆fい搴㈩殕閵囧嫰鍩為鐐差仾濠殿垱鎸抽弻锟犲炊閳轰焦鐏侀梺鍛婄憿閸嬫捇姊绘担鍝ョШ婵炰匠鍡愪汗闁绘劗鏁哥粻鏃堟煙閹屽殶闁崇粯姊归幈銊ノ熺拠鎻掝潽闂佹悶鍊х粻鎾诲蓟閻旇櫣鐭欓柟绋垮閹瑩姊烘导娆戠М缂佺姵鐗曢锝夘敃閳垛晜鐎婚梺褰掑亰閸樺墽绮欓崟顖涒拺闁圭ǹ娴烽埥澶愭煛閸偄澧寸€规洖缍婃俊姝岊槼濠殿垰銈搁弻娑樷槈濮楀牊鏁剧紓浣哄У鐢偤鍩€椤掆偓閻忔艾顭垮鈧幃褔宕卞ù鏉挎喘瀹曠ǹ螖娴i晲鐥梻浣侯攰閹活亪姊介崟顖涙櫖闁哄稁鍘介悡蹇涙煕閳╁啯绀€妞わ絺鏆渆e婵犵數濮伴崹鍦礊婵犲洤鐒垫い鎺嶈兌閳洟鏌曢崱妤€鏆i柡灞剧洴楠炴帡骞嬮悜鍡橆棧婵$偑鍊栫敮鐐哄窗閹邦喚鐭欏┑鐘叉处閸嬫劙鏌i姀銏℃毄閺佸牓姊绘担绋挎倯婵犮垺锕㈠畷顖涘鐎涙ê浜梺鍛婄箓婵鲸鎯旈姀锛勭Ф濡炪倖鍔楅崰搴㈢妤e啯鐓涢柛銉e妽閻ㄦ垿鏌i悢鍙夋珔闁宠棄顦甸獮妯肩礄閻樺崬顒㈡俊鐐€栧ú婵嗏枍閺囩偍缂氶煫鍥ㄧ☉瀹告繃銇勯幘妤€鍟锟�20濠德板€楁慨鐑藉磻閻樿绠垫い蹇撴椤洘绻濋棃娑卞剰缂佺姵鍨块弻銈嗘叏閹邦兘鍋撳Δ鈧埢鏃堝閻樺棛鎳撻オ浼村礃閳哄﹥锛呯紓鍌欑椤︻垶顢氶銏犵劦妞ゆ巻鍋撴繝鈧柆宥呯;闁绘梻鍘ч弸渚€鏌曢崼婵愭Ч闁稿骸绉归弻娑㈠即閵娿儱顫╅梺浼欑畱缂嶅﹪骞冨Δ鍐╁枂闁告洦鍙庨弳锟犳⒑閸濆嫭顥戦柛瀣崌濮婃椽宕崟鍨ч梺鍛婃⒐閻楃娀骞冮敓鐘虫櫖闁告洦鍓欓悵浼存⒑闂堟稓绠氶柛鎾寸箞閹€斥枎閹邦喚顔曟繝銏f硾椤戝棛绮堥埀顒勬倵濞堝灝娅嶉柡鈧崡鐑嗗殫闁告洦鍋掗崥瀣煕閺囥劌骞樻俊鍙夊灴濮婃椽宕崟顐熷亾娴犲缍栧璺烘湰閸忔粓鏌涢锝嗙闁哄拋鍓熼幃姗€鎮欓棃娑楀缂備胶濮电敮鈥愁潖婵犳艾鐐婇柨婵嗘噸婢规洟姊洪懡銈呮瀾婵炲弶鍨块幊妤冩崉鐞涒剝鐏侀梺纭呮彧闂勫嫰宕曢幋锔藉€甸柨婵嗛楠炴ḿ绱掗悩宕囧⒌闁哄备鍓濆鍕槈濞嗗浚浼�